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2003-02/2006-02北京天坛医院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25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知情同意.于颈内动脉颅内、外段以及椎、基底动脉25根狭窄的血管上放置25枚支架,术后6~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血管再狭窄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术前、术后3 d和造影复查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术后随访6~12个月时12例(48%)出现了再狭窄,其中6例再狭窄超过50%,余6例再狭窄10%~30%.另外13例血管未发现明显再狭窄.术前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支架置入后3 d 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术前(P < 0.01);6~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组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未狭窄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支架置入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与术后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及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再狭窄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行CAS治疗的患者168例,采集其手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水平,分析其与血管狭窄程度及CA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高,术前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9.05%(32/168)。术前和术后1 d再狭窄组与未再狭窄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再狭窄组高于未再狭窄组,未再狭窄组的△hs-CRP高于再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升高,术后7d再狭窄组仍高于术前,而未再狭窄组已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是CA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在CAS术后短期内可出现血清hs-CRP快速升高,术后血清hs-CRP水平维持较高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其动态变化对再狭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术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方法分析25例接受内支架成形术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复查血管造影的时间为6~12个月,就术前、术后3天以及造影复查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支架术后3天血浆HCY水平高于术前,(19.67±3.34)μmol/Lvs(16.31±2.44)μmol/L(P<0.01);术后6~12个月血浆HCY水平分别与术前和术后3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09±4.25)μmol/Lvs(16.31±2.44)μmol/L,(18.09±4.25)μmol/Lvs(19.67±3.34)μmol/L(P>0.05)。结论支架术后短期内血浆HCY水平处于增高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评估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支架植入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后期转归及相关危险因数的影响。方法 取本院自2010年2月-2012年8月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患者58例,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复查,个别患者增加了复查次数,分别对比术前与术后1个月狭窄段管径、狭窄段及远心段肱动脉的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统计各时段支架术后的再狭窄、闭塞等情况的发生率,分析导致术后再狭窄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 CDFI显示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狭窄管径由术前(3.20±2.20)mm增加至(8.50±3.60)mm(P=0.01),狭窄处PSV由术前的(325±113)cm/s下降为(158±102)cm/s,对应的左侧肱动脉血流PSV由术前的(45±17)cm/s变为(75±23)cm/s。CDFI随访1-36个月支架的再狭窄率分别为1个月5.1%、3个月15.5%、6个月27.5%、12个月34.4%、24个月36.2%、36个月37.9%。结论 CDFI可以较好的评估左侧锁骨下动脉支架术的疗效,可以及时的发现支架的再狭窄,在术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于术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随访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椎动脉起始部;病变血管是否弯曲、病变血管管径大小;支架长短、支架突出锁骨下动脉长度、是否串联病变;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管狭窄情况等,分析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术后随访1年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出现再狭窄28例(25.9%)纳入再狭窄组,其中27例出现在术后6个月内,术后6~12个月间仅出现1例;未出现再狭窄80例,纳入无再狭窄组。2组病变血管迂曲、病变管径大小及吸烟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存在一定的再狭窄比率,病变血管迂曲、血管直径(小)及吸烟患者发生术后再狭窄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远期效果.方法 选取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的33例患者,对临床症状和支架内再狭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分析.结果 33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92.36±3.23)%,术后即刻平均残余狭窄率为(9.13±2.57)%.术后2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肢体麻木的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脑栓塞表现,3d后恢复正常.随访6~24个月,9例出现头晕、头昏等不适症状,其中29例获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残余狭窄率为(19.27±5.62)%,3例椎动脉开口支架内再狭窄>50%,再次给予支架内成形术,症状消失.结论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能够明显缓解脑缺血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有一定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7.
陈鹤 《临床医学》2012,32(12):62-63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冠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安阳地区医院实施冠脉支架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冠脉造影没有异常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通过RT-PCR技术,对两组单核细胞PDGF mRNA平均光密度值,进行检测,同时,冠脉造影复查时,对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与没有出现狭窄的患者PDGF mRNA平均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单核细胞PDGF mRNA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5;对于冠脉支架植入患者而言,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PDGF mRNA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5;与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相比,复查时冠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PDGF mRNA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术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使PDGF表达增加,在高危因素作用下,可能会导致冠脉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血浆炎性因子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颈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54例为支架治疗组,分别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另有32例同期住院未接受支架术治疗的同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及随访期间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样时间A期代表造影或导管插入前1 d,B期代表术后6 h(支架治疗组)或诊断性造影后6 h(对照组),C~I期分别代表支架治疗组支架置入后12 h、24 h、48 h、72 h、1个月和6个月或对照组造影后相同时段.结果 两组患者A期hs-CRP和IL-6水平分布接近(均 P>0.05),支架治疗组B~I期采样时间点血浆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A期和对照组同期(P<0.05~0.01).支架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发生再狭窄患者21例(38.89%),其血浆hs-CRP和IL-6水平分布A~F期与支架术后无再狭窄患者接近(均 P>0.05),但G期和I期均高于后者(均 P<0.05~0.01).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导致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血浆IL-6和hs-CRP水平增高,而且上述指标随访期间高表达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CDFI评估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支架植入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患者58例,分别于术后1、3、6、12、24、36个月复查,分别对比术前与术后1个月狭窄段管径、狭窄段及远心段肱动脉的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计算各时段支架术后的再狭窄、闭塞等情况的发生率,Cox回归分析术后再狭窄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 CDFI显示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狭窄管径由术前(3.20±2.20)mm增加至(8.50±3.60)mm,狭窄处PSV由术前的(325±113)cm/s下降为(158±102)cm/s,对应的左侧肱动脉血流PSV由术前的(45±17)cm/s变为(75±2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DFI随访支架的再狭窄率分别为1个月5.1%、3个月15.5%、6个月27.6%、12个月34.5%、24个月36.2%、36个月37.9%。残余狭窄及感染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57、3.634,均P=0.001)。结论 CDFI可以较好地评估左侧锁骨下动脉支架术的疗效,及时发现支架的再狭窄,在术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残余狭窄、感染等因素可以增加支架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与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3-2014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冠脉造影接受支架植入治疗,并于术后6月到12月之间再次入院行冠脉造影复查的24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血清总胆红素(TBIL)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组(9.93±3.871μmol/L)水平低于无再狭窄组(12.08±4.67) μmol/L,(P=0.000),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组(3.17±1.60) μmoL/L水平低于无再狭窄组(3.89±1.83)μmol/L,(P =0.002),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组(6.76±2.82)μmol/L水平低于无再狭窄组(8.17±3.39)μmol/L,(P =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DBIL、IBIL与再狭窄呈负相关,(P<0.05),血清胆红素越低,再狭窄发生率越高.结论 冠心病再狭窄患者血清TBIL、DBIL、IBIL偏低,再狭窄与血清TBIL、DBIL、IBIL相关性高.术前TBIL、DBIL、IBIL可作为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