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确立患者腰骶神经根可以耐受的单次最大拉力,制定神经根耐受牵拉的安全阈值,是自行设计神经根安全拉钩的最终意义。方法:于2004-10/2006-12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应用自制神经根安全拉钩完成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患者共56例,其中L4~532例,L5/S124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术中应用Keypoint型诱发肌电仪进行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同时记录牵拉神经根的力和牵拉时间。结果:术中出血50~320mL,平均约120mL;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术中12例患者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此时神经根拉力为(4.10±0.25)N。术后有11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随访结束时仍有8例下肢残留麻木。其余44例患者术中监护波形稳定,术后有16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随访结束时仍有5例下肢残留麻木。结论:应用自制神经根安全拉钩可以最大程度牵拉神经根,更精确的计算需暴露的手术野,降低神经根牵拉性损伤的概率,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1年始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纤维内窥镜治疗,术后加强康复训练,疗效显著。现就康复训练体会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患者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平均为45岁。病程2个月~28年,平均4.1年。单纯腰痛5例,腰痛伴放射性腿痛33例,腰痛伴下肢麻木7例,合并排尿困难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0例。1.2方法(1)术后严密观察双下肢恢复情况,一旦出现双下肢疼痛进行性加重,无力、麻木、瘫痪、尿便失禁,应考虑椎管内血肿形成卡压神经根,及时报告医生处理。(2)术后4…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01—01/2005-02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后路髓核摘除术,术后常规应用美洛西林6g预防感染,地塞米松10mg和速尿20mg脱水,止血敏3g和止血芳酸400mg止血。术后3d开始直腿抬高锻炼以减轻术后神经根粘连,1周后用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3周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腰围使用1个月,术后3个月恢复轻工作,半年恢复原工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间盘CT扫描,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腰椎29分评分法(JOA)进行评分,术中记录受压神经根直径。术后10d,1,3,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下肢麻木发生率。 结果 纳入患者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麻木发生率76%,术后10d,1,3,12个月下肢残留麻木率分别为34%,25%,22%,21%。术后12个月旁侧型突出、中央型突出、极外侧型突出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发生率分别为21%.9%,67%。术后12个月椎间盘钙化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发生率为65%。术后下肢残留麻木与手术年龄、受累神经根直径有关,与病程和术前JOA评分无关。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部分患者残留下肢麻木,术后12个月麻木发生率为21%,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01-01/2005-02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后路髓核摘除术,术后常规应用美洛西林6g预防感染,地塞米松10mg和速尿20mg脱水,止血敏3g和止血芳酸400mg止血。术后3d开始直腿抬高锻炼以减轻术后神经根粘连,1周后用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3周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腰围使用1个月,术后3个月恢复轻工作,半年恢复原工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间盘CT扫描,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腰椎29分评分法(JOA)进行评分,术中记录受压神经根直径。术后10d,1,3,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下肢麻木发生率。结果纳入患者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麻木发生率76%,术后10d,1,3,12个月下肢残留麻木率分别为34%,25%,22%,21%。术后12个月旁侧型突出、中央型突出、极外侧型突出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发生率分别为21%,9%,67%。术后12个月椎间盘钙化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发生率为65%。术后下肢残留麻木与手术年龄、受累神经根直径有关,与病程和术前JOA评分无关。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部分患者残留下肢麻木,术后12个月麻木发生率为21%,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总结防范误诊措施,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3个月,右下肢疼痛麻木1个月入院,病初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进一步行胸椎MRI检查示胸椎椎管内肿瘤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胸椎椎管内肿瘤,术后1个月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消失,随访至今病情未复发。1例因腰痛及右下肢疼痛麻木1年,加重2周入院,影像学检查支持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遂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第4~5腰椎椎间隙右侧有一占位性病变向后突向椎管腔并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经术后病理检查及颈部CT和放射性核素检查最终确诊为甲状腺癌椎管内转移,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放疗,治疗半年患者死亡。结论临床遇及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未见好转的患者时,应考虑到椎管内肿瘤的可能,认真分析病情、详细询问病史、仔细鉴别诊断、开拓诊断思维、及时行MRI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3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小切口手术,采用联合阻滞麻醉,经常规腰椎间盘手术器械去除上位椎板下缘及下关节突内侧,切除黄韧带,开窗至10mm×8mm大小,用神经剥离子或神经拉钩保护或拉开神经根,取出突出间盘组织,摘除髓核组织,同时对其疗效做出评价。结果322例患者随访2—16个月,平均4.5个月。优135例,良169例,可16例,差2例,优良率达94.4%。全部患者无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手术出血50~150ml,平均65ml;术时间40—90min,平均60min。结论小切口开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应用自制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成型器械微创治疗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围术期护理,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内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及术后36个月时的MacNab功能评分的分布。结果手术时间均在40~120min(平均60min)内顺利完成,112例患者术后至少随访36个月,随访时90例优,18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96.4%。仅5例于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腰椎间孔成型、经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高了护理康复指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确实 ,已为医学界所公认。但因种种原因导致部分患者术后效果不佳或再次出现症状而需进行再次手术 ,再次手术率为 2 %~ 9.2 %。 1987~ 2 0 0 2年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治疗 4 3例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37例 ,女 6例 ,初次手术年龄 2 4~ 6 5岁 ,平均年龄 38岁 ,再次手术年龄 2 8~ 6 8岁 ,平均年龄 4 6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 1个月~ 12 a,平均 35个月。外院初次手术 30例 ,我院初次手术 13例。腰痛伴左或右下肢放射痛 35例 ,腰臀部痛伴两下肢疼痛 8例。小腿外侧或后侧皮肤麻木 3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靶向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赤峰市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0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靶向椎间孔成形减压术。记录术前1 d、术后2 d及术后3个月患者腰痛与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2 d及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手术时间为65~20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为15~135 ml,平均55 ml。卧床时间均不超过24 h,平均住院日为5 d。术前1 d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为(6.57±1.96)和(7.03±1.75)分,术后第2天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为(2.03±0.96)和(1.97±1.07)分,术后3个月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为(1.83±0.95)和(1.77±1.04)分,术前1 d、术后2 d及术后3个月ODI指数分别为(70.42±3.55)%、(22.56±0.72)%和(22.69±0.70)%。可以看出术后3个月和术后2 d较术前1 d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在临床疗效上,术后3个月患者的优良率为96.67%。明显优于术后2 d的优良率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的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240~360 min,平均260 min;术中输血0~800 ml,平均400 ml.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均排尿通畅,每夜尿2~3次;6个月肠黏液明显减少,所有病例初期均有残余尿;12个月残余尿均能控制在50 ml以下,可完全恢复日间尿控,其中3例患者出现轻度夜间尿失禁.结论:加强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7月采用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闾盘突出症病人84例。单间盘突出50例,≥2个间盘突出34例。L3/4节段突出19个,L4/5节段65个,L5/S1节段32个,共116个椎间盘。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8±6),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平均为(26±3),有显著性差异(P〈0.05)。84例病人中62例为优,19例为良,3例为可,优良率为96.4%。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8±1.4),术后一周VAS评分平均为(2.6±1.7),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1±1.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可成为一种优化的微创手术推广。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观察疗效。方法应用椎间盘镜治疗2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椎间孔突出型14例,椎间孔外侧突出型9例,分别经椎板间入路及经小关节外侧入路,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全部病例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6min,平均术中出血75mL。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远期疗效: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应用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3.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及脊椎滑脱手术治疗的目的不单是减压植骨固定,更重要的是保持瞬时旋转中心的正常应力点范围,以减少脊椎前滑力,维持脊椎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植入物置入治疗及其植入物生物力学等问题进行阐述,并对2005-01/05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滑脱行治疗的68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方法: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患者均有腰痛或同时伴有坐骨神经痛,全部采用后路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探查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内固定.结果与结论:68例患者均完成1.5年随访,按Stamffer疗效标准,良好63例,可5例,良好率达92.6%.由于脊椎瞬时旋转中心应力点的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在病理上是互为因果的,植入物置入后保持了瞬时旋转中心的正常应力范围,减少了脊椎前滑力,维持了脊柱各方向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并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21例;年龄48~73岁,平均59岁。其中单节段狭窄者28例,2节段狭窄者17例,3节段狭窄者1例,采用腰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3~12个月随访,其中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39例(85%),1例神经根损伤;2例遗留轻度腰痛;4例遗留下肢麻木。46例患者植骨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装置断裂及松动发生。结论后路减压并椎体间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崔新广  常增林  庄正陵  段俊虎  刘涛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0):1067-1069,1072
目的 评价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对MED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9月~2004年6月利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4例.结果 285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9~54个月,平均27.2个月.该组优205例(71.9%),良73例(25.6%),优良率97.5%.无被迫改开放式手术.发生椎间隙感染1例.该组无1例患者术中死亡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探索其操作要领。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对6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MED治疗,术中用C臂X线定位,建立工作通道,在显微内窥镜下切除部分椎板、黄韧带及少量关节突内缘,牵开硬膜与神经根,显露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切除髓核。减压神经根管,松解神经根。采用MacNab腰椎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平均3d下地活动,平均住院时间8d。平均17d生活自理,5周恢复工作。平均随防时间32个月,优41例(62.1%),良23例(34.8%),优良率97.0%。硬脊膜破裂2例,神经根挫伤1例。结论后路MED手术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可取得与开窗手术相近的疗效。不影响腰椎的稳定性,但需不断学习,掌握其要点才能熟练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采用显微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病人68例。结果随访6~48个月,优良率95.6%,本组无椎间隙感染、出血,神经根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组织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维持脊柱稳定性、术后病人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 年9 月至2009年5 月手术治疗的120 例65 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8岁,包括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7例,椎板间开窗减压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经临床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6.7岁,其中第3~4腰椎1例,第4~5腰椎19例,第5腰椎~第1骶椎15例,第4~5腰椎合并第5腰椎~第1骶椎1例。分别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长槽式"减压及潜行神经根减压。手术切除椎间盘单节段35例,双节段1例。结果36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5年。疗效为优29例(80.6%),良6例(16.7%),差1例(2.8%),优良率97.2%。术中出血60~250 ml,平均120 ml。手术时间40 min~3.2 h。硬脊膜破裂2例,1例二次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无一例发生椎间隙感染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1周后基本恢复自由活动。结论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减压充分适应证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初学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操作技术,尽可能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