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7月,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缺损创面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8~55岁.重物砸伤9例,交通伤2例.其中单纯足背远端皮肤缺损、肌腱外露4例;第1跖骨头及其邻近足背皮肤缺损、骨外露6例;第3、4足趾毁损、足背远端皮肤缺损并骨外露l例.缺损范围为3 cm ×3 cm~7 cm × 5 cm.术中切取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大小为4 cm×4 cm~8 cm ×6 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均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10例植皮成活,切口I期愈合;1例植皮部分坏死,经外踝上皮瓣修复后愈合.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患足均能正常负重行走,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 结论 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背远端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报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临床修复足前端创面3例。结果足背内侧皮神经均续于腓浅神经,行于踝间线时位于中点内侧(0·7±4·3)mm,直径为(2·59±0·54)mm,主干于踝间线远端(3·0±1·5)cm处发出1~3条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6·9支,最为恒定的分支穿深筋膜时分别位于踝间线近端(4·1±0·5)cm,直径为(0·81±0·13)mm;第一跖趾关节内侧近端(1·4±0·2)cm,直径(0·48±0·08)mm;第二趾蹼尖近端(1·5±0·3)cm,直径(0·46±0·08)mm。临床应用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逆行皮瓣转移是一种理想的修复足前端创面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第一跖背动脉远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薄,色泽好,有可供缝接的皮神经,可制作成感觉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由于该皮瓣的血管蒂较短,旋转幅度有限。为此,我们设计了第一跖背动脉远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增加了皮瓣的旋转幅度,临床应用3例,修复足趾背侧及足趾残端创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远端蒂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创伤缺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介绍应用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创伤缺损的临床经验,并探讨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共急诊应用远端蒂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创面大于2 cm者18例。旋转轴点在近侧指间关节(PIP)平面以近0.5 cm,皮瓣面积2 cm×2 cm~3 cm×4 cm,皮神经筋膜蒂长2~3 cm。均将指背皮神经与指固有神经吻接,并在旋转点远侧1 cm处结扎指背浅静脉。结果术后皮瓣均有不同程度的静脉淤血肿胀,8例皮瓣出现张力水泡。13例随访超过6个月,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创伤缺损,方法简单,成活可靠。在蒂部远侧结扎指背浅静脉干阻断倒灌和在末端旷置敞开,均能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皮瓣肿胀。  相似文献   

6.
带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2年 Masquelet 等经过解剖研究,提出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轴形皮瓣,Bertelli 报道了以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丛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国内王和驹及宋建良报道以带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效果良好。自1994年11月开始,我们应用带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足背皮瓣16例,逆行修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根据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在前臂外侧设计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手部、腕部及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19例。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3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  相似文献   

8.
手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手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情况,为设计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红色氯仿油画染料灌注的20侧成人上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测手及前臂 5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数目、外径,穿出深筋膜的位置,与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关系等项目。结果;营养动脉多以降支方式伴行在皮神经深面内侧,前臂皮神经的血管网可达神经两侧各2.5cm范围内的皮肤,5条皮神经的营养动脉外径接近,结论:手及前臂皮神经的营养血管血供可靠,可设计相应部位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一2009年5月,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缺损创面l5例,缺损范围为3 cm×3 .5cm~6 cmx 5 cm,术中切取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切取范围为3 .5cm×4 .5cm~7cm×6cm。结果 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I期愈合13例,Ⅱ期愈合2例,平均随访6(4-8)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皮肤接近,痛、温觉均恢复。患足正常负重行走,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结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安全,血供可靠,是修复足背远端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基础及命名   总被引:269,自引:29,他引:269  
目的 观察肢体皮神经及邻近皮瓣的血管分布,阐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成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41例成人下肢尸体上,用血管灌注填充剂方法,分别制成解剖剥离标本或透明标本。结果 皮神经为多源性血供,按级分为节段动脉,营养动脉,外膜动脉和神经干内微血管网。结论 供养皮神经的血管与邻近皮瓣血管间的良好侧副循环,是皮神经营养血和皮瓣成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部损伤32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部损伤的效果。方法:从1990年2月至1995年11月,应用单块、联合和复合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损伤32例。结果:经1年至5年的随访,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全部生长愈合,伤手运动、感觉和外形恢复良好,足部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联合足背皮瓣能解决较大面积手外伤修复的局限,保留完整的腱周围膜、骨膜和双重加压包扎能解决以往供区植皮生长不理想的问题。足背皮瓣是目前修复手外伤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2.
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报道以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丛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自1993年以来通过36侧成人上肢标本观察研究了国人掌背尺桡神经浅支的分布类型、横径、伴行血管数量、口径等。结果:伴行血管平均1~2支,口径0.2~0.4mm。临床应用19例,20块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长宽比例可达4.8:1,蒂最长达5~6cm。能满足指端修复需要。最大优点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易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手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为手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 ,解剖观察尺动脉腕背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临床应用 2例修复机器轧伤环、小指 ,软组织缺损范围为 4.5~ 5.0 cm× 2 .0~ 3.5 cm。 结果 尺动脉腕背支于豌豆骨上 (3.9± 1 .2 ) cm始于尺动脉 ,外径 (1 .3± 0 .2 ) mm,分出升支、降支。降支为腕背支的延续 ,经第 5掌骨尺侧缘直达掌骨头颈处与小指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相吻合占 70 % ;降支至豌豆骨附近变为纤细 ,由小指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上行与之吻合占 30 % ;吻合外径 (0 .5± 0 .1 ) mm。临床应用的 2例 ,术后创面 期愈合 ,随访 3~ 4个月手指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 尺动脉腕背支降支为蒂的手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 ,以豌豆骨下 5 cm为皮瓣旋转点 ,适用于手背及邻指软组织缺损修复 ,也可制成带神经、肌腱和骨片的复合组织瓣  相似文献   

14.
足部创面区域性划分及临床修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足创面区域性划分。明确损伤部位、范围和修复难点。选择修复方法。方法:1987年以来利用皮瓣转移和移植修复各类足创面76例。作者建议将足部创面划分为6区。根据不同区域修复特点,推荐相应皮瓣修复,并提出足背前区(Ⅲ区)、足底前区(Ⅳ区)、趾背区(Ⅴ区)、趾底区(Ⅵ区)为临床难修复区,介绍对上述区域创面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逆行转移、足底深支为蒂踝前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以及足背筋膜皮瓣修复的经验。结果:临床修复76例,完全成活71例,部分成活5例,患者均恢复负重行走。结论:区域性划分足创面,择优选用相对统一的皮瓣修复,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低旋转点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探讨应用低旋转点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2006年2月应用这一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24例25处创面。其中车祸伤15例,机器绞轧伤6例,双足冻伤1例,烧伤2例。病程3d-22个月,伤后3-7d修复19例,择期手术5例。合并骨与关节外露25处,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2cm×12cm-28cm×12cm。切取皮瓣范围24cm×14cm-30cm×14cm,皮瓣最上端可切取至窝下缘,旋转点在外踝尖上1-5cm,供区以中厚皮片覆盖。结果术后24例25处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患者均获3个月-5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5-10mm。结论低旋转点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皮肤质量较好,切取简便,供皮面积较大,成活率高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同时修复趾伸肌腱和足背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5月,收治11例伴趾伸肌腱损伤的足背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10~60岁,中位年龄4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3例,压砸伤3例,交通事故伤5例。其中新鲜创面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8h;陈旧创面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15d。创面范围6cm×5cm~25cm×15cm。均合并趾伸肌腱缺损,其中第2~5趾1例,第3~5趾1例,第2~4趾2例,第2、3趾3例,第1、2趾1例,足趾3例。一期手术采用大小为8cm×7cm~27cm×15cm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同时利用阔筋膜桥接趾长伸肌腱两断端。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2~3个月二期手术松解肌腱、阔筋膜,并将阔筋膜分割制成肌腱样形态,术后加强足趾功能锻炼。结果一期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二期术后7d3例皮瓣出现边缘坏死,宽0.5~2.0cm,经换药后15~20d愈合;其余患者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二期术后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4例皮瓣稍臃肿,其余皮瓣外形满意;皮瓣质地柔软,两点辨别觉为1~3cm。随访期间5例恢复部分背伸功能,背伸5~40°,屈曲功能基本正常;3例背伸功能丧失,但不影响足趾屈曲功能,患者行走正常。无足趾下垂畸形发生。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可以同时修复趾伸肌腱和足背创面,具有治疗时间短、对供区损伤小的特点,避免了术后出现足趾下垂畸形,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食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神经蒂食指背筋膜岛状皮瓣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食指背侧筋膜蒂岛状皮瓣对10例拇指软组织缺损,2例虎口软组织缺损进行了修复,结果修复后的拇指或虎口外形较好,功能恢复满意,皮瓣厚薄适中,色泽质地良好。结论:该皮瓣具有多源性血供的特点,不因第一掌背动脉的类型及出现率不稳定而影响手术成败,是修复拇指,虎口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肌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感染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1997年6月~2004年10月,对2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骨感染的患者,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0例,女1例,年龄6~78岁.创伤致软组织缺损18例,电烧伤3例,其中足部贴骨瘢痕、骨髓炎4例.术中切取岛状皮瓣17例,肌皮瓣4例.皮瓣、肌皮瓣切取范围5 cm×4 cm~22 cm×16 cm.供瓣区拉拢缝合4例,游离植皮17例.结果术后21例皮瓣、肌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3~6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行走正常,术后皮瓣感觉恢复欠佳.结论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肌皮瓣为一可靠的皮瓣,切取方便,供瓣面积大,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尤其对修复足踝部深洞状缺损、骨髓炎,肌皮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改进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5年4月,对15例足跟、踝关节和足前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为皮瓣提供血供,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蒂部最远可达外踝平面。其中切取单纯皮瓣12例,复合皮瓣3例,皮瓣范围7cm×6cm~11cm×8cm。供区伤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皮瓣肿胀或血运障碍,供、受区创面均期愈合。术后获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近似,无局限性臃肿,能穿鞋正常行走,皮瓣受力处无破溃,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不需吻合血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