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陶江丰  陈宁  顾卫平  吕令毅  汤伟方 《口腔医学》2009,29(10):522-524,537
目的分析种植体支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时,不同直径和数目种植体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3种不同直径的单种植体和1种双种植体支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结果单种植体设计模型,随直径的增大,种植体及周围骨vonMises应力值减小。双种植体设计模型,种植体及周围骨vonMises应力值小于单种植体。结论双种植体和宽直径单种植体支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设计有利于种植体及周围骨应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式套筒冠固定桥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择1例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病例,分别设计以左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种植体(位于下颌第二磨牙)联合支持固定桥模型(模型Ⅰ)和套筒冠固定桥模型(模型Ⅱ)。在分散垂直和分散斜向2种载荷情况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基牙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分散垂直载荷下,模型Ⅰ中的天然牙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2.58MPa和43.92MPa;模型Ⅱ中,相应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2.17MPa和20.23MPa。分散斜向载荷下,模型Ⅰ中的天然牙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2.23MPa和46.37MPa;模型Ⅱ中.相应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1.91MPa和21.19MPa。结论:套筒冠固位体能缓冲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部分应力,但对垂直应力和侧向应力的缓冲能力差别不大。进行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修复时,可在种植体端设计套筒冠固位体.以缓冲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水平,防止或减轻种植体支持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双根单冠种植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种植体在不同聚合度条件下的应力分布。方法:本课题在多参数软件algor/solid平台上,应用CT断层扫描技术得到下颌骨和下颌牙列的大致轮廓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植入不同聚合度的双根种植体模型,并完成牙冠的修复。在模拟合向载荷的基础上,比较不同聚合度的双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状况。结果:种植体颈部及周围骨皮质为应力集中区;对各种不同聚合度的双根种植体应力分析中,10度聚合度的双根种植体应力分布更为科学。结论: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近似下颌第一磨牙天然牙根分叉度的双根种植(5度和10度聚合度)比平行双根种植更优越;本研究所得到的双根单冠种植修复的10度聚合度是最接近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天然牙根分叉角的。  相似文献   

4.
吕虹雨  孙毅  李天佑  谢伟丽 《口腔医学》2023,(4):308-311+333
目的 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不同种植材料对超短种植体及周围骨的应力影响效果,旨在为超短种植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SoildWorks软件建立下颌骨模型和三种不同材质的一段式超短种植体模型,三种材质分别为氧化锆(ZrO)、钛锆合金(Ti-Zr)、碳纤维加强型聚醚醚酮(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ether ether ketone, CFR-PEEK)。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咬合力对每个模型施加轴向以及斜向载荷,运算并分析种植体及周围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CFR-PEEK组种植体以及皮质骨的Von-Mises应力值低于Ti-Zr组和ZrO组。结论 采用超短种植体修复骨量不足的下颌第一磨牙区,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采用CFR-PEEK比Ti-Zr和ZrO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种植体支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时,2种植体不同空间排列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模拟不同空间排列的双种植体支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模型,在保证其它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结果种植体和周围骨应力随两种植体长轴交叉角度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双种植体支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时,2种植体适当内聚(<10°)排列,有利于种植体固位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4种骨质中两后牙同时缺失时种植体两单冠与联冠修复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和最大位移值,为4种骨质中两后牙缺失时最佳种植修复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建立8个含双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第一、第二磨牙区各植入一枚种植体(直径4.0mm、长13mm光滑圆柱形及直径4.8mm、长10mm螺纹圆柱形种植体),采用垂直分散加载100N及颊舌向倾斜45°分散加载45 N,分析种植体-骨界面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及最大位移值结果:同种骨质中不同修复方式时,最大Von-mises应力值V_单>V_联。最大位移值D_单>D_联。结论:联冠修复方式优于两单冠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上部结构的种植体支持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下颌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时的应力和位移。方法:使用软件GeoStar(COSMOSM 2.85,SRAC,USA)建立4个种植体-天然牙联合可摘义齿修复下颌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不同上部结构时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基牙牙周膜、基托下黏膜的最大等效应力及基托下黏膜组织的位移变化。结果:有种植体支持时,单冠形式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等效应力最大;缓冲型套筒冠的基牙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基托下黏膜最大等效应力和位移值最大;微型太极扣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等效应力、基牙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和黏膜的最大等效应力及位移值均最小。缓冲型套筒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等效应力小于非缓冲型套筒冠,但基牙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基托下黏膜最大等效应力和位移则大于非缓冲型。结论:选用种植体-天然牙联合支持修复远中游离端牙列缺损时,种植体上部结构采用微型太极扣作为附着体联接形式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单个下颌磨牙缺失采用种植修复时,种植体尺寸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单个种植体及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第一磨牙的情况,在保证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分析种植体尺寸(包括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种植体一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不论单种植体修复或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磨牙时,种植体直径变化对种植体一骨界面应力影响较大,斜向载荷时更为明显;而种植体长度对骨界面应力影响较小。结论:建议临床尽量采用直径较大的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磨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Carrière Distalizer矫治器(CD矫治器)作用于上颌组牙。分析相同载力下,经不同部位的种植体支抗施力于CD矫治器时,上颌尖牙和磨牙的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方法构建CD矫治器作用模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载荷力值为1.47 N(150 g)。载荷方向分别为尖牙和磨牙平面下夹角30°4、0°,平面上夹角15°,分别代表下颌远中、下颌近中、上颌3个部位的种植支抗。分析经不同部位的种植体支抗施力于CD矫治器时,上颌尖牙和磨牙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结果上颌种植支抗作用于磨牙的应力较小,但引起磨牙较大的位移;作用于尖牙的应力较大,但尖牙的位移却不明显。下颌近中种植支抗对尖牙的作用最为明显,使尖牙的应力分布最小,而位移却相对较大。结论经下颌远中、下颌近中、上颌3个不同位置的种植体支抗施力于CD矫治器,对磨牙和尖牙产生了不同影响,选择种植体支抗作为CD矫治器的支抗源时,位置选择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下颌第一磨牙分根后2种修复方式对磨牙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和Mimics、Geomagic、UG处理图像,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分根术后单冠和联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垂直和斜向加载,计算正常下颌第一磨牙及2种修复方式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应力。结果:垂直载荷时,2种修复模型与正常磨牙牙体、牙周应力分布相似;牙体应力极值和牙周膜最大主应力值均增加,单冠模型增幅较大。斜向载荷时,联冠模型与正常磨牙牙体、牙周应力分布相似,单冠模型远中根及牙周膜颊侧根下半部应力集中区增大;牙体应力极值和牙周膜最大主应力值均增加,单冠模型增幅较大。结论:下颌第一磨牙分根术后选择联冠修复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