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常用维生素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维生素(A、B、C、D、E、K各族)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方法培养人前脂肪细胞,在其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加入各种维生素,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的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和细胞内脂肪积聚的作用。结果维生素A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维生素B6对人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维生素C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维生素D3对人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维生素E对人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维生素K1对人前脂肪细胞分化有极强的刺激作用,维生素K3对人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未发现其他维生素对人前脂肪细胞的明显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人体合理地摄入维生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bFGF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毋巨龙  李世荣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0):1350-1352
目的:探讨bFGF对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吸的脂肪组织进行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加入生长因子bFGF 10ng/ml,用MTT法观察人前脂肪细胞生长状态,测定前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的总量。结果:bFGF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第1、2天差异不明显,随时间的推移,第6~7天到达高峰;到分化6天和9天时,甘油三酯总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bFGF可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3.
影响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脂肪组织工程中,前脂肪细胞是被公认的种子细胞,它是一类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特异化前体细胞,其作用持续于人的一生,与脂肪移植成活率有密切关系。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对体外构建脂肪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获取足够多的组织并使获得的细胞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是众多研究者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影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若干因素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瘦素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瘦索在体外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探讨瘦素调节肥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并体外培养人腹部皮下前脂肪细胞.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细胞计数法、油红O染色提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 分析不同浓度(0~1 000 ng/ml)瘦素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脂质积聚及分化转录因子γ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CCAAT增强子α结合蛋白(C/EBP-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浓度(1 000 ng/ml)瘦素能够促进人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脂质积聚以及PPAR-γ2、C/EBP-α mRNA表达(P〈0.05).低浓度(10 ng/ml)和中浓度(100 ng/ml)瘦素对人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及脂质积聚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在体外超生理浓度的瘦素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示瘦素抵抗、血清高瘦素浓度等病理状态时,瘦素可能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影响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对猪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超声波对脂肪抽吸部位前脂肪细胞的影响,探讨超声吸脂术对局部脂肪重新积聚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组经过超声波作用后(8min,3W/cm^2)的猪前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测定细胞活力,并每隔2d测定其细胞数量及用油红O测定其脂质含量,观察其细胞增殖速率及脂质含量的变化,并测定其分化率,与未经过超声波处理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实验组细胞活力为(70±6.8)%,细胞倍增时间约72h,脂滴出现时间为培养后6d,脂质测定时其吸光度峰值为0.32±0.1,细胞分化率为(45±12)%;而正常对照组各项对应指标分别为(91±4.3)%、36h、4d、0.68±0.12、(80±8)%。表明经超声波处理的猪前脂肪细胞体外培养有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增殖速率减缓、脂质含量减少、分化率下降等改变。结论 超声波对前脂肪细胞的体外增殖分化有明显的抑制,提示超声吸脂术可能对局部脂肪重新积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脑损伤后血浆儿茶酚胺改变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大鼠脑损伤模型检测脑损伤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静脉注射NE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发现:脑损伤后1h血浆NE、E含量明显升高,6h达高峰;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Casson屈服值于脑损伤后6h明显增高,24h达峰值;血液粘滞性增高与血浆NE、E含量呈高度正相关(P〈0.01)。静脉注射NE可引起与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更深入地研究人体脂肪组织增生和肥大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选用成人的纯脂肪颗粒,采用“贴壁-天花板”培养法培养出梭形细胞。结果培养出的梭形细胞成分均一,增殖旺盛,分化率高。经形态学动态变化、生长曲线、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变化、油红 O 脂肪染色及对胰岛素和地塞米松反应的测定,证明是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并在体外重现了其增殖、肥大的全过程。结论在成熟的脂肪组织中存在着功能活跃的可调控组分。这是在国内首先建立的一种新的简便的培养人前脂肪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及探讨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前脂肪细胞培养及增殖与分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更深入地研究人体脂肪组织增生和肥大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选用成人的纯脂肪颗粒,采用“贴壁天花板”培养法培养出梭形细胞。结果培养出的梭形细胞成分均一,增殖旺盛,分化率高。经形态学动态变化、生长曲线、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变化、油红O脂肪染色及对胰岛素和地塞米松反应的测定,证明是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并在体外重现了其增殖、肥大的全过程。结论在成熟的脂肪组织中存在着功能活跃的可调控组分。这是在国内首先建立的一种新的简便的培养人前脂肪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及探讨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前脂肪细胞培养及增殖与分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更深入地研究人体脂肪组织增生和肥大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选用成人的纯脂肪粒,采用“贴壁-天花板”培养法培养出梭形细胞。结果 培养出的梭形细胞成分均一,增殖旺盛,分化率高,经形态学动态变化,生长、甘油磷酸氢酶活性变化,油红O脂肪染以及对胰岛素和地塞米松反应的测定,证明是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并在体外了其增殖、肥大的全过程。结论在成熟的脂肪中着功能活跃的可调控组分。这是在国内首先建立的一种新的简便  相似文献   

11.
李爱林  张杰  龙道畴  张孝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10):1209-1210,i0001
目的 观察超声波对前脂肪细胞体外培养与增殖的影响。论证超声辅助吸脂术后前脂肪细胞作为脂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将经过超声波作用后(8min,3w/cm^2)的猪前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每隔2d测定其细胞数量及脂质含量,观察其细胞增殖速率及脂质含量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实验组细胞贴壁时间为1~2d,细胞倍增时间为72h,脂滴出现时间为培养后6d,脂质测定时其吸光度峰值为0.32,而正常对照组各项对应指标分别为6~24h、36h、4d,0.68;说明经超声波处理的猪前脂肪细胞体外培养有延迟贴壁、细胞增殖速率减缓、脂质含量减少等改变。结论 超声波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超声波处理的前脂肪细胞不宜用作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阐明不同取材部位和方法对人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按照常见的吸脂部位 (腹部、臀部和四肢 )和吸脂方法 (负压吸引法和注射器抽吸法 )分 4组获取脂肪组织共 4 2例 ,进行人脂肪前体细胞的体外培养 ,促分化剂作用 9、2 8d后 ,分别行尼罗红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 (FACS)检测细胞分化比例和油红O染色测定细胞内脂肪含量 ,结果用SPSS 10 0中非参数检验独立样本的t检验 (Mann Whitney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负压吸引法获取的腹部、臀部和四肢的脂肪前体细胞在分化早期 (第 9天 )或分化晚期 (第 2 8天 )相互之间的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臀部或四肢的脂肪前体细胞在第 9天和第 2 8天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腹部脂肪前体细胞在第 2 8天的分化程度远高于第 9天 (P <0 0 5 ) ;以腹部为取材部位 ,采用负压吸引法获得的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程度远高于注射器抽吸法 (P <0 0 5 )。结论 各个部位作为获取脂肪前体细胞的选择没有本质区别 ,腹部可以优先考虑 ;在日后组织工程学研究中 ,负压吸引法可以作为获取脂肪前体细胞的首选方法 ;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的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方法是一种方便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seminal concentrations of four different catecholamin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emen quality. Seminal concentrations of adrenaline, noradrenaline, 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DOPA), and 3,4-dihydroxy-phenyl acetic acid (DOPAC) were determined in 13 healthy volunteers,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an electrochemical detector. In addition, seme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Noradrenaline and DOPA were present in all specimens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15 181+/- 2951 pg ml(-1) and 4023 +/- 429 pg ml(-1) (mean +/- SE), respectively. These concentrations are respectively 19 times (range: 3-44) and twice (range: 1-3) as high as the maximal normal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Adrenaline was present in 10 and DOPAC in seven of 13 specimens.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ny of the catecholamines evaluated and semen characteristics. In conclusion, noradrenaline and DOPA are present in human semen at concentrations that are much higher than maximal normal values in plasma. Adrenaline and DOPAC were also found in some of the sampl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techolamines in semen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semen qual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缓激肽(BK)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1×10-4~1×10-9mol/LBK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KC,采用噻唑蓝法、台盼蓝染色法观察到1×10-4mol/LBK抑制作用最强,以此浓度BK进行余下实验。当HKC达对数生长期后,一部分加入1×10-4mol/LBK作为实验组,另一部分不加BK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含1×10-4mol/LBK的无血清培养基KC-SFM培养HKC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细胞仅加KC-SFM,分别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Fluo-3/AM技术检测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即[Ca2 ]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相对上升34.57%,S期相对下降58.91%,其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5.3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实验组HKCK10阳性细胞百分比为2.20%,明显低于对照组(6.89%,P<0.05)。BK作用3min后实验组HKC[Ca2 ]i较对照组上升163.0%,之后开始下降,5min后接近对照组。结论高浓度BK可抑制HKC周期进程、明显促进其凋亡及诱导[Ca2 ]i升高,这可能是其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BK还可抑制表皮再生和HKC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