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脊柱退变性疾病手术的翻修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柱退变性疾病占脊柱外科疾病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普及和手术器械的改进,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得以大量开展,但是由于有些医生对手术原则理解不深,或手术技术不过关,因而出现了许多需要翻修的病例,现就这方面的情况做一个讨论。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退变是脊柱疾患中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也是脊柱病理的最基本问题。在椎间盘退变中应用基因治疗可能是脊柱疾患的治疗进展中最能够表明科技发展的标志。在2003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第18届年会上很多报告都提到这个发展的话题,并对当前的生物治疗阻止间盘退变和促进间盘再生进行了讨论。Ahn和其同事将BMP-12在细胞培养中转染到纤维环和髓核细胞中。这些细胞来源于人的椎间盘手术的切除物。椎间盘组织在培养液中成熟和生长,髓核细胞(NP)和纤维环细胞(AF)被分离并且进行基质合成和胶原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基因转染BMP-12能够增加细胞…  相似文献   

3.
腰椎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腰椎退变性疾病贾连顺李青⒇腰椎退行性变是引起腰椎某些疾病,如腰椎椎间盘病、腰椎椎管狭窄及腰椎退变性滑脱等的重要原因,表现为下腰痛、神经根痛、下肢无力、跛行等临床症状,甚至可出现瘫痪。由于发病及其病理过程十分复杂,研究方法和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至今有许多...  相似文献   

4.
正确评价脊柱退变性疾病的非融合治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Qiu GX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6):1081-1083
自从Hibbs和Albee 1911年首次提出脊柱融合术以来,脊柱融合术已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治疗脊柱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从长期随访资料来看,此项技术安全、有效,已成为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不稳、脊柱畸形等脊柱疾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1978-1982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脊柱冠状位的弯曲畸形。尽管病因尚未明确,但是它与引起神经受压的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其他脊柱结构的退变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主要包括轴向腰背痛、根性症状、神经性跛行、畸形和马尾综合征。应该在多方面、多学科对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后制定手术治疗的方案。手术治疗的最主要目标是通过减压促进神经恢复和通过矫形恢复脊柱平衡。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减压术、前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矫形手术以及这些手术的联合使用并且要制定个体化方案。融合范围是一个热点问题,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制定手术策略的选择标准。微创、动态稳定等较新技术已经被应用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退变性脊柱畸形是指由于脊柱退变性改变而逐渐出现的脊柱侧凸、脊柱一骨盆矢状面失平衡或脊柱椎体间滑移的一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日益增多。由于此类疾患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加之患者多为高龄、常伴发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因此,对于该类疾患的处理仍是脊柱外科医师面临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7.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是指骨骼发育成熟之后,由1个或多个椎间盘和/或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性退变导致的脊柱结构性侧凸,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是引起老年患者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深入研究ADS的特征和诊治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主要综述ADS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评估与分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中老年群体中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更多患者选择手术矫正以提高生活质量。在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治中,分型系统起着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分型系统既有利于评估预后情况,又有助于医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诊治。近20年来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分型已有十余个,如SRS-Schwab分型、Lenke-Silva分型、MISDEF分型等,但尚缺乏可被广泛认可的统一分型方式。本文回顾、分析、评估了其中较为重要的分型,并归纳一个理想的分型系统应包括的要素,以期推动退变性脊柱侧凸理想分型系统的形成,帮助医师选择合理而具体的手术矫正方式。  相似文献   

9.
脊柱退变性疾患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软突出,非颈椎病混合突出物) ,分后侧型和中央型。前者如同神经根型颈椎病压迫颈神经症状,后者如同脊髓型颈椎病压迫脊髓。对后者,行前路手术减压,似无争议;对后侧型压迫神经根者,在2 0世纪6 0年代,经脊髓造影证实后,保守治疗不愈者,行后路开窗,去除突出物,缓解神经根受压症状。2 0世纪80~90年代,则根据MRI诊断大部采用前路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不愈者) ,减压虽彻底,但该椎间隙大多被植骨融合。近年来,有作者提出对压迫神经根的颈椎间盘软突出,后侧型和近中央型应用后路开窗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2 0 0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我科共开展腰椎间盘手术40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8例为半椎板减压单侧固定组,B组372例为全椎板减压双侧固定组,均行钉棒内固定椎体间植骨Cage融合术,术后62例发生并发症。结果 3例行单侧内固定术后健侧出现剧烈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均经过再次手术探查后症状缓解;17例行L4~5及L5S1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植骨Cage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双下肢麻木症状存在约1年,经过保守及营养神经治疗后症状大部分缓解;15例L4~5椎间盘突出症,给予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出现双下肢症状缓解不明显,且术后1年伴有发凉、麻木等症状;25例全椎板减压双侧固定术后出现单纯脑脊液漏,2例出现术后感染,其中1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Oswestry评分,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有时这些症状会持续较长时间,在治疗上首先应明确诊断,慎重选择内固定,术中注意椎管减压的程度和范围,同时掌握正确的椎间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38例腰椎滑脱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融合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组(组Ⅰ,n=12);自体血回输组(组Ⅱ,n=12);对照组(组Ⅲ,n=14)。术中均采用控制性低血压,记录术前、术中、回输前、回输后、术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分别记录回输的血量和输异体血量。结果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组术中输异体血量约100ml,自体血回输组输异体血量约400ml,对照组输异体血量约800ml,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临床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的方法,可减少异体血输入,避免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42例脊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对椎管内脊膜瘤的部位、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描述。结果:39例肿瘤全部切除,3例大部切除,术后随访3月~6年,3例复发再手术,1例术后症状加重,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手术优良率达9048%。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结合病理检查能确立诊断,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Skin aging can be a contributing factor in the prediction, follow-up, and early diagnosis of some disorders related to the aging process, including degenerativ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OBJECTIVE: We sought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 clinical skin aging score and risk of degenerative heart diseases.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two groups; a case group consisting of 44 patients older than 30 year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 with degenerative heart disease and 44 age- and sex-matched healthy individuals to act as a control group. The skin aging score was calculated for all subjects. RESULTS: Regarding intrinsic skin aging parameters,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uneven pigmentation, reduced fat tissue, benign skin tumors, fine wrinkles, and lax skin appearance. Concerning extrinsic skin aging parameter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pigment changes, changes in skin phenotype, yellowness, pseudoscars, cutis rhomboidalis nuchae, telangectasia, coarse wrinkles, and dryness. CONCLUSION: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any individual with intrinsic skin aging score greater than eight points or total score of more than 15 points is at high risk for degenerativ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hould undergo periodic follow-up.  相似文献   

14.
连振刚  刘鹏飞  李祎 《骨科》2024,15(4):308-313
目的 探究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LDDD)术后并发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319例拟行腰椎融合术的LDDD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以7∶3比例分为建模组(223例)与验证组(96例);建模组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SD分为ASD亚组和非ASD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DDD病人腰椎融合术后发生AS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建模组223例行腰椎融合术的LDDD病人中,有57例发生ASD(25.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4.146,95% CI(1.163,14.782),P=0.028]、身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OR=4.581,95% CI(1.409,14.891),P=0.011]、多节段融合[OR=7.825,95% CI(2.036,30.083),P=0.003]、融合程度不良[OR=4.077,95% CI(1.265,13.143),P=0.019]是病人术后发生ASD的危险因素,术前骨盆入射角[OR=0.831,95% CI(0.772,0.894),P<0.001]是病人术后发生ASD的保护因素。该模型在建模组中的AUC为0.965[95% CI(0.932,0.997)],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678);在验证组中的AUC为0.971[95% CI(0.949,0.994)],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697)。结论 年龄大、BMI高、融合节段多、融合程度不良是LDDD病人腰椎融合术后发生ASD的危险因素,术前骨盆入射角为保护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与一致性良好,能直观预测LDDD病人腰椎融合术后发生ASD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手术后短期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干预方法。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238例,手术方式包括髓核摘除、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术后7例因腰腿痛及神经根性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在短期内进行再次手术,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47~67岁。再手术原因包括神经根管减压不充分伴髓核组织残留2例,椎弓根螺钉误置2例,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2例,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后椎间不稳1例。结果 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有效随访6~12个月,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有改善,腰腿痛及神经根性症状有所缓解,疗效满意。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容易发生髓核组织残留致神经根管减压不充分、椎弓根螺钉误置;要重视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效预防和延缓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型脊椎滑脱固定器械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新型脊柱固定器治疗脊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0年7月用自行研制的脊柱固定器治疗脊椎滑脱18例,术后观察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5年,临床疗效满意,除1例滑脱复发外,其他均复位满意,植骨愈合良好。未发现断钉、拔钉及螺钉松动病例。结论该器械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和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防治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中较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1995年1月-2000年5月发生的21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21例脑脊液漏患者除1例保守治疗无效于21d再次开放切口修补硬膜外,其余20例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后于6-36d内治愈,无1例发生脑脊髓膜炎;36例腰椎手术脑脊液漏患者随访术后3月-2年内发现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通过术中对硬脊膜损伤及时修补或堵塞,术后采取正确的保守治疗措施,绝大多数脑脊液漏均可治愈,极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开放切口,重新修补硬膜。对晚期形成的交通性或有症状的脑脊液囊肿,可 采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19.
先心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8例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进行直视心脏手术,其中13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5例于感染活动期行限期或急症手术。感染病灶主要在左心系统者5例,其中3例主动脉瓣叶破坏行瓣膜替换,2例二尖瓣大瓣腱索断裂行腱索移植和瓣环成形。病灶主要在右心系统者13例,剔除或切除病变组织和赘生物并行三尖瓣修复5例,带单瓣人工血管片加宽右室流出道1例。所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均同期处理。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5.6%。本组资料表明:先心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者感染病灶多在右心系统,常伴肺部感染,应积极控制感染和尽早手术,于彻底清除病灶同时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对损毁瓣膜尽可能采用修复术。术后选用抗生素的种类和疗程应根据不同病情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coflex system)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接受coflex治疗患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9~70岁;接受PLIF治疗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1~75岁。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疼痛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摄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结果手术时间coflex组(66.8±4.8)min,PLIF组(117.8±7.2)min;术中出血coflex组(78.9±7.4)mL,PLIF组(134.2±11.3)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末次随访coflex组VAS、ODI、JOA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手术节段(L4~5)活动度coflex组(7.47±1.66)°,PLIF组(1.07±0.53)°;邻近节段L3~4、L5S1活动度,coflex组(10.42±2.19)°、(8.07±1.68)°,PLIF组(11.86±2.88)°、(9.12±2.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flex组有2例腰痛,1例下肢麻木;PLIF组有3例腰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可以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前提下取得与融合术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由于植入后对邻近节段的应力小,减少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和复发可能,可以替代腰椎融合术治疗轻中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