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严重心脏缺血性疾病。研究证据表明,心肌梗死诱发的炎症反应在心肌损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在此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所起到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因此对中性粒细胞向梗死组织渗透浸润、致损伤机制及干预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研究进展,对中性粒细胞在AMI时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详细地对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浸润、白细胞招募作用、生化因子、调控靶点)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异常变化及其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8例SIRS患者(均为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SIRS组。6名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外周血PMN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和凋亡信号转导分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的水平。结果SIRS组外周血血清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SIRS组患者外周血PMN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PMN在体外培养24h后,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没有检测到FasL表达;SIRS组患者外周血PMN的Fas、caspase-3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SIRS患者存在PMN的凋亡异常和Fas、caspase-3表达水平下调,PMN凋亡延迟在SIRS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炎症标志物在患有肥 胖和代谢综合征的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肥胖程度和代谢综合征的发展状态选取253个受试对象,根 据WHO推荐诊断标准,BMI<25 kg/m2,25 kg/m22,BMI>30分别为健康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的代谢和炎症标志物,并进行相 关分析。结果 各组间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肥胖程度的发展, 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加,NLR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总数、中性 粒细胞、淋巴细胞和CRP与身高体重指数(BMI)呈显著相关性,但是NLR和BMI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评价肥 胖伴代谢综合征病人的炎症状态,NLR不是一个好的衡量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和CRP是比较有用的衡量炎症 指标。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S)与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密切相关。AS炎症不仅局限于血管局部,还包括多种免疫细胞异常导致的全身免疫紊乱。既往认为参与AS的免疫细胞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中数量庞大、高效应答的细胞群,但由于寿命短、更新迅速,在AS中的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在AS炎症反应早期,中性粒细胞可诱导内皮功能障碍、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和炎症反应,加速AS斑块形成、发展;在AS炎症反应后期,中性粒细胞参与斑块内血管损伤、坏死核形成和纤维帽变薄,促进不稳定斑块破裂,并激活血小板,继发血栓形成。因此,调控中性粒细胞可能是防治AS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预测孕晚期胎盘炎症发病风险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该院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后胎盘诊断是否存在炎症分为观察组(胎盘存在炎症)和对照组(胎盘无炎症),其中观察组孕妇26例,对照组孕妇34例。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等、C反应蛋白(CRP)在胎盘炎症中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有预测价值的炎症指标的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产次、孕周、淋巴细胞数、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中性粒细胞数和NLR分别为(10.52±4.51)×10^9/L和7.81±6.52,均高于对照组的(7.93±3.15)×10^9/L和4.7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RP、NLR对胎盘炎症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2.41%、61.31%、45.52%、65.23%、73.81%,特异度分别为75.82%、73.63%、30.35%、73.32%、79.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15 mg/L(OR值:2.137;95%CI:1.412~8.236)及NLR>7(OR值:3.268;95%CI:2.071~6.920)均为产生胎盘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升高可作为预测孕晚期胎盘炎症发生风险的一项有效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性粒细胞是先天免疫应答中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具有调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和急性损伤修复等多种特殊功能。近年发现,中性粒细胞也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分化为不同的表型,包括N1/N2型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 TAN)和粒细胞样髓源抑制性细胞(granulocytic-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G-MDSCs);不同表型的中性粒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该文就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性粒细胞与脑梗死炎症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梗死时白细胞发生聚集和浸润的病理改变。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脑缺血再灌注引发的炎症反应日益引起注意,尤其与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关系密切〔1〕,这种继发的炎症反应对脑梗死最终的损伤范围与程度有很大影响,形成“延迟性神经损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PMN在这种炎症中的变化过程、影响因素和病理作用,有助于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脑梗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1 PMN在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时的炎症现象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的实验中观察到,缺血24小时可见…  相似文献   

8.
9.
粒细胞表面同种抗原可以分为2大类,1类是粒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共有的抗原,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红细胞ABH抗原等;另1类是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所特有的抗原.  相似文献   

10.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先天抗微生物免疫的重要部分。NETs由中性粒细胞DNA、组蛋白和细胞质蛋白质构成。它对微生物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机制,当缺乏有效抗衡调节时,它又能损伤组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ETs的动态水平是随着炎性过程,而不是随着组织损伤而变化。一种快速定量游离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DNA(cf-DNA/NETs)的方法已经建立,cf-DNA/NETs可能是用于诊断与预测炎症性疾病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慢性鼻窦炎(CR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鼻腔和鼻黏膜的持续性炎症。中性粒细胞增多影响CRS的治疗效果。它可能会引起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亚洲人群CRS的主要发病机制是Th1/Th17混合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在CRS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中性粒细胞在CRS中的发病机制,对亚洲人群CRS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是成熟中性粒细胞的标志酶之一,可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于检测方法的固有缺陷,致该指标至今未能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NAP检测技术的进步,该指标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NAP的体内分布、生物学功能、检测方法学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研究红细胞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对受者中性粒细胞炎症释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红细胞在保存的第1、14、21天(D1、D14、D21)分离上清,-20℃留存备用,然后将上述冻存的上清与健康受者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12 h后,再加入细菌脂多糖后培养12、24 h收集上清-20℃留存待检,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方法检测其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在红细胞在保存的第1、14、21天(D1、D14、D21)收集的未加中性粒细胞的红细胞上清,检测发现:无IL-6表达,而在细菌脂多糖的诱导下,IL-6浓度水平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1、D14和D21 IL-6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细菌脂多糖的刺激下,输注保存时间长的红细胞增强了中性粒细胞的炎症反应,保存时间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大量输血后引发的相关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肠道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逐年上升,其病因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免疫应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机体发生感染时迁徙到炎症部位的第一批免疫细胞。传统观念认为中性粒细胞通过趋化、吞噬、脱颗粒等一系列作用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中性粒细胞还存在另一种特殊形式的免疫应答,即通过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NET不仅在机体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防御作用,似乎也与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进一步探索NET与自身免疫疾性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文章对NET在UC发病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寻求UC治疗靶点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张徐  许文荣 《临床检验杂志》2013,31(12):929-931
摘要: 近年来,中性粒细胞在肿瘤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与预后不良明显有关。但是对于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具有促肿瘤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和抑制免疫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昼夜节律是机体为适应24 h波动的内外环境变化而演化出的生理调节机制,对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机体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作为人体循环中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其数量和表型也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波动的规律。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昼夜节律的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与疾病相关。该文结合与中性粒细胞昼夜节律相关的最新研究,从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的招募、中性粒细胞的老化及其对机体各组织的浸润等方面对其作简要介绍,并从干预中性粒细胞老化相关趋化因子、时间疗法等角度讨论基于中性粒细胞昼夜节律相关机制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朱亮  徐阿曼 《新医学》2012,43(6):427-429
中性粒细胞是外周血中重要的白细胞之一,在机体抵抗微生物入侵、肿瘤免疫监视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中性粒细胞在肿瘤进展中作用和在肿瘤的生物治疗中以中性粒细胞作为靶标的抗肿瘤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癌症的进展不仅与肿瘤细胞本身有关,还与其他相关的参与者有关,包括癌细胞募集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这些分子构成了肿瘤的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是循环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和癌症之间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在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中起积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可能被认为是多种癌症类型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性粒细胞补体3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体3受体(complementreceptor3,CR3)属整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在哺乳动物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质膜上大量表达,所以是白细胞的特征膜蛋白。最早在体外实验中发现经C3bi调理的红细胞可与中性粒细胞以及其它血细胞形成玫瑰花结,所以认为中性粒细胞及其它血细胞表面存在C3bi受体,即被命名为CR3,随后发现它与巨噬细胞分化抗原1(Mac1)为同一种膜蛋白。随着对它的深入研究,证明它为粘附分子,在细胞粘附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是一典型的多配体、多功能受体分子。中性粒细胞上的CR3在中性粒细胞的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概括医用生物材料在宿主体内引起炎症反应的原因和机制.资料来源:以biomaterials,inflammation,mechanism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4-01/2008-12);以生物材料,炎症,机制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2005-01/2008-12).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资料选择:纳入产生医用生物材料炎症的原因和机制相关的内容.对医用生物材料的理化特性以及力学方面的研究进行排除.结局评价指标:①材料植入体内后炎症细胞和材料的黏附.②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70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医用生物材料在宿主体内引起炎症反应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生物降解吸收功能的高分子医学生物材料正不断涌现.生物医学材料是用来修复或替代损伤的组织和器官使其功能恢复的材料,感染仍是医用生物材料植入的严重并发症.生物医学材料导致感染的机制为:血液中的补体黏附生物材料表面,导致整合素介导的白细胞的募集和黏附,黏附的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导致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的发生.要预防医用生物材料相关性炎症,首先要从材料本身出发,寻找一些对宿主炎症反应小的医用材料.结论:医用生物材料相关性炎症是决定材料植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生物材料相关炎症的产生是炎症细胞,炎症因子,补体以及酶,氧自由基共同作用的结果.材料表面的微结构、化学和介电等性质都直接影响炎症细胞对材料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