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连续3或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椎间隙减压或配合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3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的改变。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35min(80~24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50mL(30~700mL)。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改善率(57.18±19.28)%;3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曲度明显恢复,有些恢复正常,无植骨块延期融合、内置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效果。方法:对43例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手术,男31例,女12例,其中切除1个椎节10例(I组),2个椎节14例(Ⅱ组),3个椎节19例(Ⅲ组),采用JOA评定标准及颈椎X线拍片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方法:1994年6月--2002年11月对20例OPLL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中胸段9例,下胸段11例;1个节段8例,2个节段6例,3个节段3例,4、5、6个节段各1例。结果:术后5例出现脑脊液漏,14例随访3个月--5年8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分提高到7.6分,植骨块无塌陷,内固定无松动。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结果,但对于广泛的胸椎OPLL或合并其它脊椎韧带骨化时该术式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神经功能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和矫形重建。[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颈椎Cobb角、D值和椎间高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X线片均显示融合节段融合。[结论]多节段颈椎病如果致压物来自前方,没有后纵韧带骨化,经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椎板全切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 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颈椎病伴后纵韧带骨化症表现的患者61例,所选多节段病例中(≥3),3个节段50例,4个节段11例.分别采用前后路两种术式,都在显微镜辅助下操作,其中颈后路责任节段椎板全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47例(A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14例(B组),分别记录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及轴性症状VAS评分,加以评定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RIS)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责任节段椎板全切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在6~38个月,平均16个月.A组的JOA和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2±1.5)、(6.8±2.1)分;术后1周分别为(13.2±2.4)、(2.5±1.4)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3.7±1.8)、(2.3±2.0)分;RIS为(59.92±13.46)%.B组术前JOA和VAS评分分别为(7.5±1.3)、(7.1±2.4)分;术后1周分别为(13.8±2.1)、(2.3±1.5)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4.1±1.6)、(2.2±1.8)分;RIS为(62.28±14.16)%.A组、B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JOA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的术前JOA、VAS评分及术后RI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前、后路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多节段颈椎病均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少节段局灶性后纵韧带骨化应以前路为主,对于多节段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尤其椎管明显狭窄者,后路责任节段椎板全切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在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轴性症状的同时兼顾了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是一种相对安全灵活、使用范围较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多节段严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手术减压效果.方法 对24例多节段(包括连续型和混合型)严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结合微型磨钻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经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直视下直接切除或是漂浮骨化的后纵韧带,并进行植骨融合.结果 24例获3~36个月的随访.术后1例并发C5神经根麻痹(3个月左右完全缓解),无发生脑脊液漏、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4个月后均获骨性融合,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按JOA标准评定:优12例,良9例,好转3例.结论 对于多节段严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结合微型磨钻技术行经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连续三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并与同期由同一组医师采用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1例患者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改善率无明显差异;分节段减压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长节段减压组,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分节段减压手术组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高于长节段减压组(91%),且无植骨块延期融合、内置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8.
徐敏  刘保新 《颈腰痛杂志》2008,29(4):380-382
老年人颈椎病以脊髓型、混合型多见,常合有多节段多平面混合性的脊髓及神经根的损害。目前,手术是治疗这类颈椎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1月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颈椎病2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1例病变累及3个以上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内充填减压椎体松质骨植骨融合,单间隙减压采用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并行带锁钢板固定。结果11例均获随访,平均15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的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及螺钉折断、椎间融合器滑脱、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50min(120~240min),JOA评分由平均术前8.3分上升至术后13分。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37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减压术的连续性资料,其中21例3节段患者采用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6例4节段段患者采用保留C5椎体的切除C4、C6椎体的分节段减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节段性前突角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110~230min,平均155 min.术中失血约150~650 mL,平均325.5 mL.术后颈椎X线照片提示均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6个月植骨融合率91.8%.无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折断、脑脊液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JOA评分为(13.6±1.9)、(14.0±1.6)分,术后3、6个月平均改善率为53.4%、58.9%.节段性前突角度术前(9.68±3.2)°,术后(16.52±2.2)°.结论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1.
林昊  何仿  周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9):1819-1821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8 ~ 72岁,平均58岁.手术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或加椎间隙减压的基础上,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植骨钛网钢板内固定.[结果] 16例随访6~36 (20±15)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3±3.48)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14.13 ±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能够获得彻底的椎管减压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5月,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46例多节段颈椎病.男32例,女14例;年龄49~73岁,平均58岁,均为连续3个节段病变,其中C3、4、C4、5、C5、6 30例,C4、5、C5、6、C6、7 16例.46例均有不同程度四肢与躯干感觉减退,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行走不稳及腱反射亢进.颈椎MRI示均有3个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相应节段脊髓受压.病程7~ 29个月,平均13.5个月.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12个月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46例均莸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1个月.术后2周内患者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下肢肌力增加,肢体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双上肢感觉异常基本消失.内固定物位置均良好.46例术后12个月颈椎正侧位X线片均可见椎间隙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维持良好.JOA评分由术前(8.1±0.3)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14.6±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改善率为(69.8%±0.2%).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由术前(19.0%±3.4%)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7.8%±2.2%),颈椎融合节段前凸Cobb角由术前的(8.8°±1.2°)增加到术后的(18.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Odom临床效果分级标准评价:获优20例,良17例,可8例,差1例、[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金毅  郑稼  赵炬才 《中国骨伤》2004,17(8):477-478
目的:探讨前路钛钢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总结1998年至2002年期间收治的25例有2-3个节段突出的脊随型颈椎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前路钛钢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术,结果:经平均12个月的随访,25例患者植骨全部融合,无钛网移位脱落,无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神经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应用前路钛钢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有2-3个节段突出的脊髓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15.
食管型颈椎病(ECS)是一种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易误诊、漏诊的罕见疾病。多见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20% ~ 30%可出现椎前骨赘的影像学表现,但仅有1% ~ 2%可能出现颈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1]。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板层骨沉积的病理过程,由于后纵韧带骨化物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神经功能损伤症候群。CT检查中OPLL的发生率为18.22%;在东亚地区OPLL发生率为0.4% ~ 3.0%[2-3]。目前,国内外对ECS合并OPLL的报道甚少,本研究对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1例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ECS伴OPLL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不离断后纵韧带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ACAF治疗的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73例,其中采用不离断后纵韧带的ACAF治疗的42例纳入非离断组(男32例,女10例,年龄55.8±9.7岁,随访时间2.4±0.4年),采用离断后纵韧带的ACAF治疗的31例纳入离断组(男25例,女6例,年龄56.7±11.4岁,随访时间2.3±0.3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颈椎CT上测量椎管占位率、前移距离(术后椎管前后径-术前椎管前后径)、减压宽度、椎管前后径,评估手术减压情况;在术后7d和12个月的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和CT上观察棘突间隙活动变化、融合器内外骨桥形成以及椎体间总高度,评估术后...  相似文献   

17.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作为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颈椎病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患者单纯行颈椎间盘切除往往不能彻底达到对脊髓神经根的减压,术后症状并不缓解,或暂时缓解后又复出现症状,常需再次手术治疗.我院2010 年8月至2011年4月行后路手术治疗OPLL 18例,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1998年4月-2003年4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26例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对其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获2-6年(平均3.5年)随访,按JOA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8例,可3例,差1例。平均改善率为70%,影像学显示颈椎管扩大充分,减压彻底,硬脊膜膨隆良好。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椎病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前路切除减压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病合并颈椎OPLL患者61例,其中男42例,女19例,平均57岁(45~74岁).术前明确诊断颈椎病合并OPLL者49例,术中发现合并有OPLL者12例.OPLL椎管狭窄率32%~70%,平均52%.神经功能JOA评分术前4~14分,平均9.6分.手术在常规颈前路经椎间隙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的基础上,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彻底减压.结果 本组41例患者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6例经椎间隙扩大减压,14例采用椎体次全切除结合经椎间隙减压的手术方式.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8~16分,平均12.8分,神经功能恢复率25.0%~87.5%,平均65.2%.5例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痊愈,无1例出现脊髓功能损害加重.结论 颈椎病合并颈椎OPLL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在颈椎前路常规减压的基础上再将骨化的后纵韧带切除,保证了前路减压的彻底性,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椎后路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固定减压技术治疗多节段连续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2020年6月于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胸椎后路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固定减压技术治疗的22例多节段连续型T-OPLL患者,记录手术一般情况,统计患者发病节段、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情况,并根据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Frankel分级、CT、MRI检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3~17(14.95±1.33)个月;手术时间200~310min(238.19±34.73min),出血量900~1800ml(1345.45±230.38ml);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59±0.73分、3.50±0.51分、2.41±0.50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