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颌手术较为复杂,其可改变颌骨形态及咬合关系,对患者的面部美学和咬合功能等产生影响。咀嚼肌除行使咀嚼功能外,其大小和收缩力还与颌骨形态密切相关,咀嚼肌的活动可影响正颌手术效果;而当正颌手术导致颌骨形态和咬合关系发生改变时,咀嚼肌需重新适应该变化。正颌手术后颌骨形态和咬合关系的变化及美学结果是可预测的,但其对咀嚼肌的影响尚不清楚。文章就近年来正颌手术对咀嚼肌分子生物学、肌电学、影像学和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指导不同类型的正颌外科手术计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通过功能性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分类错牙合,对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进行观察,以探讨矫形治疗过程中咀嚼肌功能活动的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功能矫治器作用机理之可能是通过下颌姿势位的改变,刺激了前伸肌群,抑制了后收肌群,使异常的肌肉功能型恢复到正常。  相似文献   

3.
对全口义齿患者颞肌和嚼肌肌电的一年定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秀芬  郝莉萍 《口腔医学》1990,10(4):169-171
<正> 全口义齿患者的(牙合)力和咀嚼效率均明显低于有牙者。(牙合)力反应了咀嚼肌的功能。全口义齿患者(牙合)力或咀嚼肌功能的降低与组织化学所见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分布相一致,它归结于萎缩。这可能是由于牙颌系统功能改变所致。修复全口义齿后,由于咀嚼功能逐步恢复和提高,咀嚼肌功能亦逐渐得以提高。本课题对15例无牙患者戴用全口义齿后,采用微机-EMG处理系统,对患者两侧的颞肌前束和嚼肌进行1年的定期肌电检测,并经微机处理,作出肌电的定量报告,以分析戴全口义齿者,不同时期颞肌和嚼肌功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功能性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对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进行观察,以探讨矫形治疗过程中咀嚼肌功能活动的变化及其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功能矫形治疗,颞肌后份肌电活动由亢进逐渐降低,嚼肌浅、深层、颞肌前份肌电活动由弱增强。表明功能性矫治器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下颌姿势位的改变,刺激了前伸肌群,抑制了后收肌群,使异常的肌肉功能型恢复到正常。  相似文献   

5.
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咀嚼肌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进行稳定性咬合板的可逆性咬合治疗,然后利用肌电图仪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咀嚼肌(TA和MM)的肌电情况,分析探讨用稳定性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0例咀嚼肌功能紊乱患者,在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用肌电图仪对其咀嚼肌(TA和MM)进行肌电检查,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咀嚼肌活动不对称指数情况。结果:戴入稳定性咬合板3个月后,颞肌前束与咬肌的MPP和ICP高电位降低(P〈0.05);最大紧咬时双侧咀嚼肌总体不对称性指数(Astot)、双侧颞肌不对称性指数(ASTA)和双侧咬肌不对称性指数(ASMM)均降低(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通过稳定性咬合板进行咬合治疗后,使患者双侧咀嚼肌的MPP和ICP高电位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最大紧咬时双侧咀嚼肌活动不对称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咀嚼肌群作为口颌系统中重要的动力部分,其形态和功能直接影响颌面的生长发育。咀嚼肌功能的强弱,不仅可以改变颅颌骨骼周缘的血运及机械力学环境,使局部骨质发生改建,而且可以控制骨缝骨质沉积,影响整个面部的生长型。本研究拟通过对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患者的咬肌和颞肌前束在下颌边缘运动中肌电活动变化的研究,观察此类错he畸形患者与正常组的咀嚼肌肌电活动差别,为错he畸形矫治和病因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鼠咀嚼肌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及传代对咀嚼肌肌卫星细胞GFP荧光保持的影响,从而探讨GFP转基因鼠咀嚼肌肌卫星细胞移植入野生型小鼠后是否可以作为追踪细胞转归的有效方法。方法取新生GFP转基因鼠面部咀嚼肌,分离出肌卫星细胞,体外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建立GFP转基因小鼠肌卫星细胞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肌卫星细胞的形态、测定生长曲线等方法观察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荧光的保持及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骨骼肌肌动蛋白及结蛋白鉴定;DAPI进行细胞核的标记,检测培养细胞的纯度。结果体外培养的咀嚼肌肌卫星细胞增殖速度快,荧光显微 镜观察发现肌卫星细胞经传代后仍然保持其特有的GFP荧光表达。骨骼肌肌动蛋白单抗及抗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 染色显示体外培养的咀嚼肌肌卫星细胞呈阳性表达。DAPI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经分离及培养后肌卫星细胞纯度较高。结论体外培养的GFP转基因鼠咀嚼肌肌卫星细胞有很强的增殖分化能力及良好的GFP荧光表达,能够作为追踪细胞来源及归宿的示踪细胞。  相似文献   

8.
单侧下颌骨发育过度畸形咀嚼肌肌电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下颌骨发育性不对称畸形患者下颌骨附丽肌的功能状况,探讨该类畸形与咀嚼肌肌电活性的关系。方法:以10例成年单侧下颌骨过度发育性不对称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肌电图仪测试双侧颞肌、咬肌、二腹肌在功能活动时的肌电变化,进行该类患者双侧咀嚼肌肌电活性比较;并以10例正常下颌骨双侧咀嚼肌肌电活性作为对照。结果:在单侧下颌骨发育过度性不对称畸形患者中,双侧咀嚼肌的肌电活性具有显著差异,其双侧肌电活性  相似文献   

9.
咀嚼肌群作为口颌系统中重要的动力部分 ,其形态和功能直接影响颌面的生长发育[1 ] 。咀嚼肌功能的强弱 ,不仅可以改变颅颌骨骼周缘的血运及机械力学环境 ,使局部骨质发生改建 ,而且可以控制骨缝骨质沉积 ,影响整个面部的生长型[2 ,3] 。本研究拟通过对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的咬肌和颞肌前束在下颌边缘运动中肌电活动变化的研究 ,观察此类错畸形患者与正常组的咀嚼肌肌电活动差别 ,为错畸形矫治和病因研究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错组 :选择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初诊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咀嚼肌肌电变化,分析全口义齿戴用时间与咀嚼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例初戴全口义齿2周的患者与32例戴用全口义齿3个月以上的患者,应用MedelecSynergy肌电仪,测定咀嚼运动时双侧颞肌前束与咬肌的表面募集电位、募集电位时限、面积,并计算肌不对称指数。2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口义齿初戴组,其颞肌与咬肌的电位幅值低于常戴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左颞肌P<0.05,双侧咬肌P<0.05);双侧咬肌肌电面积,初戴组大于常戴组(P<0.05),咀嚼肌不对称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戴全口义齿2周与戴用全口义齿3个月以上患者比较,咀嚼肌活动有显著差异;初戴者,其咀嚼功能恢复未能达到相应程度。  相似文献   

11.
面部生长是功能需要的结果,骨骼的形状及结构与其附着的肌肉活动密切相关,咀嚼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嚼肌形态、嚼肌方向、嚼肌肌功能活动与垂直颅面结构的关系及其生物力学原理等几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面部生长是功能需要的结果,骨骼的形状及结构与其附着的肌肉活动密切相关,咀嚼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嚼肌形态、嚼肌方向、嚼肌肌功能活动与垂直颅面结构的关系及其生物力学原理等几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A型肉毒毒素治疗咀嚼肌群痉挛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A型肉毒毒素治疗咀嚼肌群痉挛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咀嚼肌群痉挛患者进行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受累咬肌和颞肌注射剂量分别为1ml(50U)和0.5ml(25U),未受累咬肌和颞肌注射剂量分别为0.5ml(25U)和0.25ml(12.5U).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患者最大张口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期患者最大张口度明显大于治疗前(P<0.001),而治疗后不同时期患者最大张口度相差不大(P>0.05).平均随访时间4~9年(6.5±1.6),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咀嚼肌群痉挛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咀嚼肌功能,增大张口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的头位变化对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以30例健康正常[牙合]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肌电图仪(EMG)测试下颌姿势位和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5种头位姿势的颞肌前束(TA)、颞肌后束(TP)、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的肌电幅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姿势位和紧咬位时,与正中头位相比,头左倾和右倾状态时咀嚼肌的肌电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咀嚼肌在头位左倾和右倾变化过程中所受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病毒示踪技术,研究牙髓刺激相关开颌反射的大脑核团,尤其是间脑和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方法 :通过运用顺行跨多突触病毒及逆行跨多突触病毒示踪开口肌运动相关核团及牙髓感觉相关核团。结果:小鼠全脑范围均出现荧光标记的神经元细胞,两种病毒共标记脑区12个,分布在端脑、间脑、边缘系统、中脑及网状结构。结论:开颌反射由多个核团参与,涉及全脑多个脑区,包括位于间脑的旁丘脑底核、下丘脑旁底核后部、未定带和边缘系统的中央杏仁核外侧部、终纹床核外侧部中间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查对比分析成人骨性反he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前后的主要口咀嚼肌肌电,揭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20名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的成人骨性反he患者,利用肌电图仪测试治疗前后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在功能活动中肌电变化结果: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对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的功能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咬肌的功能影响最明显:结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he.咀嚼肌的异常肌张力多数得到纠正,但咀嚼肌的功能未能得到满意的恢复,咀嚼肌的功能恢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还需要较长的功能锻炼恢复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儿童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与正常的咀嚼肌肌电变化规律。方法 :对 2 0例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儿童及 2 0名正常儿童进行咀嚼肌肌电图检查 ,测量嚼肌深浅层和颞肌前后束在姿势位、牙尖交错咬合位、前伸运动边缘位、后退运动边缘位的肌电活动 ,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性安氏Ⅲ类错姿势位嚼肌与颞肌的肌电活动均大于正常 ;牙尖交错咬合位嚼肌、颞肌肌电位均较正常小 ;下颌前伸时颞肌前束肌电显著性高于正常 ;下颌后退时 ,嚼肌显著性高于正常。结论 :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肌电有其特征性 ,提示早期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不仅能解决美观问题 ,更有利于改善咀嚼肌收缩功能 ,减少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咀嚼肌筋膜痛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咀嚼肌,尤其是咬肌、颞肌的局限性,钝性疼痛、触痛,而且疼痛随着下颌的运动而加重。临床上有各种类型的咬合板用于治疗咀嚼肌筋膜痛。很多文献都报道了稳定咬合板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1,2],但是对于前牙咬合板疗效的报道很少。本试验的目的是评价前牙咬合板和稳定咬合板治疗咀嚼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查对比分析成人骨性反牙合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前后的主要咀嚼肌肌电 ,揭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2 0名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的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 ,利用肌电图仪测试治疗前后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在功能活动中肌电变化。结果 :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对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的功能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对咬肌的功能影响最明显。结论 :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 ,咀嚼肌的异常肌张力多数得到纠正 ,但咀嚼肌的功能未能得到满意的恢复 ,咀嚼肌的功能恢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还需要较长的功能锻炼恢复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查对比分析成人骨性反(牙合)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前后的主要咀嚼肌肌电,揭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20名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的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利用肌电图仪测试治疗前后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在功能活动中肌电变化.结果: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对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的功能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咬肌的功能影响最明显.结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咀嚼肌的异常肌张力多数得到纠正,但咀嚼肌的功能未能得到满意的恢复,咀嚼肌的功能恢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还需要较长的功能锻炼恢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