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扩张型心肌病16例(男性5例, 女性11例),平均年龄(45.3±10.8)岁,心功能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0%。抽取骨髓,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将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直接注入左、右冠脉。比较移植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移植3个月后,心功能(NYHA分级)得到改善,总有效率87.5%,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示左室舒张末径(mm)(72.94± 4.01 vs 63.63±2.58.P<0.001)、左室收缩末径(mm)(52.00±2.80 vs 44.38±1.78.P<0.001)减小,左室射血分数(%) (22.88±5.29vs33.81±3.33,P<0.001)、短轴缩短率(%)(12.00±2.39 vs 20.94±3.70,P<0.001)明显增加;心脏ECT 检查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缺血及坏死心肌节段减少,(3.4±0.3vs2.1±0.4,P<0.05)(2.5±0.5 vs 1.6±0.3,P< 0.01)个。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有可能通过缺血心肌血运改善,坏死心肌区有心肌细胞再生而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干细胞再生可修复受损心肌,但目前利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相对甚少.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后,对起搏器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犬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犬均通过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建立心力衰竭模型.造模后,细胞移植组通过心肌直接注射法分多点注入CM-DiI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取心尖、前壁和室间隔心肌,FITC标记心肌肌钙蛋白,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可见CM-DiI和FITC双重染色的双阳性的细胞,呈黄色荧光;模型对照组仅可见FITC染色的绿色荧光图像.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结果示,模型对照组间质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呈显著间质纤维化和心肌细胞纤维化;而细胞移植组未见明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无心肌细胞纤维化,提示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可成功建立犬心力衰竭模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心尖、前壁、室间隔的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降低(P < 0.05),射血分数明显升高 (P < 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 > 0.05).说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力衰竭犬心肌中可增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骨髓干细胞在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中具有向心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评价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兔心肌组织病理学影响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3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完成。①实验材料: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2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5只、模型组10只、冠脉移植组10只。②实验方法:冠脉移植组、模型组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冠脉移植组10只兔麻醉后以髂骨为穿刺点,共采集15mL混有肝素生理盐水的骨髓液,密度梯度离心得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2mL,其中5只兔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行DAPI标记,经塑性的4F造影导管,模拟临床冠脉内输注细胞悬液。③实验评估:术后4周通过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心功能的改变;苏木精-伊红、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特点,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TnT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组织DAPI标记情况,以评价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分化和转归。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测定:与基础值比较,细胞移植4周后模型组兔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而冠脉移植组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②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兔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坏死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细胞间隙增宽,心肌间质面积增大。③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肌丝断裂,心肌细胞核呈锯齿状,心肌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多。细胞移植4周后,冠脉移植组出现线粒体堆积现象,亦存在巨噬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轻度增生,未发现心肌组织中存在植入的特殊类型细胞。④心肌组织TnT间接免疫荧光检测:DAPI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肌组织中富集,血管腔内不存在。结论:①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阿霉素扩张型心肌病兔,利于植入细胞在心肌组织中富集,改善心功能。②透射电镜尚无法证实心肌组织中存在外来的移植细胞。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有研究表明,心肌内直接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使心肌梗死瘢痕区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心肌血供。目的:观察心肌内及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22只小型猪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4组:心肌内移植组造模后即刻在缺血心肌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心肌内对照组同样方法即刻心肌内注射Hank’s平衡盐溶液;冠状动脉内移植组在造模后1周,左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冠状动脉对照组在造模后1周,同样方法左冠状动脉内注射Hank’s平衡盐溶液。结果与结论:心肌内及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后1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P<0.01);移植后4周,心肌内移植组与冠状动脉内移植组小血管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P<0.01);左室舒张末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低于各组对照组(P<0.01)。提示心肌内及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有助于促进猪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但关于移植后远期疗效的临床报道较少.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的临床实验,随访12个月,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远期疗效.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9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导管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入选华山医院心内科26例ST段抬高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n=14)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当天,选取左髂后上棘为穿刺点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纯化:对照组(n=12)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治疗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评估:术后6,12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和几何构犁参数改变;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氮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间接评价心功能的变化;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问卷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①超声心动图显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6个月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而随访至12个月时,移植组左事射血分数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但与6个月时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心脏几何构型参数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②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血清氮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明显降低(P=0.001):而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血清氮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仍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③心力衰竭问卷评分提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有利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由于样本量较小,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远期疗效仍然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对猪慢性缺血心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2005—10在香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①取健康巴马小型猪17只,开胸后在左回旋支起始部放置Ameroid环。②将存活的16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2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9只,对照组7只。术后4周在C型臂X射线机的引导下心肌定位注射导管进入左心室,移植组猪于心肌缺血部位1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将细胞总数为1.5&;#215;10^8的细胞悬液1.5mL进行15个点的注射,每个点注射0.10mL。对照组按照同样的方法注射相同数量的生理盐水。③移植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心脏功能。结果:17只猪中1只因肺部感染于术后21d死亡,其余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猪第1次手术后1月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均闭塞,左前降支通畅。②心脏M型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组左室侧后壁运动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组较对照组室壁明显增厚、运动度增强。移植组较对照组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可改善慢性缺血心肌的心功能,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对猪慢性缺血心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2005-10在香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①取健康巴马小型猪17只,开胸后在左回旋支起始部放置Ameroid环。②将存活的16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2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9只,对照组7只。术后4周在C型臂X射线机的引导下心肌定位注射导管进入左心室,移植组猪于心肌缺血部位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将细胞总数为1.5×108的细胞悬液1.5mL进行15个点的注射,每个点注射0.10mL。对照组按照同样的方法注射相同数量的生理盐水。③移植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心脏功能。结果:17只猪中1只因肺部感染于术后21d死亡,其余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猪第1次手术后1月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均闭塞,左前降支通畅。②心脏M型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组左室侧后壁运动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组较对照组室壁明显增厚、运动度增强。移植组较对照组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可改善慢性缺血心肌的心功能,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直接注射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时细胞能否进入心肌组织并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方法:成年犬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移植组,移植组于移植前一天抽取骨髓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约为2×108)。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移植组于冠状动脉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培养基。6周后处死动物,比较其心肌梗死面积、瘢痕区毛细血管数量、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移植组各死亡4只犬,分别有8只犬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犬心脏标本病理研究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阳性率约为50%;移植6周后于梗死区的心肌组织内能够检测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阳性的细胞;移植组的梗死区面积和梗死范围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30.9%和35.0%,但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瘢痕区每个高倍视野(0.2mm2)的毛细血管数量,移植组为5.33±0.58,明显高于对照组2.03±0.46(P<0.01)。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6周时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最大下降速率及心输出量均显著上升[(3039±1164)比(1569±618)mmHg/s,P<0.01;(2951±793)比(1465±647)mmHg/s,P<0.01;(1.88±0.33)比(1.41±0.29)L/min,P<0.05]。③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6.01%,35.28%,P<0.05)。④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在实验中仅在移植组1例实验犬的细胞注射部位观察发现一炎性包块,移植后6周时观察未见明确的恶性心律失常出现及肿瘤组织形成。结论:经冠状动脉直接注射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行且安全,它能够促进梗死区的新血管生成并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冠脉内注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对患者进行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将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导管注射到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内。同时选择17例接受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结果:在4个月的随访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比较得出:细胞移植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两组的射血分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提高,而细胞移植组提高更为显著。结论: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上是安全有效的,其机制可能是骨髓细胞介导的心肌再生和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兔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至缺血心肌后的修复重建能力,以及心功能的改善状况。 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4在安徽省干细胞研究和治疗中心完成。①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梗死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10只/组。②两组兔均于左心耳下缘结扎前降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样抬高为结扎成功。③2周后于股骨处行骨髓穿刺取5mL骨髓,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将Dil标记的含2.5&;#215;10^7细胞数目的细胞悬液400αL注射至心肌梗死周边区域,心肌梗死模型组仅注射等量L—DMEM培养基。(函两组分别于造模前、细胞移植前及细胞移植后2,4周行多普勒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进行心功能评价。④细胞移植8周后处死全部动物,制备组织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状况,镜下见有Dil标记阳性的细胞认为是存活的移植细胞。普通光学显微镜200倍视野下计数毛细血管数量。 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组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心肌梗死模型组因造模死亡4只,6只兔完成整个实验过程。①不同时相点心功能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两组造模前、细胞移植前、细胞移植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均基本相似(P〉0.05);移植后4周,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均明显高于心肌梗死模型组[(69.1&;#177;5.3)%,(62.4&;#177;7.8)%;(34.3&;#177;8.4)%,(27.2&;#177;5.3)%;P均〈0.05]。②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梗死心肌中的存活情况:荧光显微镜下,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梗死灶边缘有Dil标记的细胞存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il阳性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α—sarcomericactin。两组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但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心肌梗死模型组[(38.5&;#177;2.0)mm^-2.(21.4&;#177;3.9)mm^-2,P〈0.05]。 结论:兔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8周后存活于梗死心肌中,并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移植后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增加毛细血管密度,但短期内未减轻心室重构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大部分临床试验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移植,结合外科手术同期予以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报道相对较少.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进行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病例分析.对象:2004-11/2005-06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10例,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40%.方法:患者进行手术的同时,抽取自体骨髓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桥血管远端吻合口完成后,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0 mL注射到前降支,其他桥血管经近心端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0 mL分别注射到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内.主要观察指标:术后通过心脏超声、磁共振评价心功能.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术中采集骨髓血45~6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平均为4.1×10~7个,锥虫蓝排斥试验测定细胞活性>95%.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1,3个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术后心肌酶、肌钙蛋白T未见异常增高,心电图未发现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改变.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1);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均明显缩小(P<0.05).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均未见与骨髓血采集以及细胞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桥血管进行心肌内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背景: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进行了10余年的临床试验,但试验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鉴定哪些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响骨髓干细胞的水平和功能。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对骨髓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4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冠心病患者,采集实验室和临床资料;术中经胸骨穿刺采集骨髓,应用 Ficol 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并应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其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34+、CD133+和CD34+CD133+细胞的水平;应用集落形成试验和细胞迁移试验评价骨髓祖细胞功能。结果与结论:术中经胸骨抽取20 mL骨髓可获得(10-89)×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活性在95%以上,等量的骨髓血获得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量与患者年龄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n=44,r=-0.788,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 CD34+细胞占(0.94±0.39)%,CD133+细胞占(0.46±0.28)%,CD34+CD133+细胞占(0.53±0.26)%;糖尿病患者骨髓 CD34+和 CD133+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高龄、女性和心功能较差与骨髓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有关;CD34+细胞水平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迁移能力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经胸骨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足够数量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供体细胞,年龄、性别、糖尿病、心功能与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方法治疗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陈旧心梗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治疗方法。评价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功能改变、不良事件、生存时间和中期随访情况。结果全组19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干细胞治疗。1例术后第3天因脑栓塞死亡。全组患者治疗后早期无心梗发生,无肝、肾功能衰竭,无新发恶性心律失常出现。18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全部存活,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心功能和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方法是可行的。手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观察,此种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关于干细胞移植的疗效与分化机制尚未达成共识,但大量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心脏功能.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设计:病例分析.对象:河南省人民医院2003/2008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2组:骨髓细胞移植组48例,标准药物治疗组3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接受标准药物治疗、移植前超声心动图、血浆脑钠肽和心肌灌注显像榆测结果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在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1年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根据临床需要给予标准的药物治疗.骨髓细胞移植组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0 mL.经造影导管缓慢注入冠状动脉内,细胞数(3.1±1.6)×108.主要观察指标:采用超声仪测定心功能指标的变化,通过双抗央心免疫荧光法全定量测定血浆脑钠肽含量变化,应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检测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结果:2组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移植前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①与移植前比较,1年后骨髓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末容积明显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最提高(P<0.05);标准药物治疗组此2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标准药物治疗组比较,1年后骨髓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②与移植前比较,2组患者血浆脑钠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均明显缩小(P<0.05或0.01),且骨髓细胞移植组变化幅度大于标准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可行,移植后1年内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心肌细胞在人类出生后已几乎失去增殖能力。增加具有完整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目是治疗心力衰竭所致心肌损伤的关键.实验拟进一步观察和验证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①对象:选取2003—10/2005-06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7例,心肌梗死对照组16例。另选取2003—10/2005-06收治的11例严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全心衰竭女性患者为二尖瓣病变细胞移植组,以2001-10/2003-10收治的同类疾病女性患者10例为二尖瓣病变瓣膜置换组。以上4组患者术前均依靠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剂维持心功能,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在骼前上棘抽取骨髓25mL,用DMEM完全培养基分离培养骨髓干细胞,贴壁筛选法进行纯化的。细胞达80%融合时用胰酶消化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移植,浓度调整为1.5×10^10L^-1,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自左、右冠状动脉注入5mL。心肌梗死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二尖瓣病变细胞移植组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自左、右冠状动脉注入,同时行心肌内注射,每点注射0.1-0.2mL,间距2cm,注入量共5mL。二尖瓣病变瓣膜置换组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术。③实验评估:细胞移植前后通过心脏超声以及核素显像方法全面评价心功能。 结果:4组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①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术前10d及术后2周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肌梗死面积均基本相似(P〉0.05);术后4,6,8周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均显著提高(P〈  相似文献   

16.
Despite that advances in medical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have reduced the mortality rat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s rapidly increasing.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bone marrow (BM) contains adult stem cells that can induce neovascularization and improve heart function in ischemic myocardium. Recent insights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proliferation, recruitment, mobilization, and incorporation of BM-derived stem cells into the myocardium and blood vessels have prompted development of cellular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for heart diseases refractory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Initial preliminary clinical studies indicated potential clinical benefit of BM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hronic myocardial ischemia. Nevertheless, many obstacles remain, such as long-term safety and optimal timing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BM cell therapy, and these issues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rationally design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17.
苑翠珍  马秀芬  姜琳  范中 《现代护理》2007,13(17):1598-1599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2例的护理经验。结果22例患者手术成功,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术前完善的准备、心理护理以及术后严密的观察、细致的护理保障了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患者的良好康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脏组织,可以大量分化为心肌细胞,这项研究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分析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多种试验方法。REPAIR-AMI试验是一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即刻冠脉内移植骨髓祖细胞治疗效果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MAGICCell-3-DES试验是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冠脉内注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效果;BOOST试验是心肌梗死后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细胞的随机对照研究。PROTECT-CAD试验是一项随机、对照的直接将干细胞注入心肌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试验。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以及冠脉血流储备,相关研究也得到验证。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以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临床事件较少,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基础上,干细胞治疗并不增加再狭窄风险。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可行,未来还需要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的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将32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260 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40 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显露切开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动脉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而后将干细胞悬浊液注射小腿缺血肌肉内.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冷、凉感觉改善.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