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总结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最新进展。结果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有如下进展:Halo-重力牵引应用增多;尝试了后路矫形术中应用Halo-股骨髁上牵引;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技术、一期前后路手术及单纯后路矫形手术应用增多。结论各种矫形技术的进展显显著提高了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但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未来可期待更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9):1729-1734
[目的]分析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在治疗重度僵硬性非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矫形贡献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8月在本科住院并采用湘雅阶梯渐进式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的26例重度僵硬性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Halo-双侧股骨髁上牵引,牵引2~4周后,术中维持牵引下行一期后路松解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术。通过测量术前全长站立正位、仰卧位Bending像,支点加压位、牵引后、术后侧凸Cobb角,对各矫形要素(Bending、支点加压、牵引、手术)绝对和相对贡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牵引过程中未出现钉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均无瘫痪、呼吸衰竭及死亡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42~70)个月,平均为54.00个月;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等现象发生。术前站立位主弯侧凸Cobb角平均93.00°±18.90°(71.00°~121.00°),仰卧位Bending像平均为74.70°±20.04°(52.50°~106.00°),支点加压位平均为68.90°±18.21°(48.00°~96.60°),牵引后平均为59.80°±15.82°(42.00°~79.80°),术后平均为40.60°±12.09°(23.00°~58.10°);各矫形要素(Bending、支点加压、牵引、手术)的绝对贡献率为20.50%±6.02%、6.22%±3.29%、9.63%±5.42%、20.58%±8.61%,总贡献率为56.83%±6.87%(51.50%~67.61%)。2例患者牵引过程中出现背部后凸处皮肤压红,5例出现不同程度膝、髋关节僵硬。[结论]在重度僵硬性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采用湘雅阶梯渐进式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矫形贡献率相对突出,可有效地使矫形风险分散,降低手术风险,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椎 间 盘 在 脊 柱 承 重 及 运 动 功 能 中 发 挥 着 极 其 重 要 的作 用 ,椎 间 盘 退 变 时 髓 核 脱 水 ,蛋 白 多 糖 尤 其 是 聚 集 状 态蛋 白 多 糖 含 量 降 低 ,胶 原 类 型 及 分 布 发 生 变 化 ,正 常 功 能受 到 严 重 破 坏 。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 [1] 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 F)是 一 种 重 要 的 血 管 形 成 刺 激 因 子 ,在组 织生 长、修复 和 再 生过 程 中 具 有重 要 调 节 作用 。 有 研 究发 现该 因子 在 椎间 盘的 退 变过 程中 发 挥重 要作 用 。现 就 两者 之间 的关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2007-01-2013-01本院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42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再发椎体骨折组和未再发椎体骨折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影像学资料、手术相关因素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分析。研究各因素与再发椎体骨折的关系。结果再发椎体骨折组(18例)比对照组(407例)骨密度低,平均骨折椎体数多,局部后凸角度大,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量多,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差,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密度低、多椎体骨折、术后病椎后凸角度大、椎体注入骨水泥量多、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差,都是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 讨骨 髓 间充 质干 细 胞(M SCs)移植 对 大鼠 受伤 脊 髓功 能恢 复 的影 响。方法 :32 只 成 年 W istar 大鼠随 机 分 成 对 照 组 和 移 植 组 ,用 改 良 的 A llen's 方 法 制 作 脊 髓 损 伤 模 型 (致 伤 能 量 75gcm ),1 周 后 分 别 在 脊 髓损伤 处注 入 生理 盐水 和 骨髓 间充 质 干细 胞悬 液 ,处 理后 1、4、8 周分 别 对两 组大 鼠 进行 动物 行 为学 和 脊 髓诱 发电位 检测 。结果 :处 理后 1周时 ,两 组动 物 脊髓 神经 功 能均 无明 显 恢复 ; 4、8 周时 , M SCs 移植 组 大鼠 斜板 试 验角度和 BBB 评 分 均 高 于 对 照 组 大 鼠 (P<0.01);脊 髓 诱 发 电 位 潜 伏 期 和 波 幅 明 显 恢 复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有 显 著 性 差异(P<0.01)。结 :M SCs移 论 植 可以 促进 大 鼠损 伤脊 髓 功能 的恢 复 。  相似文献   

6.
Zhu F  Qiu Y  Meng K  Cheng JC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0):1221-1224
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 ,简称AIS)脊柱前后柱次发性生长骨骺的增殖和凋亡研究 ,发现AIS患者青春期脊柱前后柱生长活跃度的差异。方法AIS组患者 17例 (男性 4例 ,女性 13例 ) ,平均年龄 13 6岁 (10~ 17岁 ) ,均有累及胸段的脊柱侧弯 ,术前Cobb角 6 5°~ 115°,平均 89 3° ,Risser分级 0~ 3。取材部位为顶椎区终板软骨和棘突次发性生长骨骺。HE染色 ,光镜下观察生长板软骨细胞层结构变化。免疫组化增殖采用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指数 ,凋亡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指数 ,采用PCAN/TUNEL作为生长活跃度的指标。结果 AIS前柱 (终板软骨 )细胞增殖活跃 ,增生骨巢密集且厚度较大 ;后柱软骨增生程度一般 ,增殖层内骨巢散在分布呈团状 ,骨巢厚度较前柱低。前后柱骨骺软骨静止区、增殖区以及肥大区均有PCNA和TUNEL阳性细胞 ,PCNA指数前后柱大于后柱 (P <0 0 5 ) ,PCNA/TUNEL指数前柱大于后柱 (P <0 0 1)。静止层未见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青春期脊柱前后柱软骨细胞生长活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初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50例初发T2DM患者,通过问诊及查体获取其一般临床资料,采集其空腹血,检测其临床检验指标、骨代谢指标以及血浆PEDF水平,利用双能X线测量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是否降低分为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两组人群一般临床资料、临床检验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血浆PEDF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浆PEDF水平与腰1~4、股骨颈以及全髋骨密度的相关性,利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线性回归研究腰1~4、股骨颈以及全髋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初发T2DM患者骨量减少组较骨量正常组血浆PEDF水平更低,血浆PEDF水平与腰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正相关,血浆PEDF是初发T2DM患者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EDF可能作为初发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的重要分子发挥作用,其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新因子。  相似文献   

8.
钙及高压氧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丟失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纳米碳酸钙及高压氧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3月龄Wistar雌性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并用低钙饲料喂养作动物模型,术后分别给予钙剂及高压氧,连续14周。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去势组(OVX)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性质、生化、骨形态计量指标均有显差异;钙剂组(OVX Ca)及高压氧组(OVX HBO)与OVX组比较,股骨干及股骨近段骨密度、股骨最大载荷、弹性桡度、最大应力、弱性模量显升高,血清TRAP、ALP显下降,高压氧组股骨弹性载荷、弹性应力、弹性应变的升高及血清TRAP、ALP的下降均较钙剂组明显。结论:纳米碳酸钙及高压氧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去势低钙饲料喂养的Wistar大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螺钉植入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椎弓根螺钉 (PedicleScrew ,PS)是脊柱外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是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产物。194 9年Harrington对脊柱植入物进行系统地研究后首先将HarringtonRod用于特发脊柱侧凸的矫正。1977年Luque提出了“脊柱节段性”概念 ,并建立了椎板下节段钢丝及LuqueRod的脊柱内固定手术。1983年Denis对 4 12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回溯性研究后 ,将传统的“二柱理论”发展为“三柱理论” ,即脊柱可分为“前、中、后三柱” ,椎弓根为贯通并连接三柱的一个通道 ,“中柱”对脊柱的稳定起到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8月在我院行单侧PKP手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30个椎体的骨密度进行分析.男5例,女25例,年龄66~86岁;骨折椎体压缩程度不超过70%.均为经左侧椎弓根单侧手术注入骨水泥.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骨密度测量和骨折椎体右侧半椎体骨密度测量,术后72h内行骨折椎体右侧半椎体去假体骨密度、含假体骨密度测量,应用SPASS 16.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和术后骨密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骨水泥部分弥散至对侧,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右侧半椎体密度值为0.6705±0.0677g/cm2,术后右侧半椎体含假体骨密度值为1.123±0.1942g/cm2,术前与术后含假体骨密度差值为0.4525±0.2236g/cm2;术后去假体骨密度值为0.7717±0.0776g/cm2,术前与术后去假体骨密度差值为0.1012±0.0672g/cm2,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骨水泥部分弥散至对侧的情况下,可提高对侧椎体骨密度,从而降低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