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柱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48%,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致残率极高。有些学者主张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预防或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我科于1999年3月~2003年9月期间收治的成人脊柱结核病例64例,对其中16例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前路或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方法:2002年6月~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123例,其中男59例,女64例;年龄6.9±4.8岁(1~14岁)。其中76例患者行前路手术,26例行后路手术,21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分析再手术原因。结果:其中27例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男15例,女12例;年龄8.2±4.1岁(2~13岁)。其中,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5例,脊柱后凸畸形14例,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4例,脊柱结核复发同时伴内固定螺钉断裂、内固定棒断裂1例,脊柱结核迁延不愈伴脊柱后凸畸形2例,术后内固定棒断裂伴脊柱后凸畸形1例。再次手术患者中,初次行前路手术者19例,后路手术者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4例。初次行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术后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因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儿童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复杂,主要有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术后脊柱结核的迁延不愈或复发、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儿童脊柱结核行前路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而再次手术的百分率比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高。  相似文献   

3.
抗结核药物化疗是治疗脊柱结核和防止其复发的重要措施,相当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化疗而治愈.但单纯药物治疗并不能阻止脊柱结核畸形进展,Rajasekaran 等[1]研究发现,非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中约有39%的病例后凸继续进展,部分患者即使疾病治愈脊柱畸形仍加重.自从Hodgson和Stock在1956年报道单纯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以后,Hodgson的"香港术式"以及后来改进的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成为了治疗脊柱结核的标准术式.对于巨大死骨、脓肿,窦道形成、椎体破坏严重脊柱不稳、严重后凸畸形及截瘫患者应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彻底清除结核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预防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可选择前方入路、后方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具体如何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病变累及范围、畸形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60%,占全部结核病的3%左右。脊柱结核易导致畸形及脊髓神经损害,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十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观念不断更新,治疗效果大大提高[1~3]。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是目前骨科领域的一个热点,有大量文献报道。但目前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等仍存在争议[1~6];由于耐药和复治、复发的病例不断出现,脊柱结核的治疗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脊柱结核一期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的可行性、重要性.[方法]总结本院40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内固定植骨手术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通过本组40例患者随访1~6年脊柱结核患者都治愈,脊柱畸形得到明显矫正.[结论]高原一期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治疗效果是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再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对再手术治疗效果观察随访。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27例再手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36.5岁。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导致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和作用强度,针对主要原因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单纯病灶清除术5例,病灶清除和窦道切除术7例,Ⅰ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8例,Ⅰ期经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2例,单纯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5例。术后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定期检查血沉、X线或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根据作用强度大小排列为:术前术后未行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早期发现和处理、自身营养状况差、术中病灶清理不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再次手术术中无大血管、神经或输尿管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正常。术后8~12个月影像学复查提示椎间隙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结论: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复杂且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诊断和治疗难度大。术前应详细分析复发的主要原因,强调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个体化手术治疗,同时应加强营养和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60%,占全部结核病的3%左右.脊柱结核易导致畸形及脊髓神经损害,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十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观念不断更新.治疗效果大大提高[1~3].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是目前骨科领域的一个热点,有大量文献报道.但目前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等仍存在争议[1~6];由于耐药和复治、复发的病例不断出现.脊柱结核的治疗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7月~2008年2月收治的637例脊柱结核(腰椎为主)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术后复发率占7%,无死亡病例,发生脊柱后凸畸形者11例,平均治疗时间6~18个月.根据改良PROLO功能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93%.VAS评分显示,术前平均7.8分,术后平均2.9分,术后比术前有显著降低.结论 早期诊断、手术与规律性全程抗结核是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延误诊断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并影响愈后.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的状况,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本组为1997年10月~2005年2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共72例,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结果本组有1例术后慢性窦道形成,其他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57例有脊柱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7.8°,随访中平均丢失2.4°。55例前路椎体间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47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手术后除1例外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根据脊柱稳定性改变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病灶清除加重建手术治疗老年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10月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加重建手术治疗的107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70岁)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瘫痪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和结核是否复发等方面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3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15 mL。随访12~42个月,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9%,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所有病例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6.3个月。 Cobb角手术平均矫正7.1°,随访期内平均角度丢失1.9°。术后瘫痪改善率87.8%。疼痛VAS评分术前平均6.3分,术后1个月平均3.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1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脊柱结核均临床治愈,末次随访时未发现结核复发。结论后路一期病灶清除加重建手术疗效可靠,适用老年脊柱结核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