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四肢动脉伤端端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体四肢动脉伤端端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评价临床修复效果及近、远期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多谱勒超声仪对21 例患者的27 条端端吻合术后血管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应用受约束弹性管模型,在体测量流量波形,分析吻合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结果 术后早期27 条血管全部通畅,21 例患者中15 例获半年以上随访,血管均通畅。与健侧对照,术后每搏血流量(SV)下降,吻合口处血流平均速度(Vm)升高,壁面剪应力(τ) 下降,但各血管吻合口处与近、远端血管及健侧血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无论随访时间≤24 周或>24 周的患者,其上、下肢血管吻合口处的Vm 均较健侧升高,SV 降低,τ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两时间组的血流搏动指数(PI) 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随访时间≤24 周者,Vm 高于术后时间> 24 周者,SV 及τ均降低,但两时间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 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壁面剪应力是辅助评价血管损伤吻合修复效果的良好参数指标,定期、连续观测有助于预测吻合修复血管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声像仪对4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血流进行宣测定,并与16例肝硬变病人和20例正常人对比。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固有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和肝硬变病人;门静脉血流量,与肝硬变病人相似,明显高于正常人,但门静脉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人;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供血比例高达1:1.49,大于正常人和肝硬化病人。  相似文献   

3.
山莨菪碱对大鼠颈总动脉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对血管吻合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96只,切断左侧颈总动脉作端端吻合后,随机分成术后6、12、24、48、72和120小时共6个时间组。各时间组再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大鼠。实验组用2%氢溴酸山莨菪碱(30mg/kg)作腹腔注射,对照组则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0分钟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检测颈总动脉吻合口前、吻合口、吻合口后动脉收缩期平均最高血流速度,并计算吻合口横截面积。结果术后12、24、48、72和120小时组,颈总动脉吻合口前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平均增加31.5%。术后6和24小时组,实验组吻合口狭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0.05)。术后120小时组,山莨菪碱能够明显增加吻合口后的血流速度,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山莨菪碱能够提高大鼠颈总动脉吻合后,血管吻合口前及吻合口的血流速度,术后24小时内用药能够减少吻合口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20例肝手术患者肝门阻断(PTO)及开放(PTR)的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PTO期间均有较明显改变,但PTR后分别于30min,60min内恢复至阻断前水平。表明肝门阻断术在临床中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大鼠颈总动脉端端吻合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小动脉端端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选用SD大鼠10只,切断左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6,12,24,48,72和120小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经皮连续测定实验侧颈总动脉吻合口近端、吻合口、吻合口远端,以及对照侧颈总动脉的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计算吻合口横切面的狭窄面积百分比。结果显示,术后各个时间段,吻合口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吻合口近端、吻合口和对照侧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P<0.05);吻合口远端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均低于吻合口近端和对照侧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P<0.05),血流速度分别降低33.18%和33.33%。术后6小时~120小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平均减少42.48%。认为,小动脉端端吻合术后6小时~120小时,吻合口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吻合口近端和吻合口远端的血流速度;吻合口远端的流速均明显低于吻合口近端的流速;吻合口及其近、远端的血流速度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颉强  黄耀添  赵黎 《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0):617-620
目的 探讨人体四肢正常动、静脉的纵向残余应变特征和应力-应变关系,以及人体四肢主要动脉伤不同长度血管损伤与修复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比较由于血管纵向生物力学特征而产生的修复差异,为临床血管损伤的修复效果及近、远期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以人体正常血管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血管拉伸试验及检测血管纵向伸长率,获取四肢正常动、静脉纵向残余应变及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对损伤部位相同而修复方法不同的血管真性缺损长  相似文献   

7.
动脉吻合后的顺应性特点和结构成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动脉吻合后顺应性结构成份含量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体测定狗股动脉端端吻合前及吻合后不同相点的压力与直径,推导出动脉吻合前后的顺应性,术后取材,切片分别用HE,Weigert、Aniline blue、Neubert染色,光镜观察,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各结构成份相对含量。结果 动脉吻合后吻合口段的顺应性较吻合前逐日下降,吻合后第14天下降最明显。各时相点弹性纤维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胶原纤维呈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胸廓内动脉远心端(逆向)供血的功能,为乳房再造及胸壁修复提供新的血供来源。方法 对2例应用双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al myocutaneous flap下简称TRAM皮瓣)吻合血管游离移植行乳房再造患者,于术中对作为胸部受区血管的胸廓内动脉远心断端、近心断端(下简称远心端、近心端)的压力流速进行测量,并对TRAM在相应不同供血状态的微循环灌注情况进行监测,对1例术后5年患者行彩色多普勒仪追踪检测。结果 术时胸廓内动脉远心端压力为66及58mmHg,近心端压力为88及75mmHg,远心端压力为近心端压力的75%-77%,两者的波形不同。胸廓内动脉远心端吻合口流速为70及52ml/min,近心端为94及74ml/min,远心端流速为近心端流速的74%-78%。以双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TRAM在胸廓内动脉远心端、近心端同时供血状态下,其皮瓣灌注值最高。术后5年,远、近心端吻合口仍通畅良好,两处动脉血流的频谱、流速几乎相同。结论 胸廓内动脉远心端可以提供一定压力的血供,最终达到与近心端相似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总结其诊断、手术治疗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死亡。手术时间60~137 min,平均(98.6±30.2)min;术后住院10~19 d,平均(14.8±2.7)d;术中出血量50~120 ml,平均(85.6±24.1)ml。术后腹痛、腹胀症状消失,其中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0.5~3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可作为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2月期间 ,对 115例尿毒症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 ,采用供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替代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术 ,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115例 ,女 36例 ,男 79例 ;年龄在 18岁~ 71岁 ,其中 55岁以上有 31例 ;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 10 4例 ,多囊肾 5例 ,痛风 6例。供肾灌洗后用HCA液保存 ,热缺血时间 3~ 10min ,冷缺血时间 180~ 4 80min ,淋巴毒试验小于 10 % ,我们手术切口习惯采用右下腹弧形切口 110例 ,左下腹弧形切口 5例 (均为第二次移…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常发生低心排。低心排必然使DO2降低,导致组织缺氧,将严重影响危重患者预后[1,2]。本研究拟在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血液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处理提供借鉴。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1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4.8±13.8)岁。12例患者中7例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接受瓣膜置换术。(2)监测:经颈内静脉插入Swan-Ganz导管,监测HR、CO、CVP、PAP、PAWP,计算C…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4岁,因“间断上腹不适5年”入院,诊断“胃近端癌”.术中未见肝、胆、脾、胰腺及大网膜转移,决定行胃癌根治加食管-胃吻合术.显露腹腔动脉干,起点外径约为11 mm,距起点1.5 cm处分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外径分别约3 mm和6.5 mm.沿动脉干向中心侧解剖,切开肝胰皱襞被膜,发现脾动脉走行异常,于小网膜区形成一襻状,先向右下,然后转向左侧沿胃后壁走向胰腺上缘,走行约6 cm发出肝总动脉.结扎胃左动脉,处理胃小弯侧胃前、胃后壁相应分支.胃左动脉上方约4 cm处发出1支动脉,外径约2mm,向右走行于肝胃韧带的较高处,至尾状叶左侧肝左纵沟而入肝,确定左、右半肝均有完整的肝动脉血供后予以切断、结扎.完成第1、2、3、4sa、4sb、4d、7、8a、9、10、11p、11d、12a组淋巴结清扫,在肿瘤下缘5 cm处离断胃体,完成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肝功能及腹部彩超正常,术前螺旋CT检查见图1,2.  相似文献   

13.
应用脉冲超声多普勒对20例原发性肝癌(PLC)在进行血管紧张素II(AT-II)介导的肝动脉升压化疗栓塞(IHCE)中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IHCE后90秒肝脏肿瘤血供达到峰值,平均每分血流量增加到治疗前的1.786±0.754倍,肝肝固有动脉每分血流量减至治疗前的56.65%,肿瘤血管阻力指数(RI)于治疗后下降,而肝脏正常组织血管阻力指数上升,治疗中外周血压平均增加3.7kP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大鼠行扩大肝部分切除术后利用右肾动脉行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研究该术式对大鼠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30只,分为A组(动脉化组)47只,行70%扩大肝部分切除术后,用右肾动脉行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B组(肝切组)43只,行70%扩大肝部分切除及右肾切除,阻断门静脉10min;C组(对照组)40只,仅行右肾切除及门静脉主干游离。分别于术后第2、7、14、28天检测门静脉压力、内径和血流量。结果 A组及B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5.1%和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各时间点A组与B、C组比较,入肝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和入肝血流量变化均较后两组更明显(P0.01);A组入肝门静脉压力随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于术后第14天(12.7±0.7)cmH2O达到稳态,与术后第28天(12.4±0.6)cmH2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和入肝血流量在术后各时间点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均较C组增快(P0.05),门静脉血流量在术后14~28d较C组增加(P0.05)。结论大鼠扩大肝部分切除术后行入肝门静脉动脉化模型稳定可靠,手术成功率理想,动脉化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门静脉内径出现扩张以适应压力变化,入肝血流量明显增加。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术后早期即发生改变并取得稳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建立小型猪火器多发伤模型 ,探讨多发伤时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 5 8mm子弹射击颅顶骨和双侧股骨 ,制作火器多发伤模型。 1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致伤 )和多发伤组各 6只。观察创伤后平均动脉压 (MAP)、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动脉嵌压(PCWP)、心输出量 (CO)、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以及门静脉血流量和胃粘膜内 pH值的变化特点。结果 对照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 ;多发伤组伤后MAP一过性升高 ,4 8~ 72h出现“高排低阻”现象 :心输出量明显增加 ,平均动脉压和体循环外周阻力指数下降 (伤后 72h为 978± 6 5 ) ,MPAP和PCWP升高 ;门静脉血流量下降伤后 72h为 [(344± 84 )ml·kg-1·min-1];胃粘膜缺血缺氧。结论 火器多发伤后在无严重失血情况下也会发生全身血流重新分布 ,内脏灌流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并发盲端综合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资料及再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在本次切除盲端手术前均施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本次均施行手术切除胰腺内扩张胆总管盲端,术后随访6-36月效果良好。结论术前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edochopancreatography,ERCP)了解胆胰汇合关系,低位切除胆总管远端以突然缩窄变细为标志,必要时行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或许可有效防治盲端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缝扎肝右静脉后肝动脉与门静脉血流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扎主肝静脉对肝动脉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小型猪共12头,剖腹后,电磁血流计测量结扎前后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大网膜静脉置管测量结扎前及结扎后30min、1、3、5、7、14、21、28、56d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56d后再次开腹测量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结果:FPP术后均升高,以术后7d内明显,6头超过35cmH2O,且其中3头小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动脉血流速早期增加,56d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门静脉血流速早期减少,未检测到逆向血流,术后56d,门静脉血流速恢复为略低于术前水平。结论:结扎一条主肝静脉不会引起结扎肝叶的萎缩坏死,可能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8.
肝缺血再灌注后肝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后肝内分流(IHSF)和功能性肝血流(FHBF)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l2只,作右侧颈动脉、颈静脉插管;开腹后,经回结肠静脉作门静脉插管,分别用以输血、输液、给药、留样、检测等。大鼠经部分肝I/R制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1)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只分离肝周围韧带,不作肝门阻断及再灌注。(2)缺血再灌注组(1/R组,实验组),进行45min的肝门阻断及60min的再灌注。然后两组均经门静脉输注D一山梨醇(10mmol/L,0.2mL/min),2min后同时取颈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各1mL。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计算肝脏山梨醇摄取率、FHBF和IHSF。结果两组PVF,HAF及总肝血流量(THB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I/R组肝脏山梨醇摄取率和FHBF减少,IHSF增加(P〈0.01)。结论肝I/R后,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肝内门一体分流开放,功能性肝血流减少。  相似文献   

19.
肺减容术后早期肺功能及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肺减容手术 (LVRS)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 (COPD)术后早期肺功能及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31例重度COPD病人行LVRS手术 ,双侧 11例、单侧 2 0例。术前、术后3、6个月分别测量动脉血气 (PaO2 、PaCO2 )、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 (CO、CI、FS、EF、PAP)、肺功能 (FEV1 、RV、TLC)、6分钟运动试验 (6 MWD) ,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 6例痊愈出院 ,5例死亡 ;单侧LVRS术后 3、6个月的FEV1 、6 MWD较术前有明显提高 (P <0 0 1) ,双侧LVRS术后各项指标改善较单侧更好(P <0 0 1) ,RV、TLC较术前有明显降低 (P <0 0 1) ;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比术前提高 (P <0 0 5 ) ,二氧化碳分压较术前显著减低 (P <0 0 1) ;心功能 (CI、CO、EF、FS)及肺动脉压力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LVRS切除肺靶区 2 0 %~ 30 %治疗重度COPD有效 ,术后早期肺功能明显改善、PaO2 提高、PaCO2 降低 ,而对心功能、肺动脉压力无明显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进展期肝硬化病人行原位肝移植术后 ,病人特有的内脏高动力血流动力学状况非但不能立即恢复正常 ,且可持续存在数月至数年。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移植肝本身因素、术前导致高动力循环的因素、术后高心输出量、侧枝循环及脾脏肿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