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3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疾病病人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52例做了DSA检查,11例行手术治疗并有术后病理。以CT横断面图像为基础,结合VR、MPVR图像,对病变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与DSA和手术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了所有检查动脉,其中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1例(16例合并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动脉栓塞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例。与DSA对比,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主干血管的狭窄与闭塞,符合率达100%。对2级及其以上股动脉分支血管病变显示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04%,灵敏度为97.22%,特异度为100%,符合率为98.84%。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病变范围、形态、管腔内及管壁情况,还能对血管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为脑血管病变的36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对照手术或DSA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36例中发现26例动脉瘤(AN)、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无异常发现。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多种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16层螺旋CT对31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MSCTV)检查,所有采集的原始数据导入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法(VR)重建,从而得到清晰而满意的临床诊断图像。结果:所有受检者血管重建显示良好,31例MSCTV检查中, 26例可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深静脉血栓形成。MSCTV主要征象包括:受累肢体肿胀,原始轴位图上血管腔内的充盈缺损,重建图像上显示管腔狭窄、中断或变细,明显浅静脉、侧支静脉扩张、纡曲。结论: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可以充分而准确地显示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情况,并可显示静脉血管情况,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多普勒超声及数字血管减影(DSA)检查,MSCTV可作为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对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MSCT下肢静脉造影检查16例,其中12例做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4例做下肢静脉造影.MSCTV检查后经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法(VR)重建.结果 MSCTV显示11例存在静脉血栓.以多普勒超声作对照,MSCTV显示股腘静脉血栓的敏感性96.0%,特异性97.8%,阳性预测值96.0%,阴性预测值97.8%,准确性97.2%.MSCT尚能显示小腿、盆腔等超声检查难于显示的血栓.MSCTV较常规静脉造影更清晰显示盆腔静脉血栓.结论 MSCTV对显示股腘静脉血栓方面与超声同样敏感,MSCTV还能显示超声难于显示的髂静脉及胫腓静脉的血栓.MSCTV可作为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诊断和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资料,明确诊断并作治疗评价.结果 23例患者的下肢动脉CTA图像血管轮廓清晰,血管腔内的病变以及对病变血管的形态,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血管壁的钙化情况均显示良好.23例患者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其中7例行血管腔内治疗.结论 MDCTA在诊断和评价下肢动脉性疾病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已成为临床行血管介入治疗和手术前患者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俄手术治疗,所有MSCTA检查均行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 48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率,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 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下腔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下腔静脉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下腔静脉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DSA及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8例中,下腔静脉先天性异常6例,下腔静脉狭窄和闭塞或布加综合征4例,下腔静脉栓塞性病变8例,下腔静脉肿瘤2例,肝癌11例,其他7例。MSCT能很好地显示上述下腔静脉病变。38例病人5例进行血管造影检查,25例因下腔静脉病变或其他原因进行了手术切除或探查,2例血栓在溶栓治疗后复查时下腔静脉内血栓消失。MSCT显示的下腔静脉病变与手术或DSA基本一致。结论MSCT在诊断下腔静脉病变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及技术特点。方法 对44例临床疑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行螺旋CT下肢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5-5mm,螺距1.375—1.75.重建层厚1.25mm,重叠50%。对比剂量120—150ml,注射速率2、5—3ml/s,Smartprep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4—35s。对全部重建图像行MIP,VR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其中6例同期进行了DSA检查,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44例可疑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在CTA上得以清晰显示。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36例,动静脉畸形2例.髂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2例,3例未见异常。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的36例中,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髂总动脉狭窄5例,闭塞4例;髂内外动脉狭窄7例,闭塞7例;股动脉狭窄14例,闭塞19例;胭动脉狭窄5例,闭塞12例;小腿动脉狭窄17例,闭塞20例。29例显示管壁钙化。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的14例中,敏感性92.9%,特异性100%,准确性92.9%。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好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病变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直接法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诊断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临床证实的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直接法MSCTV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结果上肢深静脉血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直接法MSCTV深静脉血栓表现为充盈缺损,静脉腔变细、闭塞,侧支血管迂曲、扩张;彩色多普勒超声深静脉血栓表现为静脉腔内的实性回声,周围无血流信号或仅有细小血流信号。结论深静脉血栓具有典型的MSCTV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直接法MSCTV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或手术治疗,所有MSCTA检查均行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48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率,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同部位CT静脉血管造影21例,颈静脉及门静脉系统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下腔静脉及下肢造影由小隐静脉注入对比剂,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成像技术及诊断价值.结果静脉血管CT造影表现不同于动脉CT造影,不同部位的静脉血管表现不同.21例中发现颈鼻咽癌侵犯血管1例,血管走行纡曲1例;下腔静脉瘤1例,肿瘤压迫下腔静脉1例;门静脉高压1例,疑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1例;11例下肢静脉血栓.结论不同部位的静脉影像表现存在差异,不同的重建技术对血管的显示有影响.下腔静脉造影应注意假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MSCTA、DS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像资料,将前两者检查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下肢动脉的解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4 %、90.69 %、88.77 %;MSCTA显示下肢动脉三维结构,同时显示侧支动脉和闭塞远端的血管,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96 %、96.90 %、97.66 %.结论 MSCTA可成为诊断动脉硬化闭塞症较理想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64层MSCTA,检查后2周内均行DSA检查。以DSA表现为金标准,评估MSCTA的临床价值。cT技术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及多平面重建(MRP)技术。结果30病例共420支动脉纳入本研究。对于中度及以上狭窄的血管,CT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7.1%、98.0%、97.6%、97.1%、98.0%。Kappa值为0.95,二者有相当可靠的一致性。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评估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的一种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CTA可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提供有效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4例SAH患者进行MSCTA检查,均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18例MSCTA检查后行DSA检查。结果:24例SAH中经MSCTA显示动脉瘤ll例,脑动静脉畸形7例,另6例正常。ll例脑动脉瘤中MSCTA显示动脉瘤13个,检出率为92.9%。7例脑动静脉畸形中MSCTA显示与DSA一致。结论: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伤和可靠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对危急重SAH患者可随时检查;MS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价值,可补充DSA诊断信息。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极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价值比较及其意义.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双下肢MSCTA检查,对有严重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38例患者行一侧或双侧下肢DSA检查,并同时行病变动脉的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对比观察MSCTA与DSA检查的符合情况并计算MS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糖尿病双侧髂动脉Ⅲ、Ⅳ级病变MSCTA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为100%,MSCTA对股、胭动脉Ⅲ、Ⅳ级病变诊断均准确度分别为93.3%、93.8%,对膝下动脉Ⅲ、Ⅳ级病变诊断的准确度均为88.1%.结论 MSCTA能准确直观地反映下肢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介入治疗穿刺部位和方法的选择、干细胞移植术后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复查、随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双源CT双能量减影诊断下肢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血管能量减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双源CT直接去骨CTA(DE-BR-CTA)检查,经工作站减影处理,获取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其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评价DE-BR-CTA图像的动脉血管可见度及血管狭窄程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成像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DE-BR-CTA与DSA图像的血管可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 DSA 为标准评价32例被检查者328个节段中,12个偏心性狭窄节段被DE-BR-CTA 高估,6个节段狭窄程度被低估.DE-BR-CTA对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10%的诊断准确性为94.51%,敏感性96.15%,特异性93.02%,阳性预测值92.59%,阴性预测值96.39%.结论 DSCT能量减影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准确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可为术前评价和筛选下肢动脉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头颅动脉瘤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临床高度怀疑动脉瘤患者的头颅MSCTA及DSA影像资料,确诊后经外科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后复查MSCTA及DSA,确诊病例均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结果:121例患者中动脉瘤患者116例(动脉瘤124个),其中3例患有多发动脉瘤,分别有3、4、4个动脉瘤,MSCTA诊断125个动脉瘤,4个误诊,正确诊断121个,MSCTA检出率为97.6%;DSA诊断123个动脉瘤,误诊3个,漏诊4个,而且MSCTA所发现的动脉瘤中DSA检出率为96.7%,两种方法在检出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检查具有微创、快速、准确的优点,并发症极少,拥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所在部位、数目、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组织之间关系,可以较为正确的诊断及评估术后所放弹簧栓的位置、形态,能观察动脉瘤是否完全闭塞、载瘤动脉的通畅情况以及动脉瘤颈是否完全栓塞,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对双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行16排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其中12例接受人工血管或支架植入术。【结果】21例中1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2例正常。12例行DSA检查,仅2例CTA与DSA分级不符。【结论】16排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方面与DSA结果基本一致,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MSCTA)在活体肾供体术后移植肾血管病变的监测技术。方法6例移植肾术后进行了MSCTA,后处理方法为MPR、CPR、VR及VP。对所有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观察移植肾的肾实质、移植肾动肾静脉情况,找出并比较各自优缺点。结果MSCTA显示移植强化功能减退1例,移植肾血管狭窄1例,移植肾血管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其余3例移植肾强化形式正常、血管形态好。后处理方法中MPR难以在同一层面显示移植肾的肾门血管;CPR6例则均可以在冠状面、矢状面显示移植肾肾门情况并可以调整显示层面的局部细微情况;VR6例均可以旋转体位观察迂曲的移植肾血管走行及腔外病变的情况;VP6例可以显示移植肾血管管腔内部情况。结论MSCTA作为术后监测移植肾血管源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基本代替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