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重建躯干平衡.而这种平衡决不仅仅是冠状面的平衡,从术后的远期效果来看,矢状面平衡的意义重大。而矢状面上以往探讨的焦点多集中在融合区域远端运动节段的功能。随着第三代后路矫形器械的发展及为了更大程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越来越多地采取选择性后路节段性融合的手术策略,但术后融合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proximal i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俯卧位加压CT定位像在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畸形愈合继发后凸畸形矫形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2016年12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4例无神经症状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例,女13例;年龄47~73岁,平均(65.6±7.2)岁.统计分析患者术前站立位、俯卧位加压CT定位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局部后...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矫形术后早期躯体重心线(W-line)与近端交界区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PJ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9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80例。均行单纯后路长节段(固定椎体≥4个)固定融合手术,术后随访至少满2年。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参数。在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将经外耳道口垂线定义为W-line,根据W-line不同位置分为A组、B组及C组。测量术后3个月时W-line到S1后上角水平距离(WSD)及W-line到股骨头中心连线中点的水平距离(WHD),将W-line位置进行数值转化(the numeric value of W-line,N-W-line):N-W-line=WHD/WSD。W-line位于参考点前方数值为正,反之为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得出N-W-line临界值。三组患者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非PJF生存时间。结果:ROC曲线分析得出术后3个月N-W-line临界值为±0.78[敏感度=75%,特异度=75.9%,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36,P=0.003]。A组32例,N-W-line>0.78;B组49例,-0.78≤N-W-line≤0.78;C组18例,N-W-line<-0.78。A组患者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最小(P<0.05),术后3个月矢状面平衡距(P<0.001)、T1骨盆角(P<0.001)及骨盆腰椎匹配度(P<0.001)均显著小于其他两组患者。但随访中,A、B及C组分别有12例、3例及1例患者出现PJF,A组患者PJF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12/32 vs 3/49 vs 1/18,P<0.001)。此外,A组患者非PJF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05,Log-rank检验)。B、C组患者W-line位置逐渐前移,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逐渐增大,但术后PJF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ASD患者矫形术后早期W-line位置可有效预测PJF发生。矫形手术后W-line偏后或过度偏前,术后随访中PJF发生率显著增加,矫形术后躯干呈轻度前屈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背景: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有时需要进行长节段固定融合,在获得稳定的同时,可能带来固定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目的:回顾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病例,对PJK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后的处理、预防方法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行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患者117例,最终8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0%),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随访时间、骨密度、体重指数、固定节段等。手术前后及随访时行X线检查,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脊柱矢状轴(SVA)、近端交界角(PJA)、脊柱整体力线(GS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发生PJK的患者记录Hart-ISSG PJKSS量表得分。结果:远端固定到S1的患者以及近端固定到胸腰段的患者PJK发生比例更高。PJK组术前LL、SS较非PJK组更小,术前SVA、PI-LL、GSA较非PJK组更大。末次随访时,27例患者发生PJK(32.9%,27/82),其中9例患者行翻修手术。结论: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时远端固定椎应尽量选择L5及L5近端,而近端固定椎尽可能避开胸腰段。对于术前矢状位失衡明显的患者应重视矢状位平衡的恢复,Hart-ISSG PJKSS量表对PJK患者翻修手术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经长节段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长节段PLIF治疗的144例ADS患者,术后43例发生PJK(PJK组),无PJK组101例。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临床功能评分,包括年龄、性别、随访时间、体重指数(BMI),术前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病和心脏病情况,吸烟情况,既往手术史,住院时间,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JOA评分、VAS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僵硬性残疾指数(lumbar stiffness disability index,LSDI)评分;与手术相关的参数,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融合节段、减压节段、骶骨融合、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截骨术、螺钉松动、断棒、脑脊液漏、假关节形成、再手术、术前与末次随访Cobb角、术前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末次随访时的PILL、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矢状面垂直轴(SVA)。对比两组术后即刻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倾斜角(PT)、PI、骶骨倾斜角(SS)、LL、PI-LL、胸椎后凸角(TK)、LL-TK、实际腰椎前凸角(RLL)、实际胸椎后凸角(RTK)、实际腰椎前凸角与实际胸椎后凸角匹配值(RLL-RTK)、上端椎坡度(UIVs)、上端椎倾斜角(UIVi)、SVA、UIV与C7垂线距离(UIVa)与UIV上终板前缘与椎体后缘垂线距离(UIVb)的比值(UIVa/b)。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然后再用SNK法进行多重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而非连续数据的统计学显著性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可疑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出现PJK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代入Logistics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确定PJK相关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检验(r)用于评估骨盆与脊柱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一般资料中,性别、BMI、糖尿病、吸烟、末次随访ODI和LSDI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相关参数中,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减压节段数、骶骨融合、PLC损伤、再手术率、术前PI-LL、末次随访PI-LL和末次随访SVA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影像学参数中,PT、SS、LL、PI-LL、LL-TK、RLL、RLL-RTK、UIVs、UIVi和UIV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后有意义的参数包括性别、BMI、糖尿病、吸烟、LL-TK、UIVs、UIVa/b、PI-LL、骶骨融合和PLC损伤。再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S术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OR 1.6,P=0.000)、吸烟(OR 3.1,P=0.016)、UIVs(OR 2.0,P=0.015)和PI-LL(OR 1.2,P=0.015)。在脊柱骨盆参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中发现,SVA与UIVa/b、UIVs和UIVi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93,P0.001)、(r=-0.66,P0.001)和(r=-0.68,P0.001);UIVa/b与UIVs及UIVi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63,P0.001)和(r=0.-68,P0.001)。结论:接受长节段PLIF的ADS患者术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吸烟、UIVs和PI-LL。UIVa/b可以反映SVA情况和UIV倾斜情况,可作为发生PJK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PJK)的危险因素及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行后路截骨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41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经MRI证实为陈旧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34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2.2±9.5)岁。随访记录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融合节段、最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 UIV)的位置,使用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量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 PJ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投射角(pelvic tilt, 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评价矢状位年龄校正评分(sagittal age-adjusted score,SAAS)和以国人年龄匹配脊柱为基线修正的SAAS评分(M-SAAS)预测国人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PJK/PJF)的能力。方法:收集来自我院影像学系统66例年龄匹配脊柱-骨盆序列的受试者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8例,年龄54.7±6.2岁,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以及T1骨盆角(T1-pelvic-angle,TPA)并统计分析年龄与PI-LL、PT以及TPA的线性回归方程,将公式记为M-SAAS。回顾性分析68例于2017~2021年在我院行脊柱矫形术的ASD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58例,年龄64.0±8.1岁,术后PJK/PJF发生12例。测量PI、LL、PT以及TPA,计算SAAS评分并观察PJK/PJF发生率与评分的匹配程度。将68例ASD患者术后影像学参数代入M-SAAS,计算M-SAAS评分并观察PJK/PJF发生率与评分的匹配程度。结果:SAAS评分为1.9±2.6分(-4~6分),术后即刻评估为“矫正不足”“匹配”及“过度矫正”的患者分别为5例(7.4%)、25例(36.7%)和38例(55.9%),PJK/PJF发生率分别为40.0%(2/5)、20.0%(5/25)和13.2%(5/38),匹配组PJK/PJF发生率与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据正常脊柱-骨盆序列得M-SAAS线性回归方程为:理想PI-LL=0.47×(年龄-55)+0.3、理想PT=0.44×(年龄-55)+14和理想TPA=0.37×(年龄-55)+9。ASD患者最终M-SAAS分数为0.2±2.8分(-5~5分),术后即刻被评估为“矫正不足”“匹配”及“过度矫正”的患者分别为17例(25.0%)、31例(45.6%)和20例(29.4%),术后PJK/PJF发生率分别为11.8%(2/17)、6.5%(2/31)和40.0%(8/20),“过度矫正”组PJK/PJF发生率高,与“匹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SAAS不适用于对国人ASD患者术后发生PJK/PJF的预测评价,根据国人中老年年龄匹配脊柱-骨盆序列参数关系修正的M-SAAS可预测ASD患者术后发生PJK/PJF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患者SRS-Schwab四级截骨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SRS-Schwab四级截骨手术且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46例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患者,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手术实景的全脊柱过伸位CT定位像(back-forward bending CT,BFB-CT)的影像技术,分析其评估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的真实后凸角度与柔韧度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2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男6例,女22例;年龄56~92岁,平均69.5岁。骨折椎体位于T10~L2,其中胸椎单发骨折11例,腰椎单发骨折11例,胸腰段多发骨折6例。病程3周~36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所有患者均行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standing lateral full-spine X-ray,SLFSX)和BFB-CT检查,采用Cobb角法分别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伤椎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of injured vertebrae,LKIV)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并测量矢状面垂直轴(sagit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肋骨畸形(RD)对先天性脊柱侧凸(CS)矫形术后脊柱整体平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2017-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S矫形术治疗的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存在肋骨畸形分为RD组(52例)和NRD组(34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和术后2周、术后2a时依据全脊椎正侧位X线检查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0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访18个月,将PJK患者设为观察组,非PJK患者设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5例患者术后发生PJK 20例,发生率19.05%。两组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位于胸腰段、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近端交界性后凸角(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angle,PJKA)、合并骨质疏松、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JKA10°(OR=2.435)、UIV位于胸腰段(OR=1.764)、合并骨质疏松(OR=2.215)、SS25°(OR=1.976),均是术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JK发生率较高,UIV位于胸腰段、PJKA10°、合并骨质疏松、SS25°,均会增加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LDD术后PJK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表现形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矫形手术且随访大于2年的133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性118例,女性15例,年龄35.1±9.8岁(18~63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截骨方式和椎体融合节段。术前、术后及每次随访拍摄全脊柱正侧位片,并测量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度(pelvic tilt,PT)、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和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根据PJA将患者分为PJK组和非PJK组,利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对比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结果:133例患者平均随访3.6±2.2年(2.0~15.0年),11例发生PJK,平均在术后随访3.7年(0.3~15.0年)发生,PJA从术前5.5°±9.7°进展至21.2°±9.5°。PJK组手术年龄低于非PJK组(P0.01),PJK组行SPO人数比例高于非PJK组(P0.01)。PJK组术前PJA和SVA均低于非PJK组(P0.05)。两组间TK、LL、SS、PT和P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1例PJK患者中,有3种PJK表现形式,包括假关节(2例)、压缩性骨折(3例)和AS胸椎后凸畸形的自然进展(6例)。末次随访时,1例假关节PJK患者自发性愈合,1例AS胸椎后凸畸形自然进展的PJK患者行翻修手术,其余患者均予以随访观察。结论:AS术后PJK表现形式包括假关节、压缩性骨折和AS胸椎后凸畸形的自然进展。初次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JA及SVA影响PJK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长节段固定术(long-segment fixation,LSF)中近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ADS患者LSF术中矢状面及冠状面UIV的选择策略、UIV选择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及近端交界性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PJF)之间的关系、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对UIV选择策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LSF治疗ADS可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重建脊柱生理曲度。对侧弯严重、伴有椎体旋转、矢状面严重失平衡的ADS患者应选择LSF。一般情况较差者,可融合至胸腰椎,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有利于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一般情况较好者,必要时可考虑融合至上胸椎,以期获得满意远期疗效。但在矫形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选择下胸椎区(T9、10),以减少PJK、PJF等术后并发症。近年,有学者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由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和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计算腰椎前凸的新型回归方程对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矫形术后机械性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3月于我科接受后路矫形的ASD患...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手术治疗成人脊柱畸形时,维持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平衡非常重要。无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脊柱侧凸,都可能在术后观察到交界性后凸的现象。然而在文献报道中对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率、临床结果和危险因素都存在争议。方法:回顾分析157例连续病例的表格和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邻近节段椎管减压后,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陈旧性结核性后凸畸形伴邻近节段椎管狭窄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2月,对9例重度陈旧性结核性后凸畸形伴邻近节段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先行邻近节段椎管减压,再行后路三柱截骨矫形,其中8例行全椎体切除,1例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行后路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后路固定融合治疗的167例LDD患者,术后随访18~38个月,观察术后PJK发生情况,分别设为PJK组与非PJK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手术前影像学资料等,组间各项目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确定LDD后路固定融合术后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PJK 25例,发生率14.97%; PJK组与非PJK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骨质疏松、术前PJK角度(PJKA)、年龄、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融合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OR=3.778)、合并骨质疏松(OR=2.985)、PJKA10°(OR=3.567)、年龄70岁(OR=2.877)是术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D后路固定融合术后易发生PJK,BMI25 kg/m2、合并骨质疏松、PJKA10°、年龄70岁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俯卧位脊柱全长加压CT检查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畸形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本院行后路脊柱畸形矫正术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畸形患者34例,其中男5例,女29例;年龄55~75岁,平均64.8岁.病程8~30个月,平均18.5个月.根据是否截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长/短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AD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行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指标,对比其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颈7铅垂线-骶骨中垂线间距(C7PL-CSVL)及矢状面胸椎后凸(TK)、腰椎前凸(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变化,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高于对照组,C7PL-CSVL、PI、PT角小于对照组,两组术后TK、LL角均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术后O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长/短节段固定治疗成人ADS疗效满意,长节段固定融合冠状面与矢状面矫形效果好,但出血量大,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高,短节段固定融合矫形效果不足,但相对安全,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矫形术后冠状位失平衡(coronal imbalance,CIB)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了在解放军总医院单一中心诊疗的90例ASD患者,患者均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矫形手术(固定椎体≥5),术后随访至少2年。根据患者术前C7铅垂线(C7 plumb line,C7PL)与侧凸方向的关系,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同向性脊柱-骨盆序列(C7PL与侧凸同向),B组则反之(C7PL与侧凸相悖)。规定冠状位平衡距(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C7PL到S1中点的距离)超过30mm为CIB。直线相关分析探索L4、L5椎体倾斜度及主弯Cobb角与术后早期CBD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随访期间非CIB生存时间。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随访中CIB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例ASD患者术前发生CIB,发生率约为22.2%;术后早期27例出现CIB;末次随访时35例患者发生CIB,发生率增至38.9%,显著高于术前CIB发生率(P=0.015)。A组患者,术前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