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使用催产素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娩镇痛要达到三个目的:减轻疼痛、不延长产程和对胎儿无不利影响。然而,硬膜外镇痛药物或方法尚不能绝对免除对子宫肌肉和腹肌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产程延长、胎儿窘迫。我们使用催产素或配合手法处理,促进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2.
手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全身用药,但目前用于硬膜外腔镇痛的药物种类繁多、偏滥。本文就一些药物作用机制及用法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供临床选择药物参考。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各种药物与方法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报道很多。本组观察了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镇痛的疗效及与肌注哌替啶镇痛对血浆皮质醇、血糖等应激反应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4 4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下腹部以下的手术病人 ,男 2 6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49 0±16 9)岁 ,平均体重 (6 5 6± 8 9)kg ,其中全髋置换 16例 ,前列腺电切 5例 ,妇科手术 12例 ,脊柱、下肢手术 11例 ,无内分泌疾病 ,随机分硬膜外镇痛组 (PCEA ,2 2例 )和肌肉注射组 (MI组 ,2 2例 )。麻醉与镇痛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 30分钟肌注盐酸…  相似文献   

4.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与冠状动脉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硬膜外麻醉与镇痛能阻滞心交感神经,使狭窄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缺血心肌获得更多的血流。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分娩镇痛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生活质量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国内 ,因恐惧剧烈分娩痛而放弃自然分娩、采用剖宫产的产妇 ,尤其是初产妇一直占据一定比例。因此 ,研究如何缓解产妇的分娩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分娩痛产生的机制、分娩镇痛的特点、常用局部分娩镇痛的方法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作一全面的综述。一、分娩疼痛产生的机制随着产程的不断进展 ,不同时期所涉及的解剖部位不同 ,因此 ,不同的产程阶段疼痛具有不同的特点 (表 1)。表 1 第一产程疼痛产生的机制及其部位产程产生部位和机制牵涉部位神经传导和定位第一…  相似文献   

6.
分娩镇痛汇编大力开展产科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娩镇痛作为产科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地向前发展和普及.分娩镇痛,需兼顾母体和新生儿的安全.应用任何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时,不仅要考虑产妇在妊娠期的特殊病理生理变化和镇痛术对产妇的影响,还应了解药物通过胎盘的速度、剂量,镇痛后产程、产力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良好的分娩镇痛不仅应能有效控制分娩疼痛,还应有助于降低母体和围产期婴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分娩镇痛的认同,在发达国家,分娩镇痛日益普及,据统计1999年美国分娩镇痛率高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7.
术后硬膜外镇痛的评价与问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病人舒适,可降低应激反应,稳定循环系统,有利于患者康复。综述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价值、对转归的影响、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应用不同配伍镇痛液之间的镇痛效应及并发症不完全一致。本文旨在观察比较曲马多、芬太尼、马啡不同配伍镇痛液的PCEA镇痛效应,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科镇痛的近期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分娩产痛机制及其产妇生理影响的研究,展望现代产科镇痛的新技术(CSEA、PCEA)及新药(罗哗卡因等),为临床产科镇痛提供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术后病人硬膜外连续与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术后镇痛的研究已在国内广泛兴起,已经证明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1]。早期硬膜外单次反复注药镇痛,药物浓度和镇痛效果易于波动,不利于术后的安全管理,现提倡连续和自控镇痛,本文旨在对比两种方法的效能及安全性,为建立和筛选临床术后镇痛合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资料和方法择期手术病例280例,男161例,女119例,年龄21~67岁,术前ASAⅠ~Ⅱ级,手术种类包括胸科、肝胆、胃肠、泌尿、妇科、血管、骨科共7个专科,各20例。其中胸科、肝胆、胃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