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静脉滴注唑来膦酸与口服阿仑膦酸钠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预防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2014-01—2017-12行PKP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9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46例在口服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基础上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阿仑膦酸钠组),46例在基础治疗后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唑来膦酸组)。结果 9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24)个月。阿仑膦酸钠组与唑来膦酸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低于阿仑膦酸钠组,末次随访时骨密度高于阿仑膦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KP术后出现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症控制不佳,对于此类患者术后应重视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而唑来膦酸预防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阿仑膦酸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和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变化的作用。方法 64例年龄47~80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予以口服伊班膦酸钠150 mg,每月一次;Ⅱ组服用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一次,两组患者均每天服用钙剂0.6 g及维生素D 200 IU,治疗时间1年,治疗前后测量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评价伊班膦酸钠及阿仑磷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变化的作用。结果Ⅰ组治疗半年和1年后,患者腰椎骨量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6.25%和9.64%,(P<0.05),Ⅱ组治疗半年和1年后,患者腰椎骨量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6.82%和11.4%,(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髋部骨量较治疗前也有所增加,以腰椎骨量增加最为明显。结论两种双磷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均能显著改善患者骨量,临床疗效相近,但伊班膦酸钠临床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筛选出分别接受唑来膦酸和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唑来膦酸治疗)和对照组(阿仑膦酸钠治疗)。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进行组间比较,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再发骨折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术后骨密度明显升高,VAS评分、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CTX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 05),两组骨密度、PINP、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再发骨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唑来膦酸和阿仑膦酸钠用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均安全有效。但在缓解骨折术后骨痛症状,改善骨代谢,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唑来膦酸优于阿仑膦酸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Scienc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MEDLINE、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性研究,同时筛选最终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5项研究,共1 4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骨密度、疼痛缓解有效率、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骨保护素(OPG)均显著高于阿仑膦酸钠治疗组;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阿仑膦酸钠治疗组;两者在血磷、血钙、血清骨钙素(BGP)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的骨密度,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道余  沈亚骏  王飞  李放  房照  刘军 《中国骨伤》2019,32(3):244-247
目的:研究成年人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的相互关系。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3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进行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男11例,女42例,年龄63~76岁,平均69岁,匹配同期就诊的非腰椎侧凸患者53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腰椎管狭窄症13例,腰椎滑脱症7例,男16例,女37例,年龄59~74岁,平均68.5岁。53例患者均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MRI确诊,测量并记录腰椎侧凸Cobb角。运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查,记录腰椎(L_2-L_4)、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部位T值。采用Linear regression研究腰椎侧凸角度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腰椎侧凸组与非腰椎侧凸组两者骨密度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骨密度T值(-2.56±0.65)明显高于非腰椎侧凸组(-1.39±0.77)(P0.05),腰椎侧凸患者腰椎(L_2-L_4)、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部位的T值与侧凸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是发生腰椎退变性侧凸的危险因素,但侧凸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干预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埃本膦酸钠和泰舒对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切除雌性大鼠卵巢制成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阿仑膦酸钠组、埃本膦酸钠组、泰舒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药物持续处理6个月。治疗模型给药前、给药后2个月和6个月,分别测定全身骨密度。治疗结束后,进行股骨干重、灰重、骨矿含量、骨生物力学 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阿仑膦酸盐和埃本膦 钠组治疗后6个月后全身骨密度有明显升高,分别增高6.49%和7%;而泰舒组仅上升1.7%,对照组几无变化。埃本膦酸盐治疗后大鼠全身、腰椎骨密度及股骨干重、灰重、最大抗弯曲载荷和骨小梁面积均较其他组高。结论;埃本膦酸钠是比阿仑膦酸钠更有效的一种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通过与口服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 sodium)的对比,旨在评价老年人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zoledronic acid)的疗效、应用、安全性、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医疗记录。两组药物组各包含58例,选取绝经后妇女、60岁以上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且首次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注射液患者入组。通过对比两组用药前后腰椎和(或)髋部骨密度改变、依从性、不良反应和新发骨折率,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两组入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相似。唑来膦酸注射液组的骨密度增加量比阿仑膦酸钠组有显著差异,其中腰椎骨密度(P=0.007)、髋部骨密度(P=0.006)。唑来膦酸注射液组有更多的不良反应(n=50);新发骨折数较阿仑膦酸钠组少(n=12)。两组患者中,疼痛为主的主观症状以视觉模拟标度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表示,唑来膦酸注射液组中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1)。两组中治疗前后血钙(blood calcium,BC)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更优于阿仑膦酸钠。在提高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方面疗效相似。虽然在治疗前3天有更多的不良反应,但减少了新发骨折率,缓解症状更显著。两组药物对血生化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与血脂在利塞膦酸钠干预前后的变化.方法 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利塞膦酸钠治疗组(利塞膦酸钠,5 mg/天,口服)和安慰剂对照组(安慰剂,每天1片),服用时间为早餐前30分钟与150 ml水同时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内不能卧床;所有患者每天补充钙剂500 mg和维生素D200IU.腰椎和髋部骨量双能X骨密度测量和血脂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进行.结果 两组腰椎骨密度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利塞膦酸钠治疗组腰椎骨密度上升值、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值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股骨近端总骨密度、Ward三角骨密度及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经利塞膦酸钠干预1年,腰椎骨密度显著上升,血总胆固醇和血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预防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作用。方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应用碳酸钙D3片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做为基础用药,治疗组加用阿仑膦酸钠。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2年后.检测2组患者腰椎及左侧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BMD),并测定血清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和骨钙素(OC)浓度,随访再次骨折的发生率。结果阿仑膦酸钠治疗组治疗2年,腰椎及左侧髋部BMD均不同程度提高,血清NTX及OC则不同程度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D均不同程度下降,血清NTX及OC则不同程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治疗中,治疗组发生2例再次骨折事件,对照组发生8例再次骨折事件,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够有效降低骨转换率、增加BMD,预防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对比分析服用中药汤剂地黄饮子与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筛选口服地黄饮子及阿仑膦酸钠规律用药满1年以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63.97±3.70)岁;服用中药汤剂地黄饮子,每次1剂,早晚各1次,每周2次。对照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63.36±3.07)岁;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1次。两组患者抗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不变(每日口服碳酸钙D3片600 mg/d,以及骨化三醇胶丸0.5μg/d)。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β-CTX)及血清硬骨素(SOST)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骨质疏松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骨密度、SOST与β-CTX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1年后,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β-CTX检测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52.002和50.071;血清SOST值均较治疗前增加,t值分别为-29.242和-30.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P值分别为0.294和0.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β-CTX值比较,P=0.908;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SOST值比较,P=0.8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传统中药地黄饮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研究发现其与阿仑膦酸钠均有较好的疗效,地黄饮子可作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8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45例,其中4例行单纯椎管减压术,25例行减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16例行减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椎间隙植入C age。术后常规抗炎,营养神经,对症处理,佩戴胸骶或腰骶支具3个月。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93.3%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提高。X线发现Cobb角术后平均9.3°(0~°20°),改善率为61.4%,并且无断钉及螺钉松动。10例出现并发症,5例硬膜撕裂,发生脑脊液漏,1例肺部感染,1例脑梗死,2例假关节形成,1例腰痛症状加重,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结论彻底减压是术后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在充分减压解决患者疼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重建脊柱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平衡,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Simmon型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对28例Simmon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和/或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年,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3~24个月)。83%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下肢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缓解,随访期间矫正度数无明显丢失。结论充分减压、适当矫形、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Simmon型腰椎退变性侧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减压治疗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适应证,并观察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我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单纯减压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61~89岁,平均65.1岁。本组患者以间歇性跛行和根性疼痛为主要症状,无冠状位及矢状位的失平衡,前屈后伸动力位片无不稳定的表现,侧凸顶椎Nash—Moe旋转分级小于等于11°,左右侧屈位椎体间侧方滑移小于等于5mm。计算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椎前凸角、侧凸角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平均随访8.3年(5—16年),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95±1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83±32)mL,1例行自体血回输,无异体血输入病例。脑脊液漏1例,经改变体位及换药局部处理后愈合;1例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对症处理后愈合。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无加重,神经功能无恶化。术后1年随访及末次随访时腿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视觉模拟评分虽较术前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腰椎前凸角减小,但进展缓慢,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侧凸角虽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较好解除压迫,缓解神经症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容易被老年人接受,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注意责任节段的判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采用选择性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融合矫形术治疗62例DLS患者。观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肢疼痛改善和肌力恢复情况,测量手术前后腰椎侧凸、腰椎生理前凸Cobb角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记录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体征以及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6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1例因术中血压过低未完成一期手术,3d后行二次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920mL(530~2800mL)。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11%),其中脑梗塞2例、脑脊液漏2例、一侧下肢肌力下降3例。术后4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66%;随访时间O.5~10.0年,平均随访时间5.6年。随访期间远期并发症6例(15%,6/41),其中3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并行翻修手术,3例患者融合固定的上个节段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予椎体成形术治疗。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4分(6.1~8.5分)降低至术后的2.8分(1.6~4.3分),术前、术后腰椎侧凸及腰椎生理前凸Cobb角分别为30.5°(20°~40°)、8.6。(3°~25°)和5.6。(-8°~13°)、31.6。(25°~460)。随访期间x线片示融合器融合节段均已愈合,椎间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塌陷或移位。结论选择性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融合矫形术治疗DLS能有效解除患者的腰腿痛症状,重建腰椎生理前凸,纠正腰椎侧凸;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福善美(阿仑膦酸钠)对提高50岁以上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椎体骨密度的作用.方法 将50例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福善美组)、B(对照组)两组,A组患者口服70 mg/周的福善美6个月,而对照组不给药,两组均在手术前1周内和术后6个月行腰椎后前位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测定椎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征、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5例退行性腰椎疾患患者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行Dynesys内固定术。男13例,女22例;年龄37-60岁,平均48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行性椎管狭窄27例,椎间盘退行性改变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再发2例。应用VAS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丢失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VAS(0~10)评分:术前6.7~9.6,平均8.6,术后0~5.1,平均2.9;Oswestry术前32~83分(平均66分),术后0~62分(平均34分)。无钉绳系统和聚脂套管松动。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25例,良7例,可3例,症状改善优良率达91%。结论Dynesys可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近期临床症状恢复良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非融合性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短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LDS)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小切口短节段TLIF治疗26例LDS患者。按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的差异,评估末次随访VAS评分改善率、Cobb角矫正率及腰椎前凸角改善率,计算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结果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12.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3.0±0.8)分和(3.0±1.1)分,较术前的(8.0±0.9)分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改善率为62.5%。末次随访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7.7±2.8)°vs(17.3±5.5)°,P〈0.05],矫正率为55.5%;末次随访腰椎前凸角明显优于术前[(36.8±4.5)°vs(18.1±4.6)°,P〈0.05],改善率为103.3%。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达100%。结论小切口短节段TLIF治疗LDS早期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纠正侧凸并改善腰椎前凸,椎间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退行性脊柱侧凸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难度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2例,男16例,女36例,年龄42~71(63.44±5.96)岁,病程1.5~6.5(3.69±1.10)年。52例患者均有下肢根性痛或麻木症状,其中41例患者有间歇性跛行症状。51例均为单节段狭窄,狭窄节段:L4,5节段31例,L5S1节段21例。依据是否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凸分为侧凸组18例(退行性脊柱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狭窄组34例(单纯腰椎管狭窄)。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和术后并发症,通过CT评估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5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19.58±5.33)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狭窄组优于侧凸组(P0.05);两组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术后下地时间、出院时间、出院及随访时VAS评分、术后3个月及随访时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椎间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MIS-TLIF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退行性脊柱侧凸三维畸形,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血增多。但是对患者术后症状的缓解,并发症的发生和腰椎功能的恢复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固定小关节融合术治疗Ⅰ度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35例单节段Ⅰ度腰椎滑脱行小关节融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27例;年龄27~88岁,平均年龄61.1岁。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VAS、ODI评分进行临床评价,融合情况采用X线片及CT平扫并矢状位重建进行评价。结果 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滑脱复位率为75.8%,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滑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末次随访VAS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末次随访患者主观优良率为94.3%。X线片和CT评价融合率分别为94.3%和97.1%。并发症有出现退变性侧凸2例(分别在术后15和17个月随访时发现),术后14个月出现上方邻近节段后滑脱1例,术后早期出现伤口延迟愈合行清创术1例。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小关节融合术治疗Ⅰ度腰椎滑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其融合率及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是两类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同时具备这两类病变手术指征的患者较少,目前针对这类患者的研究甚少。 目的:探讨先后行腰椎手术及单侧/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2006年5月至2013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及膝骨关节炎先后行腰椎手术及TKA患者10例,年龄58~72岁,平均(63.7±5.2)岁;女9例,男1例。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行腰椎及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分析本组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HSS评分、手术情况、预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随访时间6~85个月,平均(45.5±27.2)个月。10例患者中,8例先行腰椎手术,2例先行TKA;8例分2次住院完成手术治疗,2例通过1次住院完成手术治疗;2例腰椎退变严重侧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病变严重侧的偏向一致,8例偏向相反;5例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其中3例腰椎侧凸的偏向与膝骨关节炎严重侧的偏向一致,另2例偏向相反;术前膝骨关节炎严重侧HSS评分与矢状面腰椎序列不存在相关性(P=0.527),术前膝骨关节炎严重侧伸直受限角度与矢状面腰椎序列亦不存在相关性(P=0.460)。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于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可先后行腰椎手术及TKA治疗,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做好医患沟通,进行恰当的疗效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