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01月01日至2018年08月31日期间我科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匹配原则分为开颅组和内镜组,分别为49例和53例,以保证两组患者病情的可比性。开颅组进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内镜组进行完全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相关信息、术后并发症差异、临床预后差异,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弊。结果 开颅组患者和内镜组患者在手术用时、血肿清楚率、再出血发生率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内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低于开颅组,术后2周、3个月时GCS评分要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和内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术口感染、术后癫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脑水肿的发生率上内镜组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ADL评分平均秩次均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优于传统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01月01日至2018年08月31日期间我科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匹配原则分为开颅组和内镜组,分别为49例和53例,以保证两组患者病情的可比性。开颅组进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内镜组进行完全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相关信息、术后并发症差异、临床预后差异,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弊。结果开颅组患者和内镜组患者在手术用时、血肿清楚率、再出血发生率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内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低于开颅组,术后2周、3个月时GCS评分要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和内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术口感染、术后癫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脑水肿的发生率上内镜组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ADL评分平均秩次均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优于传统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下依据血肿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定位穿刺点,选择微创穿刺针长度后穿刺针固定电钻穿刺清除血肿。开颅血肿清除40例。结果 40例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36例病情好转出院,死亡4例,其中1例血压不稳再次出血导致死亡,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开颅血肿清除术24例病情好转出院,死亡16例,其中11例脑疝死亡,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缩短住院天数的优点。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出血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出血患者采用骨瓣开颅,整块清除血肿,骨瓣回放复位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6例患者均在48 h内意识恢复,其中2例肢体偏瘫者经后肢体康复锻炼后逐渐恢复,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GOS评分均为5分。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出血病程较长,血肿包膜肥厚并有钙化者应及时实施开颅清除血肿,可有效缓解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适宜的治疗措施。方法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例,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例。结果 开颅血肿清除抢救成功8例,抢救成功率66.6%,微创血肿清除抢救成功8例,抢救成功率50.0%,但出血8h内12例手术,仅抢救成功4例,而出血3天后手术4例均获成功。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量大,中线移位明显,特别是伴有脑疝时,应开颅血肿清除。出血早期因微创术有引起再出血的危险,要慎用。出血3天后的患者,这时出血已停止,血肿已液化,适宜微创血肿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08例,根据入院时的病情,出血部位及血肿量,将病人分级分型,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瓣去骨瓣减压术,血肿穿刺尿激酶冲洗引流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生存病例按日常生活能力分为:良好(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26例;中(生活自理)46例;差(生活不能自理)23例;死亡13例。结论: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入院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1992年2月~2002年7月,7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被同期分为小骨窗开颅组与传统大骨窗开颅组,行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在显露及清除血肿方面、对出血动脉止血方面、对周围脑组织保护和手术减压方面的效果,同时对两组的术中出血、手术所用的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测量总结小骨窗开颅的适宜尺寸.结果小骨窗开颅组39例,开颅窗最大径(3.20±0.42)cm;传统大骨窗开颅组31例,开颅窗最大径为(7.95±0.47)cm.两组在术前一般情况、术前意识状态、血肿部位及血肿量、手术时机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方面,两组在血肿显露、清除及对出血动脉止血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骨窗开颅组血肿清除术后减压满意.小骨窗开颅组有手术时间短、出血较少、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0.01),在远期效果方面小骨窗组也优于传统开颅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手术,小骨窗开颅术可达到传统大骨窗开颅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标准.由于小骨窗开颅设计建立在术前对病变精确的空间定位基础上,以最适宜的手术入路、最适合的开颅尺寸进行血肿清除,所以,与传统大骨窗开颅手术相比较,显微手术既能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又能使血肿清除术后减压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6—2018-12间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显微镜治疗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微创、并发症少,且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病人80例,依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实验组接受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手术,观察并对比两组血肿清除率、NIHSS评分、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48小时血肿清除率、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快捷、血肿清除率高、出血少、恢复快以及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152例。所有病例均明确有手术指征,并排除手术禁忌征。按照随机分组法,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72例(47.4%),开颅血肿清除术80例(52.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脑内血肿残余量、术后APACHEⅡ评分、术后气管切开比例、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比例。结果穿刺引流组与开颅组一般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改良Charlson合并症指数、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术前脑血肿量、血肿破入脑室、发病到手术时间和术后再出血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穿刺引流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颅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颅组(P0.05),术后脑血肿残余量明显多于开颅组(P0.05),术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比例明显下降(P0.05),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患者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可能对该类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