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患者红细胞内糖代谢限速酶活性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的影响。方法 48例ASAI~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6例。Ⅰ组采用地氟醚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醚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Ⅲ组采用异氟醚吸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手术90min、术后60min及术后第1、2天共五个时点分别测定血糖浓度及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磷酸果糖激酶(PFK)和醛糖还原酶(AR)活性。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三组患者血糖浓度自术中90min开始,至术后第2天升高显著(P<0.05);Ⅰ、Ⅱ两组术后第1天PFK活性显著下降(P<0.05),G-6PD、AR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Ⅲ组各时点红细胞内糖代谢限速酶活性的变化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Ⅲ组术后第1天PFK值远低于Ⅰ组相应值。结论 开胸手术中、手术后存在明显的高血糖反应。术后第1天,红细胞内会出现糖酵解途径受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多元醇通路相应活跃现象。采用异氟醚吸入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手术创伤对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两种麻醉方法对红细胞膜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红细胞膜Na+ K+ ATP酶 (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组 (PGA组 )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 (IGA组 )。于术前、切皮后 1h、术毕、术后 2 4h采血。测Na+ K+ ATPase、Ca2 + ATPase、Mg2 + ATPase。结果 两组数值只有在术毕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GA组酶活性在术后 2 4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GA组酶活性在术毕和术后 2 4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红细胞膜酶活性影响要小于异氟醚吸入麻醉(P <0 0 5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40例行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及术后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全静脉麻醉及术后静脉镇痛组(B组)。分别与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4h(T2)、24h(T3)、48h(T4)抽取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比值。同时测定红细胞内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醛糖还原酶(AR)活性。结果 T3、T4时两组Th1、Th1/Th2明显低于T0时(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与T0时比较,T3、T4时两组PFK活性明显降低(P0.05),T3时B组G-6PD和AR活性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及镇痛能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的过度分化,保护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改善机体红细胞糖代谢。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讨国产异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内分泌和循环功能的影响,并对开胸手术采用国产异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与国产异氟醚麻醉进行对比观察。资料与方法  40例ASA~级男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国产异氟醚吸入麻醉(A组),国产异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B组),每组20例,无内分泌系统疾病,两组病人年龄、体重、手术部位、手术时间、输血量等无显著差异。麻醉诱导采用静注芬太尼0.1mg、异丙酚2mg/kg和琥珀胆碱1.5mg/kg行快速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A组吸入2%~4%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麻醉前在胸6~胸7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婴幼儿常用的两种麻醉方法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和氯胺酮复合安(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优缺点。方法: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硬膜外组、氯胺酮复合安(异)氟醚组,分别在围麻醉期对其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及清醒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等方面观察。结果:氯胺酮复合硬膜外组麻醉诱导时间20±3min、氯胺酮平均用量16mg/kg、术中比术前血压下降10±5mmHg、术后清醒时间5±3/min、术中复用安定4例;氯胺酮复合安(异)氟醚吸入组麻醉诱导时间7±2min、氯胺酮平均用量13.6mmHg、术中比术前血压下降3±1mmHg、术后清醒时间1±1min、术中复用安定0例。结论:氯胺酮复合安(异)氯醚吸入组在麻醉诱导时间、氯胺酮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对循环系的干扰方面明显优于氯胺酮复合硬膜外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对母体糖代谢的影响,我们观察了20例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中胰岛素和血糖的变化。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足月妊娠初产妇,年龄21~34岁,体重65~83kg,ASAⅠ级,妊娠中无任何疾患,胎儿心音正常。术前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同浓度异氟醚吸入麻醉期间脑电图(EEG)、颅内压(ICP)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30例鞍区肿瘤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以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三组,分别以0.5、1.0、1.5MAC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入安静平卧时、吸入氟醚浓度达指定MAC时、切皮、锯硬膜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脑电图95%边缘频率(SEF)及双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情况。方法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七氟醚组(S组)及异氟醚组(Ⅰ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诱导后吸入纯氧,氧流量2 L/min,30min后调整为1 L/min。手术开始前,调整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为1.0 MAC。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30%。缝皮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纯氧流量调整为5 L/min。记录睁眼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的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计时)及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记录吸入麻醉药用量。结果与Ⅰ组比较,S组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吸入麻醉药的总用量和单位时间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异氟醚比较,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较快,且麻醉恢复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物CD2 5为指标 ,观察经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接受异丙酚 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择期经腹胆囊切除术患者 40例 ,男 15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45 (2 0~ 6 0 )岁。手术前、手术中未使用免疫抑制剂 ,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 ,无黄疸、贫血 ,肝肾功能正常。二、麻醉方法与分组  40例病人随机分成 2组 ,一组行硬膜外麻醉 (2 0例 ) ,另一组行全麻 (2 0例 )。苯巴比妥钠0 1g、阿托品 0 5mg术前 30min肌肉注射 ,麻醉前 3…  相似文献   

10.
异氟醚麻醉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磷酸戊糖途径在上腹部术后糖酵解酶活性下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6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硬膜外阻滞(EB)组(10例)。异丙酚静脉麻醉(PRO)组(10例)和静脉普鲁卜因复合麻醉(IPBA)组(6例)。于麻醉前、手术60min、术后60min、术后第1d和第2d5个时点取静脉血,同步测定血糖和红细胞内己糖激酶(HK)、磷酸果激酶(PFK)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  相似文献   

12.
不同麻醉方法对子宫颈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子宫颈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颈癌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36例。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3、5、7d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麻醉后2hCD3 、CD4 、CD4 /CD8 、NK细胞的数量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1d各指标下降显著(P<0·05,P<0·01)。组间比较,麻醉后2h至术后3d虽然两组患者的CD3 、CD4 、CD4 /CD8 、NK细胞的数量都较麻醉前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显著大于B组。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子宫颈癌手术,对于保护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5~75岁,ASAⅡ或Ⅲ级,术前未接受放化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D组全麻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中以0.25μg·kg~(-1)·h~(-1)维持,C组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行T8~9或T9~10硬膜外穿刺置管及BIS监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30min和术后24h采集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水平。结果与麻醉诱导前30min比较,术后24hC组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D组仅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D组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与单纯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右美托咪定减轻了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吸入全麻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吸入全麻对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体温、氧摄取量的影响。方法  3 0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 ,ASAⅠ~Ⅱ级 ,均分为两组 ,吸入全麻加硬膜外组(GE组 )、单纯吸入全麻组 (G组 )。GE组中硬膜外阻滞平面为T(5± 2 ) ~S(2± 2 ) 。两组均静脉快速诱导插管 ,吸入异氟醚维持全麻。术中持续监测血液动力学、食管下段温度 (Te)、大腿内侧皮肤温度(Ts)、氧及异氟醚吸入和呼出浓度、呼气末CO2 分压并记录。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G组中Te于术中 12 0分钟时降至最低点 (P <0 0 1) ,Ts与Te变化趋势相似。而GE组中 ,Te于术中 90分钟时降至最低点 (P <0 0 1) ,Ts呈持续升高的趋势。两组病人氧摄取量随着Te的回升而明显增加 (P <0 0 1) ,GE组比G组增加显著 (P <0 0 1)。结论 吸入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比单纯吸入全麻用于腹部手术时 ,术中氧摄取量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三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三种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单纯全麻组(Ⅱ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Ⅲ组)。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前、手术1h、术毕、术后1d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血管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Ⅰ组和Ⅱ组患者的皮质醇、ACTH和ET在术毕及术后1d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Ⅲ组患者变化不明显。三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无显著性变化,IL-6、IL-8在手术1h、术毕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Ⅰ组、Ⅲ组升高较早,在手术开始时即已升高;而Ⅰ组、Ⅱ组持续时间长至术后1d。三组患者的CRP于术后1d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单纯硬膜外阻滞或单纯全麻不足以减轻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硬膜外加全麻则可明显减轻这些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张鸿  张军  王昕  丁荣荣 《护理学杂志》2023,28(16):62-65
目的 评价鼻咽通气道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择期接受全身麻醉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转入PACU给予3 L/min面罩吸氧;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后置入鼻咽通气道,术毕转入PACU经鼻咽通气道给予3 L/min吸氧。观察并记录患者入手术室(T0)、入PACU时(T1)、拔除气管导管时(T2)、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 (T3)、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 (T4)、转出PACU时 (T5)脉搏氧饱和度,T0、T3、T5时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ACU内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和喉痉挛等并发症。结果 两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显著(均P<0.05),研究组T3、T4、T5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3、T5的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预置鼻咽通气道能降低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上呼吸道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中老年人在局麻与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住院时间、平均费用、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23例病人分为局麻组(男,113人)和硬膜外阻滞麻组(男110人).结果局麻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44min)、住院时间(2.1d)、恢复正常生活时间(5.4d)和手术并发症等均明显小于硬膜外阻滞组(P<0.01~0.05).结论中老年人局麻下进行疝修补,可明显减少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E组,n=24)和全麻组(G组,n=23)。E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行T8~9间隙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给予0.25%罗哌卡因5ml,出现麻醉平面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均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舒芬太尼1.0μg/kg、TCI丙泊酚以初始血浆药物浓度1.5μg/ml,当达到设定血浆药物浓度后以0.3μg/ml逐级递增,直至BIS稳定于60以下时静注罗库溴铵0.9mg/kg,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中使用丙泊酚TCI、七氟醚补充吸入、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BIS维持在45~60;BP维持在基础值±20%之间;体温保护;限制性输液;单肺通气期间实施肺保护通气管理;术毕给予镇痛。E组使用硬膜外镇痛泵,G组使用静脉镇痛泵。记录入室时(T0)、插管后5min(T1)、手术开始后10min(T2)、单肺通气开始1h(T3)、单肺通气结束10min(T4)、手术结束即刻(T5)、拔管即刻(T6)、出PACU(T7)时的SBP、DBP、HR、SpO2,记录患者术中用药情况。记录术后第1、3天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静息痛VAS评分;于术前1d和术后第7天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E组拔管时间、PA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G组(P0.05);E组T4~T6时的SBP明显低于G组(P0.05),T5时的DBP明显低于G组(P0.05),T6、T7时的HR明显慢于G组(P0.05);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多于G组(P0.05);E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E组在术后第1、3天的静息痛(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E组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与认知功能损伤,但对患者长期转归影响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预先输注不同脂肪乳(lipid emulsion,LE)对下肢手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后血浆浓度与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下肢手术的成年患者2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级.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n=11)、中/长链LE组(MLE组,n=8)、长链LE组(LLE组,n=10).分别以2ml· kg-1· h-1速度泵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E、20%LLE,持续30 min.硬膜外腔注射1%罗哌卡因2 mg/kg后1(N1)、5(N2)、10(N3)、15(N4)、30(N5)、45(N6)、60(N7)、90(N8)、120 min(N9)时动脉采血检测血浆罗哌卡因浓度.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质量评分、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等.结果 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麻醉质量评分、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先输注不同LE对下肢手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微,亦不影响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及血浆罗哌卡因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