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09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男性103例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进行正位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骨密度(BMD)测定,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及空腹C肽(C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14.35%、13.8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测者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骨密度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Hb A1C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体重指数(BMI)、空腹C肽(C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高龄、病程长及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骨密度(BMD)变化的关系。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68例,对照组23例,分别测定血糖、HbAlc、AKP、Cr、尿AER值、骨密度。糖尿病患者根据HbAlc〈7%为Ⅰ组,若AER〈200μg/min为ⅠA组,AER〉200μg/min为IB组。HbAlc〉7%为Ⅱ组,若AER〈200μg/min为ⅡA组,AER〉200μg/min为ⅡB组。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糖尿病组ⅡB组BMD明显低于ⅡA组、ⅠA组、ⅠB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BMD比正常人显著降低,血糖控制不达标并AER升高患者的BMD下降比血糖控制达标尿蛋白阴性患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Ⅱ型糖尿病患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更深入了解糖尿病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腰椎L1~L4、Ward’s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区的骨密度(BMD),并以同年龄、同性别的健康的骨密度比较,研究其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结果 ①女性Ⅱ型糖尿病患BMD测定值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②男性Ⅱ型糖尿病患BMD测定值除了51~60岁年龄组差异有显性外,61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无显性。③男性Ⅱ型糖尿病患BMD测定值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女性。各年龄组Ward’s三角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和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区。结论 ①雌激素水平下降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②Ⅱ型糖尿病能使部分老年患易患有骨质疏松症。③骨质疏松患最早出现骨密度改变在Ward’s三角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骨密度测定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变化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的相关因素。方法骨量正常的门诊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97例,按年龄分成三组,其中60~69岁组共25例,70~79岁组共37例,80岁以上组共35例。比较三组间左侧股骨颈、右侧股骨颈、L1、L2、L3、L4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T值差异,找出反映不同年龄组间骨量变化的敏感部位。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用药、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压(Blood pressure,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骨密度值的相关性。使用相关及回归分析判断影响骨密度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左侧股骨颈测定的骨密度值及T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及每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值及T值逐渐降低。2、相关分析显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PG、PPG、HbA1c、P、ALP、应用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回归分析可见,年龄、病程、BMI、HbA1c、使用噻唑烷二酮类是影响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左侧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测定能较好的反映骨量随年龄的丢失程度。高龄、低体重、较长的糖尿病病程、较高的HbA1c、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可能会增加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138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140名血糖正常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血糖、骨质疏松患病率、骨密度以及骨折风险的差异,从而分析2型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有骨量减少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的10年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和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可增加老年男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会降低患者骨密度,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应采取措施积极加强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的腰椎2-4(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和粗隆间(InterT ro)的骨密度(BMD),探讨老年男性肥胖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73名年龄60~75岁的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计算体重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和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的骨密度,分析老年男性肥胖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老年男性各部位的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老年男性70~75岁组股骨颈和粗隆间的骨密度均低于60~64岁组(P0.01)。老年男性按不同年龄分组发现,肥胖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者(P0.05或P0.01)。结论年龄和体重指数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老年男性肥胖者骨密度较正常体型者高,提示肥胖对骨密度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东省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正常参考值、骨密度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多中心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3879名21~89岁居民进行骨密度测量。结果确定了胶东半岛沿海地区21~89岁人群不同性别、年龄别腰椎L2~L4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正常参考值、骨峰值和患病率。男性腰椎L2~L4骨密度峰值在30~39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21~29岁;男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在21~29岁,女性股骨近端(Neck和Ward’s)骨密度峰值在31~39岁,Troch区骨密度峰值在21~2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40岁以上),男女性各部位BMD逐渐下降,女性更为明显,男性腰椎BMD下降程度较轻。男性腰椎50~岁组与60~岁组比较和6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女性腰椎6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腰椎的OP患病率最高,40~岁组和50~岁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60岁以后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50~89岁人群腰椎和股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13.37%和2.87%,女性为28.03%和7.0%,男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获得胶东半岛健康人群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的骨密度参考值,为骨质疏松纵向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老年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骨硬化蛋白(serum sclerostin,Sost)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48例7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正位L2~4、左侧股骨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大转子区域骨密度测量,并检测SF、Sost、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再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定48例血糖正常的70岁以上老年男性的相同指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统计分析SF、Sost水平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 a)T2DM组Sost(325.56±123.63)pg/mL,SF(565.72±237.63)n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04.64±84.76)pg/mL,(355.26±107.6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HbA1c与Sost、SF水平呈正相关。c)T2DM组Sost、SF水平与股骨颈、Ward’s三角骨密度呈负相关,但与L2~4及大转子区域骨密度无相关性。结论 T2DM老年男性患者Sost、SF水平较非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显著增高,前者Sost、SF水平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引起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Sost、SF水平升高,从而抑制了骨形成,最终导致了髋部骨密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胰岛素抵抗(IR)和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胰岛鼠抵抗情况、血清25-(OH)D3和1,25-(OH)2D3水平、腰椎和股骨骨密度(BMD),探讨IR与2型糖尿病时血清维生素D3和骨密度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18月龄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胰岛素抵抗组(I组)、糖尿病组(D组),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测定各组大鼠IR,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表示IR,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25-(OH)D3和1,25-(OH)2D3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各组大鼠腰椎、股骨BMD。结果 D组和I组GIR相当,均显著低于N组(P0.01),I组1,25-(OH)2D3低于N组(P0.05),高于D组(P0.01),三组间25-(OH)D3无显著差异,I组腰椎、股骨BMD低于N照组,高于D组(P0.05)。结论 IR是2型糖尿病导致血清活性维生素D3降低和骨密度下降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4年在我院进行骨密度检查的444例2型糖尿病男性及208例健康对照组男性。采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男性的腰椎(L1-4)、左侧股骨近端(Neck)、大转子(Torch)、华氏三角(Ward’s)和髋部总体(Htot)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进行测量。糖尿病组患者按每10岁分段,比较各年龄段间BMD的变化。同时将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按每5岁进行分段,比较糖尿病组与同龄对照组BMD的差异。将糖尿病组不同部位的BMD与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肌酐(Cr)、血清钙(Ca)、磷(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组内比较:Neck和Ward’s三角的BMD在不同年龄段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140~44岁年龄段两者在Ward’s三角的BM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45~59岁年龄段两组之间不同部位的BMD无统计学差异(P0.05)。360~64岁年龄段两组在L1、L2、Torch、Neck及Htot部位的BMD存在差异(P0.05)。465~69岁年龄段两组在L1、L2、L3、L4、Neck、Htot部位的BMD存在统计学差异。60~69岁年龄段糖尿病组各部位的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3)相关性分析:男性T2DM患者的L1BMD与BMI、肌酐、血钙成正相关,L2、L3 BMD与BMI、肌酐成正相关,L4 BMD与BMI成正相关,Torch、Neck、Ward’s三角、HtotBMD与BMI、总胆固醇、血钙、磷成正相关,与年龄、病程成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男性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变化较同龄健康男性不同。其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BMI、年龄、糖尿病病程为主要影响因素。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男性患者应重视骨密度检测,早期筛查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