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张杰,安徽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名中医,安徽省国医名师,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40多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人谦和,博学多才。临床专攻中医内科杂病,尤擅长治疗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研究颇深。本人有幸成为张杰老师学术经验继承人和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跟师临床学习多年。兹就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王文仲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经验颇为丰富,现就其对本病的认识与治疗方法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行中医辨证治疗8周,2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复查胃镜下的变化,并设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结果: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37例,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马骏教授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特点,结合自身近五十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法”是两种对立治法的合用,通过“调寒热,调虚实,调肝脾,调升降,调润燥,调气血”而恢复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该文从“和法”的内涵与治疗特色等方面来阐述马骏教授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之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结果: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萎缩胃炎989例中,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胃虚寒型311例,肝郁化热型227例,脾胃湿热型309例,胃阴亏虚型142例;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407例中,中医辨证分型属胃阴亏虚型285例,瘀血停滞型122例;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104例,中医辨证分型全属瘀血停滞型104例。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各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门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吗丁啉片、猴头菌片、丽珠得乐、维酶素片等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健脾养胃、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属于“胃脘痛”、“痞症”的范围,与西医相比,健脾养胃、活血化瘀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胃镜、病理诊断及中医诊断.对照组给予西医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诊断加用中药治疗.分析两组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64例患者,经胃镜诊断55例.中医分型诊断脾胃湿热型16例,胃络瘀阻型14例,肾阴不足型12例,脾胃虚弱型12例,肝气犯胃型1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1.9%.观察组总有效率93.8%.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我们以传统治疗痞证的汤剂配方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随证加减,自制了有关汤剂治疗了5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经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辩证施膳,给药护理及情志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是一种对人类威胁较大、发病率高、癌变率高的疾病,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1].近年来,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和治疗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尤其是80年代以来,纤维胃镜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胃镜的直接观察和开展病理活检,以深入探索胃黏膜的病损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中医的病理基础与发病机制,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分型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分型研究的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