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与现代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异名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篡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田七(《岭南采药录》)。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其性平无毒、甘微苦温。能止血散淤,消肿定痛。主治体内外各种出血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三七成分的深入研究,其开发利用价值日益被国内外所重视,现代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现将三七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1概述 山药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原名薯蓣。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性味甘平,归肺脾肾三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功能。山药作为临床中药应用已历史悠久,历代本朝中均有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有“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的记载;在我国第一部由国家编写的《唐本草》中也有将“薯蓣日干捣细晒为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补”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拳参与蚤休在有些地区与文献记载中均称“草河车”。如已故中医师吴开成老先生所著《祖传家用秘方》中,将草河车来源叙述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和蓼科植物拳参的根茎。但作草河车药用者,大多地区均指拳参而言,部分地区所用乃为蚤休。由于两者系两种不同科属植物,其功效亦有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宜区别。现将两药的鉴别及药用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查阅及野外调查,发现古代本草水苏不是现代植物水苏。从其气味、生态、形态、功效等方面综合判断,发现水苏与药用植物薄荷关系最为密切,有可能《神农本草经》的中药水苏即为薄荷。  相似文献   

5.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u.Blume的干燥块茎,具有祛风定惊、平肝熄风的功效,由于天麻为名贵药材,群众信誉较高,近来发现有人用唇形科植物硬毛地瓜儿苗Lycopuslucidus Turcz var.hirtus Regek.的根茎(硬毛地笋),菊科植物羽裂蟹甲草Cacalia.tangu.tica(Franch).Hand.-Maza的干燥根茎(蟹甲草)经加工伪造充天麻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严重影响了临床用药的正确性,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现将天麻及其伪品硬毛地笋,蟹甲草从性状、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进行比较鉴别,结果报道如下。1形状鉴别1.1天麻椭圆形或长条形,扁缩而稍弯曲,长1.3~15cm,…  相似文献   

6.
骨碎补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或中华槲蕨D.baronii(Christ)Diel.的干燥根茎。为历代常用中药。始载于唐代《本草拾遗》,主产于广东、四川、湖北等地,随时可采。骨碎被苦温性降,即能补肾而收浮阳,又能活血而疗折伤。是以肾虚阳浮以致齿摇、齿痛、遗精、耳鸣以及跌伤、损伤等症、皆可应用。  相似文献   

7.
赤小豆《本草纲目》称为红豆,《本草原始》称为红小豆,为豆科一年生长植物赤小豆的种子,全国大部份地区有种植,可食用。其主治功能: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余近年用其煮汤内服,研粉水调外敷。主治乳痛、丹毒,尤治跌打损伤、瘀血肿胀作痛,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我国本草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整理历代本草,了解其内容和实质,分析比较其特点,探求其演变和递嬗关系,总结中药理论与实践,从而找出本草学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发扬中国本草学术思想,有利于防病治病的应用,也有利于人民保健事业的发展。然而古本草种类和版本繁多,有些本草的原本已不存世了,其传抄本经过辗转传抄或翻刻,发生讹误、脱漏、增衍、错简等现象较多。多数传本尚未进行校勘整理,因此有必要进行辑复、校点、注释,使下一代能看得懂,利于继承发扬。尚志钧教授在60年的本草文献整理研究中,继承运用乾嘉学派考据的做法,同时参考现代植物分类及药物学的有关新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草文献整理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简单介绍对资料的掌握、历代本草著作的整理和历代本草药名与实物的核实等方法。掌握资料在进行本草文献研究时,就要学会查阅资料和收集资料,以便掌握资料。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历代文献浩如烟海。从事本草文献研究必须掌握查找中医药文献的方法和步骤,否则就会在浩瀚的文献海洋中茫无头绪,浪费时间和精力。面对众多的中药文献,初学的青年人常不知从何入手,或把某些大部头书的繁杂体例弄得眼花...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国内以"白附子"之名入药有两种,即天南星科植物禹白附和毛茛科植物关白附。同名异物的禹白附与关白附,在古方中使用就不甚明确,因此后人使用也较混乱。禹白附与关白附名称相似,饮片外形也相近,极易混淆,造成一些使用单位相互误用,甚至一些药材生产和销售单位也习惯代用。所以,清楚的分辨二者的不同很有必要。本文从本草考证、植物来  相似文献   

10.
刺五加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的根和根茎,叶及粗茎皮也供药用。刺五加是一种较好的补益强壮药,近年来的医药研究进展又赋予它更多的用途。 刺五加始载于《刊名医别录》,“生汉中及冤句”。《蜀本草》及《本草图经》中亦有记载。其味微苦、辛,性温。归脾、肾、心经。《东北药用植物志》中记载“为强壮剂。有祛风、化湿、利尿、健胃之效,治阴痿、筋骨疼痛、四肢不遂及疝气腹痛等症。”功能为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主治肾虚体弱,腰膝…  相似文献   

11.
冬虫夏草(CordyCepS)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从新》载:“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蛋,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故名,别名:冬虫草、夏草冬虫(《黔囊》),虫草(《本草问答》)。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蝙蝠科昆虫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r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产四川、青海、贵州、  相似文献   

12.
本草     
所谓"本草",含义有三,其原本含义是指中药的知识和学问,后来把中药知识的专门著作也简称为"本草",近现代则干脆把中药也称为"本草"了,而且成为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古代以"草"或"草木"作为植物的代称,而"本草"最早是以"本草待诏"一词出现在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一书中的,"本草待诏"是指凭治病之草的才能、技术和学问待诏命的人,可见其本义是指药物知识.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大队医疗站采用鲜泽兰治疗产后腹痛取得较好效果。泽兰又名地笋、地瓜儿苗、甘露子。为唇形科地笋属植物Lycopus Lucidus Turez。用法:取鲜泽兰叶1~2两,水煎,红糖适量冲服。每日1剂,分2次煎服。  相似文献   

14.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本草从新》。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为桔梗科植党参Codonop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pilosula Nannf Varmodesta(Nannt)L.EShen.川党参Ctangshendiv的根。从商品学角度来看,党参根据产地不同而名称较为复杂。①潞党栽培于山西于顺、长治一带,台党:载培于山西五台山地区。②西党产于甘肃、四川西北部,陕西等地的统称。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的中药。传统医学认为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本草通玄》谓“金银花,主胀满下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世人但知其消毒之功,昧其胀利风虚之用,余于诸症中用之,屡屡见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湿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丹毒,蜂窝状组织炎,痢疾等多种疾病,有“中药之中的青霉素”之称。在非典预防的中药处方中,金银花、甘草出现频率最多。  相似文献   

16.
三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原植物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本草纲目》:“甘微苦,温无毒。”《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大黄的各种炮制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有“将军”之称的中药大黄,对许多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我国生产的大黄,以产量多,质量优,加工精,有效成份丰富而名噪中外。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寒、苦,人脾、胃、心、肝、大肠经。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用于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里急后重,湿热黄疸,血瘀经闭,痈肿疔毒,外治烧烫伤等作用。早在汉代《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李当高称为“将军”,大黄的炮制也受到了历代医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等的根及根茎。又名:铁脚威灵仙,灵仙,黑脚威灵仙。喜生于山坡,沟边,路旁草丛中。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洗净泥土,晒干,或切成段晒干。生用或酒炒后用。  相似文献   

19.
<正>血竭别名"麒麟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血竭果实中和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茎干的红色树脂。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主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外伤出血、疮疡溃后不敛。《本草纲目》记载:麒麟竭"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瘛瘲"。《新修本草》中记载:血竭"主五脏邪气,带下、心痛、破积血、金创生肉"。《海药本草》载:主打伤折损,一切疼痛,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日华子本草》曰:血竭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杨氏家藏方》  相似文献   

20.
李时珍《本草纲目》曰:硬壳白扁豆荚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气也,人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滇南本草》认为扁豆治脾胃虚弱,反胃吐冷,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根据药学报道,结合临床本人认为:扁豆之功偏长于消利湿浊而解毒,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