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魏成  伍磊鑫 《颈腰痛杂志》2011,32(4):303-304
目的探讨儿童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恢复愈后。方法 6例均经骨盆牵引、手法推拿、活血化瘀类及营养神经类药物应用等正规保守治疗,其中1例采用单肢牵引下腰椎旁局部封闭定点大斜扳方法治疗。结果 6例经保守治疗,疗效优良,并全部经8年随访,1例早期复发,余5例未见复发。结论外伤是儿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症状与体征不相平行是主要临床特点;正规的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行经皮穿刺切吸治疗 ,并分析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随访全部病例 ,平均随访 2 .8年 ,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 临床表现特点为症状轻 ,体征重 ;治疗上不要过分强调保守治疗 ,经皮穿刺切吸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 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7例,其中3例改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共19例,其中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9例,开窗术5例,半椎板切除3例,全椎板切除术2例。结果 随访全部病例,平均随访时间5 .8年,优良率达95 .6%。结论 外伤是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特征是症状轻,体征明显;临床上应有保持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达到临床疗效的思维,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4.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及分型 --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及分型。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逐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症状重、体征明显、多损伤同位神经根,一半以上损害两神经根以及保守治疗效果差等特征。根据影像学突出物的位置作者将其分为3型:即神经根管型、外口型和混合型。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重,保守治疗基本无效,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CT表现与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CT表现与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并提出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5 2例CT表现与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结果 保守治疗2 0例 ,优良率 85 % ;手术治疗 32例 ,优良率 90 .6 %。结论 对于CT表现与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初次发作者可行保守治疗 ,反复发作者可果断行手术治疗 ,但术中应注意探查以免遗漏脱出的椎间盘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ED)与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8月~2009年8月间收治的3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18例,采用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15例.采用JOA评分表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症状和体征.[结果]MED组有14例获得随访,小切口组有12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5~8年,平均5.1年.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明显,中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患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MED与小切口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各有优点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 ,治疗方法有非手术 ,手术及界于两者的之间的经皮穿刺切吸术。各种治疗方法疗效报告在 80 %~ 90 %以上。近年来保守治疗取的了较大的进展。现在我们综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0例 ,男性 ,4 2例 ,女性 ,38例。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 8岁。病程 1个月~ 8年。均经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及各种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除外骨结核 ,骨肿瘤等其他疾病。1.2 治疗方法1.2 .1 输液治疗  2 0 %甘露醇 2 5 0mL每日 2次静滴 ,连续3d。静滴复方丹参 ,盐酸川弓嗪 ,能量…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多见于成年人,青少年发病率低,若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且症状体征逐渐加重者应尽快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 doscopydiscectomy,MED)不失为一种微创、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骶管封闭是传统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在骶管封闭下直举抬腿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资料 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18~65岁,病程2月~10年。临床症状及体征:单侧下肢放射痛62例,麻木感34例,双下肢疼痛6例,马鞍区疼痛2例。仅有腰痛10例...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1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手术治疗 ,开窗术 9例 ,扩大开窗 3例 ,分析其病因 ,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 :随访全部病例 ,平均随访时间 1 5年 ,优良率达 92 3 %。结论 :外伤和畸形是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 ;X线检查不易诊断和定位 ,体征明显是其临床特征。治疗上在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手术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对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手术组)68例确诊后1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行腰背肌功能锻炼,B组(非手术组)50例采用臣硬板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β-七叶皂甙钠静滴,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平均随访2.1年,结果:手术组治愈率为94.1%,非手术组治愈率为90.0%,再组比较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并非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需要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5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采用扩大式开窗手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优42例,进步7例,优良率87.5%。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后出现持续性疼痛是本症与单纯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之处,并强调术后的稳定治疗。作者认为,把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作为一个完整的疾病名称提出,对于提高治愈率和远期疗效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18~61岁,平均35.6岁。单节段突出23例:L1,26例、L2,312例、L3,45例,多节段突出4例:L1,2 L4,51例、L2,3 L3,42例、L3,4 L4,5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侧后方入路手术,直接摘除压迫脊髓前方的间盘组织、骨增生组织,如椎间盘不稳,则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3个月,平均29个月。根据Otani等分级方法评定疗效:优13例,良10例,进步4例。结论:侧后方入路手术是一种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临床应用时要掌握好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男55例,女43例,平均年龄65.7岁。均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其中小切口开窗56例,半椎板切除32例,全椎板切除10例,根据手术前后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以髓核组织的脱水,纤维环的破裂,小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软骨终板退变为主要特点。临床特点为下肢疼痛多发,腰部活动受限较多;双下肢神经系统检查肌力下降明显,生理反射改变明显。98例平均随访2.2年,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0.9%,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长,体征多,病理改变明显,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临床特征总结出诊断要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点是:1.一般都有明显的外伤史或先天畸形。2.临床症状轻、体征重。3.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不易确诊和定位。4.CT、MRI检查能明确诊断。非手术治疗效果差,胶原酶溶核和经皮穿刺抽吸疗效不理想,手术治疗优良率高。结论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征突,CT、MRI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重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过注射胶原酶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重复注射胶原酶,观察疗效及影像学变化。L4,527例L5S131例;年龄20~61岁,平均42岁;男25例,女33例;病程2个月~5年,平均3·7个月。第1次注射到本次注射的时间平均为3·8个月。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优46例,良5例,可2例,差5例。46例症状体征消失,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原突出的椎间盘缩小2~6mm,平均3·4mm;余12例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术后1周复查CT,7例突出的椎间盘较术前大,5例椎间盘形态、体积无改变。此12例第3次溶盘术后其中10例症状体征消失,2例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其中1例行第4次溶盘术后症状进一步改善。27例CT显示有椎间盘出现真空征。复查CT突出的椎间盘溶解率73%,未发生过敏、感染、破坏、椎体滑脱等情况。结论: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重复进行,适应证选择恰当可以彻底治愈此病,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探讨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0例腰椎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选择。结果 10例患中,6例表现为单侧腰腿痛,4例为双侧;4例合并间歇性跛行,其中2例伴有马尾神经受压。CT检查显示全部病例腰椎椎体后缘形成突向椎管内的骨块,其相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为椎间盘髓核组织,其中7例椎间盘突出物超过椎体后缘骨。10例均行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其中6例同时行离断骨块切除。全部病例经3~36个月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本病发病机理主要还是由于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变异或损伤逐步引起椎间盘突出的继发改变,最终造成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椎体后缘骨块仅部分参与神经根压迫。椎管内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彻底减压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经CT诊断的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4例患者经6个月-4年随访效果优良。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以CT扫描确诊率较高,一经确诊,手术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分析外伤性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9例13-18岁腰椎间盘症患者,3例因就诊时腰腿痛有神经损害明显,未行保守治疗,其余6例曾经1月-1年保守治疗无效,其中5例神经损害加重。9例全部后路手术治疗。结果:7例经1年-8年,平均4.3年随记,全部神经功能恢复,5例无腰腿痛,1例运动后有少行腰腿痛,1例第1次手术症状消失后7年,腰腿痛症状复发。结论:本病有以下特点:明显腰部外伤后发病;临床症状体症常明显;突出多为破裂游离型;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Histological Study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n Adolescents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s are ra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onstituting approximately 1-5% of all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lumbar and lumbosacr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Preceding traumata and congenital anomalities have been reported as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prolapses in young patients. The present histological study is based upon 15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in an age range from 14 to 19 years. Only in one case, was adequate trauma reported. All patients exhibited degenerative changes of the disc, similiar to those observed in adults. These changes were marked in 11 patients (73%). Thus, as known from adults, also in isolated traumatic disc herniation of adolescence, pre-existing degeneration of the disc has to be considered. If such changes are present, trauma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only transitory deterioration of the previous disc d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