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广西壮族正常He人牙颌颅内形态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探讨壮族各发育阶段牙颌颅内形态特征,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系统 对240名壮族正常He人行牙颌颅内形态结构的分析研究,得出以Downs、Steiner、Tweed、Wylie为主的8种分析法58个计测项目的均值与标准差。结论(1)壮簇人上下颌明显前突,前牙代偿性直立,面部高度相对较短;下颌平面低短、颏部发育充分。(2)壮族人男性较女性上颌前突,上前牙亦较女唇倾,面型更为前突。(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山东省正常牙合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Downs分析法的均值和标准差,并研究其颅、牙合、面结构的性别、地域差异及增龄性变化。方法:按正常牙合标准选择156名山东籍正常牙合少年儿童,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Downs分析法进行定点及测量,进行男女间,替牙期与恒牙初期之间的比较。并与哈尔滨和上海地区恒牙初期儿童正常值比较。结果:得到了山东省正常牙合少年儿童Downs分析法的正常值;男性从替牙期到恒牙初期牙合平面倾斜度变缓,女性下颌骨整体有后缩趋势;与哈尔滨人相比,山东人的上颌相对前突;而与上海人相比,上海人的双颌更加前突。结论:用Downs分析法测得的正常值男女间、替牙期与恒牙期之间均存在差别,不同地区人群头影测量值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正常牙合汉族人颅颌骨形态,比较与哈萨克族颅颌骨组织形态的差异。方法选择81名正常牙合汉族男女拍摄头颅定位侧貌X光数字化图像,用经典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作线距分析、角度分析、比例分析及综合分析并与哈萨克族资料进行比较。由PACS5.0测量软件完成各项指标测量,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疆地区汉族与哈萨克族颅颌形态同性别间两两比较,两者均为直面型和短面型,面前份较平直;哈萨克族全颅底长、前后面高度、面深度均大于汉族,鼻根点略前挺;汉族上颌突度大于哈萨克族,颏突度较小。结论新疆地区汉族与哈萨克族正常牙合颅颌骨形态X线头影测量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53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测量8项X线头影测量线距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有效下颌长度减小、上切牙突距增加、上颌突度减小、有效上颌长度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领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上下颌长度差减小及下面高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性别表现出不同的颅颌结构改变特征,下颌骨长度减小,上颌位置后缩,上切牙唇倾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是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上下颌骨长度差减小及下颌顺时针旋转是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53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测量8项X线头影测量线距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有效下颌长度减小、上切牙突距增加、上颌突度减小、有效上颌长度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上下颌长度差减小及下面高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性别表现出不同的颅颌结构改变特征,下颌骨长度减小,上颌位置后缩,上切牙唇倾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是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上下颌骨长度差减小及下颌顺时针旋转是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错(牙合)患者的颅面形态受发育过程中多种致畸因素的影响。颞下颌关节内部形态结构的变化可能通过影响髁突而影响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从而与下颌骨形态和骨面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我们以健康人正常(牙合)为研究对象,了解颞下颌关节形态在颅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错(牙合)患者的颅面形态受发育过程中多种致畸因素的影响.颞下颌关节内部形态结构的变化可能通过影响髁突而影响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从而与下颌骨形态和骨面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我们以健康人正常(牙合)为研究对象,了解颞下颌关节形态在颅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成年大鼠下颌前伸,通过头影测量,游离下颌骨X线片测量,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等方法对成年大鼠面颌的适应性变化,特别是对髁突适应性改建的潜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成年大鼠下颌前伸后不能刺激髁突增生和下颌骨长度增长,仅能引起下颌支向后旋转及牙和牙槽区的代偿性反应。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生长发育完成后,面颌骨骼结构的适应性改建潜能降低,因此成年牙颌面骨性畸形患者应选择外科—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9.
邓颖惠  张苗苗  赵红艳  金鑫 《口腔医学》2007,27(1):23-24,28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成年女性双颌前突患者颅颌硬组织的特征性改变。方法选择65例双颌前突面型的成年女性患者的原始记存模型及X线头颅侧位片,通过对能描述颅颌牙齿一定生长特征的数据项目的测量及比较研究,寻找颅颌硬组织方面的规律性改变。结果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中有16项(包括SNA,Y轴角等),模型分析中有7项(包括上下颌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冠宽度和等)测量数据与北京地区正常人参考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数黑龙江成年女性双颌前突患者呈现上颌骨性、下颌牙性前突,下颌顺时针旋转趋势,上下颌磨牙区牙弓宽度窄,牙弓长度大,牙冠宽度偏大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牙合)成人头影测量Downs分析法的正常值,初步研究中国朝鲜族颅面结构的性别差异和地域特征.方法: 选择延边地区72名正常(牙合)朝鲜族成人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Downs分析法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与韩国汉城地区朝鲜族和中国东北地区汉族同年龄组成人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其地域特征.结果: 建立了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牙合)成人Downs分析法的正常值、标准差及多角形图;朝鲜族正常(牙合)成人颅面部硬组织结构存在性别差异,面角男性小于女性, Y轴角男性大于女性;下中切牙-平面角、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1).与韩国正常(牙合)成人比较,面角小于韩国人,而Y轴角、平面角则大于韩国人;男性的颌突角及上中切牙突距也明显大于韩国男性(P<0.05).与东北地区汉族正常成人比较,面角、上下牙槽座角大于汉族,下颌平面角、Y轴角、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下中切牙-(牙合)平面角、上下中切牙角均小于汉族(P<0.05).结论: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牙合)成人牙颌颅面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和地域特征.东北地区汉族、延边地区朝鲜族、韩国人的牙颌面特征存在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1.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2018,27(6):561-566
突面畸形的诊断分类自提出以来,在正畸临床上逐步得到推广应用。该分类方法以颜面形态作为考察入口,结合咬合关系、牙槽突度、颌骨位置及下颌形态等多个因素作为系统完整的观测项目,将突面畸形分为牙槽性、骨源性、颌位性及混合性(包括混合Ⅰ型及Ⅱ型)4类。本文对突面畸形各分类的病理机制及相应治疗方案作深入探讨,并以诊断分类为指导,重新审视突面畸形的拔牙适应证。本文首次提出“下颌形态分析”这一重要诊断学概念,将头颅定位侧位片下颌骨体部总体形态与正中联合凹势的程度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得出了下颌2种主要形态(扁平长方形与厚重三角形)在突面畸形各分类中的分布规律:牙槽性及含有颌位后退因素的突面畸形下颌骨均呈扁平长方形,正中联合凹势较深,颏部前挺较明显。对于骨源性突面畸形,部分病例下颌骨呈扁平长方形,但正中联合凹势较浅,颏部前挺欠佳;而另一部分病例下颌骨呈厚重三角形,正中联合凹势浅,颏部无前挺而呈后缩。  相似文献   

12.
《口腔医学》2013,(5):299-302
目的建立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CT三维重建模型,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三维特征,并比较双侧髁突对称性。方法选择3个不同年龄组:替牙组(8~11岁)和年轻恒牙列组(11~16岁),成人组(18~30岁)的偏颌患者各12例,进行CBCT扫描,采集颅面部DICOM数据,使用Sim plant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和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偏颌患者髁突三维形态存在差异性。替牙组下颌偏斜患者两侧髁突形态无明显差异;年轻恒牙列组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下颌支高度、髁突后斜面长度、髁突后斜面倾角偏斜侧与对侧比较出现了差异,双侧髁突形态发生了非对称性改变;成人组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髁突形态发生了明显的非对称性改变,偏斜对侧髁突高度、下颌升支高度、髁突内外径较偏斜侧增大,髁突后斜面长度、后斜面倾斜角较偏斜侧减小。结论下颌偏斜可引起髁突的非对称性改建,从替牙组到成人组,下颌偏斜有从下颌移位向骨骼异常发展的趋势,故下颌偏斜患者应该早期矫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和成人深覆牙合患者的颅颌面形态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其生长发育中颅颌形态变化的趋势,探讨成人深覆牙合患者的颅颌面形态特征。方法随机抽取Ⅲ度儿童深覆牙合患者159例(平均年龄12.47岁),成人深覆牙合患者81例(平均年龄21.76岁),个别正常对照组51例(平均年龄18.41岁)。采用Winceph 7.0软件对3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测量,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深覆牙合患者在上前面高、下前面高、上颌第一磨牙相对于上颌前部的位置、上颌骨长度、上下颌骨-平面距、上颌磨牙-腭平面距、下颌切牙-下颌平面距、上下齿槽座点平面-下颌平面角、下颌角、下颌切牙距、覆盖、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下颌磨牙-下颌平面距、后面高、上颌切牙距、下颌体长度、下颌升支高度、平面-前颅底平面角、上颌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与成人深覆牙合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人深覆牙合患者在下颌-前颅底平面角、上下颌骨-前颅底平面角、颌凸角、上下颌骨矢状向不调指数、上下颌骨垂直向不调指数、上下颌骨-平面距、上下齿槽座点平面-下颌平面角、下颌角、覆盖、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上颌后部位置、下颌磨牙-下颌平面距、上颌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下颌体长度、下颌升支高度、后颅底长度、平面-前颅底平面角、后面高与正常个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覆牙合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颅、颌、、面部仍表现有一定的生长潜力,但是患者颌骨矢状关系并无改善。成人深覆牙合患者颌面部特征表现为垂直向、矢状向关系显著不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完全性腭裂患者修复术后乳牙期与替牙期的颅面形态差异。方法选择21例乳牙期和20例替牙期不完全性腭裂患者作为两个实验组,两组的性别比例匹配,进行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替牙期相比乳牙期颅底大小、上颌长、下颌大小及各面高均显著增长。上颌矢状向位置、下颌矢状向位置、颅底角下颌角、下颌平面角、上下颌垂直向关系以及面高之比均无显著变化。面突度显著减小。结论随年龄增长腭裂患者颅面部增大,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40例双颌前突患者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的颅面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用审美平面检出40例双颌前突患者(其中青少年组20例,成年组20例,每组男、女各半),对其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描图,通过计算机辅助多功能容貌测量系统软件定点、测量。结果青少年组与成年组相比,青少年组随年龄增长面下部有显著生长,且以前颅底后部及下颌后部生长明显,上颌基骨生长不显著;女性组与男性组相比,女性前颅底相对短,下颌角较大,上唇软组织突度较明显;与北京、华西正常[牙合]相比,双颌前突患者均显示下颌骨位置相对后缩,切牙过度唇倾。结论对需要通过矫形力来抑制颌骨过度发育而达到矫治双颌前突目的的患者,应从青春期前进行;矫治女性双颌前突患者更应内收上前牙,以改善上唇过突导致的不美观;用审美平面检出的双颌前突患者不仅仅表现为上下颌骨和(或)牙的前突,还可表现为下颌相对后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下颌偏斜患者的牙(牙合)特征及其与颅面形态的关系.方法 下颌偏斜患者31例(男9名,女22名),年龄12~26岁,平均年龄18岁.通过D.02-L 3D SCANNER三维牙颌模型激光扫描仪获得牙(牙合)三维特征,测量下颌偏斜畸形患者的头颅后前位片获得颅面骨骼特征,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偏斜患者的上下颌牙弓不对称,下颌偏斜侧的spee曲线(2.06±1.05)mm明显大于非偏斜侧(1.76±0.82)mm,P=0.038,上颌牙冠偏斜侧相对与非偏斜侧更为颊倾,下颌偏斜侧牙冠要相对舌倾,颏点的偏斜是一能有效衡量牙弓后部牙冠倾斜度差异以及(牙合)平面倾斜度的骨骼测量指标.结论 下颌偏斜患者表现出独特的骨骼和牙(牙合)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山东省正常(牙合)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Wylie分析法的均值和标准差,并研究其颅面结构的性别差异、地域差异及增龄性变化.方法 (按正常(牙合)标准)选择156名山东籍正常(牙合)少年儿童,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Wylie分析法进行定点及测量,进行男女间,替牙期与恒牙初期之间的比较.并与北京和上海地区恒牙初期少年儿童男女正常值比较.结果 得到了山东省正常(牙合)少年儿童Wylie分析法的正常值.统计学分析表明,从替牙期到恒牙初期,男性上颌生长速度快于女性,但下颌生长速度较女性缓慢;该期男性面上部高,上颌长度均有明显的增加,该期女性上颌骨在水平向上有向后生长的趋势;与北京人相比,山东人的面上部高在全面高占得比重大,而与上海人相比,山东人的颅面轮廓较大.结论 用Wylie分析法测得的正常值性别间、替牙期与恒牙初期之间均存在差别,不同地区人群头影测量值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8.
未手术成人腭裂患者颅面形态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对未接受手术修复的成年腭裂患者(年龄为16~27岁)颅面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腭裂对颌骨发肓的影响。方法:用X线头影测量机获取15例(男7例,女8例)未手术成年腭裂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联合采用Downs和Steiner分析法进行定点测量分析,测量结果均值与广西正常成年人群牙颌资料进行比较,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手术修复成人单纯腭裂患者上牙槽座角SNA,上颌体长度ANS-Ptm(FH),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的均值与正常颌比较均变小,而Po-NB距与正常组比较则变大,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未手术成年腭裂患者颅面畸形主要表现为上颌骨前后向发育不足,垂直向发育未受影响;前颅底和下颌骨发育正常,而下牙槽突代偿性后缩可导致成年腭裂患者的假性颏前突。  相似文献   

19.
一种适合正颌外科的成人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选择在判断矢状向和垂直向颅颌关系中最常用的5项X线头影测量项目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探讨并建立我国成都地区成人个体化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并探讨其应用方法.方法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的成都地区18岁至45岁正常(牙合)97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9例.测量各样本上颌突度(SNA),下颌突度(SNB),上颌相对颅底倾角(NL-NSL),下颌相对颅底倾角(ML-NSL),颅底角(NSBa).对测量项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建立成都地区成人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结果(1)5个测量项目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SNB与其余4个测量项目的相关强度最大;(2)以SNB为自变量建立成都地区成人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结论本研究为成人正畸患者,特别是拟进行正颌外科治疗的成人患者提供了一种辅助性的头影测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量西安市临潼区出土的2 200年前人颅颌骨形态数据,为中国人颅颌骨数据及体质人类学积累资料。方法:根据人体测量手册对保存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距今约2 200年前人颅颌骨进行测量及观察分析。样本包括颅骨45例、上颌骨43例、下颌骨45例;测量项目颅骨26项、上颌骨6项、下颌骨21项。测量结果应用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①颅骨的测量项目,除反映颅颌面整体形态的面颌宽比、头颌宽比外,其余测量结果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②除下颌角外,上、下颌骨的各项测量结果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结论:研究所得结果为系统研究人类颅颌骨形态学演化积累了数据,为考古学利用颅颌骨进行性别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