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HBsAg、HCV-Ab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在献血者血液筛查时继续开展ALT检测对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意义.方法 分析本地区2010~2012年203 319份献血者血液样本ALT、HBsAg、HCV-Ab的检测结果,并对ALT与HBsAg、HCV-Ab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203 319份血液样本中,ALT异常3 975份(占1.96%),HBsAg阳性者422份(占0.21%)、HCV-Ab阳性288(占0.14%);HBsAg和HCV-Ab阳性标本中ALT异常18份(占2.54%);HBs Ag和HCV-Ab均阴性者中ALT异常3 957份(占1.95%).结论 ALT升高与HBV、HCV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P>0.05),ALT检测不能作为是否感染HBV或HCV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结果的相关性,并探讨升高的ALT与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并讨论ALT作为血液筛查计划的必要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玉林市259 408名献血者血液中HBsAg、抗-HCV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来自259 408名献血者的253 644份样本ALT结果正常,其中1 190份为HBsAg阳性,抗-HCV阳性者1 053份,核酸检测HBV DNA反应性558份,HCV RNA反应性2份;ALT试验的异常结果为5 764份,其中27份为HBsAg阳性,28份为抗-HCV阳性,核酸检测12份HBV DNA反应性,1份HCV RNA反应性;肝炎标志物阳性的献血者中ALT异常率为6.91%,肝炎标志物阴性的献血者ALT异常率为2.18%。结论 HBsAg与抗-HCV阳性结果和ALT异常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ALT异常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临界值调整后40~50U/L和大于50U/L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观察降低血液报废率效果和探讨ALT异常与HBV和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分析青岛市中心血站2013~2014年2 656例ALT40U/L的无偿献血者的HBV和HCV血清学和核酸检测(NAT)结果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ALT在40~50U/L者共1 771例(66.68%),其中6例HBsAg ELISA(+),NAT(+)2例,NAT(-)4例,8例抗-HCV抗体ELISA(+)样本中,NAT(+)4例,NAT(-)3例,1例TP阳性未做NAT。ALT50U/L的885例献血者中,HBsAg反应性者5例,抗-HCV抗体反应性者7例,全无反应性者873例。相关性统计数据表明:ALT与H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与H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在40~50U/L的献血者的比例远远高于50U/L以上的献血者,调整临界值后大大降低了血液报废率,ALT升高与HBV发生存在相关性而与HCV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的相关性,并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深圳市血液中心330 63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LT、HBsAg、抗-HCV检测并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30 633例标本中ALT检测阳性的标本932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282%;病毒性肝炎阳性标本2 965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89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但病毒性肝炎阴性标本915例,占ALT不合格人数的98.176%;由ALT检测所造成的血液报废率为0.277%(915/330 633)。结论 ALT不合格率与病毒性肝炎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ALT检测的预期病毒性肝炎的符合率较低,许多假阳性导致了正常血液的报废。因此,ALT检测作为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检查指标是否继续沿用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人宫颈癌基因(HCCR)、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及其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18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为病例组,选取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CCR、AFP检测结果,并分析HBsAg水平与HCCR、AFP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血清HBsAg水平患者以及不同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的HCCR、AFP检测阳性率;比较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转肽酶(GGT)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结果。结果病例组HCCR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sAg水平患者的HCCR与AFP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HBsAg水平的升高,HCCR、AFP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CCR、AFP阳性率依次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ALT、GGT、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GGT水平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而ALT水平则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R、AFP水平与HBsAg水平呈正相关,反映了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细胞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于HBsAg高水平患者,应联合检测HCCR、AFP以及早明确肝脏病变情况,提高肝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HBV、HCV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本站2011年6月~9月共15 879份血液标本ALT、HBsAg、抗-HCV的检测结果,并对527例ALT≥60U/L的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标本进行NAT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15 879份血液标本中,ALT异常者1 233份,其中合并HBsAg阳性或抗-HCV阳性者共28份,占全部ALT异常者的2.27%;肝炎标志物阳性组与肝炎标志物阴性组ALT异常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7例ALT≥60 U/L的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NAT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ALT作为1项非特异性指标,与HBV和HCV检测结果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宝安地区血液筛查不合格献血人群的结构,为制订降低输血风险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8~2015年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中血液筛查不合格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职业情况,并对以上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进行检测。结果 5 545例不合格献血人群中,血液检测总阳性率为2.47%(ALT为0.16%、HBsAg为0.70%、抗-HCV为0.39%、抗-HIV为0.24%、抗-TP为0.56%、灰色区为0.45%),总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但抗-TP阳性率有逐年升高趋势(P0.05)。不合格献血人群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段、学历、职业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降低输血风险,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咨询,壮大固定献血队伍,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顺德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NAT)结果,了解顺德地区核酸检测(NAT)呈反应性结果人群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美国罗氏全自动NAT检测分析系统,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血站经2遍不同厂家ELISA检测及ALT检测,结果均呈非反应性的献血者58 715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BV、HCV、HIV 3项NAT联检,对检出有反应性的混样池进行单人份拆分。结果在58 715例2遍不同厂家ELISA检测及ALT检测均呈非反应性的血液标本中,共检测9 786个标本混样池,其中116个混样池呈反应性,混样池阳性率为1.19%(116/9786);对混检呈反应性的混样池所属标本进行拆分单检,呈反应性的标本为69例,拆分阳性反应率为59.48%(69/116)。NAT检测出69例HBV-DNA呈反应性,标本阳性率为0.12%(69/58715),HCV-RNA和HIV-RNA的结果均呈非反应性;在69例HBV-DNA呈反应性的标本中,按男女性别、户籍、献血次数等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目前顺德地区血清学ELISA检测合格血液中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HBV;通过进行核酸检测,可以分析掌握HBV、HCV、HIV在本区献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调整有关献血招募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不同季节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异常结果分布的特点,以利于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血源采集成本。方法统计2005~2007年度菏泽市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如ALT、HBsAg、HCV-Ab、HIV-Ab、TP中异常指标在不同季度的分布几率。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存在季节性差异,第三、四季度血液报废率较高,尤其是第三季度与全年报废率有显著差异性,且报废率基本上从高到低依次是ALT、HBsAg、TP、HCV-Ab、HIV-Ab。结论针对自愿无偿献血者季节性血液检测不合格特点,而采取有效措施,是减少采血成本的一个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比较已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LT阴性合并核酸检测(NAT)反应性标本与对应化学发光(CLIA)法检测HBV的结果,对三种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17508例无偿献血者(排除ELISA法初复检公共阳性、ALT阳性等)进行NAT,并对NAT反应性标本进行CLIA检测。结果经核酸检测出9例HBV DNA反应性标本,未检出HCV RNA和HIV RNA反应性标本,其中1例为ELISA法"阴性高值"标本;对应CLIA法HBV"两对半"检测出现2例HBsAg(-)抗-HBs(-)抗-HBc(+)及5例HBs Ag(-)抗-HBs(+)抗-HBc(+)血清型,可能为OBI,2例均无反应性,可能为窗口期标本。结论无偿献血者的现有血液筛查方法 NAT检测和ELI SA法具有互补性,NAT检测可弥补ELISA法检测的"窗口期"问题;NAT与CLIA法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OBI可能是本地区NAT检测HBV DNA献血者的主要类型;对可能影响血液质量的ELISA法"阴性高值"标本的淘汰,会降低输血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