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漂移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正常人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漂移变化的差异,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级康复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43例正常人及47例新诊断、未经干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1&;#177;10)h的血糖监测。结果:正常人组与2型糖尿病组在平均血糖水平[(5.3&;#177;0.5)mmol/L比(12.2&;#177;2.6)mmol/L],日内血糖最高值【(7.8&;#177;1.4)mmol/L比(18.5&;#177;2.7)mmol/L】,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3.9&;#177;1.6)mmol/L比(11.2&;#177;2.8)mmol/L],两组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血糖值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正常人组血糖漂移于2.8~7.8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为99%(87%~100%);而2型糖尿病组血糖&;gt;7.8mmol/L及11.1mmol/L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5%(28%~100%)和62%(6%~100%)。CGMS观测值与血浆葡萄糖值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r=0.95,P均&;lt;0.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更为详细地显示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漂移变化,对糖尿病的防治及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4h动态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及其关系。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5例、正常人群30例分成初诊组、正常组,查空腹血糖、24h动态血糖及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HOMA-IR)及胰岛β细胞基础分泌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HOMA-βcell);采用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30min净增葡萄糖(ΔI30/ΔG30)评价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初诊组患者空腹血糖(11.4±2.2)mmol/L、24h平均血糖(15.5±3.6)mmol/L、餐后1h血糖(17.3±3.1)mmol/L、餐后2h血糖(16.6±3.2)mmol/L、餐后3h血糖(13.6±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7±1.1)%均比正常组高(t=3.524~3.535,P<0.01)。初诊组患者HOMA-βcell(92.4±22.4),ΔI30/ΔG30(23.9±6.3);均比正常组低(t=2.826,2.835,P<0.05)。初诊组患者HOMA-IR(8.4±1.3);均比正常组高(t=2.837,P<0.05)。当平均血糖值超过11.1mmol/L,患者HOMA-βcell及ΔI30/ΔG30明显下降;但患者HOMA-IR却变化不大。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4h平均血糖、餐后2h血糖高;全程持续高血糖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在初诊患者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以期为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二级康复预防措施介入提供量化依据。方法:2000—03/2002—12郑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36例。符合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入选病例依血尿酸浓度分为2组:实验组(血尿酸≥357μmol/L)59例,对照组(血尿酸&;lt;357μmol/L)72例。测定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三酰甘油水平[(10.6&;#177;3.0)mmol/L,(14.3&;#177;7.9)mIU/L,1.73&;#177;0.67,(2.81&;#177;1.8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9.5&;#177;2.8)mmol/L,(11.3&;#177;6.4)mIU/L,1.38&;#177;0.60,(1.77&;#177;0.62)mmol/L](t=-2.15,-2.435,-3.198,-4.107,P&;lt;0.05),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793.P&;lt;0.05)。实验组血尿酸水平与HOMA-1R,β细胞功能指数,三酰甘油呈显著正相关(r=0.367,0.319,0.622,P&;lt;0.05~0.01),与胰岛素酶感指数,HDL-C呈显著负相关(r=-0.367,-0.37l,P&;lt;0.01,0.05),与β细胞功能指数,总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P&;gt;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血糖控制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8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并微血管病变及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15.44&;#177;5.3l)mmol/L和(14.27&;#177;4.53)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11.2&;#177;1.8)%和(9.8&;#177;1.4)%]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显著性正相关,是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在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03—03/2003-12在山东省泰山疗养院完成。同期本院住院达1个月以上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184例。符合纳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62例,男35例,女27例。在药物、饮食及运动处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n=30)和康复组(n=32)。运动组:在运动疗法实施过程中不进行其他干预;康复组:运用糖尿病教育、心理指导等康复护理手段,督促、检查糖尿病患者对运动疗法的执行情况。将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的血糖、血脂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干预3个月后,康复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运动组(P&;lt;0.05)。干预6个月后,康复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及体质量指数[(5.4l&;#177;1.02),(7.60&;#177;0.45),(1.30&;#177;0.25),(4.20&;#177;0.68)mmol/L,(22.78&;#177;1.76)kg/m^2]均明显低于运动组[(8.64&;#177;0.76),(13.62&;#177;0.88).(1.46&;#177;0.22),(4.9l&;#177;0.78)mmol/L,(24.0l&;#177;0.17)kg/m^2](P&;lt;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运动组(P&;lt;0.01)。结论:康复护理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动态血糖监测以每5min的间隔连续检测受试者血糖水平的漂移变化,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受试者的糖代谢状况。目的:探讨正常人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漂移变化的差异。设计:以患者和正常人为观察对象,病例-对照的验证性实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病房及门诊。对象:选择2002-12/2004-07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及门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7例,均未接受干预(饮食、运动及药物等)治疗。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正常人组为同期本院健康志愿体检者43例,本组成员无糖尿病家族史,除外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受损;血脂及肝、肾功能检测无异常;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参与者均知情同意。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43例正常人及4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1&;#177;10)h的血糖监测,动态血糖监测数值(846&;#177;122)个。主要观察指标:动态监测两组受试者的平均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最高值及最低值、血糖漂移幅度、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血糖值,血糖漂移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结果:按意向处理,两组受试对象均完成测试,全部纳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漂移趋势:2型糖尿病组平均血糖水平[(12.2&;#177;2.6)mmol/L]、日内血糖最高值[(18.5&;#177;2.7)mmol/L]、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11.2&;#177;2.8)mmol/L]均高于正常人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3&;#177;0.5),(7.8&;#177;1.4),(7.8&;#177;1.4)m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τ=16.68,23.04,15.14,P均&;lt;0.001)。②血糖漂移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正常人组血糖漂移于2.8~7.8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为99%(87%~100%);2型糖尿病组血糖&;gt;7.8mmol/L及&;gt;11.1 mmol/L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5%(28%~100%)和62%(6%~10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较正常人漂移于较高水平,漂移幅度增大,动态血糖监测有助于更为详细地评估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变化的趋势及特征。  相似文献   

7.
背景:苦瓜属植物提取物有降糖效果是已被证实的,而其是否有调脂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评价苦瓜降糖胶囊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降糖及调脂作用。设计:前后对照试验。地点、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03收集的35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70~86岁,平均(77&;#177;5)岁。纳入研究对象均为军队干休所离退休干部;既往均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即符合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1个月未用过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患者。对35例患者投入的药物为本院制备的苦瓜降糖胶囊。每例患者均在疗程前后立即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血糖测定为酶试剂法。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微柱法。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用酶法。主要观察指标:用药前后的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采用苦瓜降糖胶囊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5.02&;#177;1.67),(9.70&;#177;3.44)mmol/L,(5.79&;#177;1.18)%]均有较治疗前[(7.59&;#177;1.83),(12.63&;#177;3.65)mmol/L,(6.33&;#177;1.28)%]明显下降(t=14.496,8.493,4.644,P&;lt;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4%(33/35),80%(28/35),80%(28/35)。治疗后胆固醇、三酰甘油有明显下降(t=12.400,7.487,P&;lt;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上升(t=6.312,P&;lt;0.01)。总有效率分别为71%(25/35),77%(27/35),66%(23/35)。结论:苦瓜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血糖及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了解老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以期为老年糖尿病预防及早期康复措施的介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0—06/2004—06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及内分泌科、老年科住院治疗的中年糖尿病患者111例(中年组),男69例,女42例。同期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门诊及老年科住院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72例(老年组)。男41例。女30例。测定两组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点血糖、胰岛素等指标,计算各项胰岛素抵抗指数及β细胞功能指数。并将年龄与各项指标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老年组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0,30,60。120min血糖值【(7.6&;#177;2.9),(11.8&;#177;3.5)。(15.4&;#177;4.4),(15.5&;#177;5.1)mmol/L】均低于中年组【(8.7&;#177;3.1)。(14.1&;#177;3.7)。(17.4&;#177;3.9).(17.0&;#177;4.2)mmol/L】【t=2.225—3.270,P&;lt;0.05~0.01);老年组患者120,180min胰岛素水平均高于中年组(t=3.114,t=2.005,P&;lt;0.05)。老年组糖负荷后30min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高于中年组(t=2.42,P&;lt;0.05)。②在老年2型糖尿病组中,年龄与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314,P&;lt;0.01),与其余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老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中年发病者相比,具有相对较高的β细胞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耐量、胰岛素和c肽释放的影响,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药物影响血糖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来源于2002-01/2004-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患者,共计40例,其中利培酮治疗组19例、氯氮平组21例完成6周的试验。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和6周末时分别进行简化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血糖由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和c肽水平由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同时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体质量指数等,并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①治疗6周末时,氯氮平组较利培酮组有更高的空腹血糖[(4.88&;#177;0.62)和(4.43&;#177;0.63)mmol/L],差异有显著性(t=-2.270,P=0.029)。②与基础水平相比,氯氮平组6周末空腹血糖[(4.88&;#177;0.62)和(4.55&;#177;0.50)mmol/L]、餐后1h血糖[(9.90&;#177;2.73)和(8.12&;#177;1.88)mmc&;#183;l/L]、餐后2h血糖[(7.81&;#177;2.92)和(5.83&;#177;1.33)mmol/L]及餐后2h C肽胰岛素[(7.90&;#177;3.39)和(5.88&;#177;1.70)μg/L]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2.452,-3.044,-2.754,-2.511;P=0.023,0.006,0.012,0.021);而利培酮组仅餐后1h胰岛素[(71.22&;#177;44.36)和(48.24&;#177;31.79)mIU/L]有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830,P=0.011)。③氯氮平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Rs=0.545,P=0.011;Rs=0.434,P=0.049)。结论:氯氮平较利培酮更明显影响血糖代谢,氯氮平对血糖代谢的影响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年龄超过3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胰岛素抵抗与血浆第八辅助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变化,评价糖尿病子女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损伤。方法:对38例至少双亲之一有2型糖尿病的子女及28例正常人进行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稳定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的测定,同时也观察了代表内皮损伤的vWF水平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子女组:体质量[(68&;#177;14)kg[、体质量指数(24.5&;#177;4.0)kg/m、腰臀比(0.85)、血压[收缩压(117&;#177;8)mmHg,舒张压(73&;#177;8)mmHg]、血糖[(5.2&;#177;1.0)mmol/L]、胆固醇[(4.6&;#177;1.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177;0.3)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177;0.8)mmol/L]等未发现改变,而空腹胰岛素[(13&;#177;6)mIU/L]、代表胰岛素抵抗的HOMA-IR(3.0&;#177;1.5)和代表血管内皮损伤的血浆vWF[(112&;#177;50)%]与对照组比较是升高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29~2.00,P&;lt;0.05)。结论:2型糖尿病的子女当年龄超过30岁以后,在体质量、体脂、血压、血糖尚未发生变化之前,血胰岛素水平已发生变化,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损伤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家系同胞一级亲属代谢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同胞一级亲属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以406个2型糖尿病家系,选择同胞一级亲(不包括先证者)作为研究组(n=800),先证者及其同胞配偶(除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作为配偶(群体对照)组(n=514),共采样1314个个体。比较两组间体质量指数,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血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空腹及餐后2h血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h血C肽,以及作两组间代谢异常的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同胞组与配偶组间在空腹血糖[(4.79&;#177;0.82)和(4.55&;#177;0.72)mmol/L,P=0.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0&;#177;0.38)和(1.26&;#177;0.42)mmol/LP=0.02],收缩压[(120&;#177;18)和(123&;#177;20)mmHg,1mmHg=0.133kPa,P=0.01]这些参数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代谢异常的发生率的比较中,同胞组比配偶组显示出更高的代谢异常发生率,除单高血压外其余不论为单个代谢紊乱(单糖尿病,单血脂紊乱)还是两项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血脂紊乱)或典型代谢综合征在同胞组的发生率均较配偶组发生率明显增高(r=1.33~114.08,P&;lt;0.05)。结论:2型糖尿病同胞一级亲比群体对照组表现出更多的代谢异常。有必要进行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各项代谢指标的早期预防性干预。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瘦素与血糖水平相关性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和瘦素的关系,比较抵抗素和瘦素水平与血糖、胰岛素抵抗及(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 检测7l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空腹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和血清胰岛素浓度,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OGTT开始30min胰岛素和血糖变化的比值(△I30/△G30),根据Cederholm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μg/L):DM组(30&;#177;12)显著高于NGT组(22&;#177;8)(P&;lt;0.05),略高于:[GT组(25&;#177;10)(P&;gt;0.05);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与AUCG;呈显著正相关,与ISI及△I30/△G30呈显著负相关。空腹血清瘦素浓度(μg/L.):DM组(22&;#177;11)显著高于IGT组(12&;#177;9)(P&;lt;0.05)和NGT组(10&;#177;7)(P&;lt;0.05),瘦素浓度与AUCG呈显著正相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与△I30/△G30无相关。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与空腹血清瘦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抵抗素浓度显著影响AUCG,瘦素对AUCG无直接影响。结论 抵抗素和瘦素可能联合影响体内能量代谢和平衡,但低抗素与糖代谢的关系较瘦素更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情况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家系脂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家系21个。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关于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选先证者和其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配偶(n=68)。②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n=83)。③一级亲属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组(n=26)。④新诊断糖尿病组(n=15)。⑤糖尿病组(n=48)。比较各组血脂水平。结果:一级亲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组、新诊断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三酰甘油水平[(1.77&;#177;0.83),(3.06&;#177;2.91),(2.01&;#177;1.26)m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177;0.52)mmol/L](P&;lt;0.05~0.01)。糖尿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P&;lt;0.05)。新诊断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和一级亲属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组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一级亲属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组和新诊断糖尿病组总胆固醇、LDL-C高于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糖尿病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P&;lt;0.01)。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糖尿病家系成员在正常糖代谢状态下已存在血脂紊乱,表现为三酰甘油升高;当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血脂变化为三酰甘油、LDL—C、总胆固醇均升高。  相似文献   

14.
食物的血糖指数与糖尿病饮食治疗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等热量而血糖指数不问的食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3—06/2004—06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3例,男40例,女33例。患者均知情同意。②在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饮食治疗,试验期8周,经过2个饮食阶段。第1阶段: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食用血糖指数〈55%的食物4周,经过15d清洗期后,进入第2阶段:血糖指数饮食阶段:食用血糖指数〉75%的食物4周。所需食物的总热量按标准体质量计算。③分别于两个饮食阶段结束时测定患者血生化学指标:血脂检测采用比色法,果糖胺检测采用酮胺法,血糖用血糖仪检测,胰岛素用放射免疫学法检测,胰岛素曲线下面积[025&;#215;空腹胰岛素&;#177;0.75&;#215;(餐后60min胰岛素)&;#177;0L5&;#215;(餐后60min胰岛素]。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糖尿病患者7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8项指标: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明显低于高血糖指数饮食阶段[(6.8&;#177;1.2),(12.73&;#177;2.71),(10.26&;#177;1.92),(2.19&;#177;0.58),(1.9&;#177;0.2),(4.6&;#177;1.2)mmol/L.(75&;#177;25)mIU/(L&;#183;min),(68&;#177;22)mIU/L;(8.9&;#177;2.7).(14.81&;#177;2.77),(13.82&;#177;3.24),(4.10&;#177;0.67),(2.5&;#177;0.5),(7.0&;#177;0.3)mmol/L,(118&;#177;40)mIU/(L&;#183;min),(93&;#177;14)mIU/L,t=4.58~18.41,P〈0.011;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餐后2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明显高于高血糖指数饮食阶段[(1.4&;#177;0.4),(14&;#177;05)mmol/L;(1.2&;#177;0.4),(1.2&;#177;0.2mmol/L,t=3.023.17,P〈0.01]。结论:低血糖指数饮食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状态,糖尿病患者应以低血糖指数饮食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BMI相近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对照者血中瘦素、神经肽Y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1999—03/2000—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符合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其中初诊患者43例(初诊组),已诊患者33例(已诊组)。选择本院门诊健康体格检查的自愿者40例为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采集和测定3组对象的血标本,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瘦素,神经肽Y,TNF-α水平。结果:①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lt;0.05)。餐后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低于对照组(P&;lt;0.05)。初诊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明显高于病史较长的已诊组患者(P&;lt;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已诊组(P&;lt;0.05);餐后胰岛素更低(P&;lt;0.05)。②2型糖尿病患者TNF-α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但是神经肽Y和瘦素无明显差异(P均&;gt;0.05)。③2型糖尿病组瘦素与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BMI、三酰甘油、脂肪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30,0.31,0.39,0.25,0.59,P均&;lt;0.05);而TINF-α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显著正相关(r=0.24,0.30,0.23,0.33,0.33,P均&;lt;0.05)。结论:循环瘦素、TNF-α参与胰岛素的分泌、血脂的代谢,提示两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6.
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肥胖者30例与非肥胖者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60例,肥胖者33例与非肥胖者27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以上3组患者的空腹瘦素、空腹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和c肽、糖化血红蛋白(glu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空腹胰岛素、C肽和餐后2h胰岛素、C肽水平、性别呈正相关(r=0.548,0353,0.391,0.332,0.362,0.373,P&;lt;0.01),高血压组高于其他两组(P&;lt;0.05或0.01),肥胖者[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FINS分别为(24.62&;#177;0.83),(18.32&;#177;0.90)mIU/L]高于非肥胖者[(17.21&;#177;0.71),(15.24&;#177;0.62)mIU/L](P&;lt;0.05或0.01),与ISI呈负相关(r=0.33,P&;lt;0.01),血糖控制的差异对瘦素没有产生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受到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肥胖和血脂等多因素的影响,但与血糖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7.
运动疗法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及其睡眠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3-01/2004-01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共纳入40例,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各20例。运动组常规治疗下开展计划性运动训练,运动形式:功率车、舞蹈及户外慢跑、步行、骑自行车、爬楼梯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运动后靶心率达到170减年龄:以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食欲、睡眠良好。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h,每周三四次,1h/次,也可分3次活动,20min/次,达到靶心率的累计时间一般以20~30min为宜。预备时间不少于10min,运动后的整理运动10~15min。对照组治疗方式与运动组相同,但不参加运动训练,而以个人意愿进行活动。运动前后均采用睡眠质量调查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情绪。结果:按意向性处理分析,40例患者均参与该项实验,无脱落者。实验前运动组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及睡眠质量总分调查表评估结果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比较,具有可比性(P&;gt;0.05)。运动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后的情绪改善明显,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值(135.83&;#177;24.68)明显低于对照组(152.99&;#177;26.56)(τ=2.59,P&;lt;0.05)。运动后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情况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总分为(3.38&;#177;0.69),明显低于对照组(5.02&;#177;0.86)(τ=3.88,P&;lt;0.01)。运动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为(6.30&;#177;1.32),(7.80&;#177;1.44)mmol/L,均低于对照组[(7.75&;#177;1.81),(9.51&;#177;1.86)mmol/L](τ=3.06,3.23,P&;lt;0.01)。结论:运动疗法不仅具有降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与血糖、空腹胰岛素、血压、体质量指数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以期为高血压并发症的康复预防提供量化依据。,方法:选择2003—05/2003—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43),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组(n=77),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n=38);选择同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浆内皮素,血胰岛素,血糖,血压,身高,体质量等指标。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190.44&;#177;34.76)ng/L]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97.97&;#177;9.19)ng/L]和高血压合并IGT组[(143.21&;#177;11.30)ng/L](P&;lt;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IGT组(P&;lt;0.05)。单纯高血压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P&;lt;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腰围、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556,0.423,0.658,0.665,0.651,0.465,P&;lt;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尤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最为明显;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方法:选取59例正常对照组、58例糖耐量正常的糖尿病一级亲属及38例2型糖尿病的个体进入研究,他们的体质量指数均小于25kg/m^2。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完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各组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胰岛初期分泌指数(△I30/△G30)。结果:无论用免疫反应胰岛素还是用真胰岛素计算的非肥胖的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的HOMA-IR4 .93&;#177;1.55和2.39&;#177;0.72及1.83&;#177;0.64和1.33&;#177;0.5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5),但低于2型糖尿病组(13.37&;#177;12.40及3.28&;#177;2.24,P均&;lt;0.01);而由真胰岛素计算的Homa-BTI一级亲属组低于对照组(103.90&;#177;51.79和38.45&;#177;24.25,P&;lt;0.01);由真胰岛素计算的△I30/△G30显示一级亲属组低于对照组(11.78&;#177;8.77和4.54&;#177;3.14,P&;lt;0.05),但高于2型糖尿病组(4.54&;#177;3.14.P&;lt;0.05)。结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在糖耐量正常时就已经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早期分泌指数减低,胰岛素抵抗的存在并非继发于肥胖和高血糖。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对糖耐量减低者结局的影响:5年随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人群结局的影响,比较哪种干预措施能更有效地防止IGT向糖尿病发展。方法:以:1998年揭阳市区1549例糖尿病普查的自然人群、揭阳市人民医院职工健康体检及处级以上干部健康体检和门诊患者并自愿参加研究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自愿接受检查。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患者;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者。实际纳入IGT患者178例,男98例,女8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178例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40例,饮食运动组40例,阿卡波糖组50例,二甲双胍组48例。对照组行一般糖尿病防治教育;运动饮食组行糖尿病教育并按个体行饮食及运动指导;阿卡波糖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每半年检查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身高、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结果:随访5年后阿卡波糖组及二甲双胍组患者空腹血糖[(5.7&;#177;0.1),(5.9&;#177;0.1)mmol/L]、餐后2h血糖[(7.0&;#177;1.8),(7.5&;#177;1.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饮食运动组[(6.3&;#177;0.2),(6.2&;#177;0.1)mmol/L(9.5&;#177;2.2),(8.4&;#177;2.4)mmol/L](t=1.92~2.30,P&;lt;0.05)。5年随访结果:对照组发展为糖尿病15例(43%),转为正常10例(29%),仍为IGT10例(28%)。饮食运动组发展为糖尿病12例(33%),转为正常12例(33%),仍为IGT12例(34%)。阿卡波糖组发展为糖尿病6例(13%),转为正常30例(67%),仍为IGT9例(20%)。二甲双胍组发展为糖尿病9例(21%),转为正常23例(27%),仍为IGT12例(52%)。两个药物干预组转化为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药物干预组(X^2=12.35,9.58,P&;lt;0.01),而IGT保持率高于非药物干预组(X^2=7.89,8.59,P&;lt;0.01)。结论:药物干预治疗比非药物干预更好地控制IGT向糖尿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