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值得推荐的分娩镇痛方式之一,对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行分娩镇痛在国内外尚存争议,Thorp等不支持潜伏期即介入镇痛,认为可使产程延长,但并未设立对照组;潜伏期占第一产程约2/3的时间。平均9小时以上,严重的疼痛刺激对母婴均产生不良影响,Nelson等主张于潜伏期即介入镇痛,并设立对照组观察到对产妇及新生儿并无不良反应。总之,分娩疼痛应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主张只要没有禁息症,应根据产妇意愿决定何时进行分娩镇痛,让我们共同为尽早实现“人人享有生殖健康”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罗比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比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9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行PCEA(分娩镇痛组).另选10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予硬膜外阻滞的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分娩镇痛组给予0.1%罗比卡因+芬太尼(1μg/ml),PCEA基础注药速率为6ml/h,冲击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0分钟.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监测胎儿心率(FHR)、新生儿Apgar评分和SpO2.结果:分娩镇痛组用药后15~30分钟均感到无痛或只感到轻度可耐受的疼痛(VAS评分0.6±0.8).分娩镇痛组产妇MBS在镇痛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产妇均能下床活动.分娩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464.9±173.5分钟,短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P<0.05).分娩镇痛组第二产程时间为48.4±21.8分钟,对照组为46.7±20.6分钟,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镇痛组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和SpO2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罗比卡因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是目前分娩镇痛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镇痛是用于分娩镇痛的最为常用的方法.对产程是否有影响一直受到医生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潜伏期分娩镇痛,实现全程无痛分娩,已成为关注的热点,国内一些医院在宫口开小于3cm甚至产妇一感到疼痛就实施分娩镇痛,发现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宫缩抑制和延长一、二产程,是轻微的,并不增加初产妇剖宫产率,临床使用利大于弊.特别是采用了超低浓度的局麻药联合阿片类镇痛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运动神经的阻滞,增加了产妇的满意度,使产妇更有信心完成分娩.所以潜伏期分娩镇痛是安全的,不会增加训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氯普鲁卡因缓解分娩镇痛中爆发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且第一产程出现爆发痛的初产妇60例,年龄20~36岁,BMI 21~3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出现爆发痛(VAS疼痛评分≥4分)时,对照组硬膜外注入0.15%罗哌卡因6 ml,观察组硬膜外注入1.5%氯普鲁卡因6 ml。给药后每2分钟评估一次VAS疼痛评分,记录给药后VAS疼痛评分降至3分的时间及追加药次数。记录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缩宫素使用例数、分娩方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产妇满意度评分。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并检测脐动脉血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硬膜外加药后VAS疼痛评分降至3分的时间明显缩短,产妇满意度评分明显增高(P0.05)。两组追加药次数、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与氯普鲁卡因均可有效缓解爆发痛,氯普鲁卡因起效更快,产妇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氧化亚氮吸入用于产妇分娩镇痛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尹艳 《护理学杂志》2002,17(2):94-96
目的 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铲的分娩镇高痛方法。方法 将60例产程进入活跃期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宫口开大3cm以上、产痛剧烈时吸入氧化亚氮,对照组剧痛时予注意力分散的心理安慰,结果 观察组镇痛优良率76.67%,有效率达93.33%。两组疼痛程并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脐静脉、脉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氧化亚氮吸入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于宫胎盘的血流无明显影响,不干扰胎儿的生理代谢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自控式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20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自控式静脉用药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产程中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疼痛情况、术中出血量、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和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自控式静脉麻醉分娩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妇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200例,年龄22~38岁,BMI 20~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0例。两组均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的方式实施分娩镇痛,D组在给予硬膜外首次剂量(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共12 ml)后,经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10 mg(2 ml);C组在给予相同硬膜外首次剂量后经硬膜外给予生理盐水2 ml。测量并记录分娩镇痛开始前、分娩镇痛开始后1、2、3、4、5 h和胎儿娩出时产妇鼓膜温度。记录分娩镇痛开始前、分娩镇痛开始后1、2、3、4、5 h和第一产程结束时的Bromage评分、VAS疼痛评分。记录产间发热例数、分娩转剖宫产例数,记录镇痛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记录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发热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分娩转剖率、镇痛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各时点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镇痛初始经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10 mg能明显降低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发热率,且不影响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程控间歇脉冲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模式下产妇发生爆发痛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行分娩镇痛的产妇215例,年龄20~45岁,孕期≥37周,单胎头位,ASA Ⅱ或Ⅲ级。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接入电子镇痛泵,参数设置: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负荷剂量15 ml,脉冲剂量10 ml/h,单次追加剂量8 ml,锁定时间30 min,极限量30 ml/h。当产妇出现爆发痛时给予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共10 ml追加,根据产妇是否发生爆发痛分为两组:爆发痛组和无爆发痛组。记录产妇一般情况和分娩镇痛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爆发痛的相关因素。
结果 93例(43.2%)产妇发生爆发痛。与无爆发痛组比较,爆发痛组产间发热率明显升高、分娩镇痛满意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硬膜外镇痛中断、镇痛15 min后NRS评分增加和第一产程时间延长是发生爆发痛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镇痛15 min后NRS评分增加、硬膜外镇痛中断、第一产程时间延长是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发生爆发痛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对母婴及产程的影响。方法:100例产妇分为PCEA组(n=42)和对照组(n=58)。PCEA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施行PCEA,记录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产程时间、产程各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PCEA组产妇麻醉前后腹部和下肢肌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CEA组产程各时段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产妇麻醉后腹部和下肢和略有减弱,但不影响第二产程进程。结论:PCEA行分娩镇痛时母婴安全,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笑气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0例初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第一产程活跃期给以间断吸入50%笑气与50%氧气混合气体以实施镇痛分娩(观察组)。另选50例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活跃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笑气间断吸入用于第一产程活跃期,镇痛效果满意,缩短活跃期,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降低产妇产程中的疼痛程度,提高产妇分娩满意度.方法 基于JBI循证保健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收集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最新最佳证据,制定10条审查指标,并对2019年8~9月121例产妇(实施前组)进行基线审查,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制定相应的循证实践计划,并进行证据应用.证据应用后再次审查110例产妇(实施后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将最佳证据引入到临床实践后,9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较基线审查结果提升(P<0.05,P<0.01).两组产妇不同时期疼痛评分、分娩满意度评分、第二产程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最佳证据的应用,缓解了产妇在分娩不同时期的疼痛情况,提升了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且不增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2.
围生期多种因素均可能对母乳喂养施加影响,其中分娩镇痛可通过缓解疼痛、改善情绪或分娩镇痛药物本身等对母乳喂养产生作用。但目前关于此类研究资料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考虑分娩镇痛是一种符合生理的分娩方式,因此进行临床推广。文章通过简介当前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现状,分别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静脉分娩镇痛、吸入分娩镇痛、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等不同方式,分析其对母乳喂养产生的可能不利或获益,为分娩镇痛产妇的母乳喂养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提前预置硬膜外导管,根据产妇需要开始镇痛的个体化镇痛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标签开放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单胎、足月、头位妊娠初产妇,年龄18~35岁,随机分为两组。个体化组产妇在产程开始(出现规律宫缩、宫颈接近消失)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当产妇有镇痛需求且NRS评分≥5分时给予硬膜外镇痛;对照组在宫口开大1 cm时行硬膜外镇痛。主要研究终点是分娩过程最严重疼痛NRS评分及分娩时NRS评分≥7分产妇比例。结果194例产妇完成研究,分娩过程中两组最严重疼痛程度NRS评分[个体化组9(8~10)分vs对照组9(8~10)分,P=0.201]及分娩时NRS评分≥7分产妇比例[个体化组94例(96.9%)vs对照组89例(91.8%),P=0.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胎、足月、头位且产科评估可试行阴道分娩的产妇,根据产妇需求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与传统的镇痛时机(宫口开放1 cm)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LiDCO-rapid监测仪管理子痫前期产妇的产程,比较分娩镇痛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母婴安全。方法选择2017年3—11月于本院分娩的初产、单胎子痫前期产妇64例,年龄22~35岁,体重55~85 kg,ASAⅡ或Ⅲ级。其中行分娩镇痛的32例产妇纳入分娩镇痛组(LA组),由于产科因素、麻醉禁忌或产妇拒绝椎管内麻醉而未实施分娩镇痛的32例产妇纳入对照组(C组)。LA组在出现子宫规律收缩后进行分娩镇痛,并且持续应用镇痛泵至第一产程结束。产程中应用常规监护仪和LiDCO-rapid监测,记录镇痛前(T_0)、镇痛后10 min(T_1)、30 min(T_2)、60 min(T_3)、宫口开全(T_4)时的MAP、心输出量(CO)及外周血管阻力(SVR);记录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记录缩宫素、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分娩方式、发生子痫和产后出血的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和10 min Apgar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LA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明显延长(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T_1时MAP明显降低(P0.05);T_2—T_4时MAP、CO和SVR明显降低(P0.05);缩宫素使用率明显升高(P0.05);降压药物使用率和产钳助产率明显降低(P0.05)。LA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子痫及产后出血。结论分娩镇痛可有效改善子痫前期产妇产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阴道试产的危险性。LiDCO-rapid帮助产科医师和麻醉科医师了解产妇病理生理变化,并在分娩过程中及时调整治疗。  相似文献   

15.
罗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时对脐血血气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罗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脐血血气分析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60例,采用0.2%罗比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照组60例,为同期未实行镇痛的正常分娩者。比较两组产妇脐动、静脉血血气分析、SBP、DBP、HR、SaO2、总产程(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两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2)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为8分以上。(3)镇痛药起效后产妇疼痛明显减轻,宫缩时仅感腹部发紧发胀,双下肢无麻木感,活动自如。两组产妇VAS在镇痛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不延长产程,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1500例镇痛分娩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1500例镇痛分娩临床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探讨镇痛分娩对母婴的安全性。 方法 1111例产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264例产妇行间断硬膜外镇痛分娩,82例产妇行腰 硬联 合镇痛分娩,43例产妇50%氧化亚氮吸入镇痛。观察镇痛分娩产妇的心率、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 和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产程、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分析新生儿脐静脉血气。观察产妇镇 痛前后呼吸频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对100例镇痛分娩后的产妇进行认知调查。结果 镇痛分娩的产妇剖宫产率为11.7%,产钳率9.5%;镇痛分娩产妇的新生儿脐静脉血气pH(7.328± 0.064),高于对照组pH(7.263±0.073)(P<0.01)。50例产妇镇痛前后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100例镇痛分娩后的认知调查:99%产妇镇痛 效果满意,100%产妇认为镇痛分娩很有必要。结论 镇痛分娩对母婴是安全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分娩镇痛汇编大力开展产科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娩镇痛作为产科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地向前发展和普及.分娩镇痛,需兼顾母体和新生儿的安全.应用任何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时,不仅要考虑产妇在妊娠期的特殊病理生理变化和镇痛术对产妇的影响,还应了解药物通过胎盘的速度、剂量,镇痛后产程、产力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良好的分娩镇痛不仅应能有效控制分娩疼痛,还应有助于降低母体和围产期婴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分娩镇痛的认同,在发达国家,分娩镇痛日益普及,据统计1999年美国分娩镇痛率高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90例ASA I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均分为全产程镇痛组(A组)、活跃期镇痛组(B组)和无镇痛对照组(C组)。A、B组均采取硬-脊联合麻醉镇痛,A组产妇进入产程时予镇痛至产后2h;B组产妇宫颈口开至≥3cm时予镇痛至宫口开全;C组产妇不予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产程不同时段VAS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孕妇不良反应和镇痛前、产后2和24h血清PRL浓度。结果三组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镇痛前、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三组产妇产后2、24h血清PRL浓度均明显高于分娩前(P0.01),产后2、24hA组产妇血清PRL浓度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全产程镇痛减轻了产妇痛苦,可促进PRL分泌,有利于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后血浆催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娩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产妇在临产时由于子宫收缩所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效应,提示产程的开始,但进而出现持续性难以忍受的疼痛,不仅使产妇感到痛苦、烦躁或忧郁,而且应激所产生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导致一系列生理改变,最终对分娩过程和胎儿造成不利影响[1]。因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时对产程中子宫肌和腹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自然分娩初产妇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接受分娩镇痛的100例初产妇分为0.0625%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组,50例)和0.0625%左布比卡因组(左布比卡因组,50例),选取同期经阴道分娩未采取镇痛措施的初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产妇的年龄、BMI、孕周、剖宫产率、钳产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于分娩镇痛开始时(T1)、分娩镇痛后15 min(T2)、分娩镇痛后30 min(T3)和分娩镇痛后45 min(T4)4个时点采用VAS评分评估产妇疼痛情况。记录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爆发波能量参数[包括爆发波次数、爆发波持续时间、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功率及峰值频率],综合评估产妇子宫肌和腹肌收缩力。结果3组产妇在年龄、BMI、孕周、剖宫产率、钳产率及产后2 h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罗哌卡因组比较,左布比卡因组第一产程时长和第二产程时长延长,缩宫素使用率明显升高(P<0.05)。在T2、T3、T4时点,与对照组比较,罗哌卡因组和左布比卡因组产妇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第一产程中,与对照组比较,罗哌卡因组和左布比卡因组产妇子宫肌EMG的RMS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罗哌卡因组比较,左布比卡因组产妇的EMG功率明显降低(P<0.05)。第二产程中,与对照组和罗哌卡因组比较,左布比卡因组产妇子宫肌EMG的爆发波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罗哌卡因组和左布比卡因组的RMS明显降低(P<0.05)。结论0.0625%的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时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对产妇产力无明显影响,且不延长产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