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随机将本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对照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K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缓解略优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两组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活动度优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与术前基本相当。结论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均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临床近期治疗效果显著,而单髁置换则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活动及疼痛,临床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OxfordⅢ单髁系统手术治疗2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VAS评分、HSS评分、K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8个月。手术时间33~56(40±9) min,术后引流量30~60(40. 1±8. 4) ml,住院时间7~15(9. 2±2. 8) d。术后患者症状与功能均较术前显著改善。VAS评分:术前为5~10(8. 1±1. 0)分,术后8周为0~3(2. 1±0. 7)分; HSS评分:术前为19~59(47. 1±8. 7)分,术后8周为59~90(77. 3±7. 7)分; KSS临床评分:术前为28~66(43. 5±9. 8)分,术后8周为60~94(73. 6±10. 5)分; KSS功能评分:术前为29~65(46. 1±10. 0)分,术后8周为57~98(72. 8±10. 9)分;各项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明显,创伤小,保留骨量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将68例(70膝)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UKA组及TKA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采用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36个月。UK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均低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UKA组的KSS评分及ROM均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UKA组的FJS评分均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相比于TKA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xford第3代混合型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与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56例患者,男44例,女112例,年龄50~75(58.76±4.97)岁。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单侧TKA组和单侧Oxford第3代混合型UKA组。单侧TKA 81例(81膝),男23例,女58例,年龄51~75(58.60±5.01)岁;单侧Oxford第3代混合型UKA 75例(75膝),男21例,女54例,年龄50~72(58.92±4.95)岁。比较两组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手术一般情况、相关并发症、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A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影像评估指标包括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emoral component valgus/varus angle,FCVA)、股骨假体后倾角(femoral component posterior slope angle,FCPSA)、胫骨假体内外翻角(tibial component valgus/varus angle,TCVA)、胫骨假体后倾角(tibial component posterior slope angle,TCPSA),是否发生膝关节外侧间室进展、衬垫脱位、假体下沉、松动。结果:UK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TKA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54(38.01±8.90)个月。末次随访两组A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HKA均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UKA组A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均优于TKA组(P<0.05),TKA组HKA优于UKA组(P<0.05)。末次随访两组TCVA、F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TCPSA、FCPSA大于TKA组(P<0.05),UKA组未出现外侧室进展。结论:Oxford第3代混合型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较TKA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快速康复、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1998-2000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5年2月~2018年12月60例(60膝)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行单髁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ROM)对手术前后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109.00±15.32) ml,术后平均引流量(162.00±20.23) ml,术前及术后随访时,VAS、HSS、K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及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单髁置换术显著改善了患者膝关节功能,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运用第3代牛津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与有关手术技术难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一组2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0膝),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0~74岁,平均62.4岁。患者均存在明确的内侧间室负重疼痛和内侧关节间隙压痛,应力位X线片提示内侧间室呈骨对骨对吻状态,MRI片提示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完整。采用微创入路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手术,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从而进一步研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技术要点。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无失访,随访时间平均8个月(4~18个月)。本组患者关节内侧间室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膝关节活动范围:伸直角度平均至-2°(-5°~5°),1例存在5°屈曲畸形;屈曲角度平均至120°(110°~135°);术后复测力线平均2°内翻(0°~6°内翻)。HSS评分由手术前的(69.00±5.63)分增加至手术后的(91.00±5.52)分,优良率达100%,连续满意度调查均为满意。随访期间假体无松动、移位;半月板未发生脱位;无外侧间室和髌股关节病变;无浅表或深部感染、脂肪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等并发症产生。结论第3代牛津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契合快速康复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单髁置换术(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病变的一种方法,与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同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TKA由于其良好的疗效,已经成为一种治疗晚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而早期UKA由于外科技术不成熟、患者选择不当以及假体设计等因素发展较慢。目前,尽管有学者报道TKA生存率高于UKA[1],但是随着UKA被重新认识,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平台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6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9例,女43例;年龄47~83(65.3±8.2)岁;病程5~72(19.4±14.3)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HSS膝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40(19.9±10.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须术后输血,住院时间2~10(3.5±1.6) d。术后未发生脱位、感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胫后静脉血栓。HSS评分由术前的69.9±7.2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1±7.4;其中优51例,良9例,可2例;VAS评分由术前的3.8±0.9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1±0.9。结论: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6):1450-1454
[目的]研究固定平台单髁假体系统行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5月,79例(91膝)膝内侧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本科行固定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2例,女47例,平均年龄(57.39±4.64)岁。[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25±5.42)min,失血量(86.25±6.32) ml。术中无患者出现神经、血管损伤,1例患者术中胫骨开槽时,出现胫骨内侧平台斜形骨折,术中即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良好。79例中2例失访,其余77例平均随访(14.36±7.58)个月。KSS评分由术前(65.44±5.48)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97.31±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ROM由术前(108.41±2.63)°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124.2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末次随访时患者股胫角、关节线匹配角和机械轴偏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未见假体松动、移位,外侧室均无明显退变加重。[结论]应用固定平台单髁假体系统进行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治疗对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拟行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患者64例,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则行单髁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运动功能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液量、住院总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运动功能方面术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分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均升高(P0.05),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单髁置换治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