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临床肝肾联合移植(CLKT)进行总结. 方法 为22例肝功能衰竭合并尿毒症患者实施CLKT,每例受者所移植的肝脏和肾脏来自同一供者,采取原位灌注、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10例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12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均未行静脉转流,肾移植采用常规术式,均为一期移植.术后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和)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 结果 22例手术全部成功,移植肝和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发生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2例,他克莫司中毒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腹腔继发性出血1例.胸腔积液6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本组随访6个月至7年11个月,死亡3例,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7个月和第10个月死于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患者在术后第9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受者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6.4%、81.3%和72.7%. 结论 CLKT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报告2例Ⅰ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全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2例胰腺肾取自同一供体。术后移植胰及肾功能恢复良好,停用胰岛素后血肌酐,尿素氮降至正常。侄Ⅰ术后移植物有功能,存活已二年,生活自理,能做家务劳动,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如同正常人生活。  相似文献   

3.
胰腺十二指肠肾脏一期联合移植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十二指肠肾脏一期联合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伴肾功能衰竭的治疗途径。方法 对我院开展的5例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人中,3例术后胰腺及肾脏功能良好,未使用胰岛素,进正常饮食,血糖一直在正常范围,至今已分别生存20,14,11个月。其余2例病人中,1例术后第47d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另1例因血栓形成,于术后33d切除移植的胰腺,但肾功能良好。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I型糖尿病伴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通常根据血糖、尿糖、尿淀粉酶、C肽及尿细胞学检查等指标改变,判断移植后胰腺及肾脏的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4.
一例成功的肝肾联合移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例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排斥反应。但术后6个月,因出现胆泥形成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现患者已存活195天,肝功能基本正常,生活自理认为一般宜先行肝移植术,若蚝体外静脉转流,应选择左股静脉及左腋静脉,主张术前应充分了解供、受者裼 免疫学配型情况。  相似文献   

5.
肝肾联合移植二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技术、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 给2例肝炎后肝硬变、肝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一期肝联合移植。供体器官采用UW液原位灌洗,快速联合切取。肝移植采用原位肝移植技术,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激素联合应用。分别于手术50d与40d开始服用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拉米呋啶。结果 例1移植器官立即发挥功能,术后110d移植肾发生  相似文献   

6.
肝胰肾三器官联合移植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4年9月成功开展亚州首例肝胰肾联合器官移植,整个手术过程12h结束,术后8d患者突发心肌梗塞死亡,现将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糖尿病史15年,慢性乙型肝炎10年,视物模糊5年,大量腹水3个月,每天胰岛素注射量最高至90U。入院检查:体重45kg,血压150/100mmHg,血红蛋白59g/L,血球压积17.3%,白蛋白25g/L,总蛋白55g/L,PT54s,APTT70s,肌酐544μmol/L。心电图:各导联广泛ST段改变。心脏彩超:二尖瓣前叶斜率减慢,二尖瓣及三尖瓣轻度返流,肺动脉高压,心前包及底部积液。诊断:①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肝功能衰竭,终末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我院器官移植中心在数十例联合肝、肾切取的基础上 ,最近成功地切取了同一供者的肝脏、双肾及胰腺 ,为三位受者进行了原位肝脏移植、肾脏移植及胰、肾联合移植 ,均取得了成功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供者 ,男性 ,2 4岁 ,脑死亡 ,体重 6 5kg ,A型血。受者I :男性 ,31岁。术前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变。肝功能 :CHILDC级 ;血型 :A。准备行原位肝脏移植术。受者Ⅱ :男性 ,43岁。术前诊断为I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型 :A。准备行胰、肾联合移植。受者Ⅲ :男性 ,45岁。术前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型 :A。准备行肾脏移植。供者…  相似文献   

8.
大鼠原位肝、肾一期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以SD大鼠作供、受者,以4 ℃乳酸林格液经门静脉和腹主动脉对供者的肝脏和左肾进行原位灌洗,肝下下腔静脉在右肾静脉以下切断。供肝肝上下腔静脉用显微外科技术缝合,双袖套法吻合肝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带瓣左肾动脉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吻合,袖套管法吻合肾静脉;用支架管重建胆道和输尿管。结果 共完成54次大鼠肝、肾一期联合移植手术,其中预实验24 次,正式实验30 次,正式实验的手术成功率为76.7 %,移植肝及肾功能良好。结论 此模型可以用于移植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3岁。1995年3月出现高血压、浮肿,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1998年5月开始血液透析。1999年2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加硫唑嘌呤加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恢复良好,血肌酐稳定在100μmol/L。2005年3月体检发现移植肾占位,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受者胰腺的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9月28日为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合并1型糖尿病的患者实施了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中采用保留受者胰腺的方法。结果术后1周时,受者肝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第2天即停用胰岛素静脉泵,移植胰腺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天胰尾部出现胰瘘,但引流通畅,未予以其他特殊处理,术后第4天胰瘘自行愈合;术后第4天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5天,受者即可自行下床活动。受者现已存活12个月,肝脏和胰腺功能均正常。结论保留受者胰腺的方法不仅简化了器官簇移植术的操作,而且使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从而为需行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的良性病受者探索出了一种更为简捷安全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技术、治疗经验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001年10月至2005年3月进行肝肾联合移植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41—66岁,平均54岁。原发病:多囊肝、多囊肾并尿毒症3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尿毒症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尿毒症7例,肾移植术后14年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肝衰竭伴移植肾功能不全尿毒症1例。肝移植采用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式和背驮式肝移植术式,肾移植为常规术式。病肝切除时注意细致分离第三肝门、创面及时止血。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诱导,术后服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及激素维持免疫抑制治疗。患者门诊随访,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以及移植物B超等。随访时间12—53个月。结果1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继发性出血1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3例(1例死亡)。除死亡病例外,所有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逆转治愈。11例存活者肝肾功能正常,其中存活4年5个月者1例,存活3年以上者2例,2年以上者6例,1年以上者2例。1例49岁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心肌梗死,1例52岁患者术后13个月死于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肝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娴熟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及时诊治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并肝炎后肝硬化者再次接受肝,肾联合移植。方法 给1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丧失并肝炎皇肝硬化患者先行失功能移植肾的切除。针对患者群体反应抗体(PRA)较高(66%),切除术后第5d开始每天给予环磷酰胺50mg。连服3个半月,并行血浆置换2次。PRA降至23%。3个半月后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肝移植采用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供肾移植于左髂窝,肝血流开放后每间隔30min检测PRA1次,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和激素。结果 术后移植肝,肾立即发挥功能。肝动,静脉血流开放后,,PRA由23%降至5%。并维持在8%左右。术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转阴,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随访3个月,移植肝,肾功能正常。结论 对于移植肾功能丧失,且合并有肝硬化,肝功能不良者,再次施行肝,肾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杨翔  郎韧  贺强  陈大志  李宁 《腹部外科》2004,17(6):324-326
目的 探讨肝肾序贯移植和同期联合移植的手术难点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实施肝移植 ,并对 1例巨大多囊肝、多囊肾的病例实施肝肾联合移植。结果  2例肾移植术后实施肝移植的病例 ,其中 1例因术后肾功能衰竭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另 1例术后肝、肾功能良好 ,现已存活 1年。肝肾联合移植病例术中采用肝后腔静脉直接阻断法 ,使重达 10kg的巨大病肝得以顺利切除 ,并采用腔静脉成型术完成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免疫方案采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达利珠单抗免疫诱导下的以FK5 0 6、霉酚酸酯 (MMF)和激素的三联用药 ,肝、肾功能恢复良好 ,现为术后 6个月。结论 序贯性肝肾移植在术前应该准确评估移植肾功能 ,如果移植肾功能不良 ,应果断选择实施肝肾联合移植。肝后下腔静脉直接阻断法在实施巨大病肝切除时具有较大优势。肝肾联合移植术中及术后建议采用达利珠单抗免疫诱导下的免疫三联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活体肝肾联合移植1例的体会.方法 2007年9月对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施行了成人间亲属活体肝肾联合移植.切取供者带肝中静脉的右半肝和右侧肾脏,受者手术采用背驮式肝移植及异位肾移植.受者给予巴利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的方案抗排斥反应,供、受者术后加强护肝治疗、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供、受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肝、肾功能均恢复良好.随访5年余,供者肝、肾功能正常,对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受者移植肝、肾功能良好,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活体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供者同时捐赠部分肝脏和一个肾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巨大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并发肝肾功能衰竭行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8例巨大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并发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肝肾联合移植,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1~67岁,平均52.8岁.先肝后肾采用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6例,先肾后肝并采用背驮式肝移植2例.术后对急性排斥反应、并发症、肝肾功能、人/肝/肾存活率等临床疗效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随访28~65个月,8例患者均存活,肝肾功能正常.存活5年以上2例,4年以上2例,2年以上4例.围手术期并发胸腔积液2例,肺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截至随访终点,未发现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巨大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并发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肝肾联合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交流肝、肾联合移植的体会。方法 对6例患者施行肝、肾联合移植,其原发病4例为慢性肾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原发性肝癌,1例为多囊肝、多囊。肾。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同时口服拉米夫定,并短期使用抗乙型肝炎球蛋白。结果 术后6例移植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5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1周内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经支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于术后第52d血肌酐恢复正常。术后6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其中2例需穿刺引流;2例发生细菌性肺炎和卡氏肺囊虫肺炎;3例术后早期需行降脂治疗。目前6例患者均存活,且移植肝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1例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为23%,术后PRA稳定在8%左右。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术后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肾联合移植36例的治疗效果及存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单中心施行的36例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的年龄为(47.4±13.1)岁,术前4例曾接受过肝移植,7例曾接受肾移植.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情况.结果 存活受者随访47.9个月(29.1~115.7个月).术后1、3和5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8.7%、85.4%和81.4%;1、3和5年移植肝存活率分别为79.8%、76.3%和72.3%;1、3和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5.7%、82.4%和78.2%.3例受者因严重胆道并发症进行了再次肝移植,1例受者因移植肾功能丧失进行了再次肾移植.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伴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受者和移植物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999年2月至2013年4月单中心开展了26例肝肾联合移植(联合移植组),以同期一般情况相似的35例肝移植(肝移植组)为对照,回顾分析两组生存情况、排斥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肝移植组术后1、2、5年存活率分别为88.9%、81.3%和69.0%,联合移植组为86.7%、82.1%和65.2% (P>0.05).联合移植组中15例受者存活至随访结束,所有移植物功能均正常.联合移植组从2004年之前的经典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方式改进为改良背驼式肝移植后,受者的生存情况得到改善.两组术后并发症以感染最为常见.联合移植组发生了3例次肾脏急性排斥反应和1例次肝脏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均逆转;肝移植组发生了5例肝脏急性排斥反应,其中1例发展为难治性排斥反应,受者最终死亡.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把握时机的条件下,肝肾联合移植可获得与肝移植相似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Few data have been published on the course of oxalosis cardiomyopathy after combined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hyperoxaluria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volvement.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p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1 patient with renal failure who developed end-stage cardiomyopathy. Left venticulography showed severe diffuse hypokinesia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as calculated at 12%. Endomyocardial biopsy demonstrated platelike calcium oxalate crystals within the myocardium and the connective tissue, and mild perivascular fibrosis. The patient was first considered for combined liver-heart-kidney transplantation, but as his cardiac function improved slightly with an intensive dialysis program, combined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Normal cardiac function was demonstrated at 1-year follow-up, and comparative endomyocardial biopsy showed regression of the myocardial oxalate deposits. This case adds stronger clinical, hemodynamic, and histopathological evidence that severe oxalosis cardiomyopathy may be reversed after combined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