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切除术与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与术后罹患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普通外科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4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开腹手术或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的病例资料。计算胆囊切除术后罹患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比例,并对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组与未行任何胆道手术组的相关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病例共61例,占全部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例的14.2%(61/430)。自行胆囊切除术至发现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间隔时间平均为8.23年,最长者28年,最短者2年。多发结石或泥沙样结石多见(X^2=9.030,P〈0.01),且易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X^2=8.259,P〈0.01)。结论胆囊切除有可能是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既往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发生胆系感染的可能性更大,同时提示我们感染亦可能是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杨德 《腹部外科》2011,24(4):F0003-F0003
我院自2(1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成功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女性14例,男性6例;年龄15-50岁,平均29岁。本组均为单纯胆囊结石病人。B型超声检查提示:单一结石8例,直径0.6~2cm,胆囊壁厚2~3mm;多发结石12例,结石直径0.5~2.5cm,结石数2~16枚,胆囊壁厚2~4mm.  相似文献   

3.
患者,32岁。因黄疸、贫血、脾肿大20年入院。其祖父、父亲及子均有类似病史。体查见贫血貌,巩膜皮肤黄染,脾肋下18cm,质较硬,无触痛。Hb85g/L,BPC116×109/L,RC0.10,球形红细胞0.17,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始溶0.5%NaCl,全溶0.4%NaCl,总胆红质78.97umol/L。B超检查:提示胆囊内多发结石,牌大。硬膜外麻醉下,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行脾及胆囊切除术,脾25×15×9cm3,重1550g。胆囊结石33枚。术后1周Hb1268/L,总胆红质12.5umol/L。切口一期愈合,贫血改善,黄疽消退。病理;符合HS脾病变,胆色素结石。遗传性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曩切除术和术后胆总管结石形成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14例与同期收治肝血管瘤组435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研究,探讨胆囊切除与胆总管结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胆总管结石患者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暴露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81,P=0.039),提示胆囊切除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性别亚组分析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女性患者间胆囊切除病史差异明显(X^2=4.446,P=0.035),在男性,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612,P=0.434)。胆总管结石患者胆囊切除原因以胆囊结石为主,占66.7%。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者的比例高于肝血管瘤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3.209,P=0.073)。结论:胆囊切除术增加了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女性患者差异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电视腹腔镜下切除双胆囊一例空军乌鲁木齐医院外一科(830011)朱炳光,师龙生,邓琦患者,男性,52岁,右上腹间歇性隐痛15年,无黄疸史,未治疗。1993年3月体检,发现胆囊多发结石住院。口服胆囊造影显影良好,未见结石影。B超:胆囊约7.6X2.8c...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81岁。3年前因重症胆管炎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近3个月来反复发作腹痛,发热,黄疸入院。经超声及CT检查为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下段多发结石,右肝管内泥沙结石。术中见胆总管扩张,直径1.7cm,下段有多枚结石,大小不等,胆汁略混浊。胆囊正常大小,但水肿、壁厚,胆囊颈部有结石嵌顿。解剖胆道时发现右肝管汇入胆囊壶腹,右肝管直径1.0cm.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2岁.因"右上腹持续性疼痛20 d"入院,无寒战、发热及黄疸.既往无胆囊炎慢性疼痛史.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触及明显包块,右上腹深压痛,Murphys征阴性.肝功能、血尿淀粉酶均正常.门诊及术前B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厚0.5cm.MRCP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增厚,肝内外胆管无扩张、无结石.  相似文献   

8.
胆囊多发结石间化学成分差异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多发结石48例,对其结石间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多发结石间主要化学成分无显著性差异。本组资料表明:胆囊内多发结石间化学成分和C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一枚结石有其代表性。CT等影像检查预测胆囊多发结石的化学成分是可行的。为选择溶石治疗的对象,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多发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炎症程度较高 ,可能与结石形成有关。对多发和单个胆固醇结石患者胆道细菌感染状况及与免疫球蛋白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用半定量PCR法测定分析 38例胆囊结石患者胆石、胆汁和粘膜的细菌DNA阳性率和菌落数 ,并测定相应胆汁和粘膜IgA、IgG、IgM含量。结果 :单个和多发胆石组的胆汁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 75 .0 %和 73.7% ,胆囊粘膜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6 6 .7%和 6 4 .0 % ,结石核心的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 5 7.1%和 85 .7% ,结石外周细菌阳性率分别为 71.4 %和 85 .7% ,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间胆汁和粘膜IgA、IgG、IgM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菌落数与免疫球蛋白含量不相关。多发胆石组粘膜细菌DNA阳性者的胆囊粘膜IgA、IgG含量高于阴性者 (P <0 .0 5 )。单个和多发胆石组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 (CSI)差异无显著性 ,各组内胆汁细菌阳性与阴性者的CSI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多发和单个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细菌感染率相似 ,细菌感染不是多发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炎症严重的原因。多发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粘膜细菌与IgA、IgG含量增高有关 ,可能间接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藏族,35岁,以"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为主诉入院,患者十余年来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疼痛向右侧肩背部放射,有时伴恶心呕吐。入院后行腹部彩超提示:胆囊明显增大,胆囊内多发结石,胆囊壁增厚。CT示:胆囊明显增大,下缘已超过肚脐平面,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多发结石。余化验检查无异常。术前诊断: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利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