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24.采用微创双切口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损伤任何肌肉和肌腱,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改善术后康复,该文作者尝试应用微创双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第一切口:患者仰卧位,借助透视确认股骨颈。从头颈交界处远侧1.5英寸起作切口,暴露筋膜;牵开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沿股骨颈切开关节囊,暴露出股骨颈;在股骨头上用摆锯  相似文献   

2.
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中的手术体会。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12例13侧因各种原因需行全髋关节置换者接受了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采用Gibson切口,在头下位置将股骨头截断,保留完整的股骨颈。选择合适的外杯,55°外翻角装入。内杯为超高分子聚乙烯,超半径设计保持外翻45°。术前、术后及随访中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随访时摄X线片以了解假体的位置、松动情况及异位骨化。结果全部患者获得1~4年的随访,13侧人工髋关节临床效果良好。人工髋关节的活动及功能良好,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91分;影像学检查显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和下沉。结论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因各种原因需行全髋关节置换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主要适用于无骨质疏松且股骨颈完整者。  相似文献   

3.
体重指数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体重指数(BMI)对骨关节炎(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功能的影响.方法由同一组医生使用同一种假体对320例(520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按体重指数分为4组非肥胖组(BMI<25.0 kg/m2)、超重组(BMI 25.1~27.0 kg/m2)、肥胖组(BMI 27.1~30.0kg/m2)和病理性肥胖组(BMI>30.0 kg/m2),分别记录术前及随访时HSS膝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伸直度数和并发症.结果术前超重组、肥胖组和病理性肥胖组功能评分较非肥胖组低(P<0.05),但膝评分差异无显著性.通过平均28.3个月的随访,无论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各组术后均明显提高,各组提高的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虽然超重组、肥胖组和病理性肥胖组术后最大屈曲、伸直度数较非肥胖组小,但是改善幅度仍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肥胖组和病理性肥胖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增高(P<0.05),在总共93例(181膝)中,有14膝(9.2%)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1膝(0.5%)感染,感染发生于术后10周内,与伤口并发症有关;2膝(1.3%)内侧副韧带损伤.超重组166例(258膝)中有6膝(2.3%)出现伤口并发症,无感染及内侧副韧带损伤病例.非肥胖组61例(81膝)中有1膝(1%)出现伤口并发症,无感染及内侧副韧带损伤病例.结论TKR是进展期OA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肥胖并不是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障碍.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多,包括伤口愈合、感染、内侧副韧带损伤,应注意伤口缝合技术和保护内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主要探讨体重指数(BMI)是否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一种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994年~2004年在本院确诊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58例,计算他们的人院时的体重指数。与同时期在本院住院的非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对照,进行1:1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BMI的增加和髋关节置换术有紧密的关联。当BMI≥25.0kg/m。时,男性组的比值比(OR)值为3.30.95%可信区间(CI)为1.61~6.77;女性组OR值为1.61,95%CI为1.01~2.56。结论 肥胖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最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虚拟影像导航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15髋)髋关节产疾患,在导航系统下进行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髋关节平均Harris评分40分(25~50分),采用改良Hardinge手术入路,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行Harris评分分析和X线检查。结果在导航系统下顺利完成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80~105min),出血量为300ml(200~450ml)。术后Harris评分为90分(80~110分),优14髋,良1髋。平均随访2年(10~40个月),X线摄片发现1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线,但无松动迹象。结论虚拟影像手术导航系统下可以精确地植入假体,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7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出院计划服务。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于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评价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髋关节功能。结果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干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及牛津髋关节功能量表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出院计划护理模式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1):1005-1009
[目的]以传统营养管理模式为对照,探讨快速康复流程下新型营养管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6月在本院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142例纳入本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软件RandA 1.0产生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1例。新型组即新型营养管理模式组,围手术期每日进食高蛋白食物;传统组即传统营养管理模式组,常规术前准备,术前8 h禁食,术前6 h禁水,术后6 h开始恢复进食。记录术后输蛋白率、输蛋白量,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检测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新型组输蛋白率(26.76%vs 45.07%,P0.05)和输蛋白量[(9.93±18.70) g vs(13.80±18.77) g,P0.05]均显著少于传统组。新型组的术后住院天数更短[(3.94±1.42) vs(5.06±2.12),P0.01]。新型组伤口渗出的发生例数少于传统组(2 vs 11,P0.01)。术后早期,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3d,新型组的Hb和血清白蛋白均高于传统组,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流程下新型营养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初次单侧THA围术期输蛋白率和输蛋白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术后白蛋白水平,降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7):1537-1541
[目的]探索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因骨关节炎拟行THA的患者286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两组:A组为肥胖组(BMI≥25 kg/m2),共121例,B组为正常体重组(BMI25 kg/m2),共165例;观察两组患者THA后早期全身系统性并发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全身常见系统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口无菌性并发症及浅表感染的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深部感染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他早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肥胖与THA术后早期伤口浅表并发症(无菌性并发症及浅表感染)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相关性,会增加THA术后早期浅表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肥胖可能不会增加THA术后早期系统性并发症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2 0世纪60年代Charn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无数的患者因此受益,但它的并发症却给这项良好的治疗技术的愈后带来不良的影响。据Charlotte〔1〕等人报道,全髋置换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脱臼( 3 9% )、肺栓塞( 0 9% )和深部感染( 0 2 % ) ,而接受全髋关节再置换的患者,其并发症除了肺栓塞比首次置换的患者略低( 0 8%对0 9% )外,脱臼( 14 4%对3 9% )和深部感染( 1 1%对0 2 % )都要高于首次置换的患者。1 脱 臼很多学者〔2、3〕研究发现,大约1/4~1/2的脱臼发生在术后前1个月内,而翻修术后脱臼发生的机率更高( 3 9%升至2 1% ) ,…  相似文献   

10.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切除病灶,解除疼痛,有效恢复关节活动与功能[1]。2009-01—2011-12我科共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