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5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因素中疾病因素占58.0%、社会因素占42.0%;女性患者已婚率、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男性( P<0.05或0.01),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男性(P<0.01)。结论疾病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主要因素;女性患者病情较重,但住院时间短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港地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9月1日到2015年9月1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3752名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普查。结果8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 P<0.05);男性19岁—29岁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60岁—69岁组( P<0.05);30岁—39岁组及40岁—49岁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50岁—59岁组、60岁—69岁组及70岁—79岁组( P<0.05);50岁—59岁组、60岁—69岁组及70岁—79岁组显著低于80岁—89岁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女性19岁—29岁组和30岁—39岁组显著高于40岁—49岁组( P<0.05),却显著低于60岁—69岁组及70岁—79岁组( P<0.05);40岁—49岁组显著低于50岁—59岁组、60岁—69岁组、70岁—79岁组及80岁—89岁组( P<0.05);70岁—79岁组显著低于50岁—59岁组及60岁—69岁组( 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6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性高血尿酸比率均高于女性( P<0.05);60岁以上各年龄组男性与女性高血尿酸比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女性70岁—89岁组显著高于其他5组( P<0.01),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男性不同年龄组 HUA患病率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津大港地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年龄、性别及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血脂异常患者血尿酸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血脂异常患者335例,其中男162例,女173例,年龄35~55岁,以体检无血脂异常健康人群376名为对照组。结果血脂异常组有64例(19.1%)和对照组有8例(2.13%)血尿酸(UA)≥420μmol/L,两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血脂异常高尿酸患病率男性比例高于女性(0.05〈P〈0.1),血脂两项以上指标升高者,高尿酸血症明显高于血脂单项指标升高者(P〈0.01),LDL升高与血脂异常患者发生高尿酸有相关性,高尿酸组尿素氮、血糖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脂异常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正常人群高,应引起临床对此类患者血尿酸、尿素氮及血糖水平变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毒品)所致精神病性障碍转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74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2.5%患者完成了随访,随访期间复吸率达88.9%,随访前6个月内仍有吸毒行为者占17.0%;69.0%患者随访期内接受过住院治疗。患者首次入院后精神病性症状1个月内完全缓解者占62.9%(症状短暂型),6个月内精神病性症状逐渐缓解者占28.2%(症状持久型),>6个月仍残留部分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者占8.9%(症状残留型);症状残留型组吸毒年限、精神病家族史阳性率、多次住院率、随访时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率均显著高于症状短暂型组及症状持久型组(P<0.01),初次吸毒年龄显著小于症状短暂型组及症状持久型组(P<0.01);多种物质滥用率显著高于症状短暂型(P<0.05)。结论多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预后不良,脱离毒品后可能仍然长期残留精神病性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入选SLE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冠心病老年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生化指标、危险因素、心血管病变等。结果观察组男性患者10例、高脂血症病史者3例、吸烟史者3例和危险个数(1.2±1.2)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9例、13例、15例、(2.6±1.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尿素氮和血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以三支血管病变为主,单支血管病变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三支血管病变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SLE 合并冠心病好发于女性,危险因素个数较少,肝功能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贫血异常检测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沭阳县中心医院心内科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150例,均经3名以上有经验的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后确诊为CHF,诊断标准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推荐的CHF诊断标准,排除由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贫血者。另选择沭阳县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男75例,女75例,年龄(55±14)岁。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肾功能、全血细胞分析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生化参数。结果贫血组患者年龄与非贫血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贫血、贫血的程度与肾功能障碍呈正相关(P<0.05);CHF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化分析血肌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患者大多伴有贫血,其相关程度均为正相关,而年龄、性别和心、肾功能均为CHF患者贫血异常检测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连续住院年龄在65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119例患者中,55例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统计结果表明,老年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46%。发生率随增龄明显增加(P<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多见于单部位梗死范围小者(P<0.05);急性期死因与突发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对女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在EICU住院的适合静脉溶栓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男181例,女65例,两组均由尿激酶150万U进行静脉溶栓,结果:(1)女性溶栓年龄高于男性(P<0.05),(2)易患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女性多于男性(P<0.05);(3)女性再通率低于男性(P<0.05),(4)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PM<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女性疗效不如男性,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2例,于患者治疗后、病情平稳阶段,分别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心理、情绪进行测评。结果92例冠心病患者焦虑总评分为(20.89±5.37)分,抑郁总评分为(19.84±4.23)分;冠心病女性患者 HAMA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HAMD评分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HAMA、HAMD评分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P<0.01);已婚患者的HAMA、HAMD评分低于其他婚姻状况的患者(P<0.05);病程越长,患者的HAMA、HAMD评分越高(P<0.05)。结论冠心病住院患者长期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人院时配偶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出院时(P〈0.01);出院时配偶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0.05),而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配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我院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疾病控制现状,为进一步做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病历,回顾性调查了我院肾内科门诊345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疾病指标的控制情况。结果345例患者中,65.8%的人超重或肥胖,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24h尿蛋白控制达标率分别为28.7%、43.2%、21.7%、33.7%和54.3%。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BMI分级与空腹血糖分级、血压控制分级及甘油三酯控制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7,0.137,0.328,P〈0.05)。空腹血糖控制分级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控制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4,0.192,P〈0.01)。而糖尿病病程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呈低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1和0.117,P〈0.05)。结论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疾病控制状况欠佳,各疾病控制指标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管理,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炎性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60例作为AECOPD组,根据治疗前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将其分为合并呼衰组和未合并呼衰组2个亚组;选取同期经常规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的AECOPD患者60例作为COPD稳定期组;选取同期体检结果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s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COPD稳定期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P〈0.05);COPD稳定期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呼衰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呼衰组(P〈0.05);合并呼衰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呼衰组(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sICAM-1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3,P〈0.05),而AE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sICAM-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8,P〈0.05)。结论血清sICAM-1和IL-18水平的上升以及血清IL-10水平的下降可能与AECOPD的发生及其合并呼吸衰竭有相关性,血清sICAM-1水平的上升可反映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的加剧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检测CD4+T细胞亚群特异性转录因子的mRNA(T-bet、GA TA-3、Foxp3、RORγ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探讨3种疾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AA组23例、MDS组42例、AML组17例和正常组16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转录因子的T-bet、GA TA-3、Foxp3、RORγt mRNA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AA组患者T-bet、RORγt 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GATA-3、Foxp3表达减低(P<0.01).MDS组T-bet、GATA-3 mRNA表达无显著性变化,而Foxp3、RORγt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MDS-RA组T-bet、RORγt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GA TA-3表达显著性减低(P<0.05),Foxp3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MDS-RAEB和AML组T-bet、RORγt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而GA TA-3、Foxp3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A、MDS不同阶段以及AML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转录因子表达水平不同,提示细胞免疫状态有差异,在AA和MDS早期阶段,异常免疫介导的造血细胞过度凋亡在骨髓衰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在MDS晚期阶段和在AML时,恶性克隆的大量积聚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牙周病(牙周指标)及外周血、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炎性标志物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和(或)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51例作为COP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的5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牙周检查及外周血、GCF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牙周病患病率COPD组、对照组分别为56.86%(29/51)、21.05%(1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6,P0.01)。COPD组的牙周指标中临床附着丧失、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齿松动度、牙齿填充指数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COPD组外周血IL-1β、IL-6、TNF-α、hs-CRP和GCF 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OPD患者牙周卫生状况差,牙周病患病率高,外周血及GCF炎性标志物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不同营养风险状况的临床结局。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2年4月北京友谊医院7个科室住院,并且≥65岁患者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调查,并分析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与无营养风险患者间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共有386位患者入选,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共166例,占43.0%。神经内科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最多,并且与呼吸科、骨科和心内科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营养风险患者最少的是心内科,其比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科(P0.05)。65岁≤年龄≤74岁的患者组中有营养风险的比率显著地低于75岁≤年龄≤84岁患者组(P0.05)及年龄≥85岁的患者组(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组总并发症、感染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并不少见,尤其是神经内科。随着年龄的增加,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比率增加。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对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我科入住的老年患者中,因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后发生跌倒的患者38例,分析患者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后跌倒的发生率与性别、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泌尿问题、视力问题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以及服药时间与药物剂量与跌倒之间关系。结果男性跌倒发生率达78.95%,明显高于女性(21.05%);年龄在76~85岁之间跌倒发生率最高,达52.63%;伴发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发生跌倒率明显高于其他类疾病;有基础性疾病者跌倒率明显增高。高剂量组和服药后0.5~1h跌倒发生率明显增高,与低剂量和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对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有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应特别重视老年患者中使用高剂量药物以及服药后1h内的观察,日常应加强用药宣教和陪护者跌倒防范意识的指导,减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中的临床价值,以此鉴别大细胞性贫血,并辅助临床进行诊断。方法应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急性失血性贫血组(7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组(65例)、溶血性贫血组(42例)、肝病性贫血组(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28例)及健康对照组(63例)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类型大细胞贫血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失血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肝病性贫血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明显增高(P<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呈明显下降(P<0.01),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FR)明显升高(P<0.01)。急性失血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明显下降(P<0.01)。除肝细胞贫血组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大细胞贫血组中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均呈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织红细胞及参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灵敏指标,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南充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血常规检查结果。方法对26 336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 26 336例健康体检者贫血检出率为3.44%,其中男女贫血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12%和5.4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检出率为3.58%,男女白细胞减少检出率分别0.97%和5.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检出率为9.04%,男女血小板减少检出率分别为9.01%和9.0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多检出率分别为2.21%和1.4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项目,血常规检查可简便、快速、有效地筛查出如贫血、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等疾病,为预防和及时临床治疗提供早期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