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不同时期基牙的存留状况。方法:选择60例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分别行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30例)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30例)修复,于修复前及修复后半年、1年、2年、4年检查基牙的龋患及牙周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义齿的基牙龋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2组病例的基牙牙龈炎、牙周炎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肯氏Ⅰ类牙列缺损的修复中,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基牙患龋率远远低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但在对牙周组织的损害方面,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并不比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在伴重度磨耗的肯氏Ⅰ类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6例下颌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采用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对重度磨耗的余牙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重建患者丧失的咬合功能,此前患者均经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并获得最佳咬合高度。采用过筛法进行咀嚼效率检测,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和咀嚼效率。结果 经过6个月观察,16例患者均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稳固性好,对修复效果满意,基牙未发现龋坏及松动,无颞下颌关节明显不适。统计学分析显示,各观察期球帽式附着体咀嚼效率高于传统的牙合垫式可摘义齿(P < 0.05)。结论 SD球帽式附着体用于伴磨耗的肯氏Ⅰ类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缓冲型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肯氏工类和Ⅱ类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vario-sofisnapOCorSG附着体,为30例肯氏工类牙列缺损和12例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患者制作50件弹性冠外附着体,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6个月-10年,患者均感觉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效能高,有利于基牙和支持组织的健康。结论 缓冲型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长期修复效果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太极扣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附着体16副,修复肯氏Ⅰ类缺损4例,肯氏Ⅱ类缺损8例。修复后3~15个月临床复查,通过患者主诉、临床检查及X线片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患者对太极扣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效果满意,异物感小,美观,易适应,固位良好,咀嚼相对有力。其中8例较以前曾使用过的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明显感觉舒适、美观。有1例出现附着体阳性部件变形进行更换,其余使用良好。结论太极扣附着体在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时是一种方便、可靠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5.
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三维CAD方法的初步研究;种植体支持对Kennedy l类可摘局部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牙列重度磨耗对面高度的影响;SD锁式附着体修复单侧多数后牙游离缺失的应用研究;ERA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M球帽附着体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双颌多数牙缺失、仅余留2-6颗天然牙的患者20例,随访6-24个月,询问患者对义齿的主观感受、咀嚼效率、义齿固位和稳定性,摄X线全景片,了解义齿、基牙和牙周情况。结果:患者普遍认为义齿易适应、美观、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有力。15例曾使用过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的患者对比两种义齿,明显感觉CM球帽附着体义齿更加舒适、美观、稳定。复查X线片示CM球帽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各基牙牙周膜正常,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CM球帽附着体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的牙列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相比较探讨弹性义齿的长期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78例肯氏Ⅲ、Ⅳ类牙列缺损的患者进行临床追踪观察,其中138例进行弹性义齿修复,另外140例进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修复,分别在修复后一年,二年和三年时,对其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追踪评价,结果:弹性义齿修复后发生食嵌,邻面龋及义齿折裂的机率比传统RPDs小.结论:对于肯氏Ⅲ、Ⅳ类牙列缺损,弹性义齿可获得较为良好的长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义齿26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栓体栓道式附着体在牙列缺损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修复26例牙列缺损患者,其中肯氏Ⅰ类牙列缺损8例,肯氏Ⅱ类牙列缺损14例,肯氏Ⅲ类牙列缺损4例,对其进行6~40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26例患者使用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义齿后,美观效果理想,固位稳定效果良好,基牙无松动,未见牙槽骨吸收增加。结论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义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牙列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应用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 ,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拴体拴道式、插销式及根面磁性精密附着体 ,为 11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制作 11件精密附着体义齿 ,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 0 5~ 2年 ,患者均感义齿美观舒适 ,固位稳定性强 ,咀嚼功能好 ,检查基牙无病变。结论 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 ,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20052037 隐形义齿在多个牙缺失病例中的应用;20052038 义齿大基板对口腔黏膜微循环的影响;20052039 集成于可摘局部义齿专家系统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方法;20052040 研磨固位卡与附着体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联合应用;20052041 MKl附着体在肯氏Ⅱ类缺损中的应用体会;20052042 套筒冠可摘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体会……  相似文献   

11.
后牙种植修复体咀嚼效能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将后牙常规义齿与种植义齿的修复效果进行定量比较。方法:选择单侧后牙缺失4颗以下,无其他口腔疾病者无口腔修复史者90例,牙位等同,分为活动组,固定组,种植组各30例。正常牙列对照组30例。用改良吸光度法测量并比较单侧后牙缺失患者行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及种植义齿修复前后的咀嚼效能。结果:活动修复后咀嚼效能与正常牙列人群咀嚼效能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固定修复后,种植修复后与正常牙列咀嚼效能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活动义齿、固定义齿、种植义齿修复均能有效提高后牙缺失患者的咀嚼效能,但活动义齿效果最差。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均能使后牙缺失患者的咀嚼效能提高至与正牙列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12.
杨光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8):426-428
目的比较按扣式、缓冲式与推锁式附着体义齿的咀嚼效能,以及附着体义齿与传统铸造金属卡环活动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 90例下颌KennedyⅡ类缺损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Anker按扣式、ASC-52缓冲式和MK-Ⅰ推锁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另搜集30例行铸造金属卡环活动义齿修复的下颌KennedyⅡ类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修复后1、3、6个月后吸光光度法测试Anker组、ASC-52组、MK-Ⅰ组、对照组的咀嚼效能。结果修复后1、3、6个月后,Anker组的吸光度均值分别为0.841、0.911、0.921;ASC-52组分别为0.713、0.801、0.841;MK-Ⅰ组分别为0.894、0.983、0.984;对照组分别为0.661、0.720、0.731。修复1、3、6个月时,MK-Ⅰ推锁式附着体义齿的咀嚼效能高于Anker按扣式,Anker按扣式高于ASC-52缓冲式附着体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所有冠外附着体义齿的咀嚼效能均高于卡环可摘局部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吸光度达到峰值,咀嚼效能最大(P〈0.05),3~6个月均呈稳定状态(P〉0.05)。结论 MK-Ⅰ推锁式附着体义齿咀嚼效能最好,其后依次为Anker按扣式和ASC-52缓冲式附着体义齿。  相似文献   

13.
平衡对全口义齿咀嚼效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苏剑生  韩杰  赵芸  郑光榕 《口腔医学》2001,21(4):193-194
目的:研究平衡对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吸光度法来测定20例全口义齿戴用者在正中选磨前、正中选磨后以及正中与非正中选磨后的咀嚼效能。结果:(1)正中选磨后的咀嚼效能明显高于选磨前的咀嚼效能(p<0.05);(2)正中与非正中选磨后的咀嚼效能略高于仅正中选磨后的咀嚼效能,但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1)平衡是决定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口义齿修复后进行系统选磨是非常必要的;(2)咀嚼效能测定可作为评价全口义齿平衡的功能性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应用观测器的重要性。方法:分别用观测法和目测法设计和制作可摘局部义齿,一年半后从支架的缺陷、口腔支持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和义齿的功能三大方面评价两组义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义齿的固位,稳定,取戴,支持组织的炎症,患者的舒适度等方面,观测法组均优于目测法(P<0.05),两组在咀嚼功能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修复中应常规采用观测器来设计和制作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15.
In dental applications, precision attachments have been used to retain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RPDs) for several decades. Various types of extracoronal attachments are commonly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fixed partial dentures and RPDs to achieve retention and stability. Fracture of the framework, fracture of the roots or teeth, and irretrievable decrease of retention are common reasons for a failed attachment‐retained RPD. Another complication of metal ceramic crowns with precision attachment is decementation of the crowns. When fixed components of the attachment‐retained RPD fail,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approach requires remaking both the fixed and removable components of the attachment‐retained RPD. This technique describes retrofitting of a metal ceramic crown to a resilient attachment‐retained RPD.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纯钛铸造支架、钴铬合金支架、塑料基托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件肯氏I类设计修复义齿,分别用三种义齿修复方法,戴用后半年~2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钝钛铸造支架叮摘局部义齿质量轻,佩戴舒适,咀嚼功能良好。结论:纯钛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球帽式附着体修复游离端缺失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的Kennedy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18例,对可保留的残根残冠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使用球帽式附着体作为固位体进行义齿修复,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6个月至2年的临床随访观察。结果球帽式附着体用于游离端缺失牙修复后,基牙基本未受到损害,有2例基牙患有牙龈炎,患者对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固和咀嚼性能等方面均比较满意。结论球帽式附着体可以改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的美观及功能,且有利于基牙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SJ—1型插销式附着体可摘义齿的咀嚼效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戴有SJ-1型插销式附着体义齿的患者进行咀嚼效能的测试分析。方法 选择16例末端游离缺失患者,用SJ-1型附着体义齿修复后,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并与正常组及戴传统义齿者比较。结果 16例患者初戴附着体义齿1周后吸光度均值为0.876。3周后为0.859,1月后为0.985,无显著差异。与正常牙列者吸光度均值比较,P>0.05,与戴传统活动义齿者比较,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SJ-1型插销式附着体义齿比传统的可摘义齿能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磁性附着体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为25例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追踪随访,通过对口内、X线的检查和修复体的戴用情况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戴用义齿后进行1-4年的随访,20例对义齿的美观性、稳固性、咀嚼功能及牙周健康均感到满意,5例出现牙龈炎和牙槽骨吸收。结论: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美观、经济、固位好,且对基牙具有保护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