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组织蛋白酶K(Cathe K)和骨保护素(OPG)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同济医院和第八医院就诊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110例,为骨质疏松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诊断为骨量减少者(65例)和骨量正常者(30例)分别为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观察各组血清β-CTX,Cathe K和OPG水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β-CTX,Cathe K和OPG与骨折的关系和椎体骨折严重程度的关系,骨质疏松患者血清β-CTX,Cathe K和OPG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血清β-CTX,Cathe K和OP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在诊断椎体骨折的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的血清β-CTX和Cathe K水平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1),骨量减少组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1),而骨质疏松组的OPG水平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1),而骨量减少组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P0.01)。骨折组的血清β-CTX和Cathe K水平明显高于未骨折组(P0.01),而骨折组的OPG水平明显低于未骨折组(P0.01)。骨质疏松患者血清β-CTX和Cathe K水平随着骨折严重程度的增加出现升高(P0.01),而OPG水平随着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P0.01)。骨质疏松患者血清β-CTX与Cathe K呈正相关(r=0.816,P0.05),与OPG水平呈负相关(r=-0.763,P0.05),Cathe K与OPG水平呈负相关(r=-0.687,P0.05)。通过ROC来预测骨质疏松发生椎体骨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检测ROC曲线下的面积明显高于β-CTX(Z=2.389,P=0.017),Cathe K(Z=2.707,P=0.007)和OPG(Z=2.926,P=0.003)检测,而β-CTX、Cathe K和OPG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β-CTX、Cathe K和OPG对骨质疏松患者合并椎体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与血清铁调素(hepcidin,Hep)的表达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senile essential hypertension,SEH)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意义。方法以SEH患者25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ly BMD)的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83例,骨量减少组91例,骨量正常组81例。ELISA法检测SF、Hep,进行各组间比较并分析相关因素与骨量的关系。结果 1.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与OP组中的SF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OP组中的SF高于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与OP组中的Hep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OP组中的Hep低于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显示:股骨颈BMD与碱性磷酸酶、铁调素成正相关(P0.05);BMD与铁蛋白成负相关(P0.05)。结论 SEH患者SF、Hep的水平与OP密切相关,监测SF、Hep,有助于指导SEH合并OP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二至丸对围绝经期妇女成骨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收集临床不同年龄段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妇女松质骨,分为绝经前骨量正常组、绝经前骨量减少组、绝经后骨量正常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组,分离培养体外成骨细胞,对二至丸干预前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比色法测AKP,ELISA法检测BMP-2和OCN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法检测核心结合因子BMP-2mRNA、ER-αmRNA、OCNmRNA的表达。结果二至丸干预后,各组成骨细胞增殖能力、AKP、BMP-2和OCN的表达量及BMP-2mRNA、OCNmRNA和ER-αmRNA的表达量总体由高到低依次为绝经前骨量正常组、绝经后骨量正常组、绝经前骨量减少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组,且均较同组干预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至丸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对防治骨质疏松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人群的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探讨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对受试者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84例中老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受试者资料,记录相关人口统计学数据,检测受试者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使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个体10年骨折发生的概率。根据FRAX计算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骨折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t检验比较二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比例、股骨颈、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以及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差异; 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了解各临床指标与FRAX骨折概率的相关性;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RAX骨折风险的因素。结果骨折高风险组的年龄、骨质疏松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风险组,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以及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 D_3]水平明显低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25(OH) D_3水平的中位数和(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20.61(12.19~43.24)和29.97 (11.91~72.70);年龄与两个骨折概率均呈正相关(P0.05),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以及血清25(OH) D_3水平与两个骨折概率均呈负相关(P0.05),其中25(OH) D_3水平与两个骨折概率的相关系数r值均为-0.5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股骨颈骨密度和血清25(OH) D_3是FRAX骨折风险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血清25(OH) D_3可能是预测中老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人群脆性骨折风险较敏感的骨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骨质疏松女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髋部骨密度差异,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与骨折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于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及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72例,其中无病史的原发骨质疏松患者109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39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24例。分别统计3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患病情况、骨折侧别、髋部各部位骨密度、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N propeptide,PIN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分别进行三组间及两两组间比较。结果三组间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67,P=0.072; F=0.882,P=0.416;χ~2=3.216,P=0.232),股骨颈骨折组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组间骨折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8,P=0.328),三组间髋部Ward区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37,P=0.056),髋部骨密度比较,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股骨转子间、髋部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25,P=0.001; F=8.668,P0.001; F=9.657,P0.001)。股骨颈骨折组、转子间骨折组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股骨转子间、髋部整体骨密度均小于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组与转子间骨折组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髋部整体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β-CTX、P1NP、维生素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组、转子间骨折组β-CTX、维生素D均小于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子间骨折与骨质疏松组P1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折组与转子间骨折组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髋部整体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类型可能并不取决局部的骨密度,可能与骨微结构等因素相关,要得到明确、可靠的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核因子-kB受体激活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初发SLE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SLE患者45例及正常对照42例,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RANKL、OPG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检测患者腰椎(L1~4)和股骨近端2个部位的骨密度,单因素分析RANKL、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RANKL、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SLE患者2个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量异常发生率为28.89%,骨量异常降低的SLE患者OPG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比骨量正常的患者显著降低,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ANKL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G基因ndtNA表达水平与初发SLE患者骨密度间存在正相关(r=0.461;P=0.001),即OPG表达水平越低,骨量减少越明显;而BANKL基因mRNA表达降低与初发SLE患者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r=-0.189,P=0.214);初发SLE患者疾病活动度与骨量减少、RANKL及OPG基因表达水平间不存在相关性(r=0.293,P=0.138;r=-0.099,P=0.493;r=0.138,P=0.493).结论 初发SLE患者骨量减少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增高,并且初发SLE患者体内RANKL和OPG基因表达存在异常;其中OPG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初发SLE患者的骨量减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维生素D类似物帕立骨化醇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蛋白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法构建DN大鼠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帕立骨化醇组(P组)、DN组(D组),并设置健康对照组(N组).给药12周后检测24 h尿蛋白量及血生化指标.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免疫组化和实时PCR检测肾小球基底膜乙酰肝素酶(HPA)、足细胞podoc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D组和P组24h尿蛋白量、Scr、肾素及An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N组,而D组显著高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和P组HPA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N组,而D组显著高于P组;D组和P组podocin蛋白及mRNA表达较低,D组显著低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肾素水平与HP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8,P<0.05);与podoc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3,P<0.05);而与两者mRNA表达无相关.结论 帕立骨化醇可显著减少DN大鼠早期蛋白尿,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肾组织肾素表达,下调肾小球基底膜HPA,上调足细胞podoci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COL1a1、COL3a1在发育性髋脱位患儿圆韧带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求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患儿与正常儿圆韧带中Ⅰ、Ⅲ型胶原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6对发育性髋脱位患者及正常儿配对比较.采用半定最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COL1a1、COL3a1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COL1a1在DDH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COL3a1在DDH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DH患儿圆韧带中Ⅰ型胶原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较正常同性同龄儿降低,可能是导致DDH患儿髋关节松弛的原因.DDH患儿髋关节松弛町能与Ⅲ型胶原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10.
骨折端微动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骨折端微动时轴向应力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微动组与固定组,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两组动物骨折端BMP-2蛋白及mRNA表达的不同。结果 BMP-2蛋白及mRNA表达于间质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骨细胞及骨基质。在骨折愈合过程早期高度表达,峰值位于骨折后14d,其后表达水平降低。BMP-2蛋白及mRNA染色阳性指数术后14、21、28d微动组大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端微动时BMP- 2蛋白及mRNA表达在特定时间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骨密度在髋部脆性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41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骨外科门诊老年体检者63例。使用DXA方法测量患者腰椎和健侧髋部(全髋部、转子间、股骨颈、Ward’s区)的骨密度;对照组测量腰椎和左侧髋部骨密度,统计分析测量结果。结果①骨折组腰椎、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转子间骨折组和股骨颈骨折组在腰椎和髋部区域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骨折组与对照组在转子间区的T值降低比例最大为122.1%,腰椎降低幅度最小为31.3%,余髋部的T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④骨折后髋部和腰椎T值比存在倒置现象;⑤对照组和骨折组髋部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腰椎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均显著低于体检者,提示骨密度与髋部骨折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与髋部骨折类型无关;②在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髋部骨密度相比腰椎更有价值;③当髋部与腰椎T值比出现倒置时,将不可避免发生髋部骨折;④骨量正常的部分患者发生了脆性骨折,而骨质疏松的部分患者却未发生骨折,表明影响骨折发生的因素除了骨密度外,可能和骨骼的微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以来符合骨质疏松诊断的患者1936例,诊断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72例,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与非骨折组之间身高、体重及BMI的差异,并根据不同部位骨折分组以及不同年龄层分析身高、体重、BMI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体重、BMI均低于非骨折组(P0.01),而两组间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骨折分组中脊柱压缩性骨折组的BMI最高,而髋部骨折组的BMI最低(P0.05)。依不同BMI分组发现低体重组中髋部骨折占56.5%,而在超体重组中脊柱压缩性骨折占43.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T值随BMI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体重、BMI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BMI虽与骨密度T值呈正相关关系,但由于不同部位骨折的受力机制不同,其体重、BMI的增加与减少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如低BMI易造成髋部骨折,高BMI易造成脊柱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双下肢微循环病变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通过足背基线值TcpO2分为3组:正常组(A组):足背基线值TcpO240 mmHg;轻度异常组(B组):20 mmHg足背基线值TcpO240 mmHg;重度异常组(C组):足背基线值TcpO220 mmHg;其中A组42例,B组42例,C组36例,记录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钙(Ca)、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过我院无创经皮氧分压测定足背基线值TcpO2,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腰椎1~5、髋部、股骨颈、股骨转子间的骨密度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轻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L5、全髋部骨密度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cpO2值与L4、L5、全髋部骨密度呈正相关(r=0.254、0.343、0.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双下肢微循环病变与骨质疏松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能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糖尿病下肢微循环病变有助于及早预防骨质疏松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骨密度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分析98名桡骨远端骨折老年女性术前及术后3个月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依据术后是否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其他内科疾患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2例)。结果治疗前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辛伐他汀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与治疗前骨密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均值增高,与初始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两组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发现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数存在统计学差异,辛伐他汀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不影响骨质疏松患病率。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老年女性应用辛伐他汀(20 mg/d)可以改善桡骨远端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但不影响骨质疏松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辅助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激素水平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1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雷洛昔芬,联合治疗组给予雷洛昔芬加坤泰胶囊治疗,治疗12个月。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髋部及腰椎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剌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骨钙素(OC)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的水平,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腰椎和髋部BMD在1年后较基线时有不同程度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年后,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髋部及腰椎BMD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 05);同时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血清CTX-1水平均降低,OC水平均升高,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 05);各组血清FSH和LH水平均降低,E2水平升高,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时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坤泰胶囊辅助治疗有助于降低骨转换率,改善性激素水平,改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及腰部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并不同疾病的男性骨量异常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折的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亚专科就诊的928例男性骨量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有或无糖尿病组、有或无慢性肝病组、有或无慢性肾病组、有或无慢性胃病组、有或无心血管疾病组及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观察各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受试者年龄、体重、L1~4BMD、股骨颈BMD、全髋BMD、β-CTX、慢性胃病、骨质疏松症是骨折史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史与受试者年龄、β-CTX、慢性胃病、骨质疏松症因素成正相关,与体重、L1~4BMD、股骨颈BMD、全髋BMD成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BALP、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25OHD水平是骨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男性骨量异常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年龄较大、β-CTX和BALP水平较高、合并慢性胃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应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干预及治疗,以减少此类患者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分析肥胖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为肥胖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切实可信的数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人员1192例,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BG)的值。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双侧股骨及腰椎进行骨密度检测,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并结合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等分为全身性肥胖、复合型肥胖、中心性肥胖,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各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男性群体中50~59岁年龄组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升高(12.06%),80~89岁组达到最高(16.67%);女性群体中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检出率有所增加,而70~79岁组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最高为54.55%。在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3组中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间比较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一种代谢异常与骨质疏松的研究中,高血糖、血脂异常合并骨质疏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种代谢异常合并骨质疏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型肥胖、中心性肥胖合并骨质疏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肥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不同骨量人群血清铁蛋白的差异,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检测骨密度(BMD)的绝经后女性(131例)及50岁以上男性(65例)患者(共196例),根据BMD分为骨量正常组(46例)、骨量减少组(68例)和骨质疏松组(82例)。收集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并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评估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结果(1)与骨量正常组[99.50(91.55,128.51)ng/ml]和骨量减少组[103.36(93.26,113.46)ng/ml]相比,骨质疏松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增高[(174.25(160.85,210.42)ng/ml)(χ2=100.573,P=0.000)。(2)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髋部、腰椎骨密度均呈负相关,(髋部r=-0.487,P<0.05;腰椎r=-0.531,P<0.05)。(3)体重为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r=0.049,P<0.05),血清铁蛋白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r=-0.018,P<0.05)。 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补肾壮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期间对子宫内膜及ERa、ERb、GPCR30的影响。方法 将60只6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洛昔芬组、戊酸雌二醇组、中药组、假手术组,去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或行假手术。各组用药干预3个月后随机抽取半数测量骨密度,运用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形态结构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直径,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ERa、ERb、GPCR30的表达量。余下半数大鼠继续用药干预3个月(总用药6个月)并同样用上述方法处理检测。结果 中药组股骨及全身骨密度高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及直径大于模型组,但仅用药6个月的直径与M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ERb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CR30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壮骨颗粒可以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低骨量,同时子宫内膜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汉族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128例,按年龄配比选取汉族男性健康体检者128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行骨密度检查,并进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骨质疏松组雌激素受体PvuⅡ基因型PP、Pp及pp频率分别为7.8%,42.2%和50.0%;对照组雌激素受体PvuⅡ基因型PP、Pp及pp频率分别为13.3%,53.9%和32.8%,卡方检验提示,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之间Pp,pp,PP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雌激素受体XbaI基因型XX、Xx及xx频率分别为4.7%,44.5%和50.8%;对照组雌激素受体PvuⅡ基因型XX、Xx及xx频率分别为3.1%,39.1%和57.8%,卡方检验提示,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之间XX、Xx及xx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呼和浩特地区老年男性ERα基因基因PvuⅡ酶切位点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存在相关性。老年髋部骨折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