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增加了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增加了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共治疗4周,5次/周,每次30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完成ReoGo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难度得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法、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和手)、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eoGo得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期、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治疗组ReoGo得分、MBI评分和Brunnstrom上肢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runnstrom手和F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因其高致死率、高致残率越来越受到关注。据报道,脑卒中后3~6个月仍有55%~75%的患者因上肢功能障碍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程度受损。有报道,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即使接受常规训练后仍然会有30%~60%的瘫痪上肢成为无功能上肢。临床研究证实,辅助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发病5年内)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镜像疗法组、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每组各25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常规作业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等治疗;镜像疗法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在镜像疗法组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Wolf运动功能测试、屈肘和伸腕肌最大等长收缩均方根值和积分肌电值、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上肢功能状况。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屈肘和伸腕肌最大等长收缩均方根值和积分肌电值、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且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优于镜像疗法组和常规治疗组,镜像疗法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和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上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康复训练设备,现已被广泛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脑卒中后不同时期的康复需求和重点不同,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康复效果也不相同。本文旨在综述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不同时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后康复中的应用和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6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45min,共9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治疗组同样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30min,同时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采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也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均更明显(P<0.01);两组Fugl-Meyer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康复机器人组(n=49)及常规康复组(n=49)。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Fugl-Ma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FMA-UE评分(47.49±7.84)分,常规康复组FMA-UE评分(33.29±9.53)分,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MBI评分(52.49±9.45)分,常规康复组MBI评分(39.81±12.19)分,康复机器人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一步实验分析发现,组间两两比较,康复机器人组肩关节前屈评分、肩关节外展评分、肩关节内旋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USN 综合训练,观察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同时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进行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 指数(MBI)、USN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BI、USN评定均有明显好转(P<0.01),且观察组3 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有效提高USN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USN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HSP)患者的疼痛、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3例HS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机器人训练组(22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训练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及肩关节本体感觉评定(肩关节前屈45°、90°时的角度差绝对值)。结果:2组完成本研究者均为20例。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机器人训练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UE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机器人训练组FMA-U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肩关节前屈45°、90°时的角度差绝对值均显著减小(P<0.05),且机器人训练组肩关节前屈45°、90°时的角度差绝对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训练比较,常规康复训练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  相似文献   

9.
上肢康复机器人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牵引式和外骨骼式。本文根据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作用机制,结合机构特点概述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不同类型及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龙耀斌 《中国康复》2012,27(3):171-173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上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上肢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