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钉折断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吕刚  苏斌  张学春 《中国骨伤》2006,19(2):109-110
椎弓根是椎体后方最坚强的结构,通过它可获得脊柱三柱固定。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技术在我国已应用了十几年,它的固定效果可靠,但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其中断钉及螺钉松动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当内置物松动、折断后,已恢复高度的受伤椎体将再次发生塌陷、生理前凸丢失,严重者又转变成后凸畸形。本文就18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断钉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螺钉断裂的原因。1临床资料2000年3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243例,其中行椎弓根钉内固定者192例。按照Denis分型,压缩型83例,爆裂型104例,骨折脱位型5例。192例中T12骨折78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2例资料完整的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通过观察内固定术后感染、神经症状的恢复情况、椎弓根螺钉或连接杆断裂、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不愈合、后凸畸形再现的发生情况分析手术失败原因。结果术后共27例(14.8%)患者失败。术后感染率为1.1%(2/182),断钉、断棒发生率为7.7%(14/182)。AO骨折分型中A1、A2、A3.1型患者断钉、断棒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adsharing评分≤6分患者的断钉、断棒发生率低于≥7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连续两椎体骨折采用两伤椎上下各-正常椎体固定发生断钉、断棒3例,附加伤椎固定无发生断钉、断棒。椎弓根螺钉松动的发生率为2.2%(4/182),伤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为2.7%(5/182),后凸畸形再现发生率为1.1%(2/182)。结论术前重视脊柱骨折的分型和评分、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重视前中柱的重建是提高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比较33例S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X片椎体形态恢复。结果:33例患者平均随访125个月,神经功能恢复:A级3例,E级3例无变化,其余提高1~2级。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55%恢复到95%,Cobbs角由205°恢复到25°。结论:SF内固定系统能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体高度,且操作简便,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本组病例全部使用丹历·枢法模公司生产的CotrelDuboussetHorizon(CDH)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骨折节段上、下相邻椎弓根皮肤处作4个1.5cm长纵形切口,电视透视监视下,钻入椎弓根螺钉,从一端切口纵形将固定棒置入肌纤维间隙内,棒的两端置入上、下2枚椎弓根钉的槽口内,拧入固定螺钉,初步固定,撑开复位并矫正屈曲畸形。[结果]手术出血量平均85ml。住院时间平均10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0周。术中未发生椎弓根钉误入椎管、脊神经或马尾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可使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获得坚强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轻、痛苦小,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5.
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4年5月,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不稳定胸腰椎骨折32例。其中T128例,L116例,L26例,L32例。患者全部使用丹历.枢法模公司生产的CDH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骨折节段上、下相邻椎弓根皮肤处做4个1.5cm长的纵形切口,透视下,钻入椎弓根螺钉,从一端切口纵形将固定棒置入肌纤维间隙内,初步固定钉棒,撑开复位并矫正屈曲畸形。并以同期32例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的类似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皮组32例患者术后获24~52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42.06min,手术出血量平均为83.69mL,住院时间平均为11.75d,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平均为12周,术后2年后凸Cobb角轻度丢失。与对照组比较,经皮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恢复快。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轻、痛苦小,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手法复位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36例,使用长尾椎弓根固定系统,在骨折节段相邻椎体椎弓根电视透视定位后,皮肤处作4个长约1.5cm纵形切口,电视透视监视下,置入椎弓根螺钉,置棒,手法复位后,锁紧螺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min,手术出血量平均60ml。术中未发生椎弓根钉误入椎管、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手法复位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可使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获得较满意复位及较坚强内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及痛苦小,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完整资料的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病例43例,共发现各种并发症9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3例,男36例,女7例,平均年龄24.5(17~52)岁。损伤部位:T101例,T113例,T125例,L123例,L28例,L32例,L41例。固定器械:AF系统18例,RSS系统22例,CD系统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利杰 《中国骨伤》2003,16(3):159-160
我院从1989-2001年用椎弓根螺钉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得到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人19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测量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椎体Cobb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05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率分别为(36.0±12.1)%、(3.8±2.4)%、(3.8±3.0)%;椎管狭窄率分别为(35.6±9.0)%、(10.9±3.7)%、(10.7±3.4)%;Cobb角分别为33.6°±8.7°、3.1°±2.0°、3.2°±2.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各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骨折椎椎体复位效果好,减少内固定失败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脊柱内固定迟发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6例椎弓根螺钉系统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20例同时取出内固定物,6例应用抗生素灌洗,内固定物保留,术后应用抗生素14~21d。结果:20例取出内固定物者,切口甲级愈合;ESR、CRP术后14d降至正常。6例保留内固定物者,引流管1个月拔除,1例2个月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及硬节,2次实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周后,伤口愈合、疼痛、肿胀消失出院。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迟发性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术中引起的椎旁深部软组织感染,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行后路短节段结合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2例,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病程2h~7d,平均2d。骨折根据AO分型:A1型25例,A2型48例,B2型9例。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9例,D级17例,E级56例。术中将椎弓根螺钉置入骨折椎与相邻的上下椎体中,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3个月,无一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后骨折椎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而术后随访骨折椎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骨折椎的尾侧椎间盘高度(h/H)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短节段结合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在骨折椎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并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跨伤椎组(A组)34例,经伤椎组(B组)18例。损伤节段:T114例,T1212例,L131例,L2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及CT,比较2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伤椎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A组中有11例发生椎体前缘高度降低,4例发生内固定失败;B组有3例椎体前缘高度降低。结论与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经伤椎置钉固定能更好的矫正后凸、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以及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透视监控条件下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器的应用.方法应用RF、SF、AF、DRFS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51例,术中均无条件采用透视监控.结果全部病例伤椎定位准确,螺钉定位及进钉均一次正确完成.所有螺钉均位于椎体内,和椎体上终板基本保持平行,最大误差仅为3°.Cobbs角由术前平均27.8°恢复到平均6.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平均76.5%恢复到平均97.4%.随访46例,平均随访19个月,Frankel脊髓神经损伤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余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非透视监控条件下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器的应用,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手术经验.否则,不推荐开展.  相似文献   

14.
经伤椎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入螺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椎骨折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平均36%,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60%,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9例,C级11例,D级10例,E级10例。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4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3.5°,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6%,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B级4例,C级4例,D级5例,E级28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和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6月在广西骨伤医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的25例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寰椎侧块移位(LMD)、枢椎椎体下缘中点到基底线垂直距离(R-J线)、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指标及改善率,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骨折愈合、功能活动等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6 ~ 72个月,平均41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手术时间为80 ~ 120 min,平均76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 ~ 300 mL,平均150 mL。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LMD、R-J线、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例术前Frankel分级D级患者恢复至E级;其余24例仍为E级。术中2例患者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术后1例患者CT检查示螺钉突破椎弓根内侧骨皮质,但无神经症状。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复位丢失,钢板内固定在位、牢靠。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椎骨折可有效维持枕-寰-枢复合体高度,维持寰椎环完整性及稳定性,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APF”系统即钉杆角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screw -rodan glepediclefixationsystem)是由唐天驷、杨惠林等研制、改进的新型胸腰椎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材。我院 1995年 3月~2 0 0 0年 3月共应用该固定器治疗了 33例患者 ,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病历、影像资料完整并经随访的 2 9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中男 2 4例 ,女 5例 ;年龄 19~ 5 6岁 ,平均 34 7岁。合并有头外伤 3例 ,肱骨骨折 2例 ,尺、桡骨骨折 2例 ,肛门裂 1例 ,其他部位外伤 4例。受伤原因 :重物砸伤 12例 ,坠落伤 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1年12月,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伤椎上下邻椎置钉(A组)及上下邻椎置钉加经伤椎置钉(B组)治疗,每组25例。以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术前与术后的侧位Cobb角、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内固定失败率等方面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在椎体高度及Cobb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上述2项评价指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腰背痛发生率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增加,是一种安全可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注射型硫酸钙植骨对预防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失败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本组6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短节段内固定并辅助经椎弓根注射型硫酸钙植骨)33例,B组(仅行短节段内固定)33例。平均随访16个月,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后凸角以及伤椎相对高度,功能评定采用Greenough腰痛评分法(lowback outcome score,LBOS)。结果手术前、后2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以及伤椎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2组问Cobb角、伤椎后凸角以及伤椎相对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OS评分,A组优良率为85%(28/33),B组仅为60%(20/33)。结论经椎弓根注射型硫酸钙植骨是降低内固定失败、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连续43例AO分类为A1、A2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别行腰椎后路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和腰椎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2组患者年龄、骨折分布无差异。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比较2组患者伤椎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VAS评分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2组手术在矫正伤椎高度及伤椎Cobb角能力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AO分类为A1、A2型胸腰段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其矫形能力与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当。  相似文献   

20.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发生的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06年10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486例,共发生各类手术并发症45例,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补救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早期手术并发症13例,包括切口感染5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6例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晚期并发症32例,包括椎弓根螺钉断裂20例、椎弓根螺钉松动4例、连接杆断裂3例、钉杆连接松动3例、神经减压不彻底2例。其中20例进行内固定翻修手术,更换椎弓根螺钉12例,更换连接杆3例,调整紧固钉杆连接装置3例,再次前路减压2例。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操作不当、忽视植骨融合的质与量以及手术方式选择错误有关,再次手术只要处理方法得当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