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眉侧切口颧蝶缝复位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Zingg分类的B型和C型骨折26例,采用眉侧切口、睫下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显露额颧缝、颧蝶缝、眶下缘、颧颌缝和颧颚缝,以颧蝶缝复位为标准,精确复位后,用微型钛板对额颧支柱、眶下缘、颧上颌支柱行坚强内固定.术后随访3~24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局部无明显瘢痕,21例B型骨折和2例C型骨折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X线观察达到解剖复位,3例C型骨折术后面部轻度不对称.结论:眉侧切口颧蝶缝复位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并行坚强内固定,创伤小,面神经功能无损伤,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结膜切口入路行颧眶复杂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46例54侧颧眶复杂骨折,采用结膜切 口入路并向外眦延伸5~10 mm,43例附加口腔前庭黏膜切口,将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采用钛板进行眶缘坚强内固定,钛网进行眶底粉碎性骨折的重建。结果 46例颧眶复杂骨折患者术后左右颧部基本对称,眼球位置解剖复位,效果满意。术后无明显不良并发症,仅1例出现右侧角膜上皮剥脱,1例出现结膜水肿消退延迟,经用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经结膜切口入路能充分暴露颧眶复杂骨折,避免了面神经损伤、面部瘢痕等并发症,是治疗颧眶骨折的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内固定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内固定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130例颧骨、颧弓骨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类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固定方式、效果等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Ⅲ类骨折颧颌缝区和颧额缝区两处固定,Ⅳ、Ⅴ、Ⅵ类骨折颌缝区、颧额和眶下缘区三处固定可获得优良的复位效果。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固定部位与固定方式,两处以上内固定可使Ⅲ-Ⅳ类型骨折复位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治疗上颌骨多发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上颌骨多发性骨折病例,采用口内手术入路,以上颌骨骨折部位为基点,沿前庭沟唇侧0.5cm设计切口线,充分暴露骨折断端,复位并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6个月~1年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8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咬合关系良好,骨折断端复位准确。结论:口内入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上颌骨多发性骨折,是一种值得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MEDPOR种植体在颧额眶骨折凹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二例严重的额、颧眶上颌复合性骨折凹陷畸形的整复手术,采用Medpor材料充填,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病例1 男,30岁,1998年4月因车祸致右眼周及颧骨、上下颌骨和鼻骨多处骨折,当时有昏迷,在当地医院急诊处理,伤愈2个月后来我院治疗,先因泪囊炎行泪囊摘...  相似文献   

6.
张军 《口腔医学》2014,34(5):392-394
目的 探讨局部小切口在颧眶复合体骨折坚固内固定术中的方法和疗效评估。方法 28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睑缘下切口、眼外眦外侧切口联合颞部发际线内切口切开复位,并坚固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创口Ⅰ期愈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且功能和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局部小切口在颧眶复合体骨折坚固内固定术中具有切口小而隐蔽、安全、复位效果好及患者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腮腺入路行髁突低位骨折和下颌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22例低位髁突骨折和4例下颌支骨折采用经腮腺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26例(100%)均使用2块接骨板固定,26(100%)例咬合关系基本恢复到伤前情况,术后开口度26~48mm(平均38.3mm)。2例(8%)出现面神经颊支损伤症状,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未出现面神经永久损伤病例及涎漏等并发症。结论:经腮腺人路行髁突低位骨折和下颌支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视野暴露好,复位固定可靠,面神经损伤较少。  相似文献   

8.
季金坤  周春霞 《口腔医学》2012,32(3):190-191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髁突骨折患者行耳后切口,穿破腮腺组织寻找面神经总干及分支,将分支牵开显露骨折断端直视下复位固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5例病例中有24例(96%)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应用耳后切口行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是进行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薛传鹏  陈益民 《口腔医学》2008,28(3):167-168
目的观察半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颧弓多发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半冠状切口在直视下行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结果运用该方法面形恢复良好,张口度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复视症状消除,术后3个月X线检查骨折断端愈合良好。结论采用半侧冠状切口在直视下治疗较复杂的颧骨颧弓骨折,应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固定骨断端可靠准确,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的相关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8例患者,其中单侧颧弓骨折10例,单侧颧骨颧弓骨折8例,均在内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暴露颧弓骨折断端,行断端解剖复位后,采用钛板在内镜辅助下进行颧弓骨折坚固内固定,恢复颧弓解剖形态。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双侧颧部对称,无张口、咀嚼功能障碍及明显并发症发生。面部瘢痕隐蔽,无明显瘢痕畸形。术后CT检查显示颧弓颧骨基本解剖复位,钛板固定位置良好。结论 内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行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部分颧弓骨折病例治疗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板坚固内固定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对28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行2块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拍摄全景片或三维CT,对患者的咬合关系、张口度、张口型、钛板及骨折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 28例患者术后骨折固位良好;咬合关系、张口度、张口型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钛板变形或断裂、骨折移位;2例出现面神经轻度瘫痪,予以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3月内恢复正常;2例术后1月出现颞颌关节弹响,取出钛板后好转。结论 双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途径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在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病例132例,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均采用钛板进行坚固内固定,治疗组采用开放性软组织切口入路,对照组行经头皮冠状切口入路。观察两组术后X线下骨折处接合情况及面部外形恢复情况、神经症状、视觉情况、张口开合度等情况,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观察患者在年龄、骨折发生原因、受伤距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仅一处骨断端未接合良好治疗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两处及以上未接合良好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5例;张口开合度异常治疗组3例,对照组6例;复视治疗组1例,对照组3例;神经症状治疗组2例,对照组6例;面部畸形治疗组2例,对照组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7.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稳定,采用开放式软组织切口入路具有安全、高效、切口小、部分患者可利用原面部创口手术的优势,费用相对较低,经六个零超细线面部美容缝合,可使术后疤痕最大限度减少。虽经头皮冠状切口入颅具有切口隐蔽、美观等优势,但具有切口相对较大,手术耗时长,需全麻,费用较高,有时暴露不足,操作不便,易损伤面神经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切口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的效果。方法 16例髁突骨折患者经改良耳屏切口行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方法为沿耳屏切开,在外耳道和腮腺后缘间钝性分离,注意保护耳屏处软骨,把腮腺组织向前牵开,这样能把面神经完整地推向前方,不必专门解剖面神经。直视下觅得两骨折段,按原位置和方向复位,以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半年复诊。结果 16例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形态满意。术后半个月张口度大于3.0 cm,半个月及半年后X线片检查,髁突复位良好,无骨折部位不愈或延迟愈合表现,无内固定物松脱,愈合后瘢痕隐蔽,美观效果好,均无面神经损伤症状,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改良耳屏切口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中,由于其切口隐蔽安全,利于保护面神经及重要血管,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恢复解剖形态和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髁突颈下部骨折口内入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2017年10月—2019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髁突颈下部骨折患者17例,其中实验组7例行口内切口内固定,对照组10例行颌后切口内固定,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骨折内固定情况、术后伤口感染率。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术后面部瘢痕、术后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2 h,对照组2.5 h。实验组7例均采取单钛板固定,对照组10例均采用双钛板固定。实验组术后2例发生伤口感染,感染率28%;对照组伤口未出现感染。实验组术后常伴开口受限及咬合关系不协调,均需配合颌间牵引1~2周左右,随访3个月开口及咬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术后开口受限较实验组轻,术后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实验组术后面部仅遗留1~2个3 mm左右穿颊小切口,瘢痕不明显;对照组术后于颌后区遗留3 cm左右手术切口,瘢痕较明显。2组均未发现面神经损伤。结论:口内入路髁突颈下部骨折的治疗可以达到与颌后入路相近的疗效,面部遗留瘢痕较轻。但伤口感染风险高,视野及操作空间受限,手术创伤较口外入路大,术后需要配合较长时间颌间牵引,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颞部发际前缘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颞部发际前缘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ZCF)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优势和效果。方法:沿颞部发际前缘作纵行切开分离,注意保护跨越颧弓的面神经颧、额支,横向切开颧弓表面深筋膜和骨膜,暴露骨折部位。Al型病例仅采用颞部发际前缘切口,B、C型病例配合眶周及口腔前庭等小切口,利用该切口撬动整个颧骨体复位,重建颧骨体外形轮廓。精确复位后,采用微型钛板作坚强内固定。不作头皮冠状切口。结果:99例107侧ZCF患者术后疗效优良率达86.0%。颞部发际前缘切口均一期愈合。面神经颧、额支麻痹引起的暂时性瘫痪率为24.3%,6个月内全部恢复,无永久性面瘫发生。结论:颞部发际前缘切口具有术野清晰,操作方便,创伤小,出血少,提高复位固定准确性及瘢痕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п��ǹ��ۼ�ǿ�ڹ̶���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颌骨骨折口内切口坚强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内蒙古包头中心医院口腔科2002—2007年间收治的186例新鲜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进路暴露颌骨骨折部位(除外下颌升支及髁状突骨折),以钛板坚强内固定配合颌间弹力牵引使骨折段复位固定。结果186例患者182例软组织Ⅰ期愈合,口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开口度正常。结论口内切口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颌骨骨折的一种适用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7.
头皮半冠状切口在面中份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中份复杂骨折手术切口设计和坚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面中份复杂骨折病例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术后对骨折复位、面形、咬合关系、张口度、面瘫等项目进行评估。结果:运用该方法治疗面中份复杂骨折86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6个月复查,面部外形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张口度全部恢复正常,X线或CT复查骨折段均达到解剖复位。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隐蔽安全,不影响美观,术野暴露清楚,便于直视下操作,坚固内固定稳定,组织相容性好,是治疗面中份复杂骨折的一种理想切口。  相似文献   

18.
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13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8~2004年136例下颌骨骨折病例,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分别在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咬合关系及开口度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6例中134例一期愈合,2例延期愈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咬合关系及开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好,方法可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9.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坚因内固定的患者37例(骨折30例,正颌手术5例,植骨手术2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片检查,了解 关系的恢复及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骨段间顺利愈合,1例因骨创感染,另1例因固定螺钉松动,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4个月时取出夹板,2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结论:在正颌手术及颌骨骨折中,使用坚固内固定,既利于骨段间的稳定加速其愈合,又缩短了颌间栓结时间,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简易穿颊器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下颌骨角部、升支骨折患者,采用口内切口,利用骨科打孔导向器改制成的简易穿颊器和骨科用手枪电钻,经颊部皮肤穿刺打孔,小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面部皮肤均无明显手术疤痕,无面瘫症状。术后3个月~3年复查曲、面断层片或螺旋CT三维重建,骨折线对位良好。31例咬合关系完全恢复,3例下颌骨两处骨折患者术后前牙轻微开(牙合),经颌间弹性牵引一周后好转。2例术后伤口积液血肿,经口内再次皮片引流后愈合。结论利用简易穿颊器辅助,经口内切口内固定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部骨折,可避免颌面部皮肤明显的手术疤痕和面神经损伤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