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节段或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潜行减压加神经根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结果疗效参照JOA分级标准评定,术后对45例获得随访,平均3.1年,优27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8.8%。结论该术式保留了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部分椎板,关节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稳定性,避免了因手术瘢痕粘连和骨化造成的医源性的椎管狭窄,术后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2.
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一般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切除范围较大,包括棘突、双侧椎板及部分关节突等,术后易引起脊柱不稳、硬膜外广泛瘢痕粘连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等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自1995年9月~2001年3月应用有限的椎板切除(保留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1例,其中9例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LSS)的治疗一般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 ,切除范围较大 ,包括棘突、双侧椎板及部分关节突等 ,术后易引起脊柱不稳、硬膜外广泛瘢痕粘连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等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自 1 995年 9月~2 0 0 1年 3月应用有限的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6 1例 ,其中 9例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1例 ,男 2 8例 ,女 33例。年龄 4 1~70岁 ,平均 5 6岁。有腰痛及单侧或双侧下肢神经性间歇性跛行者 32例 ,单纯间歇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5):1347-1352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在6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年龄5268岁,平均61.3岁),30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3例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差异。术前、术后随访时分别采用ODI和VAS评分进行相关功能评价。随访时间最少为2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痛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无明显差异。但有限椎板切除减压组患者的腰背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全椎板切除减压组(P<0.01),并且其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者。[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下腰痛效果明显优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前者术中创伤较少,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保留了竖脊肌、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并对这些脊柱后部结构元素进行解剖重建,起到了维持术后腰椎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选择性开窗减压术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椎板切除减压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选择性开窗减压术23例(A组),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椎板切除减压术20例(B组),比较和评价两种手术方法在改善患者疼痛、跛行等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结果手术情况: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长,平均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23.6±2.4)个月。症状改善情况:A组下肢疼痛和麻木症状完全消失19例(82.6%),有不同程度的缓解3例(13.1%),基本上无改善1例(4.3%);B组完全消失17例(85.0%),缓解3例(15.0%)。A组跛行症状完全消失18例(78.3%),跛行症状基本消失仅偶尔出现者4例(17.4%),完全无缓解者1例(4.3%);B组跛行症状完全消失14例(70.0%),偶尔出现者6例(3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评价:A组优14例(60.9%),良7例(30.4%),可2例(8.7%),优良率为91.3%(21/23);B组优13例(65.0%),良5例(25.0%),可1例(5.0%),差1例(5.0%),优良率为90.0%(18/2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37,P=0.081)。结论选择性开窗减压术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椎板切除减压术均为治疗腰椎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体选择何种术式需要综合患者自身情况及病变程度、范围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LSS 62例(A组);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LSS 54例(B组);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LSS合并腰椎不稳125例(C组).[结果]经临床、MRI、X线片检查诊断单节段LSS 23例,2节段狭窄107例,3节段98例,4节段13例.241例LSS中合并腰椎不稳125例.术后随访200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4个月,三种手术方法术后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6.9%、79.0%和78.5%.[结论]三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A、B组减压效果均良好,对腰椎的稳定性影响小.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野开阔、操作方便、不易损伤神经,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对LSS合并腰椎不稳者,在减压术后需做植骨+内固定,能有效的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是目前治疗LSS合并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1995年10月至1997年6月采用棘突基底截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2例,随访9~29个月,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作者认为改良方法保留了棘上韧带、棘突及棘间韧带,一侧骶棘肌不从棘突上剥离,具有减压彻底、保留了后部结构、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棘间减压治疗退行性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尤待探讨的问题是,减压范围多大和哪种方法才能最有效地维持术后远期腰椎的稳定。全椎板减压虽然减压范围充分,但破坏了腰椎后张力带结构,术后远期腰椎不稳和椎管再狭窄发生率较高,疗效明显下降。半椎板减压椎板开窗需将骶棘肌剥离关节突,有可能损伤骶棘肌的支配神经,同时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复合体可能因缺血而发生变性一引。近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1~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椎管扩大组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减压融合组采用传统的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视觉疼痛指数(VAS)腰痛/腿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连续行走距离、手术满意度等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随访6~12月,平均(8.53±2.53)月。椎管扩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优于减压融合组。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腰痛VAS、下肢痛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而两组患者的连续行走距离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时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椎管扩大组在腰痛VAS、ODI评分和连续行走距离方面显著优于减压融合组。末次随访时,患者自我非常满意度椎管扩大组优于减压融合组(86.67%vs 60.00%)。减压融合组平均椎间融合时间为(7.26±1.32)个月,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椎管扩大组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径较术前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相邻节段退变或病椎间隙变窄。[结论]对于1~2节段无腰椎失稳的腰椎管狭窄症,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比传统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在术后早期缓解腰痛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腰椎管环形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椎管环形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病变间隙切除棘间韧带、咬除部分上、下棘突和椎板(1/4 ̄1/3),切除黄韧带,两侧小关节突内缘有限切除(〈1/3)。前方凿除骨性凸起及摘除突出髓核。结果 20例经1年 ̄1年5个月随访,疗效均为优。结论 腰椎管环形减压即可对腰椎管狭窄进行减压,又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