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裴丹 《全科护理》2016,(12):1260-1261
正颈静脉孔区肿瘤比较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02%。颈静脉孔区肿瘤是指发生在颈静脉孔区及其附近的肿瘤[1]。颈静脉孔区位于颅后窝,位置深,毗邻解剖关系复杂。颈静脉孔区有舌咽神经、岩下窦、迷走神经、副神经、乙状窦、迷走神经、副神经、乙状窦末端及脑膜后动脉通过,周围毗邻乙状窦、内听道、面神经、听神经、舌下神经、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2]。颈静脉孔区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2.
正颈静脉孔又称后破裂孔,是颅底最复杂的区域之一,由颞骨岩部与枕骨髁部围成,解剖位置深~([1])。颈静脉孔周围毗邻着众多重要解剖结构,穿行其中的有颈静脉球、岩下窦、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等,前方有颈内动脉,外上方有面听神经、耳蜗及前庭,后外侧有半规管和面神经管,内侧有舌下神经管等。颈静脉孔  相似文献   

3.
罗淑兰 《当代护士》2002,(10):28-29
颈静脉孔区肿瘤主要为Ⅸ-Ⅺ颅神经上的神经鞘瘤和颈静脉球瘤,生长部位在颈静脉孔区或靠近枕骨大孔区,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4.
我科近期收治1例复杂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患者。肿瘤累及面神经,已合并有周围性面瘫(HB分级5级);肿瘤侵犯范围广,根据Fisch分类为C3型。颈静脉孔区是颅底最复杂的区域之一,其中穿行颈静脉球、岩下窦、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一直是侧颅底手术的难点;颈静脉球瘤无包膜且血管丰富,术中有大量失血的风险。面对如此高风险的手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的手术和术后精心的护理,患者于术后16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研究耳后经颞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为临床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保护重要结构功能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湿标本各6具(12侧),模拟耳后经颞入路的手术操作,并分成连续的五个步骤,用脑立体定向仪测定各步骤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用游标卡尺测量斜坡和三叉神经的显露长度及重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迷路下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是182.47±72.62 mm2,迷路后入路、部分切除迷路、切除耳蜗后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依次增加(P<0.001)。部分切除迷路后,对斜坡和三叉神经的显露程度进一步显著增加(P<0.001)。【结论】迷路下入路和部分切除迷路经岩尖入路可自侧方完成对颈静脉孔区和岩斜坡区的充分显露,同时可以保留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功能,是自侧方显露颈静脉孔区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周琪琳  蔡克文 《全科护理》2014,12(2):191-192
正颈静脉孔区肿瘤比较少见,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02%[1]。颈静脉孔区及周围区域的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包括神经鞘瘤、副神经肿瘤、脑膜瘤、脊索瘤等,后者包括转移癌、鼻咽癌、颞骨恶性肿瘤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后组脑神经症状和听力下降,包括吞咽障碍、声音嘶哑、眩晕和不稳感、搏动性耳鸣、耳聋等[2]。颈静脉孔区肿瘤术后并发症与肿瘤的大小、血液供应、入路的选择与暴露、手术技巧、病人的年龄和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岩斜坡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32例颈静脉孔区、岩斜坡区肿瘤患者均采用病变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肿瘤,其中颈静脉孔区肿瘤20例,均为神经鞘瘤;岩斜坡区肿瘤12例,均为脑膜瘤;本组病例影像学显示肿瘤未侵犯到海绵窦或颅外。结果本组32例患者21例肿瘤全部切除,6例为次全切除,大部切除5例。27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6例遗留有声音嘶哑),4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疾,但基本能生活自理,1例死亡。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岩斜坡区肿瘤,具有简捷、省时,患者疗效满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本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术前行64排多层螺旋CT(MSCT)和1.5T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术前CT与MRI均未作出正确诊断。肿瘤呈椭圆形,边界清晰,CT与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血管推挤受压变形,颈静脉孔骨质破坏扩大。结论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CT与MRI检查缺乏特征性,但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改变,可为外科手术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及其周围区域肿瘤切除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做好11例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及完善各项检查,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结果1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后组颅神经障碍加重2例;2例术前有面瘫患者,术后1例改善,1例不变;9例术前无面瘫患者,术后3例出现Ⅱ~Ⅲ级(House—Brackmann分级)面瘫,半年后恢复。结论对颈静脉孔极其周围区域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应予高度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确保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颈静脉孔肿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 15例肿瘤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0例,脑膜瘤4例,颈静脉球瘤1例;术后7例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损害,2例出现皮下积液。术后随访未见有肿瘤复发。结论远外侧入路可以直接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区,最小程度减少对脑干小脑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和干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要点。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1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 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 术后随诊14~45个月。  结果  1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中, 11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 1例肿瘤近全切除, 术后行伽马刀治疗。4例进行了同期面神经重建术, 包括2例耳大神经移植术, 2例面-舌下神经吻合术。12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8例副神经节瘤, 1例舌下神经鞘膜瘤, 1例脑膜瘤, 1例软骨骨瘤, 1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5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 5例症状无改善, 2例症状加重,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即第Ⅻ、Ⅹ颅神经麻痹, 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行环咽肌切断并Ⅰ型甲状成形术, 另1例于术后7个月行食管上括约肌切除并Ⅰ型甲状成形术, 术后病情均明显改善。  结论  颈静脉孔区肿瘤周围解剖复杂,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及影像学资料选用适宜的手术入路进行个体化治疗, 彻底切除肿瘤并保留或重建重要的血管神经功能是手术治疗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静脉球瘤多原发于颈静脉球外膜的球样小体,瘤体内含丰富的血管网及血窦,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耳部症状和后组颅神经麻痹。颈静脉球瘤在临床上相当少见,其发生率占全部肿瘤的0.03%。随着颅底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切除成为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又易出血,手术难度及危险性较大。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共手术治疗颈静脉球瘤患者8例,分别行经远外侧入路和耳后弧形经髁上入路切除颈静脉球瘤,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萍  宋晓东 《现代护理》2006,12(22):2104-2105
总结了2000年5月~2005年2月共2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护理经验。发现患者术前术后宣教很重要,术前让患者对术后情况有一定了解,术后针对后组颅神经麻痹进行良好的气道护理及合理的饮食护理有助于确保手术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2000年5月~2005年2月共2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护理经验.发现患者术前术后宣教很重要,术前让患者对术后情况有一定了解,术后针对后组颅神经麻痹进行良好的气道护理及合理的饮食护理有助于确保手术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枕骨大孔区肿瘤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枕骨大孔区肿瘤术后护理体会272111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凤娥,单庆喜枕骨大孔区由于解剖部位特殊,病变常累及延髓、上颈髓和后组颅神经等组织,术后易引起生命体征变化,且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以往死亡率及病残率较高。我院自1989年12月~1994...  相似文献   

16.
颈静脉球瘤多原发于颈静脉球外膜的球样小体,瘤体内含丰富的血管网及血窦,排列成团或腺泡状的上皮样细胞是肿瘤的主细胞。可具有分泌功能或潜在的分泌功能。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耳部症状和后组颅神经麻痹。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又易出血,手术难度及危险性较大。我科1995年至今共手术治疗该类患者5例。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燕 《现代护理》2006,12(7):627-628
颈静脉孔位于颅后窝,内有舌咽神经、岩下窦、迷走神经、副神经、乙状窦末端及脑膜后动脉通过,周围毗邻乙状窭、内听道、第Ⅶ、Ⅷ颅神经、舌下神经、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该部位肿瘤患者病情重,手术风险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可能因后组颅神经受累,咽反射减退,饮食水呛咳,咳嗽反射减弱,需要气管切开、鼻饲、损伤内听道可以出现面瘫,听力下降,如肿瘤侵犯岩骨可有脑脊液漏等。  相似文献   

18.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FS)是指起源于第Ⅸ、Ⅹ、Ⅺ对颅神经的神经鞘瘤。其解剖位置深,结构关系复杂,是神经外科领域中最难的手术之一。因该部位肿瘤患者病情重,手术风险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可能因后组颅神经受累,咽反射减退,饮水呛咳,咳嗽反射减弱,需气管切开、鼻饲、损伤内听道可出现面瘫、听力下降,如肿瘤侵犯岩骨可有脑脊液漏等。因此,术后的精心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JFS患者1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1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评估及呼吸道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密切监测病情,腰大池引流者做好引流管护理,加强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脑脊液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重视出院指导。1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并发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7例,脑脊液漏1例,皮下积液2例,经治疗护理后痊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成人头颅标本相关解剖进行测量和分析,为下斜坡及枕大孔区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10具(20侧)成人干颅标及10具(20侧)成人湿颅标本的枕大孔区结构及模拟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显露角度进行测量及分析.湿颅在模拟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解剖前、后均行CT扫描,从影像中获取相应解剖数据.结果 干颅标本测量结果包括:枕大孔面积(7.9 cm2),长(3.7 cm),宽(3.2 cm),枕髁前后径(2.4 cm),枕髁轴径(2.6 cm),枕髁磨除前、及磨除25%、50%后所显露的术野宽度a(2.4 cm)、b(2.7 cm)、c(3.1 cm)、角度A(38.5°)、B(49.2°)、C(54.2°):湿颅解剖前后分别行CT扫描后根据影像资料所得数据包括:枕大孔面积(8.3cm2),长(3.7 cm),宽(3.3 cm),枕髁前后径(2.2 cm),枕髁轴径(2.5 cm).枕髁磨除前、及磨除25%、50%后所显露的术野宽度a(2.6 cm)、b(2.9 cm)、e(3.3 cm)、角度数据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中随着枕髁磨除范围的增加,可提供更大的术野视角;CT扫描对于术前判断术中枕髁切除程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