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上海市胰腺癌流行现况、回顾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描述上海市胰腺癌的流行特征,分析发病率时间趋势,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比较。方法:利用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和随访管理系统收集的胰腺癌发病资料,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对上海市区1973年至2006年胰腺癌发病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至2006年,上海全市共新诊断胰腺癌8190例,总粗发病率为12.17/10万,标化发病率为6.22/10万。胰腺癌占上海市男性发病的第8位、女性的第7位,男女发病比为1.18:1。郊区男女性发病比明显高于市区。71.06%的病例集中在〉65岁年龄组,80~84岁组的发病率最高。诊断明确的病例中,最主要发生于胰头(75.54%),诊断时期别多为Ⅳ期(64.41%)。1973年至2006年,上海市区男性和女性的标化发病率分别上升62.20%和75.54%。结论:上海市的胰腺癌发病居世界中等水平;粗发病率的明显上升与人口老龄化有密切关系+尤其是〉65岁老年人的胰腺癌发病率已达到高发国家水平;标化发病率处于持续缓慢上升过程。而控制吸烟是目前已知预防胰腺癌唯一有效的人群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原发性肝癌流行状况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肿瘤登记资料的分析,了解上海市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对1972鄄2001年上海市区居民及1998鄄2001年上海全市居民肿瘤登记,统计分析原发性肝癌发病的时间趋势、人群分布和地理分布。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鄄9登记病例进行编码。用世界标准人口对发病率进行标化。用直线回归拟合估计平均年变化量(AAPC)。结果过去的30年中,市区居民不论性别原发性肝癌标化发病率都呈下降趋势。1998鄄2001年全市男性平均年发病率为39.86/10万,女性为16.45/10万。男性占所有肝癌发病的71.06%。全市居民的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地理分布上郊县最高,郊区其次,市区最低。结论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状况为评价肝癌预防措施的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2002—2015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近期特征和趋势变化,为探寻病因学研究线索,制定和评估乳腺癌预防、研究与控制的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收集的女性乳腺癌发病资料,描述2013—2015年期间的发病和死亡概况,并与2018年的国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年龄分布、诊断依据、病理类型、诊断时期别等特征进行具体描述,分析2002—2015年发病和死亡的标率与年龄别率变化趋势。结果:2013—2015年,乳腺癌仍居上海全市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首位和死亡癌谱的第4位,年均新诊断5 293例,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15.82%,发病粗率为73.34/10万,发病标率为38.45/10万,死亡发病数比为0.27;因乳腺癌死亡的女性年均1 448人,占全部女性癌症死因的9.51%,死亡粗率为20.06/10万,死亡标率7.42/10万。发病粗率和死亡粗率高于世界、东亚地区和中国平均水平,低于美国,而死亡标率低于所有这些地区。20~59岁各组年龄别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55~74岁各组的率值相近,75岁及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出现下降;所研究各组年龄别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新发病例的病理诊断比例为94.39%,诊断时期别的Ⅰ期比例为29.42%,不详比例为30.82%。2002—2015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标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死亡标率总体显示平稳趋势。结论:2002—2015年间,上海女性乳腺癌发病标率持续增高。死亡标率总体显示平稳趋势,提示治疗有效,生存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胰腺癌的流行现状和趋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上海市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以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上海市肿瘤登记中胰腺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从中计算出发病率和死亡率;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拟合方法研究胰腺癌的流行趋势以及变化特点。结果:①2000年上海市胰腺癌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0/10万和5.5/10万和5.5/10万;②胰腺癌的发病和死亡病例中50岁以上者约占93%,且发病和死亡粗率随年龄呈指数上升(Y=0.0433 e^1.0116x和Y=0.0247 e^1.0885x);③无论发病率和死亡率,成年人中男性都高于女性;④市区的发病和死亡率稍高于市郊和郊县;⑤1980年-2000年期间,发病和死亡人数上升趋势非常显著;发病和死亡率上升也较明显;女性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斜率较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20世纪70年代上升了50%左右。趋势分析显示上海的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迹象。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与预测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目的:分析1980年~1998年上海市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了解胃癌危害程度,提出胃癌防治策略的建议。方法:收集上海市肿瘤登记和死因登记资料中胃癌发病、死亡资料,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和标化发病率、死亡率,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和变化趋势,并预测2005年上海市胃癌发病、死亡情况。结果和结论:目前胃癌居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第2位,上海市胃癌的发病和死亡近19年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00—2019年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院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中中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3)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4)2000—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以GBD估计的世界标准人口结构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软件构建对数线性模型进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结果(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数612821例,粗发病率为43.1/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30.6/10万。发病人群中男性451332例,女性161489例,粗发病率分别为62.3/10万和23.2/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和15.8/10万。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人数421539例,粗死亡率为29.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10万。死亡人群中男性298514例,女性123025例,粗死亡率分别为41.2/10万和17.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1/10万和12.2/10万。(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群中<40岁20855例,其中男性14005例,发病占比为3.1%(14005/451332),女性6850例,发病占比为4.2%(6850/161489);40~49岁45903例,其中男性34659例,发病占比为7.7%(34659/451332),女性11244例,发病占比为7.0%(11244/161489);50~59岁111975例,其中男性87156例,发病占比为19.3%(87156/451332),女性24819例,发病占比为15.4%(24819/161489);60~69岁180434例,其中男性137939例,发病占比为30.6%(137939/451332),女性42495例,发病占比为26.3%(42495/161489);70~79岁172541例,其中男性126345例,发病占比为28.0%(126345/451332),女性46196例,发病占比为28.6%(46196/161489);>80岁81113例,其中男性51228例,发病占比为11.4%(51228/451332),女性29885例,发病占比为18.5%(29885/161489)。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人群中<40岁8463例,其中男性5508例,死亡占比为1.8%(5508/298514),女性2955例,死亡占比为2.4%(2955/123025);40~49岁22651例,其中男性16780例,死亡占比为5.6%(16780/298514),女性5871例,死亡占比为4.8%(5871/123025);50~59岁63870例,其中男性48638例,死亡占比为16.3%(48638/298514),女性15232例,死亡占比为12.4%(15232/123025);60~69岁115771例,其中男性86240例,死亡占比为28.9%(86240/298514),女性29531例,死亡占比为24.0%(29531/123025);70~79岁130623例,其中男性92917例,死亡占比为31.1%(92917/298514),女性37706例,死亡占比为30.6%(37706/123025);>80岁80161例,其中男性48431例,死亡占为16.2%(48431/298514),女性31730例,死亡占比为25.8%(31730/123025)。(3)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2000—2019年中国胃癌粗发病率由2000年的30.5/10万增加至2019年的43.1/10万,年平均变化率(AAPC)为1.9%[95%可信区间(CI)为1.5~2.3,P<0.05)。其中男性胃癌粗发病率由2000年的39.9/10万增加至2019年的62.3/10万,AAPC为2.4%(95%CI为1.9~2.8,P<0.05),女性胃癌粗发病率由2000年的20.5/10万增加至2019年的23.2/10万,AAPC为0.6%(95%CI为0.4~0.9,P<0.05)。2000—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35.7/10万下降至2019年的30.6/10万,AAPC为-0.8%(95%CI为-1.2~-0.3,P<0.05)。男性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49.8/10万下降至2019年的47.4/10万,AAPC为-0.3%(95%CI为-0.6~0.0,P<0.05),女性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22.8/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5.8/10万,AAPC为-1.9%(95%CI为-2.2~-1.7,P<0.05)。(4)2000—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2000—2019年中国胃癌粗死亡率由2000年的27.9/10万增加至2019年的29.6/10万,AAPC为0.3%(95%CI为0.0~0.6,P<0.05)。其中男性胃癌粗死亡率由2000年的35.9/10万增加至2019年的41.2/10万,AAPC为0.7%(95%CI为0.3~1.1,P<0.05),女性胃癌粗死亡率由2000年的19.4/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7.6/10万,AAPC为-0.5%(95%CI为-0.8~-0.2,P<0.05)。2000—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2000年的34.1/10万下降至2019年的21.7/10万,AAPC为-2.4%(95%CI为-2.7~-2.1,P<0.05)。其中男性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2000年的47.5/10万下降至2019年的33.1/10万,AAPC为-1.9%(95%CI为-2.2~-1.7,P<0.05),女性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2000年的22.4/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2.2/10万,AAPC为-3.2%(95%CI为-3.4~-2.9,P<0.05)。结论2000—2019年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60~69岁男性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6年上海市结肠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基本情况及其2002—2016年间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收集的2002—2016年结肠直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按诊断或死亡年份、性别、部位和年龄组分层分析,计算数量、构成比、粗率、年龄别率、年龄标准化率(简称:标化率)等指标。分析结肠直肠癌发病和死亡数量、粗率、年龄别率和标化率趋势。按性别划分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标化率也应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变化趋势。计算不同诊断年份组合的结肠直肠癌新发病例的部分诊断特征指标的数量和构成比。应用Segi 1960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调整计算发病和死亡的标化率。结果:2016年上海市结肠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9 337例和4 599人,粗发病率为64.48/10万,标化发病率为24.64/10万,粗死亡率为31.7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13/10万,男性发病和死亡的标化率均高于女性。年龄别发病和死亡的数量和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别发病的数量和率值分别在60~64岁组和80~84岁组达到高峰,年龄别死亡的数量和率值均在85岁以上组达到高峰。结肠直肠癌的标化发病率在2002—2016年间以年均1.07%的增速上升,标化死亡率维持稳定状态。结论:按性别或年龄组分层的结肠直肠癌现况和趋势反映了上海户籍人口在相关危险因素、筛查技术应用和诊疗水平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发病和死亡资料可用于减少癌症负担。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区乳腺癌流行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目的:分析1972-1999年上海市区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并据此预测今后20年上海市乳腺癌的发病趋势,为确定乳腺癌的研究方向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肿瘤登记资料中乳腺癌发病历史资料, 计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分析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合人口学资料预测未来20年发病情况。结果:上海市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9年比1972年上升了180.30%,25岁以上各年龄组女性的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45-59岁组女性上升速度最快。乳腺癌发病率在地区分布上呈现从城区向郊县由高向低分布的态势。人口学预测结果推算,到2015年全市乳腺癌新发病人将超过6000例。分析结果提示乳腺癌上升趋势可能与相关危险因素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阳市4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随机抽取贵阳市主城区云岩区40~77岁常驻居民8960人。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超声骨密度测定等。2014年对该人群进行了随访,将排除对象剔除后,入组总人数5697人,随访率为63.58%。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标准:居民自我报告脆性骨折史或居民提供的影像学骨折的报告。脆性骨折定义为从站立位或低于站立位的高度跌倒在地或相似程度的外伤所致的骨折。结果 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为4.86%(277例,男性31例,女性246例)。主要骨折部位是前臂远端、踝部、脊椎。其中女性的发病率(5.94%)较男性发病率(1.99%)明显增高(P0.01)。2女性(odds ratio[OR]=3.427;95%CI:1.98~5.93;P0.001)、骨密度T值-2.5(OR=2.054;95%CI:1.30~3.26;P=0.002)、血脂异常(OR=1.474;95%CI:1.02~2.13;P=0.038)、年龄(OR=1.029;95%CI:1.01~1.05;P=0.002)均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前臂远端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增龄、女性、血脂异常、骨密度T值-2.5均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连市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集中发病年龄及死亡人数的流行趋势,为前列腺癌的普查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大连市区1991年以来的前列腺癌患者及其发病年龄、死亡例数进行统计研究,计算发病率及死亡粗率、标化率、年均增长率、变化百分比以及历年集中发病年龄的变化情况。结果:大连市区1991~2010年前列腺癌共发病1 208例,标准化发病率由1991年的1.7/10万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5.1/10万;低年龄组的发病人数有明显上升趋势;大连市区2002~2012年间男性因前列腺癌死亡的人数变化不明显。结论:大连市区前列腺癌具有发病率逐年提高、集中发病年龄逐年降低、死亡人数逐步上升的趋势,前列腺癌逐渐成为威胁大连市区男性生命的最常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