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探讨康复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 用肺功能仪,在平静呼吸(潮气呼吸)下检测32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并与30例健康儿的数据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 脑瘫患儿的通气功能和呼吸运动学指标均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存在肺功能改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自控训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中 ,手足徐动型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 ,多见于有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酸中毒、缺氧及感染等病史的婴儿。徐动型脑瘫患儿因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核 ,如脑基底核的新纹状体受到损害致新纹状体→苍白球→黑质红核→网状结构→脊髓前角的通路被阻断 ,影响对脊髓运动神经的调节 ,从而使肌张力呈动摇型 ,运动稳定性遭到破坏。1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特点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特点为 ,以不随意运动为主要指征 ,全身肢体活动难以用意志控制 (包括颜面肌肉在内 ) ,发声、构音器官多受累 ,常伴有语言障碍 ,上肢损害重。2临床症状患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的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病率、病因、早期症状、临床特征、辅助诊断、合并障碍的特点。结果 发病率占同期入院患儿的22.7%,高危因素依次为重症黄疸、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早期症状有肌张力低下、紧张与活动时张口等八项。临床特征则以不随意运动及动摇的肌张力为主。辅助诊断头部CT大部分正常。脑电图异常率68.5%。合并障碍以语言障碍为最多。结论 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病因及早期症状。  相似文献   

4.
手足徐动是中医肝肾不足、虚风内动、风痰上扰的表现,治疗即要化痰熄风又要兼顾补肝肾之不足。用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六味地黄丸加以口服可以滋阴化痰熄风,温灸百合、风府以振奋阳气于阳中求阴,穴位注射药物营养神经。治疗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康复。方法回顾1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结果治疗后错误的构音方式基本纠正,言语清晰度提高。结论语言训练对脑瘫患儿构音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6.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运动疗效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的运动训练方法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采用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控制,头部控制能力、分离运动,平衡协调运动,肌力和肌张力改善及感觉统合等训练方法,结合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做好心理护理等护理工作。结果显效8例(26.7%),有效11例(36.7%),进步10例(33.3%),无效1例(3.3%)。结论正确规范的早期治疗是脑瘫功能恢复的关键,合理的训练方法和精心护理是脑瘫功能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的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病率、病因、早期症状、临床特征、辅助诊断、合并障碍的特点。结果发病率占同期入院患儿的22.7%,高危因素依次为重症黄疸、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早期症状有肌张力低下、紧张与活动时张口等八项。临床特征则以不随意运动及动摇的肌张力为主。辅助诊断头部CT大部分正常,脑电图异常率68.5%。合并障碍以语言障碍为最多。结论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病因及早期症状。  相似文献   

8.
9.
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言语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早期综合治疗婴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0-2002年我们采用不同康复手段早期综合治疗脑瘫婴儿84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36例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发作类型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发作类型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36例癫痫发作间歇期的脑瘫患儿采用视频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检测脑电图。结果脑瘫合并癫痫患儿发作间歇期脑电图表现为限局性高波幅的棘慢波发放占55.6%(20/36);典型高度失律4例;高度失律改善型3例;双侧导联棘慢波发放的占25%(9/36)。结论脑瘫患儿癫痫发作类型及脑电图改变多符合部分性发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瘫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脑瘫患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为临床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资料。方法:脑瘫患儿108例,神经学检查评价脑瘫类型以及并发症诊断,并进行头部MRI检查、视听诱发电位检测及脑电图检测。结果:①108例中不同类型脑瘫并发症81例(75%),其中摄食困难、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并发症占多数。②混合型脑瘫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90%)。③头部MRI异常率75.9%,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最多(45.1%)。结论:小儿脑瘫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体格发育,增加其融入社会的难度。早期注重婴幼儿摄食技能的发育监测,干预和改善其智能水平,促进语言发育,积极控制癫痫发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特点与言语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侯梅  赵荣安 《中国康复》1999,14(2):86-87
对56例脑瘫患儿的构音运动和言语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治疗。结果:45例和存在运动性构音发生率为80.4%,其中徐动型、失调型、痉挛型四肢瘫患儿构音障碍发生主高且程度较严重痉挛型双瘫次之。偏瘫型则较少运动异常构音障碍;对其中45例患儿采用基础性训练、构音器官运动及构音训练后总有效率为91.0%,提示运动性构音障碍是脑瘫患儿文言语的主要问题,早期正确评价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儿脑性瘫痪10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致病率,脑瘫分型及其并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实验室检查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联合小儿康复中心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高危因素中窒息、早产、低体重儿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1%、42%和39%,具有两个以上高危因素者占72%;合并症为:智力低下(85.7%)、听力减退(12%)、视力异常(7%);头颅CT异常率88%、脑电图异常率46.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50%。结论本组患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多见,智力低下发生率较高,并有CT、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原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CP)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从1402例CP中筛查出140例癫痫进行CP类型、癫痫类型、MRI或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析,并进行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抗癫痫药物、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的应用等,观察患儿的疗效。结果本组合并EP的CP患儿以痉挛型为主,癫痫类型以婴儿痉挛、肌阵挛多见;98%MRI或CT异常,90%BAEP异常;抗癫痫药物治疗均有效;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均能加重癫痫发作;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不会加重癫痫发作。结论小儿CP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原则为及早、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避免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等治疗,提倡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小儿脑瘫患儿9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推拿按摩等进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针刺治疗,1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以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1.1%,对照组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有效率分别为80.0%和8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脑瘫患儿构音障碍语言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语言治疗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9例脑瘫患儿分为常规训练组21例和家庭康复组28例,均予系统构音障碍康复训练,家庭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配合家庭训练,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构音障的变化。结果所有患儿的构音障碍均有改善,其中痉挛型患儿的显效率高于其他脑瘫类型;家庭康复组患儿显效率为39.3%,常规训练组显效率为14.3%,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康复疗效不同,家庭康复训练可提高构音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对患儿进行集中、大量、重复的练习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每天4h,每周6d,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MT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及智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失调型脑瘫患儿的临床及智能结构特点。方法对21例住院脑瘫患儿通过采集病史、临床体征检查、头部MRI检查、智能测定,分析其临床及智能结构特点。结果本组患儿运动发育里程碑明显低于正常儿水平,且伴有平衡功能障碍;80.9%的患儿头部MRI异常,主要表现为小脑受损,智能各能区明显落后,但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智力水平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失调型脑瘫主要因小脑损伤所引起,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平衡功能障碍,并可引起智力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