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m23H1基因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nm23/NDPK)在75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癌nm23/DNPK表达阳性率为59%,在浸透浆膜(T3、T4),淋巴结转移5个以上及Ⅱ站以远者,Ⅲ、Ⅳ期和伴腹膜转移的胃癌中表达明显减低(P<005)。在不同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的胃癌中,nm23H1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nm23H1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1%和35%,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nm23H1基因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和预后有关,对评估淋巴结转移程度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nm23-H1基因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nm23-H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54.0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73.48%,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nm23-H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P<0.01);转移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原发癌组织(P<0.01);低分化肺癌明显低于中-高分化肺癌(P<0.01)。结论nm23-H1基因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的调控,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预示肺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骨肉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nm23基因及PCN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3例骨肉瘤中nm23基因和PCNA的表达。均行手术治疗。19例获得平均1年7个月的随访,11例发生肺转移(6例死亡),3例术后复发。结果:30例nm23呈增强表达,增强表达率为909%,nm23基因增强表达与肺转移、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CNA阳性表达率为667%,PCNA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nm23蛋白和PCNA表达二者间无明显关系。结论:nm23基因在骨肉瘤中无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该基因的增强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无关  相似文献   

4.
nm2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表明,NDPK/nm23在前列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500%(20/40)。无前列腺癌转移者其阳性率为667%(12/18),有前列腺癌转移者其阳性率为364%(8/2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因此,nm23基因可能在前列腺癌形成及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其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癌转移呈负相关,有可能成为评价前列腺癌病人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胃癌p53表达与其病理组织学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的p53表达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70例贲门癌和胃窦癌的p53表达及病理组织学和预后进行研究。结果在170例胃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288%,其中胃底贲门癌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胃窦癌(388%∶200%,P<0.05)。p53阳性组与p53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蛋白表达不仅与5年生存率无关,而且与早期或进展期胃癌、胃癌的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局部淋巴管与血管浸润等无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胃底贲门癌的p53免疫蛋白表达较胃窦癌高,但p53蛋白核染色不能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或参数。  相似文献   

6.
p16抑癌基因在胆管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抑癌基因与胆管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胆管细胞性肝癌38例、癌旁胆管异型增生组织26例及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p16抑癌基因16例的表达情况。结果p16抑癌基因在胆管细胞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率为26%,明显低于癌旁胆管异型增生组织(69%,P<001)及正常肝内胆管组织(81%,P<001);中、低分化胆管细胞性肝癌p16抑癌基因表达率(15%)显著低于高分化胆管细胞性肝癌的p16抑癌基因表达率(54%,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癌栓的病例中,p16抑癌基因表达率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p16抑癌基因阳性病人5年生存率为56%,而p16抑癌基因阴性病人5年生存率仅为14%,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16抑癌基因的表达与癌灶体积、癌灶数目及HBsAg无关。结论p16抑癌基因的失表达可能在胆管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抑癌基因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癌栓形成有关,是判定胆管细胞性肝癌恶性程度及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nm23低表达及c—erb—B2过度表达与乳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m23 及cerbB2 表达与乳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 法对58 例乳癌中nm23 及cerbB2 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nm23低表达或cerbB2 过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正常表达者( P < 0 .01 ,P < 0 .01 ) ;在Ⅲ期乳癌中,cerbB2 过表达显著高于Ⅰ期( P < 0 .05) ;在nm23 低表达组中,cerbB2 过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1) 。在nm23 低表达及cerbB2 过表达同时阳性者中,淋巴转移率高达88.9 % 。结论 通过nm23 及cerbB2 表达检测对正确估计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可能性、潜能及预后有较大意义,二者同时呈阳性者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8.
促凋亡基因bax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分化调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bax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Jafe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Bax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73例骨巨细胞瘤中,Bax阳性47例(644%);其中Jafe病理分级中Ⅰ级27例中,阳性22例(815%),Ⅱ级38例中阳性23例(605%),Ⅲ级8例中,2例阳性(250%),P<005。在不同预后分组中Bax阳性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凋亡基因在骨巨细胞瘤中不同程度的表达可能参与骨巨细胞瘤凋亡的调节,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单一Bax表达不能反应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3基因表达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微波炉抗原修复方法。结果:nm23的表达阳性率为79.5%,前列腺癌nm23低表达者的转移发生率(75.0%)明显高于高表达者(30.4%,)P〈0.005,nm2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nm23高表达的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6%和51.0%,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0.
p21 ras和nm23-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21ras和nm23-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LSAB法观察了80例胃癌患者的p21ras和nm23H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有淋巴结转移(LNM)组p21ras表达阳性率(62.5%)明显高于无LNM组(42.5%)但nm23-H1表达阳性率(27.5%)则明显低于无LNM组(47.5%)LNM数为1-3枚和p21ras表达阳性率(33.3%)明显低于4-  相似文献   

11.
12.
The nm23-H1 gene has tumour suppressor functions and is a putative metastasis suppressor. Higher levels of expression of the gene in breast carcinoma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abs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with longer relapse free intervals and overall survival.Expression levels of nm23-H1 in breast carcinoma were examined by Northern and slot blot in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105 patients. The levels of nm23-H1 mRNA expression were examined for associations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with tumour size, tumour type and grade, mitotic rate, nuclear size and pleomorphism and vascular invastion, in 97 cases of invasive cancer.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m23 expression levels between axillary node negative and axillary node positive infiltrating duct carcinomas were observed.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nm23-H1 expression levels and other histopathologically determined prognostic factors. Higher levels of gene expression were demonstrated in pur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lesions when compared to invasive tumours; furth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DCIS components within invasive tumours contributed to measurements of nm23 expression, possibly masking the lower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invasive component in some cases. Further correlative studies, us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or gene product immunohistochemistry would be most suited to determining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tissue components in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血管生成与nm23基因表达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Li Y  Wu F  Gong W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3):177-179
目的 研究乳腺癌血管生成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分析它们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8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能量多普勒检测肿瘤内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对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m23基因蛋白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结果 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lymph node postive,LN )肿瘤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值明显高于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lymph node negative,LN-)(t=7.07、6.34,P<0.01),而nm23-H1的表达则相反,同时nm23-H1阴性表达组的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值显著高于nm23-H1阳性表达组,(t=6.86、6.49,P<0.05)。结论 肿瘤血管生成和nm23-H1的表达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m23-H1基因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Ki-67、P53在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ER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提示乳腺癌预后。方法 202例Her-2阴性乳腺患者,根据ER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ER阴性组和ER阳性组,其中ER阴性组99例,ER阳性组103例,研究Ki-67、P53在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ER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结果 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在ER阴性组表达明显高于E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增殖指数在腋窝淋巴结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R阴性组表达明显高于E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在腋窝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与ER阴性表达正相关,且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P53与ER阴性表达正相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提示Ki-67、P53可能为Her-2阴性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癌c-erbB-2的表达与ER、PR,以及腋窝淋巴结、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而行手术切除加腋窝清扫的乳腺癌病人34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ER及PR;比较c-erbB-2表达与ER、PR、腋窝淋巴结、肿瘤大小以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c-erbB-2阳性表达者占48.2%,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的c-erbB-2阳性表达为69.6%,而淋巴结阴性者则为34.6%(P〈0.001)。ER、PR均阳性且c-erbB-2表达也阳性者为38.1%;而ER、PR均阴性、c-erbB-2阳性者达64.6%(P〈0.001)。仅ER阳性和阴性者的c-erbB-2阳性表达分别是40.7%和69.2%(P(0.001)。仅PR阳性和阴性者的c-erbB-2阳性分别为46.4%和49.7%(P〉0.05)。〈2cm和2~5cm肿瘤的c-erbB-2阳性率分别是47.1%和48.8%(P〉0.05)。导管内癌和黏液癌的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达73.8%和60.0%。结论:c-erbB-2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与ER呈负相关,与PR和肿瘤大小不相关。c-erbB-2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哨兵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原发性乳腺癌115例临床资料。行哨兵淋巴结活检(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肿瘤直径≤2cm和2.1~4cm;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 erbB 2,(HER 2/neu)p53,nm23,ER和PR的表达状态及对哨兵淋巴结(SN)转移的影响程度。结果:115例乳腺癌SN检出110例(检出率95.65%),哨兵淋巴结与腋淋巴结病理结果完全符合,同时相关资料齐全可供分析的95例。其中SN转移36例(37.89%),SN无转移59例(62.11%),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1.97枚。SN转移率在肿瘤直径≤2cm组和2.1~4cm组分别是21.43%(9/42)和50.94%(27/53),两组相比较,随着原发肿瘤的增大SN阳性率相应提高并差异显著(P<0.01)。SN转移率C erbB 2阴性组为24.32%(9/37),阳性组为46.55%(27/58),两组相比,随着C erbB 2表达增强,SN转移率显著提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p53, nm23, ER和 PR表达和不表达时影响SN的转移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原发肿瘤大小,C erbB 2表达状态是预测SN转移状态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TNM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表达阳性,32例乳腺癌中有13例PTEN阴性表达(41%),其中8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61.5%),而19例PTEN阳性表达标本中仅4例ER、PR均为阴性(21.1%)。有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P<0.001);ER阴性者PTE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R阳性者(P<0.05),PTEN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孕激素水平及临床分期无关,但随临床分期的增高,PTEN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失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阴性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法技术,对47例乳腺癌组织VEGF mRNA、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进行研究。结果:乳腺癌组织VEGF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55.30%:17.02%)。VEGF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趋势。VEGF表达和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癌组织MVD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VD值。结论:VEGF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表达增高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评估p16和nm23鄄H1基因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尤其是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在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索二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二者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结果: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4%和28.3%,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和14.5%。p16表达在伴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胃癌中差异显著(P<0.05)。nm23鄄H1在乳头状腺癌中呈明显高表达。p16和nm23鄄H1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存在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频繁缺失;p16阳性表达的病人淋巴结转移机会降低;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中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nm23鄄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16和nm23鄄H1表达调节似无关联,同时检测p16和nm23鄄H1表达不比单纯检测p16表达具有更高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16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人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胃癌转移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p16和nm23-H1蛋白表达.结果p16和nm23-H1蛋白在受检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8/46/)和28.3%(13/46),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11/69)和14.5%(10/69).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6的阳性表达率(6.9%)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3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表达率(10.3%)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58.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nm23-H1在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p16和nm23-H1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Bormann分型、年龄及性别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p16和nm23-H1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和nm23-H1基因蛋白对胃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检测胃癌p16和nm23-H1基因蛋白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