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切牙区牙槽骨的形态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2例(Ⅱ/1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2例(Ⅲ组)、个别正常牙合患者4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拍摄CBCT影像并行三维重建,选取上颌切牙的正中矢状截面的影像,定点并测量上颌切牙区各牙齿在牙槽嵴顶、根中1/2和根尖处唇腭侧的牙槽骨厚度,以及牙槽骨的倾斜度和高度。结果 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在牙槽嵴顶处均较薄。(1)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中1/2处,Ⅱ/1组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1.31 ± 0.39)mm ]显著高于对照组[(0.87 ± 0.34)mm ]和Ⅲ组[(0.87 ± 0.49)mm ](P < 0.05);而Ⅲ组的侧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0.62 ± 0.40)mm ]高于Ⅱ/1组[(0.50 ± 0.40)mm ]和对照组[(0.44 ± 0.23)mm ](P < 0.05)。(2)腭侧牙槽骨厚度:在牙槽嵴顶和根中1/2处,Ⅲ组上颌中切牙腭侧牙槽骨厚度[(0.98 ± 0.32)mm、(3.27 ± 1.92)mm ]显著高于对照组[(0.69 ± 0.22)mm、(2.23 ± 0.90)mm ]和Ⅱ/1组[(0.87 ± 0.24)mm、(2.77 ± 0.87)mm ](P < 0.05),而Ⅱ/1组和Ⅲ组侧切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小于对照组(P < 0.05)。(3)牙槽骨高度和倾斜度:Ⅱ/1组上颌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和倾斜度均大于Ⅲ组和对照组。上颌中切牙倾斜度与牙槽骨形态具有相关性,Ⅱ/1组上颌中切牙倾斜度与唇腭侧牙槽骨倾斜度高度相关(P < 0.05)。结论 安氏Ⅱ/1分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具有不同的牙槽骨形态特征,因此在制定正畸治疗方案中要予以考虑不同错牙合畸形对上颌切牙区颌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CBCT研究成人安氏Ⅱ类患者上切牙不同位点的唇侧牙槽骨厚度。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CBCT片,其中安氏Ⅱ1 组、安氏Ⅱ2组、个别正常牙合组各50例,在牙体长轴矢状面上对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唇侧牙槽骨占总牙槽骨厚度的百分比。结果: 1)不同位点的唇侧牙槽骨厚度,个别正常牙合组最大,安氏Ⅱ1组次之,安氏Ⅱ2组最小;其中在根尖部位安氏Ⅱ1组最大,个别正常牙合组次之,安氏Ⅱ2组最小。2)根尖部唇侧牙槽骨厚度最大,根中部和根颈部较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错牙合的类型有关,除中切牙根尖区外,其它部位唇侧牙槽骨厚度均小于2 mm,唇侧牙槽骨占总牙槽骨厚度的百分比不足20%。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锥形束CT扫描的2 376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65例成人患者进行上、下颌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样本人群中,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75.38%(49/65)和86.15%(56/65).在不同骨开窗类型中,小于等于根长1/3的骨开窗约占骨开窗总数的76.88%.在不同骨开裂类型中,范围在2~4 mm的最多,约占骨开裂总数的77.13%.在样本牙齿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的发生率为30.78%,以左上颌侧切牙最高(7.69%),右上颌侧切牙次之(6.92%),右上颌中切牙最低(1.15%);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发生率为36.15%,右下颌中切牙最高(9.62%),左下颌中切牙次之(8.27%),下颌的发生率高于上颌.男性与女性切牙唇侧骨开窗与骨开裂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骨开窗范围小于等于根长1/3,骨开裂在2~4 mm之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矫治前安氏Ⅱ类年轻成人错牙合患者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观察其切牙区牙颌代偿情况及牙槽骨形态。方法:选取未经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117例,根据上颌中切牙的唇倾程度及垂直骨面型进行分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及t检验对其牙颌代偿情况及牙槽骨形态进行研究。结果:1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者U1/SN、LI/MP、UA、Uap、LAH、LBH和LLH的测量值均大于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但SN/OP、U1/L1、UAH、UDH、UBH、UP、LP、LAP则小于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不同垂直骨面型间相互比较:均角组和低角组SNA、SNB、L1/MP、UP、UAP、LA、LP、LAP值都显著大于高角组,而ANB、SN/OP、SN/MP、FH/MP、UAH则显著小于高角组。而UDH,LDH,LAH,LBH值则仅均角组显著低于高角组。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和2分类错牙合相比较,二者在牙颌代偿及牙槽骨形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牙颌代偿和牙槽骨形态均受到垂直骨面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口腔医学》2017,(12):1087-1089
目的通过CBCT测量研究,探讨成人安氏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颅底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19岁到26岁之间安氏Ⅱ类及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20例,通过CBCT测量分析,比较两种错牙合畸形患者颅底形态的差异。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相对于安氏Ⅱ类患者,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颅底角(NSBa)显著减小,前颅底长(S-N)、后颅底长(S-Ba)及全颅底长(N-Ba)变化无统计学差异。SNA角与前颅底长、后颅底长及全颅底长呈正相关。SNB与颅底角呈显著正相关,与前颅底长、后颅底长及全颅底长呈显著正相关。ANB与颅底角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成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与颅底形态有关,颅底角对颅面形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牙槽骨垂直吸收发生情况及好发牙位。方法    筛选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行正畸治疗病例1351例,按年龄将其分为15 ~ 19岁组和35 ~ 44岁组。对患者治疗前的石膏模型、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牙槽骨垂直吸收患病率:两组患者均高于正常牙合人群(P < 0.05);35 ~ 44岁组高于15 ~ 19岁组(P < 0.05);同年龄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P < 0.05)。(2)牙槽骨垂直吸收好发牙位: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组,15 ~ 19岁组是[76    67]  ,35 ~ 44岁组是[76    67]  ;正常牙合组:两年龄组均为[321   123]  和[321   123]  。结论    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较正常牙合人群更易发生牙槽骨的垂直吸收,且牙槽骨垂直吸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提示正畸临床治疗中,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尤其是成年患者,更应关注其牙周健康及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使用 SVT Ⅲ型下颌运动解析装置对17~25岁的70名正常者及20名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下颌运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牙合)开口度、息止(牙合)间隙男性大于女性;开口度与身高、体重无明显关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开口度与正常(牙合)无显著性差异,但前伸、侧向、后退运动范围及息止(牙合)间隙>正常(牙合),闭合道角度小于正常(牙合),前伸、侧向边缘运动轨迹及闭合道与正常(牙合)有明显差异;正常(牙合)及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下颌运动与覆盖无关,与覆(牙合)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青年人正常(牙合)者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咀嚼运动轨迹。方法:按照实验纳入标准收集青年人正常(牙合)组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各15人。采用下颌运动描记仪记录实验对象下颌切牙点的咀嚼运动轨迹,分析咀嚼运动轨迹的范围(三维方向的最大位移)和方向(所选择的各位点开、闭口轨迹角),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对下颌咀嚼运动轨迹范围和方向的影响。应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牙合)组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人群左侧咀嚼时最大左右向位移均值分别为(8.24±1.48)mm 和(6.58±2.49)mm(P <0.05),右侧分别为(8.05±1.05)mm 和(6.42±2.47)mm(P <0.05)。除左侧咀嚼时开口轨迹角0.5 mm 位点外,正常(牙合)组各位点开、闭口轨迹角均值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P <0.05)。结论:青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咀嚼运动轨迹的最大侧向位移及开、闭口轨迹角较正常(牙合)者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安氏Ⅱ1类患者双期矫治期间垂直向的变化,初步探讨Twin-block(TB)功能矫治垂直向控制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例采用TB功能矫治联合固定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的安氏Ⅱ1类患者,测量并分析每阶段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Ⅰ期矫治前后SN-OP、SN-FOP、IMPA、UADH、UPDH、LADH、LPDH增大,U1-SN减小(P<0.05);Ⅱ期矫治前后FHI、U6-SN、UPDH增大,SN-MP、SN-FOP减小(P<0.05);双期矫治前后FHI增大(P<0.05),其余垂直向骨性特征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期间垂直向骨性特征的改变与咬合平面及牙槽高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相关性。结论:TB功能矫治后未发生垂直向的不利改变;功能矫治期间垂直向控制的关键可能是咬合平面的变化,特别是上前牙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CBCT评估骨性Ⅱ类成年患者正畸术前上中切牙根尖区唇、腭侧牙槽骨量,分析影响上中切牙唇、腭侧牙槽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根尖平面(LA),根尖到唇、腭侧骨壁的长度分别为l_1、l_2,l_1与l_2之和为l_(T1)。根尖上平面(LU),牙体长轴延长线与LU平面的交点到唇、腭侧骨壁的长度分别为l_3、l_4,l_3与l_4之和为l_(T2)。根尖下平面(LL)与牙根唇侧交点到唇侧骨壁的长度为l_5,与牙根腭侧交点到腭侧骨壁的长度为l_6,与牙槽嵴唇、腭侧骨壁交点连线的长度为l_(T3)。牙体长轴与腭平面的夹角为θ_1,牙槽嵴与腭平面的夹角为θ_2。结果θ_1与l_1、l_3、l_5呈显著正相关;θ_2与l_1、l_3呈显著负相关,与l_2、l_(T1)、l_4、l_(T2)、l_6、l_(T3)呈显著正相关;SN-MP与l_1、l_(T1)、l_3、l_(T2)呈显著负相关;SNA与l_2、l_4、l_6、l_(T3)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骨性Ⅱ类上中切牙唇、腭侧牙槽骨厚度与上中切牙唇倾度、牙槽嵴倾斜度以及垂直骨面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上中切牙的唇倾度及垂直骨面型对上中切牙根尖区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上气道形态与下颌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2022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04名,测量其上气道宽度与下颌形态相关测量指标,分析上气道宽度与下颌骨相关性。结果:SNB及SND与PNS-S、vel-ve2、phl-ph2呈正相关(P<0.01);CL与PNS-S、PNS-Aa、vel-ve2、phl-ph2呈正相关(P<0.01),与val-va2呈正相关(P<0.05);Y轴、FMA与phl-ph2呈负相关(P<0.05),其中FMA相关性更显著(P<0.01);L1-NB(°)、L1-NB(mm)与phl-ph2呈负相关(P<0.05),其中L1-NB(mm)相关性更显著(P<0.01)。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上气道宽度与下颌骨形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冠根比的特点。方法:纳入个别正常[牙合]人群90例(A组),安氏Ⅱ类1分类(B组)和安氏Ⅱ类2分类(C组)患者各25例。拍摄CBCT测量上下前牙的冠长、根长并计算冠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患者上前牙和下尖牙的冠根比高于A组(P<0.05),C组患者上切牙和下尖牙的冠根比高于B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上前牙和下尖牙的前牙冠根比相对较高,设计前牙移动与风险评估时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取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女性患者18人,成人组10人,青少年组(S2~3期)8人,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治疗前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上下颌骨及面高的19项测量项目作比较分析及t检验,结果发现青少年组下颌骨长长,颏前点下移,前全面高及前下面高增加,而成人组颌骨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青春生长迸发期使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女性患者可使下颌骨向前下方生长,提高矫治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法与常规直丝弓法内收上前牙矫治成人骨型Ⅱ类错(牙合)畸形前后的硬组织改变.方法:24例成人骨型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实验组采取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矫治技术,微种植体植于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间牙槽骨,位于弓丝龈方8 mm,牵引钩选择10 mm高度内收上颌前牙,对照组采取头帽口外弓加强支抗,直丝弓矫治技术滑动法内收上颌前牙.所有病例矫治前后拍摄CBCT,通过测量矫治前后的CBCT侧位片分析矫治前后的治疗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矫治前后U1-SN角、U1-NA距测量上有显著差异,在唇侧根尖区骨皮质穿孔方面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在舌侧根颈部骨皮质吸收方面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法与常规直丝弓法内收上前牙相比具有更好的前牙整体移动效果,且根尖区骨皮质穿孔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骨牙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牙及骨的改变量对改正Ⅱ类错He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用28例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1分类错He患者,用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将其矫治至中性或中性偏近中,用Pancherz法分析头侧位片上牙和骨的改变。结果 下颌骨长度增加,上切牙内收;前牙覆盖减小,其中骨因素占70%,牙因素占30%;磨牙关系改善,其中骨因素占96%,牙因素占4%。结论 功能矫治器矫治Ⅱ类1分类错He可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内收上切牙;其中,骨的改建是功能矫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锥形束 CT(CBCT)研究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及垂直骨面型对其的影响。方法:纳入64名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对照组选择正常(牙合)15名,进行锥形束 CT 的拍摄,对前牙区牙槽骨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将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根据垂直骨面型的不同进行分组整理分析。结果: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及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 <0.05)。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组患者前牙区唇舌侧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厚度均低于低角组(P <0.05)。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尤其是切牙区牙槽骨厚度较低,高角组低于低角组。  相似文献   

18.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为5%-18%。Angle 分类法将这类错(牙合)畸形定义为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相对正常(牙合)短且后缩,面下1/3高度不足,但大多数具有较好的软组织侧貌。这是因为这类患者上颌骨的矢状向位置与正常(牙合)无明显差异,虽然上前牙舌倾限制了下颌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骨皮质切开术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讨近20年骨皮质切开术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 2000~2022年关于骨皮质切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知网文献137篇,web of science文献156篇。年度出版分析证实,本热点在国内外均属于上升期。频次及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研究中,知网文献关键词为骨密度、牙槽骨、错牙合、尖牙回收。Web of science文献关键词为Class-Ⅱmalocclusion、beam-computed tomography、carine retraction、bone augmentation、fibroblasts。突现词研究显示,知网文献突现词为牙齿移动、正畸、错牙合、牙根吸收、区域加速、头姿、骨增量、加速正畸、微创。Web of science文献突现词为osteotomy、corticotomy、clinician、biology、movement、nonextra...  相似文献   

20.
骨开窗与骨开裂是常见的牙槽骨缺损。先天存在的骨开窗、骨开裂增加正畸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影响正畸治疗的效果,而不恰当的正畸治疗也会导致骨开窗、骨开裂发生。本文就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与错牙合类型、正畸治疗关系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