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研究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院内急救模式救治,观察组采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救治。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对急救模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4.17%(2/48)较对照组16.67%(8/48)低(P0.05);观察组对急救模式满意度93.75%(45/48)较对照组79.17%(38/48)高(P0.05)。结论:采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救治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缩短院前、院内急救时间,减少意外事件发生,还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急救模式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构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28日接诊实施传统急救模式救治的4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3月1日~2020年8月31日接诊并通过实施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救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救治过程相关指标、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情况、溶栓情况、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状态[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患者满意度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救治过程就诊至急诊医生初始评估时间、就诊至卒中专业组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CT检查时间、就诊至实验室检查时间、就诊至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情况、溶栓率、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无显著后遗症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构建通过协调各单元间的协作能力,提升了抢救效率,保证患者在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的无缝隙衔接,缩短了患者就诊至溶栓治疗时间,提高了溶栓率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张海莎  周方玲  吴祥燕 《全科护理》2021,19(12):1654-1656
目的:探讨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脑疝、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溃疡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可显著提升其急救效率,改善其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TC模式(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PTC模式实施的95例创伤患者为实验组,选取2012年1~6月传统急救模式实施的89例创伤患者为对照组,评价指标为初始救治时间、急诊滞留时间、临床死亡人数以及患者对院前急救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获得治疗时间及急诊滞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临床死亡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院前急救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PTC模式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水平,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并提高患者对院前急救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 ±21.57) min vs.(96.45±35.14)min,(23.55 ±12.46) d vs.(28.67±20.72)d,8.1% (18/222)vs.65.5% (114/174),13.3% (34/256)vs.21.6% (48/222),4.1% (9/222)vs.9.2% (16/174),8.1% (18/222)vs.18.4% (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 (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理的、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对减少交通事故伤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的重要性。方法:我院急救中心自成立院前急救科以来,2002年5月~2004年7月院前急救护理交通事故伤2735例患者,与对照组2000年1月~2002年3月无院前护理的交通事故伤急救病例2667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交通事故伤后患者接受急救护理时间:研究组10~52min,平均31.6min,死亡221例(8.1%);对照组急救护理时间54~190min,平均90.4min,死亡408例(15.3%)。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除了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良好的护理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1日~2020年2月29日9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可提高其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69-2470
观察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回顾性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实施初级创伤救治(PCT)模式的8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未实施此模式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时间指标及满意度评分情况。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滞留时间等时间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除服务态度外,观察组处置措施、专业水平及应急能力分值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PCT模式可促使医护人员诊疗水平得以提高,为患者争取宝贵救治时间,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进而提高其对院前急救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院前急救11 185例次的病例资料,对比两种不同的院前急救模式,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2006/2007年院前抢救成功率为90%,2008/2009年采用了专业化急救模式后,院前抢救成功率达96%。结论:专业化院前急救队伍及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综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深圳市120终端联网的模式,能全面提高救治成功率,将成为院前急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创伤院前急救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凌  廖晓星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2):1146-1147
在全人类死亡原因中,创伤排第四位,在青壮年人群中,创伤更是居死因的首位。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矿井矿山和桥梁隧道意外事故也因其不断增加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倍受瞩目。在重视和加强创伤系统救治的同时,近年,我国广大的急诊医务工作者和流行病学研究人员对创伤的院前急救做了一些研究。现就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1急救模式的研究20年来,我国因地制宜地形成了多种急救模式,分类及名称各异,但不外乎两种形式:院前专业化运作模式(由专职院前急救科负责)和院前“两栖”运作模式(由急诊科兼任)。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施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的AMI病人158例,按入院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由医护人员出车接诊,实施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对照组72例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未接受专业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对比两组发病至抢救时间以及溶栓与住院时间,统计两组血栓再通率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发病至抢救时间(24.25min±12.62min)、溶栓时间(1.62d±0.83d)与住院时间(9.57d±4.48d)均短于对照组(45.14min±16.45min,4.03d±1.68d,18.65d±5.79d)(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9.07%)高于对照组(58.33%)(P0.05),病死率(6.98%)低于对照组(18.06%)(P0.05)。[结论]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能够缩短AMI病人的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级预警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抽取某依托型急救中心2017年1-6月出诊的院前患者2728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交接;2017年7-12月的2802例为观察组,实施分级预警模式衔接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急救反应时间、病情分级一致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内急救反应时间及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情分级一致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预警模式可量化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分级,启动相应级别的院内急救调配预案,引入信息化技术衔接急救过程,从而缩短院前急危重患者院内急救反应时间,保障院前与院内急救交接期间的医疗安全,实现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急救衔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对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足三里"组。用同位素99mTc灌胃测定大鼠胃液体排空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胃黏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对实验性脾虚大鼠有加速胃排空作用(P<0.01)。同时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足三里"组大鼠胃黏膜中胃泌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胃动素含量升高(P<0.05),生长抑素水平下降(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导致脾虚模型大鼠胃排空加速和胃黏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A national census of ambulance response times to emergency calls in Ireland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Equity of access to appropriat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s a core principle underlying an effective ambulance service. Care must be provided within a timeframe in which it is likely to be effective. A national census of response times to emergency and urgent calls in statutory ambulance services in Ireland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current service provision. METHODS: A prospective census of response times to all emergency and urgent call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nine ambulance services in the country over a period of one week. The times for call receipt, activation, arrival at and departure from scene and arrival at hospital were analysed. Crew type, location of call and distance from ambulance base were detailed. The type of incident leading to the call was recorded but no further clinical information was gathered. Results-2426 emergency calls were received by the services during the week. Fourteen per cent took five minutes or longer to activate (range 5-33%). Thirty eight per cent of emergencies received a response within nine minutes (range 10-47%). Only 4.5% of emergency calls originating greater than five miles from an ambulance station were responded to within nine minutes (range 0-10%). Median patient care times for "on call" crews were three times longer than "on duty" crews. CONCLUSION: Without prioritized use of available resources, inappropriately delayed responses to critical incidents will continue.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utilis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妇科急腹症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77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行专项院前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VAS、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出车反应时间、初步诊断时间、院前急救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效率、救护技术、抢救效果、沟通协调、服务意识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采取专项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急救效率,有利于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改善患者疼痛感,舒缓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对临床工作认可度提升。  相似文献   

16.
曹晖  任红 《全科护理》2016,(27):2848-2850
[目的]探究分析无缝隙模式护理对神经外科护理安全、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46例病人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病人给予无缝隙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住院期间出现坠床、跌倒、压疮、擅自外出、意外拔管以及投诉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无缝隙模式护理的试验组护理人员一级护理、基础护理、重症护理、病区护理、医院感染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病人对护理管理、病区环境、健康教育、人文氛围、服务主动性等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中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预后反应的发生,同时可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康桂军 《全科护理》2011,9(35):3259-3260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脑出血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生脑出血并于入院前进行过院前急救的68例病人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仅进行脑出血院内急救的92例病人为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选择相同的治疗方法,出院时对病人的近期预后情况进行评价,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方法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院前管理模式在术前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眼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实施院前管理模式前的眼科住院手术患者300例为对照组,2012年4-9月实施院前管理模式后的眼科住院手术患者3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住院手术管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院前管理模式。结果 :实施院前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手术相关知识知晓度、患者对住院手术的自我准备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房退住院率由3.77%下降至2.78%。术前平均住院日比开展前缩短0.1天。结论 :运用院前管理模式为眼科住院手术患者提供术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在等待住院期间的自我用药、自我照护的依从性以及手术适应能力和配合治疗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中心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CPR)存活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院前发生心脏停搏与院内发生心脏停搏复苏存活率。方法:对我院急诊中心78例心搏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院前发生心搏骤停组和院内发生心搏骤停组的CPR开始时间(从心脏停搏至CPR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CPR持续时间、开始除颤时间、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用量及存活率。结果:院前组复苏存活率2.86%,院内组复苏存活率11.62%。两组CPR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及肾上腺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心脏停搏较院内心脏停搏复苏存活率低,与“生命链”未彻底落实及急救水平低有关。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早期除颤及早期亚低温治疗,是提高CPR成功率及复苏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治疗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12例为急救组,以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治疗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85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实施的效果.结果 2组入院前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2组治疗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