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疼痛VAS评分、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7.8±3.4)个月。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 d和术后1、3、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93%(57/6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ISEE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ISEE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9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无神经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症状性髓核残留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5~95 min,平均(72.29±11.52) min;术后住院时间2~6 d,平均(3.75±1.04) d;29例患者获得13~25个月随访,平均(18.76±3.92)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9.66%。[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ISEE技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2月~2019年10月应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取俯卧位,局麻下经后外侧入路,经皮穿刺安置工作通道,于椎间孔下摘除突出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术后卧床4~6 h戴支具下地活动。比较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末次随访时疗效。结果 12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5 min(50~100 min),平均术中出血5 ml(2~10 ml)。术中无脊髓、神经、硬膜囊、血管及毗邻脏器损伤,术后无发热、感染、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平均住院2.5 d(1~5 d)。12例随访6~34个月,平均18.5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中位数3(2~5)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1(0~3)分和末次随访时0(0~2)分(P0.05),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腰痛无显著性差异(P=0.058);术前腿痛VAS评分中位数5.5(4~8)分,显著高于术后2(1~3)分、术后3个月1(0~2)分和末次随访时0(0~2)分(P0.05)。术前ODI(71.2±2.7)%,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12.3±0.5)%和末次随访时(9.1±0.2)%(P均=0.000),术后3个月ODI显著高于末次随访(P=0.000)。按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优良率91.7%(11/12)。结论侧后路PELD治疗上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良好的穿刺、置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6年以上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通过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随访6年以上的42例患者。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56±6.34)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腰椎管狭窄症5例。均行俯卧位单节段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直腿抬高试验角度、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McNab优良率;影像观察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性。[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手术,术中无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无感染发生。随访75~93个月,平均(82.75±5.52)个月。2例患者(4.76%)接受了翻修术,均在术后3个月内;1例YESS患者因腿痛缓解不满意,行同节段椎间孔镜TESSYS翻修;另1例患者因复发并腰痛行手术节段及下位节段腰椎融合术。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42例患者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显著增加(P0.05),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腰椎JOA评分显著提高(P0.05),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按McNab标准,临床优良率术后6个月为83.33%,末次随访时为85.71%。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为术前的(84.52±5.66)%,动力位影像未见腰椎不稳征象。[结论]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不仅术后6个月时的近期疗效良好,6年以上随访的中期疗效亦保持良好。术后6年以上虽有椎间隙高度轻度下降,但无手术节段失稳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4-02诊治的单节段同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8例(椎间孔镜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24例(椎板开窗组)。采用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价2组手术疗效。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8~12个月,平均10.7个月。2组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与椎板开窗组术后1 d、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术后1 d腿痛VAS评分低于椎板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手术费用较昂贵,学习曲线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2—2019-06间宜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5例;病变部位:L(3~4)11例,L(4~5)19例,L5~S1 2例。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指数评分(ODI)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时腰痛、腿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依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68.50±21.40)min,术中出血量为(19.40±7.36)mL。术中无神经根损伤及硬膜囊破裂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7.20±2.14)d。患者术后均获6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腰痛、腿痛VSA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依据MacNab标准,本组优良率为87.50%(28/3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症状及功能改善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以上随访的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随访2年以上,比较患者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病变节段椎体活动域、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80例随访24~35个月(平均28.5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中位数6(1~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3(1~5)分和末次随访时1(0~3)分(P<0.05);术前腿痛VAS评分中位数6(1~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2(0~6)分和末次随访时1(0~3)分(P<0.05);ODI术前(70.8±4.6)%,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16.6±1.6)%和末次随访时(9.9±1.2)%(P均=0.000);病变节段椎体活动域(过伸位角度+过屈位角度),术前L 4~5节段椎体间角度活动域为9.62°±0.78°,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9.91°±0.72°(P=0.037),但与末次随访9.91°±0.61°无统计学差异(P=0.058);L 5~S 1节段椎体间角度活动域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为10.78°±1.27°、10.84°±1.43°和°,10.92°±0.97°,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260,P=0.771);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前(6.52±1.12)mm,与术后3个月(6.38±0.93)mm和末次随访(6.42±1.29)mm无统计学差异(F=0.329,P=0.720)。按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患者术后优良率95.0%(76/8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能明显缓解症状,中期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采用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3~52岁,平均37.6岁;L_(2,3)1例,L_(3,4)3例,L_(4,5)12例,L_5S_19例。术前、术后1周、1年进行采用视觉摸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患者的腰痛、腿痛进行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5.2个月。2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 min。术后无硬脊膜和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复发病例。术前、术后1周、1年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8±0.5、2.5±0.4、0.9±0.2;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1±0.6、1.5±0.4、0.7±0.6;腰椎ODI评分分别为69.2±1.8、22.5±4.7、10.2±2.4,各项目三者之间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及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而且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靶区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我们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应用"靶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6例,其中男27例,女39例;年龄18~72岁,平均(41.63±12.08)岁。记录患者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建立工作通道时间及手术总时间。利用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穿刺一次成功率91.25%,透视次数5~16次,平均(11.48±4.68)次;建立工作通道时间13~29 min,平均(18.93±6.47)min;手术时间48~94 min,平均(72.26±21.38)min。患者术后腰痛及腿痛较术前明显好转,腰椎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cNab标准疗效评价,优5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5.45%。结论 PELD手术中应用"靶区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射线暴露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1月,本科收治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35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行侧隐窝及神经根减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腿痛VAS评分及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差异.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侧隐窝及神经根减压,手术时间50~125 min,平均(80.36±12.34)min;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2~15个月.患者术后即刻及各随访时期的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9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82.9%.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显著,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