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重型急性胰腺炎(CAP)是并发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一类急性胰腺炎(AP)。尽管其在AP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但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极高,是最为凶险的AP分型。目前,国内外文献对CAP的研究报道不多,临床的认识和实践亦不足。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并充分结合本中心的前期临床研究和实践,对CAP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以期引起胰腺外科同行的进一步关注,不断提高CAP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以及器官功能衰竭与胰腺坏死和感染坏死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3月-2011年6月被明确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依据是Atlanta标准。感染坏死的诊断是基于标本培养阳性。依据CT扫描情况,胰腺坏死程度被分为〈30%,30~50%和〉50%。对持续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胰腺坏死和感染的程度与持续器官功能衰竭之间的关系。结果.128例重症急性胰稼炎患者,男99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6±16.1)岁,522%(67/128)的患者有器官功能衰竭。在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49—3%有1个器官功能衰竭,32.8%有2个器官功能衰竭和17.9%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肺衰竭是最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761%)。患者年龄的增加和越高的APACHEII评分是器官功能衰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CT扫描显示:1个、2个和3个器官衰竭患者的胰8泉坏死超过50%的比例分别为48.5%、59-1%和83.3%,然而,在没有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中,只有27.9%的患者的胰腺坏死程度超过50%(P〈O.001)。没有发现感染坏死与器官功能衰竭之间存在相关性。总体死亡率为47.7%,衰竭的器官越多,死亡率越高(P〈0.os)。结论:52.2%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与年龄的增加、较高的APACHEII评分和胰腺坏死的程度显著相关,与感染坏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性指标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persistent organ failure,POF)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住院的AP伴高血糖患者,每日监测血糖≥4次,连续监测血糖至少3 d,分析血糖变异性指标对AP患者发生POF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559例AP患者,其中发生POF 95例。POF患者的入院时血糖值(11.0 mmol/L vs. 9.6 mmol/L)、血糖最小值(6.8 mmol/L vs. 5.8 mmol/L)和平均血糖浓度(9.6 mmol/L vs. 8.7 mmol/L)高于未发生POF的患者,而血糖变异系数(16.6%vs. 19.0%)低于未发生POF的患者(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入院时血糖值[OR=1.11,95%CI(1.04,1.19),P=0.002]、血糖最小值[OR=1.28,95%CI(1.10,1.48),P=0.001]、平均血糖浓度[OR=1.18,...  相似文献   

4.
现代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感染以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理念为指导,呈现微创化、阶段化、多学科化、专业化和多元化5大新特点。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SAP并发感染遵循3D原则:外科干预应相对延迟至SAP发病后4周左右;首选引流;若引流效果不佳,则干预升级为清创。早期判断或筛选感染及疑似感染者应注重准确读片、综合分析,并考虑到其他系统感染的可能。对于确诊或疑似感染者,若病情稳定、无明显脓毒症或器官功能衰竭征象,可单纯予以抗生素治疗。影像学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作为微创化的干预方式,可相对较早地开展。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囊实混合性病灶是相对明确的外科清创必要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SAP并发感染应根据病变位置及分布、术者的特长与偏好选择具体实施方案,其底线是尽量避免出血及肠瘘。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序列中的开放性清创应在合理的指征及时机下开展,其安全有效,也无法取代。当前SAP并发感染的治疗中凸显外科干预相对不足的问题,外科医师在多学科团队中应主动树立自身的主导性地位,勇于担当、敢于出手,努力为SAP并发感染病人争取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5.
Li F  Chen H  Yang L  Yang P  Liu DC  Jia JG  Sun JB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36-73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影响脏器功能不全持续时间的因素及其对患者转归的作用以及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连续收治74例Ⅱ型SAP患者,按脏器功能不全持续时间分为两组:脏器功能不全持续时间≤3d,为暂时性脏器功能不全组(20例);脏器功能不全持续时间〉3d,为持续性脏器功能不全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SAP并发症和病死率方面的差异。结果74例SAPⅡ型患者中,心血管系统功能不全发生率80%、肺脏47%、肝脏37%、肾脏20%;暂时性脏器功能不全组多脏器功能不全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持续性脏器功能不全组(P〈0.01)。暂时陛脏器功能不全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持续性脏器功能不全组(P值分别为0.038和0.054)。结论脏器功能不全持续存在3d以上是预示S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避免脏器功能不全发生或缩短脏器功能不全的持续时间是改善SAP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后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后腹腔镜治疗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一期行经皮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1例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一期行开腹手术引流,1例患者一期在外院行开腹手术引流。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后腹腔镜清创引流,手术时间68~106 min、(89.8±11.7)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171.3±61.0)m L;住院时间28~62 d,中位数为48 d。术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均迅速缓解。1例患者行2次后腹腔镜清创手术,其余患者仅行1次后腹腔镜清创引流。术后17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并发结肠瘘,2例患者发生腹腔出血。术后20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6~62个月,中位数为3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均无复发。结论 经后腹腔镜途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再探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在改变早期手术为积极、有效、综合的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时机,以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1990至1997年收治的143例SAP进行分析.所有病人均在ICU行监护及支持治疗。前期(1990~1994年),对胰腺感染(包括感染性胰腺坏死或液体积聚及胰腺脓肿)均急诊行引流及清创手术;近期(1995~1997年)采取延期手术的方法,将胰腺感染局限或胰腺脓肿作为手术指征。结果 胰腺感染局限或脓肿者的手术次数及手术死亡率明显低于有感染性胰腺坏死或液体积聚立即手术者(P<0.05)。结论 胰腺感染局限时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胰腺感染未局限时手术,常一次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的CT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CT表现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方法:回顾CT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文献。结果:CT增强扫描早期判断胰腺坏死的检测率为90%,而对发病4d后评价胰腺坏死的敏感性几乎为100%,急性胰腺炎CT严重度指数与胰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和急性胰腺炎死亡率有极好的相关性。结论:CT增强扫描能显示胰腺坏死、评价炎性过程的范围和发现局部并发症,是综合评价急性胰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人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双峰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30例A P病人资料,据病人发病2周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分为单峰组(160例)和双峰组(70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严重程度预测、治疗效果评价、预后评估及抗生素使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胰腺感染坏死的血液学指标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PCT在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胰腺感染坏死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指导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临床治疗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后期(发病2周后)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53例AP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病人后期是否出现IPN分为非感染组(123例)和感染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析AP后期发生IPN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病人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系统(APACHE Ⅱ)评分、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白蛋白、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和淋巴细胞计数是AP后期发生IPN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细胞计数预测IPN的临界值为0.7×109/L,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66.2%。结论 淋巴细胞计数和APACHE Ⅱ评分为AP后期发生IPN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早期监测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成为预测AP病人后期发生IP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国内不同级别医院急性胰腺炎(AP)的诊疗现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及其他国内医院对AP的诊疗现状,设计《急性胰腺炎诊疗实践调查问卷》在线调研。调查时间为2020年12月8—24日。观察指标包括一般信息,AP诊断与评估、诊疗策略、随访信息,并对不同级别医院诊疗进行比较。计...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胰腺炎41例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1例SAP病例资料,按病程分为三期.结果:早期死亡的21例以重症非胆源性胰腺炎为主,发病72 h后即发生了休克和器官功能不全.中期9例和后期11例以重症胆源性胰腺炎为主,大多死于胰腺继发性感染.结论:早期死亡病人病情多较危重,中、后期死亡病人病情进展相对缓慢,治疗应以个体化方案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非手术方法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以提高疗效。方法非手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58例,病例选择为全身情况稳定或经短期纠正后基本好转。其中无菌性胰坏死137例,感染性胰坏死21例。有4种治疗方案:1.用善得定;2.介入疗法;3.用中药;4.善得定与中药结合。结果158例中治愈151例(95.6%),死亡7例(4.4%),疗效明显高于同期手术组(P<0.01)。结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选择地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选择性采用手术治疗,对提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疗效的作用。方法;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全身情况差,经短期积极纠明显改善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74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分甲乙两组统计:对甲组46例适度清创、引流、不灌洗;对乙组28例较彻底清创、引流加灌洗。结果:治愈56例(75.7%),死亡18例(24.3%)。甲组46例治愈37例(80.4%),死亡9例(19.6%);乙组28例治愈19例(67.9%),死亡9例(32.1%)。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乙组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选择性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86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资料、Ranson评分、APACHE 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及CTSI(CT Severity index,CT严重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1例死亡病例中男性占67.74%,平均年龄(41.6±8.2)岁,发病至死亡平均时间(10.49±4.40)d,两组在血尿淀粉酶、甘油三酯、CT严重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糖较生存组明显升高(P<0.05),血钙明显降低(P<0.05).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死亡时间多集中在胰腺炎发病早期,死亡原因多为多器官衰竭,特别是呼吸、肾功能衰竭和代谢紊乱;胰腺本身的病变可能并不严重,不可控制的血糖和血钙可能是预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早期的危重并发症。结果:本组162例,治愈160例,治愈率98.8%,死亡2例,死亡率1.2%。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并发休克、肾功能不全、ARDS、胰性脑病和感染是导致死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