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继发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IL)-34、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检查且近期未接受激素治疗的RA患者120例,排除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者。分别选取入组患者左侧股骨颈、左侧髋部、腰椎(L1-4)进行BMD测量,根据BMD含量分为骨量正常35例、骨量减少组56例、OP组29例,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比较三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F、C-反应蛋白(CRP)、IL-34、RANKL、HDL-C、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等理化指标水平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评价(DAS-28评分)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各指标与BMD和骨代谢之间的关系。 结果三组间左侧股骨颈、左侧髋部及腰椎(L1-4)BM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P组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F=60.326、51.120、65.876,均为P<0.05);三组间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RP、IL-34、RANKL、HDL-C、CTX-Ⅰ、RF、BALP、BG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285、11.457、3.437、35.967、16.099、12.709、138.588、14.022、100.737,均为P<0.05)。其中OP组患者的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RP、IL-34、RANKL、CTX-Ⅰ、RF、BALP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均为P<0.05),而HDL-C、BGP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左股骨颈(r=0.478、0.258、0.288、0.434、0.257、0.254、0.311、0.413、0.404)、左髋部(r=0.523、0.384、0.294、0.422、0.261、0.273、0.342、0.387、0.358)、腰椎(L1-4)(r=0.335、0.297、0.305、0.318、0.264、0.266、0.314、0.364、0.309)的BMD水平均与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RP、IL-34、RANKL、CTX-Ⅰ、BALP、RF、DAS-28呈正相关关系(均为P<0.05),而与BMI、HDL-C、BGP呈负相关关系(左股骨颈:r=-0.278、-0.261、-0.288,左髋部:r=-0.289、-0.285、-0.293,腰椎:r=-0.309、-0.290、-0.305,均为P<0.05)。 结论RA患者骨含量减少的发生率较高,高水平的RF、IL-34、RANKL对RA患者继发OP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水平的HDL-C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而减少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量丢失的原因,为早期预防RA患者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观察86例RA患者,收集患者基线及两年后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疾病活动相关指标,并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6个部位的骨密度。结果22例患者(25.6%)有至少一个检测部位骨质疏松;34例患者(39.5%)表现为至少一个检测部位骨量低下。在随访两年中,桡尺骨远端及前臂的BMD明显下降(P〈0.005);代表局部骨量变化的桡尺骨远端、前臂及手的BMD与代表全身骨量变化的股骨颈、腰椎和全身的BMD有很好的相关性(r:0.599-0.806,P〈0.001)。BMD与疾病活动指标(包括ESR、CRP、HAQ、RAI、DAS、28个关节肿胀指数及ACR功能分级)均无相关性;但多元回归分析示基线RF升高为观察两年后各检测部位骨密度Z值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RF阳性的患者其两年后各部位的Z值均显著低于RF阴性的患者(P〈0.05)。女性在手、桡尺骨远端、前臂的BMD值均低于男性(adjusted R2=0.256-0.398,P〈0.001)。增龄为除了前臂外所有部位BMD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0.000)。小剂量强的松龙(≤5mg/d)与本组患者的BMD变化无相关。结论骨量丢失为RA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见于女性及高龄患者;前臂局部的骨量丢失高于全身的骨量丢失。RF升高为引起BMD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围手术期T3、T4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亢患者服碘及心得安作术前准备前、术日晨、术中、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5天各时相蹼T3、T4水平。结果 全组患者镁未发现甲状腺危象,T3、T4水平a〉b〉c,其中a、b、c高于正常值,d、e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经术前准备,甲亢患者符合临床手术条件时,血T3、T4仍然高于正常水平;手术未造成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术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围手术期T3 、T4 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0 例甲亢患者服碘及心得安作术前准备前(a) 、术日晨(b) 、术中(c) 、术后第1 天(d) 及术后第5 天(e) 各时相点T3 、T4 水平。结果 全组患者均未发生甲状腺危象,T3 、T4 水平a> b> c> d > e,其中a、b 、c 高于正常值,d、e 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经术前准备,甲亢患者符合临床手术条件时,血T3 、T4 仍然高于正常水平; 手术未造成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 术后12 及36小时时段甲状腺危象高发期T3 、T4 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包括原发性肾损害和继发性肾损害 ,前者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和基底膜变薄等 ,后者包括肾血管炎、肾淀粉样变、药物性肾损害 (继发于非甾体抗炎药、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氨甲喋啶的肾损害 )、肾结石等。本文综述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的发病机理、病理及临床表现、治疗进展及预后等。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辨别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证型及主要症状,通过对比说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在我国都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二者之间又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但是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个广泛应用的药物可以同时对两者都产生很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将来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药物,笔者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H大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巨大甲状腺肿瘤行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良性56例,恶性27例,肿瘤直径平均13(10~17)cm,行单纯手术切除82例,手术加辅助治疗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83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6年(6个月~10年),56例良性肿瘤,无一例复发。27例恶性肿瘤中,1例术后15个月死亡,1例术后6年内死亡,3例8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余均健在;5年生存率达96.3%(26/27),10年生存率达81.3%(22/27)。结论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巨大甲状腺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实施甲状腺叶切除术11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甲状腺外科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甲状腺可发生多种疾病 ,治疗方法各异 ,其中 ,适宜外科治疗者主要是甲状腺肿瘤 ,尤其是恶性肿瘤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虽然有些也采用外科治疗 ,但并非该病的唯一治疗方法。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所采用的术式及病例选择等 ,至今国内、外仍存在一些不同见解。现就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治疗现状进行重点讨论 ,并就今后发展略抒己见。1 甲状腺结节的外科处理原则1.1 甲状腺结节的定性甲状腺结节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体征 ,尤其在现代B型超声检查下 ,经常可以查见临床不能触及的微小结节。应当指出 ,甲状腺是处于动态的内分泌器官 ,受机体多种因素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下动脉被膜下结扎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甲状腺外科手术主张远离甲状腺侧叶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为避免甲状旁腺损伤,我科对甲状腺良性病变采用被膜下或紧贴甲状腺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1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甲状腺癌根治术是甲状腺分化型癌的标准治疗手段,是其序贯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规范的甲状腺癌根治术包括至少一侧甲状腺叶的切除(原发灶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区域引流淋巴结清除)。甲状腺分化型癌大多预后良好,但甲状腺癌术后一旦复发,往往直接侵犯气管、食管、颈动脉等重要器官,再次手术时由于粘连紧密,解剖层次紊乱,病灶切除困难,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概率将明显增高,严重影响疗效。因此规范化的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2003年10月24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 226例手术成功,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术后复发. 结论改良的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术后主观满意度,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年的发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适应证已经扩展至分化型甲状腺癌,尤其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术前评估是关键,评估的重点是原发肿瘤的位置以及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位置;腔镜PTMC手术关键是如何保护喉返神经(RLN)及甲状旁腺的功能。对于初学者,或遇到喉不返神经,或二次手术的时候,术中神经监测有明显的优势。对于PTMC病人,近全甲状腺切除术代替全切除术是防止甲状旁腺永久性损伤的有效术式。目前,对于PTMC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在手术入路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