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门静脉自体骨髓细胞回输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2例接受经门静脉输液港途径回输自体骨髓细胞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连续3个月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临床症状、腹部体征改善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术后因肝性脑病加重死亡外,其余患者自体骨髓细胞回输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ALT、TBIL、ALB、PT、APTT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骨髓细胞回输术后3个月,患者乏力好转30例,食欲改善32例,腹胀减轻29例,腹腔积液减少25例。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门静脉自体骨髓细胞回输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第一○五医院收治的2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患者骨髓后,体外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股动脉置管至肝固有动脉,再将BMSCs植入肝脏.自体移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术前、术后第2、4、8、12周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方差齐时,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法分析,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s法.结果 本组中,26例患者术后1周食欲增加,乏力明显改善;23例术后第4周腹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至第12周,患者ALT由(99±36)U/L降至(48±26)U/L,AST由(86±36)U/L降至(46±22)U/L,TBil由(38±16)μmol/L降至(18±13)μmol/L,Alb由(29±4)g/L升至(35±5)g/L,PT由(19±4)s降至(13±4)s.治疗前、后患者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35,143.52,218.74,125.57,331.25,P<0.05).本组患者未见发热、皮疹、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其中1例髂后上棘穿刺点出现血肿,1周后自行消退;1例在施行BMSCs移植过程中出现肝区不适,移植完毕拔管后症状消失;1例于术后3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B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安全有效,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和(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年疗效.方法 收集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8例,分为抗病毒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入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HBV DNA和Child-Pugh分级等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治疗中,治疗组6个月后ALT、ALB和HBV DNA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12个月后TBil和Child-Pugh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2.5%和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肝细胞癌发生率分别为3.1%和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米夫定和(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肝细胞与脂肪间质干细胞(ADMSCs)经门静脉途径移植对肝硬化的疗效差异。方法四氯化碳法诱导SD大鼠肝硬化模型,3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入ADMSCs移植组和成熟肝细胞移植组,各15只。从肠系膜上静脉分别移植ADMSCs及成熟肝细胞悬液2ml/只(细胞浓度为2×106/ml),细胞移植前后(0、1、2、4周)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移植后4周切取肝脏组织样本,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硬化程度的变化。结果移植后7、14、28d两组间AST、AL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ALB、TBIL值无显著性差异;ADMSCs移植组较肝细胞移植组在肝纤维化、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脂肪变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组织病理学评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肪间质干细胞移植较成熟肝细胞移植能更有效地改善肝硬化大鼠模型肝脏的功能,抑制肝组织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中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因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药物和内镜治疗失败而于24 h内接受急诊TIPS患者,对比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梯度(PVPG);术后定期规律随访,检测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统计再出血及肝性脑病(HE)发生率、支架通畅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75例TIPS后均成功止血;分流前PVPG为(24.11±4.97)mmHg,分流后(9.21±2.73)mmHg,较前明显降低(P<0.001)。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1、3个月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术后6、12个月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6个月及1年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均高于术前(P均<0.05)。随访期间7例复发出血,12例发生HE,8例支架功能障碍,10例死亡。Kaplan-Meier曲线示术后1、3、6个月生存率均为97.33%,12个月为95.73%,2年为92.31%,3、4年均为90.01%,5年为78.35%。结论急诊TIPS治疗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中长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辅助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水的疗效。方法:选择8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大量腹水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基础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观察平均尿量、腹水消退时间以及治疗2周时肝功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期间平均24h尿量分别为(2680±236)ml和(1939±310)ml,平均腹水消退时间分别为(4.23±1.15)天和(6.89±3.48)天,治疗2周检查TBIL分别为(26.9±12.4)和(42.6±23.1)μmol/L;ALT分别为(38.3±11.5)和(47.1±19.3)U/L;ALB分别为(32.1±5.4)和(32.6±4.8);PTa分别为(62.1±16.2)%和(53.3±12.8)%。治疗组在24小时尿量、腹水消退时间以及肝功能改善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作为辅助用药可缩短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尿量,缩短住院时间,并使肝功能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静脉压力引导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组(TIPS组,48例)和TIPS联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SEVE)组(TIPS联合SEVE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征、术后临床特征、术后分流道失功能率和再出血率、术后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累计生存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随访时间、病因、Child-pugh分级、手术时期、术前门静脉压力、术前门静脉-肝静脉压力梯度、白蛋白、胆红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TIPS组和TIPS联合SEVE组在门静脉压力、术后门静脉-肝静脉压力梯度、白蛋白、胆红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方面改善显著(P0.05)。术后1年,TIPS组在术后门静脉压力、术后门静脉-肝静脉压力梯度、白蛋白、胆红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方面与TIPS联合SEV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方面显著低于TIPS联合SEVE组(P0.05)。术后6、12、24个月,TIPS组在分流道失功能率和再出血率方面与TIPS联合SEV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TIPS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TIPS联合SEVE组(P0.05);TIPS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TIPS联合SEVE组(P0.05)。术后6、12、24个月,TIPS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TIPS联合SEV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联合SEVE作为门静脉压力引导手术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方面安全有效,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经肝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应用可能性及效果。方法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9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Child—Pugh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及肝脏功能等检查。移植术当日抽取患者自体骨髓30~50ml,分离出骨髓干细胞,经肝固有动脉注入。对于造影发现肝内有单发小肝癌者,先行肝段超选择TACE治疗,再选择性插管至正常肝动脉供血区,注入骨髓干细胞。术后1周、2周、1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复查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2例造影发现合并单发小肝癌。20例患者中,14例有效,6例无效。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发热、过敏反应及其他不适。结论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安全可行;部分肝硬化患者用此方法治疗近期有效;治疗中通过肝动脉造影可能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未能显现的早期肝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的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拟行LC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术中分别采用9 mm Hg(A组)、12 mm Hg(B组)及15 mm Hg(C组)的气腹压力,对比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肝脏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3组患者ALT、AST、TBIL、DBIL、ALP及GGT均较术前升高(P0.05),TP及ALB较术前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第3天ALT、AST、TBIL、DBIL、ALP、GGT、TP及ALB恢复正常;B、C两组于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3组患者ALT、AST、TBIL、DBIL、ALP、GGT、TP及ALB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变化最明显。结论:LC术中建立的CO2气腹可能是引起患者肝功能一过性变化的原因,且随气腹压力的上升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比较肝炎后肝硬化孕妇剖宫产术中全身麻醉与单次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分娩的肝炎后肝硬化孕妇相关资料35例,肝硬化代偿期26例,失代偿期9例,年龄24~45岁,体重55~98kg,ASAⅡ或Ⅲ级。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和单次腰麻,PLT低于50×109/L为全身麻醉(A组,n=15),静注丙泊酚1.5mg/kg,胎儿取出断脐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和TCI丙泊酚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PLT高于50×10~9/L为单次腰麻(B组,n=20),选左侧卧位经L3~4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后注入罗哌卡因10~15mg,10s注完。比较两组孕妇术前基本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Apgar评分及不同麻醉方式下机体肝功、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A、B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Apgar评分、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A组白蛋白(ALB)明显升高(P0.05);B组孕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升高(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方式是术后总胆红素(TBIL)升高的危险因素(OR=12.04,95%CI 1.14~127.45),单次腰麻后TBIL升高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全身麻醉。结论肝炎后肝硬化孕妇剖宫产术中,单次腰麻对肝功能的影响可能较全身麻醉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HCC)患者术前HBV-DNA载量水平与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将56例行肝癌根治术的HCC患者按术前血清中HBV-DNA载量分为低复制组(血清HBV-DNA载量≤104IU/ml,n=35)和高复制组(血清HBV-DNA载量≥105IU/ml,n=21),观察比较术前3 d和术后7 d HBV-DNA载量变化例数及ALT、AST、ALB、TBIL等肝功能指标变化、肝功能恢复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HBV-DNA载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ALT、AST、TBIL指标较术前3 d显著升高(P0.05),而三组术后ALB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高复制组ALT、AST指标显著高于低复制组(P0.05),而两组在ALB和ABIL等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复制组肝功能恢复天数显著短于高复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复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47.62%)显著高于低复制组患者(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术前血清HBV-DNA的高水平载量将显著延长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同时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肝血流阻断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确诊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行肝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肝血流阻断术不同将其分为A组(Pringle法阻断,n=46)与B组(半肝血流阻断,n=54)。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 d、术后7 d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术后3d及术后7d ALT、AST、TBIL、ALB水平显著低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9. 26%显著低于A组23. 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 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手术中应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可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具一定安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失代偿期患者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BC)失代偿期患者实验室指标与并发症的异同。2012年4月~2015年6月,ALC失代偿患者110例为观察组,同时间段HBC失代偿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在血小板参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异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ALT、AST/ALT、TBi L、白蛋白、MCV与对照均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肝性脑病、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肝源性糖尿病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ALC失代偿患者与HBC失代偿患者实验室指标与并发症有明显不同,临床诊断与治疗应予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B)再出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10—2016-02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2例EGVB经消化内镜治疗后仍出血的患者,全部进行TIPS治疗,分析治疗后的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消除率、分流道通畅率、死亡率、并发症等,观察TIPS术前后门脉压力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共放入69枚覆膜支架、12枚裸支架,术后60 d、1 d再出血率分别为7.14%、18.57%,术后静脉曲张清除率为93.86%,术后2、6、12个月支架一期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100.0%、98.6%、96.4%,死亡率为0;术后门静脉各压力梯度均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BI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TIPS对于内镜治疗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仍再出血临床效果良好,对肝功能影响较少,对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在肝功能较好的情况下可考虑行早期TIPS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三维重建技术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2),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在术前及术后7 d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甲胎蛋白(AFP)含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LT、AST、TBIL、AFP、ALB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7 d ALT、AST、TBIL、AF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ALB含量高于对照组术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住院时间,改善肝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加快患者恢复,确保手术安全,值得在地市级三甲医院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9例患者行脾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结果9例患者恢复良好,术后2周肝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手术前后转氨酶、胆红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及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功能亢进症状得到纠正,凝血功能较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无一例再发消化道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提示食道静脉曲张较前好转。结论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项有效措施,对改善患者脾功能亢进、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HbeAg、HBV-DNA均阳性,ALT在正常2至10倍,TBil在20至171μmol/L以下,Child-Pugh评分≥9分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除予常规护肝、对症支持治疗外加用拉米夫定100mg,1次/天;对照组38例只接受一般护肝对症支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癌变、病死率、再住院率、治疗总费用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如腹胀、纳差、乏力、脾肿大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并发症减少,癌变、病死率降低,再住院率显著降低,治疗总费用减少.临床生化指标肝功能( ALT、TBil ALB)、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HbeAg血清学转换为32.0%,也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能快速有效抑制HBV-DNA复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减缓病情进展,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短期疗效及其对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35例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患者分为两组,干细胞治疗(治疗组)13例,均采用内科综合基础上加用MSCs移植治疗;对照组22例,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和4周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IFN-γ与IL-4的水平,分析Th1/Th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治疗组Th1/Th2的变化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全部成功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治疗组后4周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其中ALT、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LB、T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FN-γ均升高,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L-4升高,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L-4下降.治疗组干细胞治疗后Th1/Th2较治疗前升高.结论 MSCs治疗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是安全有效的,对Th1/Th2轴可能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护理经验。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作为供体,在体外分离纯化后移植患者肝内,使损伤的肝功能得以恢复和重构,对20例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积极配合治疗。结果:20例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围手术期成功率100%。结论: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过程中,护士的充分准备、医护患间的良好沟通与配合以及健康教育和指导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生菌应用于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肝移植术后患者55例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免疫抑制剂,而益生菌组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周(思连康,1.5 g,3次/d)。于术前及术后第2,5,8天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水平,并观察和记录患者术后感染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BIL和ALT水平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2天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益生菌组TBIL和ALT水平分别在术后第8,5天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ALB和PA水平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2天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术后第5,8天益生菌组的两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内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的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38%和69.23%(P=0.038),17.24%和42.31%(P=0.041)。结论:肝移植术后应用益生菌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肝功能恢复,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感染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