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我院19例行手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的患者进行回顾与总结,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手术的疗效及术后恢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做好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状混合痔脱出伴直肠粘膜内脱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术加直肠粘膜下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脱出伴直肠粘膜脱垂的效果。方法于痔右前、右后及左侧环状母痔处行外剥内扎术,同时在直肠下端5—7cm粘膜下注射1:1消痔灵注射液,使松弛的粘膜与肌层之间形成无菌性炎症。结果术后环状混合痔脱出症状消失,同时直肠粘膜内脱垂引起的便秘症状明显得到改善。结论环状混合痔脱出与直肠粘膜内脱垂往往同时存在,处理痔的同时一并处理内脱垂的直肠粘膜引起的便秘症状,可消除痔病-便秘-加重痔病这一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选择20例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各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观察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18例术后恢复正常排便,2例行需辅助泻剂排便,但用量明显减少。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结肠慢传输所致顽固性便秘手术患者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 选择20例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各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观察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18例术后恢复正常排便,2例行需辅助泻剂排便.但用量明显减少.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结肠慢传输所致顽固性便秘手术患者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便秘不但是一种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多种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1]).现报告一组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结肠慢传输所致顽固性便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习惯性便秘及直肠内膜脱垂体会如下。 1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临床多见,由于腹气不通,浊气不降,轻者导致患者脘闷腹胀,神疲烦躁,眠不佳;重者引起痔疮出血,更甚者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猝死。笔者遵循肺与大肠相表里原则,采取清肺降气导滞之法治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直肠黏膜内脱垂以女性患者多见,轻者表现为部分黏膜脱垂,重者呈环形脱垂甚至内套叠,其中重度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常常伴有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我们观察的这1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均有排便不畅或肛门坠胀等症状,均采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联合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治疗,近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PPH)在直肠黏膜内脱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8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1年,治愈46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达92.64%所有治疗患者无并发症。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正>直肠黏膜内脱垂以女性患者多见,轻者表现为部分黏膜脱垂,重者呈环形脱垂甚至内套叠,其中重度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常常伴有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我们观察的这1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均有排便不畅或肛门坠胀等症状,均采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联合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治疗,近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直肠脱垂是由于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所致的一种疾病,有研究表明:15%~65%的直肠脱垂会合并便秘,且脱垂治疗后便秘常无改善。本院肛肠外科于2003年4月至2006年9月对17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施行了盆腔紧固术,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直肠内脱垂套叠的排粪造影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肠内脱垂套叠的排粪造影诊断吴有泉①白宝忠②李东冰1材料与方法本组87例患者为来院求治的便秘病人,男18例,女69例,年龄31~71岁,便秘史3~28年,均有排便困难,排不尽,便形变细等。肛指诊有肠粘膜堆积,肠镜见肠粘膜皱襞宽厚及松驰性改变。排粪造影...  相似文献   

12.
直肠内脱垂为出口梗阻便秘的常见原因 ,本病可为直肠粘膜松弛与肌层分离形成环状或部分折叠入肛管内 ,也可为近端直肠壁全层折入远端肠腔内。而盆底疝是直肠内脱垂后期所出现的严重后果 ,其本身也可加重出口梗阻的症状 ,作者自1996~2002年手术治疗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共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1例 ,女7例。年龄32~62岁。病程3~15年。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 ,如大便干燥、大便至肛门口停滞长时间无法排出 ,常需用手指将粪便挖出 ;有的表现为排便不净感 ,便意频繁 ,同时多有肛门坠…  相似文献   

13.
直肠粘膜内脱垂及合并病85例的组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单纯直肠粘膜内脱垂22例,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平均45岁;直肠粘膜内脱垂并发直肠前突46例,均为女性,年龄28~70岁,平均62岁;直肠粘膜内脱垂并发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2~55岁,平均50岁。  相似文献   

14.
直肠前突并直肠粘膜内脱垂68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前突指直肠前壁向前膨出,其深度超过或等于6 mm.患者有排便困难、费时费力、便不净感、肛门坠胀等症状,多借以泻剂排便.本病多见于女性(特别是经产妇)及老年人.近年来对直肠前突的解剖生理学研究表明,直肠前突并非一种孤立疾病,而是盆底松弛综合征的一种表现[1-2].作者在对直肠前突患者进行指诊及排粪造影检查时也发现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肠粘膜松弛、内套叠等为主疾病.因此,单独对直肠前突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科2004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对68例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病例进行综合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直肠前突指直肠前壁向前膨出,其深度超过或等于6 mm.患者有排便困难、费时费力、便不净感、肛门坠胀等症状,多借以泻剂排便.本病多见于女性(特别是经产妇)及老年人.近年来对直肠前突的解剖生理学研究表明,直肠前突并非一种孤立疾病,而是盆底松弛综合征的一种表现[1-2].作者在对直肠前突患者进行指诊及排粪造影检查时也发现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肠粘膜松弛、内套叠等为主疾病.因此,单独对直肠前突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科2004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对68例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病例进行综合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将40例符合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即采用PPH手术加硬化剂注射治疗,加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结果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有效率达100%;并且术后没有出现大出血、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作者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补片行直肠悬吊加强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18例,疗效满意,经随访无1例复发,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15~65岁,平均40.5岁。病史3-40年,18例均为直肠完全脱垂,脱出长度10cm以下者12例,10~20cm者3例,20cm以上者2例。发病诱因:8例有长期便秘习惯,2例因慢性咳嗽,1例因长期腹泻,2例因长期重体力劳动,3例诱因不明。  相似文献   

18.
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庆华  蒋干超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291-2293
目的:探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从2001年4月至2005年1月对7例确诊为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前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7例均获随访,最长4年,最短3个月,随访期无复发、无便秘,无术后近期死亡、并发症。结论: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PPH手术是近几年根据肛垫下移的理论,运用一种专用设备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方式。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PPH手术、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31例直肠前突与内脱垂性便秘病人,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作者采用点状结扎配合肛门环缩术治疗 2 0例成人直肠全层脱垂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 2例 ,女 8例 (经产妇 6例 ) ,年龄 1 6~ 72岁 ,病程 4~ 38年。为完全性直肠脱垂 ,肛管脱出长度达 1 5cm。作过直肠周围注射术后复发 1 2例 ,中药熏洗治疗过 9例 ,接受过游医手术治疗 1例 ,合并便秘 9例。术前 3d开始进流汁饮食 ,术前 1 2h禁食 ,4h禁水。术前 3d口服甲硝唑片 0 4g ,3次 /d ,氟哌酸胶囊 0 2 g ,3次 /d。术前清洁灌肠 ,局部备皮。嘱患者增加腹压 ,使直肠全层脱至肛外 ,切莫还纳肛内。作骶管麻醉。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