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归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再灌注后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再灌注后,当归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rgrowthfactor,VEGF)层粘连蛋白(laminin)表达的影响。方法:65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60—18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缺血组(B组)和当归组(C组)。制作右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MCAO)模型,缺血2h后,恢复灌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VEGF和层粘连蛋白在缺血损伤再灌注后3h,6h,12h,1d,3d,7d变化。结果:C组除再灌注后3h外各个相应时间点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B组和A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组层粘连蛋白在缺血再灌后3d,7d时较A组和B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当归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生成,可能是当归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脑缺血再灌注组(n=6)、尼莫地平组(n=7)及川芎嗪组(n=7)。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余3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可再通脑缺血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各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尼莫地平、川芎嗪;于脑缺血3 h和再灌注后48 h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后48 h后测定各组大鼠脑血流。处死后对脑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地平组及川芎嗪组大鼠进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并测定缺血区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48 h后4组脑血流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尼莫地平组与川芎嗪组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均低于给药前和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川芎嗪组改善情况优于尼莫地平组(P<0.01);缺血再灌注各组大鼠脑梗死区相对体积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川芎嗪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SOD活性与其他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具有抗氧自由基作用,可修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当归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当归注射液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察VEGF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均在24 h达到高峰后减弱;RT-PCR显示缺血损伤组VEGF mRNA在3 h开始表达增强,6 h达到高峰,后很快降低,至第7天恢复到基线水平;当归治疗组VEGF mRNA在3 d达到高峰后缓慢降低,至第7天仍有大量表达,且各时间点VEGF的表达比缺血损伤组明显增加.结论当归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当归多糖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缺血性脑损伤后,当归多糖对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60只,体重180±15g,随机分为当归多糖治疗组(治疗组)25只,缺血对照组(对照组)25只,假手术组10只,制作右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MCAO)模型,缺血2h后,恢复灌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生成素-1和-2在缺血损伤再灌注后6h,12h,1d,3d,7d的变化。结果:3组Ang-1均持续中等强度表达,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ng-2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均有表达,除6h亚组外,治疗组其他亚组梗死灶周围Ang-2蛋白表达水平比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Ang-2蛋白表达极弱。结论:大鼠短暂缺血性脑损伤后,当归多糖能显著促进Ang-2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无热量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脑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分泌途径衍生钙离子转运ATP酶(Secretory-pathway Ca2+-ATPase,SPCA)1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只SD大鼠,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36只)、超短波组(36只)。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组和超短波组大鼠进行造模处理,假手术组大鼠处理同模型组和超短波组,但不插入线栓。模型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分为模型1d组(12只)、模型3d组(12只)、模型7d组(12只),超短波治疗组分为超短波1d组(12只)、超短波3d组(12只)、超短波7d组(12只)。各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7d处死取标本。用红四氮唑染色法观察并计算每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患侧海马SPCA1蛋白变化。 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切片均红染,未见梗死灶。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和超短波组大鼠脑缺血区域出现白色梗死灶,随着时间延长,脑梗死体积均减小。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超短波组脑梗死体积均较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除超短波7d组外,各组大鼠SPCA1均降低 (P<0.05)。随着时间延长,模型组和超短波组大鼠SPCA1增加(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超短波1d组大鼠SPCA1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短波3d组、超短波7d组大鼠SPCA1较模型组3d组、模型组7d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热量超短波治疗可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SPCA1表达水平下调,从而减轻了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活血化瘀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大鼠138只单纯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低剂量短时干预组;高剂量短时干预组;低剂量长时干预组和高剂量长时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脑水含量、血清及脑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及光镜、电镜的病理改变。结果:药物干预组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轻(P&;lt;0.01),药物干预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假手术组(106.5&;#177;7.5)μmol/L,低剂量短时干预组(94.6&;#177;7.9)μmol/L,高剂量短时干预组(104.7&;#177;6.1)μmol/L,低剂量长时干预组(104.6&;#177;5.6)μmol/L,高剂量长时干预组(112.6&;#177;9.3)μmol/L较对照组(85.7&;#177;6.1)μmol/L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673~-2.832.P&;lt;0.05),脑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假手术组(46.9&;#177;7.8)μmol/L,低剂量短时干预组(85.9&;#177;5.2)μmol/L,高剂量短时干预组(86.7&;#177;5.3)μmol/L,低剂量长时干预组(81.6&;#177;3.9)μmol/L,高剂量长时干预组(65.5&;#177;7.2)μmol/L较对照组(99.8&;#177;2.6)μmol/L低(t=7.011~20.361,P&;lt;0.01),病理损害较对照组轻。结论:活血化瘀药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一氧化氮产生,降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程度,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川芎嗪对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两侧额叶、丘脑、小脑、下丘脑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rCBF)变化的干预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一侧MCAO模型,用氢清除法测定两侧额叶、丘脑、小脑、下丘脑MCAO后1、3、6、24hrCBF。结果一侧MCAO后,两侧额叶皮层、丘脑、下丘脑、对侧小脑rCBF下降,至24h恢复正常;川芎嗪干预组,两侧额叶、丘脑、下丘脑、对侧小脑rCBF较未用药组增加(P<0.05)。结论川芎嗪可减轻远隔部位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当归多糖对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SP)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免疫性结肠炎模型。ASP(250,500。1000mg/kg)灌肠用药21d后评价大鼠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I),采用试剂盒、生物学方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IL-2、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活性,NO含量。外周血T淋巴亚群变化,及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ASP灌肠给药降低模型组大鼠显著升高的CMDI及MPO活性,下调明显上升的IL-2,TNF-α活性及NO含量。显著上调降低的TGF—β活性,改善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ASP用药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ASP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局部及全身免疫紊乱有一定调节改善作用。缓解结肠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9.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长越  周华东  邓娟  普兴富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178-179,192
背景:大脑缺血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活化及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可使白细胞聚集浸润,发挥细胞毒作用进而使脑损伤加重。中药川芎嗪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灶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性变化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脑血管病二科,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材料:实验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脑血管病二科实验室完成。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3组,8只为正常对照组,12只为脑缺血-再灌注组,12只为脑缺血-再灌注加用川芎嗪组。方法:川芎嗪组静脉注射磷酸川芎嗪注射液(15g/kg)。正常对照组及脑缺血组予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录像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应用川芎嗪后局灶区白细胞粘附性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密度指数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黏附力。②应用川芎嗪后局灶区白细胞粘附性的变化。结果: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密度指数增大,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断裂应力明显下降,粘附力显著增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川芎嗪治疗组白细胞附壁密度指数及粘附力显著下降,至24h后降至较低水平,断裂应力增高,至24h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并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川芎嗪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灶区白细胞与皮细胞黏附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录像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应用川芎嗪后模型大鼠脑局灶区白细胞黏附性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指数升高,白细胞与皮内细胞间断裂应力降低,黏附力显著增强。应用川芎嗪后附壁密指数及黏附力显著下降,断裂应力增高,结论:川芎嗪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针药合用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观察针药合用对神经病学症状、被动性条件反向、血液流变性、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并与单纯针刺和单纯药物组比较。结果3组均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症状,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血液黏度,缩小脑梗死面积,促进坏死灶内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减少脑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针药组在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及降低血液黏度方面明显优于针刺和药物组。  相似文献   

12.
当归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代谢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对大、小脑波谱的影响以及当归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代谢物质的变化。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50-200g,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6)、缺血组(n=6)、当归治疗组(n=6)。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模型,缺血3h后,恢复血供或当归治疗,采用离体高分辨魔角旋转波谱(1^H HR MAS NMR)技术检测,观察大、小脑波谱中胆碱(Cho)、肌酸(Cre)、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γ-氨基丁酸(GABA)、符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等共振峰的变化。结果:除Cho,Glu,Asp升高,大鼠急性脑缺血时大多数代谢物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经当归治疗后其代谢物的含量会有所增加。结论:缺血严重影响大、小脑神经元的存活和物质代谢。当归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表达影响,探讨TNF—a与缺血耐受的关系及其在内源性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选用30只SD大鼠.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预缺血+缺血(IP+MCAO);假手术组(SS+MCAO):假手术代替IP,余同实验组:对照组(SS+SS),每组10只。评价指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光镜下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比较各组TNF-a的表达变化。结果局灶性IP能够明显改善3d后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组织学的损伤,下调了TNF—a的表达,IOD值实验组(8109.53±571.21)对比假手术组(10704.72±58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59,P〈0.05)。结论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下调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丁咯地尔对大鼠脑缺血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大鼠缺血脑组织钙和血清钙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成大鼠脑梗死模型。结果:丁咯地尔10~20mg/kg降低缺血脑组织钙含量,但对血清钙影响不大。结论:丁咯地尔对大鼠脑梗死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5.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灶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录像系统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应用川芎嗪后模型大鼠脑局灶区白细胞黏附性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指数升高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断裂应力降低 ,黏附力显著增强 ;应用川芎嗪后附壁密度指数及黏附力显著下降 ,断裂应力增高。结论 :川芎嗪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大鼠康复训练后脑功能恢复及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及其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抽签法将 3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 (假手术组 )、B组 (造模组 )、C组 (康复组 )。运用血管内线栓法制备脑梗死动物模型 ,术后 2 4h、3d及 7d分别进行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 ,平衡木、转棒、网屏测评 ,并于术后第 7d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 ,B、C组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各时间点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各组大鼠术后 2 4h均出现抓握、行走及协调能力障碍 ,随着时间的延长 ,A组的各项功能很快恢复 ,B、C组功能改善远不及A组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B组比较 ,缺血后 3d ,C组平衡木试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缺血后 7d ,除Berderson评分外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脑缺血第 7d ,与A组比较 ,B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明显水肿 ,周围区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与B组比较 ,C组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减轻 ,神经细胞数目增多。结论康复能提高脑梗死大鼠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 ;减轻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 ,增加周围区神经细胞数目。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10年来使用皮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的动物和临床试验均得到了比较肯定的结果。 目的:观察全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器长时间、低强度、变频皮质电刺激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梗死模型。选取Bederson评分为1-3分的大鼠40只进行MRI扫描,筛选出有皮质梗死的大鼠(n=23),MRI测定梗死灶周边皮质的位点,确定接受皮质电刺激治疗的靶点,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第6天植入电刺激器。将23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皮质电刺激组(n=13)大鼠每天进行皮质电刺激治疗2次/d,每次持续30 min,电刺激频率10 s内在50,20和5 Hz之间变动并重复循环。无刺激组(n=10)仅植入电刺激器,无电刺激输出。在植入电刺激器后第2天和第16天,两组大鼠进行前肢使用不对称、足失误测试,第16天最后一次行为学评价完成后,取出电刺激器进行检测,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结构及细胞形态。 结果与结论:23个电刺激器取出后,仅发现1个皮质电刺激组电刺激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余各电刺激器性能均保持良好。除1只大鼠在电刺激器植入部位的皮肤有破溃,愈合稍差,其余大鼠皮肤切口均愈合良好。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脑梗死电极植入处皮质组织结构清晰完整,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神经元胞浆丰富,核仁清楚,正常胶质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周围间隙致密无水肿。足失误和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结果均显示第16天皮质电刺激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较无刺激组。结果表明采用了一套用于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全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器,建立了安全的植入方式及刺激模式,并证明低强度、长时间、变频的脉冲式电刺激模式是安全的,且有助于促进大脑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  相似文献   

18.
对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22例健康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55.17±40.18ng/L和230.95±30.81ng/L。说明急性脑梗塞组CuZnSOD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组(P<0.001)。急性脑梗塞患者又随机分为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治疗组和低右加川芎嗪(川芎嗪)治疗组,低右组治疗前后CuZnSOD含量分別为151.99±38.74ng/L和185.67±45.46ng/L(P>0.05),川芎嗪组治疗前后CuZnSOD含量分别为158.00±41.23ng/L和207.21±40.05ng/L(P<0.01)。提示川芎嗪可增加脑梗塞患者CuZnSOD含量,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脑梗死恢复期进行跑笼训练与技巧性取食训练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经利手筛选及技巧性取食预训练后,根据tMCAO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将大鼠分为四组:技巧性取食组(n=7)、跑笼组(n=8)、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于术后第1、14、28、42、56天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于术后第56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从第28天起技巧性取食组与跑笼组的mNSS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且技巧性取食组低于跑笼组(P0.05)。水迷宫实验第1天、第2天和第4天跑笼组和对照组平均游泳路径长度较假手术组长(P0.05),第1天和第4天技巧性取食组的平均游泳路径长度较跑笼组和对照组短(P0.05);tMCAO各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假手术组少(P0.05),技巧性取食组及跑笼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对照组多(P0.05),且技巧性取食组较跑笼组多(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大鼠的认知功能,且技巧性取食训练比跑笼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大鼠的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穿梭箱主动回避率超过70%的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根据Bederson评分及存活率缺血再灌注60min组(n=8)、90min组(n=11)、120min组(n=7)及假手术组(n=7)纳入最终行为学研究。术后28天行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于术后第1、3、7、14、21、28天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NSS)评分,第3、7、14、21、28天进行前肢抓握力测试;于术后第14、21、28天进行穿梭箱测试。结果:缺血再灌注时间越长,大鼠的生存率越低(χ~2=12.694,P=0.005);梗死体积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增加而增大(F=14.056,P=0.01)。缺血时间越长,mNSS评分越高(F=9.100,P=0.001);梗死组较假手术组抓握力量减小(F=11.630,P0.05);穿梭箱实验显示各时间点90min组主动回避率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120min组第14、21天时较假手术组主动回避率降低(P0.05)。结论:tMCAO大鼠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运动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增加,缺血60min再灌注不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且因运动功能自发性恢复速度快,不适用于认知功能及长期运动功能行为学测试。缺血90min、120min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